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凝血因子Ⅶ表达和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林 于笑 +2 位作者 蔡燕飞 金坚 李华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28,共6页
血友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凝血因子造成的凝血障碍,目前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重组凝血因子Ⅶ(Ⅶ因子)从而对血友患者出血进行治疗。为有效提高重组Ⅶ因子的产量及活性,已有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真核表达系统合成重组Ⅶ... 血友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凝血因子造成的凝血障碍,目前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重组凝血因子Ⅶ(Ⅶ因子)从而对血友患者出血进行治疗。为有效提高重组Ⅶ因子的产量及活性,已有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真核表达系统合成重组Ⅶ因子,如BHK细胞、CHO细胞、昆虫细胞和鱼胚胎等。同时,不同外源功能性基因对重组Ⅶ因子活性和翻译后修饰对表达产量的影响也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本文从Ⅶ因子在凝血途径中的作用、重组表达重组Ⅶ因子和翻译后修饰对合成的影响3个方面对重组Ⅶ因子表达和合成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凝血因子ⅶ 友病 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圣艮 熊卫萍 +4 位作者 李传翔 刘菁 范瑞新 郑少忆 吴若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6-1127,共2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h心包纵隔引流量>2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h心包纵隔引流量>2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的变化、监测凝血指标,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应用rFⅦa后有35例引流量显著减少,与应用前相比引流量由3.54mL/(kg.h)[2.31~10.3mL/(kg.h)]降至0.85mL/(kg.h)[0.45~2.53mL/(kg.h)](P<0.05),5例引流量仍较多,予二次开胸探查发现其中3例为活动性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在应用rFⅦa后明显缩短(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rFⅦa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严重渗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 心脏手术 弥漫性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池闯 何志锋 +1 位作者 刘瑜 孙成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评价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和20例未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止血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24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 目的:评价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和20例未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止血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24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术后24h血浆使用量。结果:rFⅦa组的手术止血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6±33)min vs(206±48)min,P<0.05];rFⅦa组术后24h引流量低于对照组[(666±195)mL vs(824±210)mL,P<0.05];rFⅦa组术后24h血浆使用量低于对照组[(525±157)mL vs(696±211)mL,P<0.05];rFⅦa组术后24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2±1.3)Uvs(3.9±1.9)U,P>0.05]。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节约血制品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凝血因子ⅶa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治疗心内直视手术后弥漫性渗血10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圣艮 唐白云 +5 位作者 张希 王治平 吴钟凯 熊迈 童萃文 孙培吾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5-246,共2页
10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弥漫性渗血的患者应用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20~60μg/kg静脉注射,结果9例心包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心包纵隔引流量减少不明显。显示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能有效控制心内直视手术后弥漫性渗血。
关键词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凝血因子Ⅶa对体外循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麻彬 王志农 +4 位作者 张宝仁 徐志云 杨立信 陈克彪 李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22例心脏瓣膜病行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FⅦa组及安慰剂组,rFⅦa组于术中注射鱼精蛋白后应用rFⅦa,安慰剂组应用... 目的:评价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22例心脏瓣膜病行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FⅦa组及安慰剂组,rFⅦa组于术中注射鱼精蛋白后应用rFⅦa,安慰剂组应用安慰剂。rFⅦa组于术前、术中肝素化后、注射鱼精蛋白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应用rFⅦa前以及应用rFⅦa后15 min、45 min、2 h、24 h、120 h共9个时间点分别采血查血常规及各项凝血指标。安慰剂组应用生理盐水代替rFⅦa,并在相同的时间点采血检测。观察每例患者术后的胸液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rFⅦa组患者术后均达到满意止血,无栓塞性并发症及术后早期死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应用rFⅦa后15 min为(14.1±3.0)s,45 min为(13.5±1.7)s,2 h后为(11.6±1.2)s,这3个时间点的PT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注射rFⅦa后15 min为1.05±0.26,45 min为0.93±0.16,2 h后为1.04±0.19,这3个时间点的PT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胸腔引流液量、异体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而总住院费用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rFⅦa能有效地改善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凝血功能,减少异体输血需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重组凝血因子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Ⅶa对肝移植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董长江 周松花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Ⅶa对肝移植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1例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人于无肝前期使用重组凝血因子Ⅶa2.4mg(30~40μg/kg)。记录给药前15min和给药后15min血栓弹性图(TEG)参数(r、k、α、MA和LY60),同时记录给药前后血...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Ⅶa对肝移植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1例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人于无肝前期使用重组凝血因子Ⅶa2.4mg(30~40μg/kg)。记录给药前15min和给药后15min血栓弹性图(TEG)参数(r、k、α、MA和LY60),同时记录给药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结果使用重组凝血因子Ⅶa前后TEG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Ⅶa(30~40μg/kg)对TEG参数无影响,但是可缩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重组凝血因子ⅶa 栓弹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凝血因子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合并严重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润花 杨时佳 +1 位作者 吴思静 李登举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4期316-317,共2页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体内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与遗传性血友病A不同,AHA患者并无性别方面的差异,而且常常存在以下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1]、妊娠和药...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体内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与遗传性血友病A不同,AHA患者并无性别方面的差异,而且常常存在以下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1]、妊娠和药物等,但是也有约50%AHA患者缺乏特殊的病因,易造成误诊[2]。AHA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 友病A 重组凝血因子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吴蓉 王俪鲆 +6 位作者 郎锦烨 朱玥 周静 刘珣 倪静 周顺波 丁亚凌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的一种方法。方法 通过在样品杯中加入样品和乏Ⅶ因子血浆,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PT试剂)激活反应,通过样品杯中磁珠摆动振幅的变化判定样品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的对数与人凝血因子Ⅶ...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的一种方法。方法 通过在样品杯中加入样品和乏Ⅶ因子血浆,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PT试剂)激活反应,通过样品杯中磁珠摆动振幅的变化判定样品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的对数与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的对数成反比。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加标回收考察方法学的专属性,回收率均在90.0%~110.0%之间。在0.125~1.000 IU/mL范围内,标准品、样品的效价与凝固时间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r均>0.99。准确性、重复性:原液检测的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1.0%、100.0%、112.0%,RSD分别为2.6%、4.0%、0.0%;成品检测的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4.0%、94.7%、112.0%,RSD分别为1.9%、2.4%、0.0%。中间精密度:RSD_(12)次分别为4.5%、3.7%。样品经稀释液处理后,常温放置6 h内检测,仍具有较稳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因子a 固法 效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临床试验分析
9
作者 王延琳 于爱平 鲁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21-1328,共8页
目前,多家医药企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其中NovoSeven和Sevenfact已获批上市,我国有多个研发中的重组凝血因子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简要介绍NovoSeven和Sevenfact的临床试验内容,重点分析其针对血友病A/B的临床... 目前,多家医药企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其中NovoSeven和Sevenfact已获批上市,我国有多个研发中的重组凝血因子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简要介绍NovoSeven和Sevenfact的临床试验内容,重点分析其针对血友病A/B的临床试验设计关键要素,包括临床试验开展顺序、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给药方案探索、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关注问题等。希望国内医药企业借鉴已上市产品研发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完成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并获得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而充分说明在研产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征,最终实现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成功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凝血因子ⅶ 临床试验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颅脑创伤中的应用(附三例报告)
10
作者 袁强 刘华 +6 位作者 吴惺 吴雪海 金毅 孙一睿 杜棹婴 高亮 胡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5-1258,共4页
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最初获批只用于治疗Ⅷ因子或Ⅸ因子缺乏的血友病,或是先天性Ⅶ因子缺乏患者。后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将其试探性的应用于创伤、手术或其他内科疾病的大出血,并尝试性的开展早期或预防性使用。
关键词 重组凝血因子ⅶa 颅脑创伤 应用 预防性使用 内科疾病 友病 因子 因子
原文传递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表达、激活与功能鉴定
11
作者 李倩卉 刘旭 +5 位作者 王志军 路中枢 高雪寒 薛成峰 张子义 李齐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并从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等方面对活化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a)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公司专有的CHO细胞表达系统构建rhFⅦ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高产细胞株。通过经典的...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并从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等方面对活化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a)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公司专有的CHO细胞表达系统构建rhFⅦ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高产细胞株。通过经典的离子交换技术纯化并活化rhFⅦ。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对rhFⅦa进行生物化学分析,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验证其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利用对发色底物酶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弹力仪(TEG)对其凝血活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与成熟产品NovoSeven进行了比较。结果:rhFⅦ在CHO细胞流加培养中得到了成功表达,其表达量可达50 mg/L。成功激活的rhFⅦa显示出与NovoSeven高度相似的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结论:利用CHO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活化的rhFⅦ,其在生化与凝血活性等方面与市售产品一致,为实现rhFⅦa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凝血因子ⅶ 活化的人重组凝血因子ⅶ CHO细胞 组织因子 甲型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滨 孙立忠 郑军 《中国医药》 2010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rFⅦa)在治疗难以控制的出血方面近年来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rFⅦa最初为应用于血友病A、B型患者出血的治疗。近年来应用于非血友病患者,大量的临床报告表明,rFⅦa对外科手术、创伤、凝血机制紊乱导致的出血在应用血液制品及其他促凝剂难以奏效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rFⅦa已经被应用于肝脏移植、颅内出血、胃肠出血、心脏外科手术后出血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临床应用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茂民 王卓 +1 位作者 冯晶晶 章金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的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将制备并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6B Fast Flow介质偶联,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并用rhFⅦ标准品验证层析柱的层析效果;采用DE-AE-Sephadex A-50吸附细胞表达的上清,...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的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将制备并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6B Fast Flow介质偶联,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并用rhFⅦ标准品验证层析柱的层析效果;采用DE-AE-Sephadex A-50吸附细胞表达的上清,对吸附产物用Sephadex G-25脱盐柱做脱盐处理;然后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做亲和层析;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等试验测定纯化产物的纯度;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纯化产物的促凝活性。结果制备出rhFⅦ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介质;细胞表达产物经DEAE-Sephadex A-50、Sephadex G-25脱盐和亲和层析纯化后,经SDS-PAGE鉴定获得了分子量为50kD的单一蛋白洗脱峰;纯化所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促凝活性,促凝时间(DT)为52s。结论建立了纯化rhⅦ的亲和层析方法 ,为rhF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层析 重组因子(rhF) 纯化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对创伤性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俊英 梁宗安 +4 位作者 董芸 周平 陈友岱 章晓红 苏明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 FⅦa)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止血治疗;观察组除给常规止血药物外,加用r FⅦa治疗,比... 目的观察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 FⅦa)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止血治疗;观察组除给常规止血药物外,加用r FⅦ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4、8、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量、多巴胺用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使用r FⅦa后1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2、4、8、24小时PT、APTT降低;FIB在用药后2、4、8小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输血量及多巴胺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在ICU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减少。结论在创伤导致严重大出血时,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能加强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a 创伤性出 酶原时间 部分活酶时间 浆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联合Bakri球囊压迫对难治性产后出血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佳琦 李兰 +2 位作者 张璐 刘明盛 梅又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联合Bakri球囊压迫对氧化应激、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80名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采用Bakri球囊压迫...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联合Bakri球囊压迫对氧化应激、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80名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采用Bakri球囊压迫治疗,观察组(n=40)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联合Bakri球囊压迫治疗。观察2组出血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对比2组产前、产后24 h氧化应激、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83.96±146.52)mL、产后2 h出血量(812.46±161.53)mL、产后24 h出血量(899.53±178.74)mL、输血量(512.31±104.76)mL相比对照组[(796.63±152.41)mL、(965.39±166.22)mL、(1084.31±203.67)mL、(683.25±113.52)mL]低,止血起效时间(14.63±3.18)min相比对照组(21.72±5.29)min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24 h,2组NE、Cor、SOD、MDA均高于产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2组TT、APTT、PT均长于产前,Fib均低于产前,但观察组TT、APTT、PT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2组CRP、IL⁃8、TNF⁃α均高于产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联合Bakri球囊压迫治疗的止血效果明显,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输血量,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与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产后出 重组因子a Bakri球囊压迫 氧化应激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用于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铁 郭可泉 +1 位作者 王坚刚 孟旭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总结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13例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rFⅦa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60岁,平均38岁。手术包括主动... 目的:总结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13例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rFⅦa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60岁,平均38岁。手术包括主动脉手术6例,瓣膜置换术5例,心脏移植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例,监测应用rFⅦa前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rFⅦa后,心包及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1136±348)mL对比(318±114)mL,P<0.005〕;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16.8±5.9)s对比(11.3±3.3)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减小〔(1.3±0.4)对比(0.9±0.3),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则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2±8.8)s对比(45.6±8.2)s,P=0.355〕。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远期发生脑梗死1例。未发现心肌梗死及其他血栓性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危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大出血的患者,及时应用rFⅦa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减少引流量,降低血液制品的输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a 心脏围手术期处理 心脏术后严重出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治疗产后出血1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鸿碧 李琴芬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15-216,共2页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 L,剖宫产时超过1 000 m 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占30/10万左右[1]。PPH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子宫按压、宫腔填...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 L,剖宫产时超过1 000 m 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占30/10万左右[1]。PPH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子宫按压、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缝合、盆腔血管结扎、髂内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髂内动脉血管球囊阻断术、以及围生期子宫切除[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a 产后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合并重度出血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铁梅 唐雅琼 +1 位作者 张翔 冯宇锋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合并出血病例,评估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的疗效,以期寻求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合并出血患...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合并出血病例,评估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的疗效,以期寻求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合并出血患者,分析各患者在rFⅦa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分析rFⅦ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分析25例患者数据,治疗总体有效率为64%,中位起效时间为2.5(1~5)h.随访1个月,总出血相关死亡率为80%(8/10).rFⅦa应用后72 h,血小板及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需求量较前缩小,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在使用前后无明显改变.分析rFⅦa疗效与各因素相关性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移植类型、出血部位、出血评分、出血时血小板计数、出血发生至rFⅦa应用时间以及出血时血凝指标均与rFⅦa疗效无明显相关.结论 rFⅦa是治疗allo-HSCT血小板减少合并重度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重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重度出 小板减少 重组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渝霞 高荐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补液...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补液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治疗24h后,CT平扫评估两组血肿体积变化情况,治疗3、7d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30、90d后采用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观察组患者血肿增大体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观察组患者mRS评分和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自发性 脑出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纯化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剑峰 何杨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真核表达及纯化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FⅦ)。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FⅦ全长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利用脂质体将FⅦ基因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共转染CHO-dhfr-/-细胞,采用氨甲喋呤药物加压,Western blot方法筛选获得稳... 目的:真核表达及纯化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FⅦ)。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FⅦ全长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利用脂质体将FⅦ基因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共转染CHO-dhfr-/-细胞,采用氨甲喋呤药物加压,Western blot方法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细胞克隆。将高表达细胞克隆在摇瓶中无血清悬浮驯化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通过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两步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产物进行活性鉴定。结果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rFⅦ,无血清悬浮培养条件下表达量可达3 mg·L-1·d-1,成功纯化了rFⅦ,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分子质量约50 kDa的单一多肽,生物学活性试验证实该纯化产物具有促凝活性。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rFⅦ,为进一步研制活化凝血因子Ⅶ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 CHO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