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替代下手术治疗血友病假瘤合并FⅧ抗体患者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吉良 翁习生 +2 位作者 彭慧明 边焱焱 周磊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1期68-70,共3页
甲型血友病(haemophilia A,HA)是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缺乏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后即可关节或肌肉出血,最终导致关节炎或血肿。患者往往需要多次输注FⅧ制剂进行替代治疗,但反复输注可诱发体内产生抗... 甲型血友病(haemophilia A,HA)是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缺乏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后即可关节或肌肉出血,最终导致关节炎或血肿。患者往往需要多次输注FⅧ制剂进行替代治疗,但反复输注可诱发体内产生抗FⅧ的同种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友病 FⅧ抗体 人凝因子 手术治疗 患者 遗传性出性疾病 假瘤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对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秦学伟 陈宣伶 +2 位作者 姚兰 佟明汇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2-967,共6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物后,止血效果仍不理想者,麻醉医师和心脏外科医师共同决定是否给予rFⅦa,其中32例接受了rFⅦa治疗(rFⅦa组),rFⅦa剂量范围为11.23~17.54μg/kg;61例未接受rFⅦa治疗(非rFⅦa组)。收集两组患者凝血五项指标、出血量、血制品输注情况、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血探查例数、血栓性事件和死亡例数等数据。结果:手术结束(T2)时刻非rFⅦa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大于rFⅦa组且超出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刻非rFⅦa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rFⅦa组且低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非rFⅦa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rF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组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血红蛋白(Hb)和PLT在T1至T2时刻的变化幅度均小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人纤维蛋白原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量均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在术后2 h(T3)、术后6 h(T4)引流量均明显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未出现与应用rFⅦa相关的血栓性事件。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小剂量rFⅦa给药可改善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而不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 因子 调控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吴蓉 王俪鲆 +6 位作者 郎锦烨 朱玥 周静 刘珣 倪静 周顺波 丁亚凌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的一种方法。方法 通过在样品杯中加入样品和乏Ⅶ因子血浆,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PT试剂)激活反应,通过样品杯中磁珠摆动振幅的变化判定样品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的对数与人凝血因子Ⅶ...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检测的一种方法。方法 通过在样品杯中加入样品和乏Ⅶ因子血浆,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PT试剂)激活反应,通过样品杯中磁珠摆动振幅的变化判定样品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的对数与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的对数成反比。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加标回收考察方法学的专属性,回收率均在90.0%~110.0%之间。在0.125~1.000 IU/mL范围内,标准品、样品的效价与凝固时间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r均>0.99。准确性、重复性:原液检测的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1.0%、100.0%、112.0%,RSD分别为2.6%、4.0%、0.0%;成品检测的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4.0%、94.7%、112.0%,RSD分别为1.9%、2.4%、0.0%。中间精密度:RSD_(12)次分别为4.5%、3.7%。样品经稀释液处理后,常温放置6 h内检测,仍具有较稳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效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凝因子a 固法 效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因子Ⅶ在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岩 刘楠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究重组活化因子Ⅶ(rFⅦa)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CABG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rFⅦ... 目的探究重组活化因子Ⅶ(rFⅦa)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CABG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rFⅦa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rFⅦa组与对照组。收集患者围术期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手术后引流量评价有效性,比较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与结局评价安全性。结果排除外科因素出血的患者后,本研究共计纳入87例患者,rFⅦa组56例,对照组31例,其中单纯CABG患者52例,其余术式患者35例,应用体外循环手术共计55例。与对照组相比,rFⅦa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11.90(10.50~14.20)s vs.14.35(13.50~17.65)s,P<0.001],D-二聚体水平更高[492.00(191.00~1220.00)μg/L vs.276.50(158.00~463.50)μg/L,P=0.026],12 h引流量更少[1170(800,1400)ml vs.1000(850,1500)ml,P=0.032]。安全性的相关指标:肺动脉压收缩压[29.00(23.00~37.00)mmHg vs.29.00(23.00~32.00)mmHg,P=0.617]、围术期心肌梗死[8例(14.29%)vs.5例(16.13%),P=0.817]、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10.26%)vs.2例(12.50%),P>0.999]、神经系统损伤[6例(10.71%)vs.8例(26.67%),P=0.109]、全因死亡[8例(14.29)vs.8例(25.81),P=0.184],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ABG术后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应用rFⅦa进行止血治疗,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仍需在应用rFⅦa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栓相关并发症的体征与相关化验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组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的药物经济学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宝 曾晓霞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6期4321-4323,共3页
目的:对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进行药物经济学考察。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对血友病药物费用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治疗血友病止血时间短。相对于激活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目的:对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进行药物经济学考察。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对血友病药物费用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治疗血友病止血时间短。相对于激活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更具成本-效果优势,其治疗费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并不一定是价格。结论: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的价格不应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 药物经济学
原文传递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 Ⅶa)制品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学锋 许冠群 +1 位作者 璩斌 王鸿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rFⅦa在严重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和结果 ①1例严重肝病并发感染导致DIC发生的 患者,经抗感染、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措施后,出血症状仍无好转。经使用rFⅦa80μg/kg(总剂量3.6mg)后,出血 症状改善;②1例肝硬化、原... 目的:观察rFⅦa在严重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和结果 ①1例严重肝病并发感染导致DIC发生的 患者,经抗感染、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措施后,出血症状仍无好转。经使用rFⅦa80μg/kg(总剂量3.6mg)后,出血 症状改善;②1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拟行原位肝移植,术前凝血指标差,术中使用rFⅦa制品80μg/kg(总剂量4. 8mg),术中失血约2000ml,术中输血400ml,血浆200ml,单采血小板1U,顺利完成移植;③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反复8次开腹行坏死性胰腺切除、脓肿引流、小肠切除和外科手术止血,其间使用了大量全血、PCC、FFP和单采血小 板,但出血继续加剧。有对有关止凝血指标进行等检测分析后,第1次在30min内将rFⅦa4.8mg输入,出血减少, 12h后观察到又有出血,再次给予rFⅦa4.8mg静注,出血停止。结论 笔者观察的3例出血患者在使用rFⅦa后 表现出很好的止血效果,整个给药过程没有发现特殊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因子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滨 孙立忠 郑军 《中国医药》 2010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rFⅦa)在治疗难以控制的出血方面近年来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rFⅦa最初为应用于血友病A、B型患者出血的治疗。近年来应用于非血友病患者,大量的临床报告表明,rFⅦa对外科手术、创伤、凝血机制紊乱导致的出血在应用血液制品及其他促凝剂难以奏效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rFⅦa已经被应用于肝脏移植、颅内出血、胃肠出血、心脏外科手术后出血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临床应用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止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莉 王强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7-1728,共2页
心脏手术因为体外循环、低体温、术前抗凝药物的应用等原因,易发生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渗血或出血[1]。大量出血后输注多种血液制品虽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等并发症[2-3],... 心脏手术因为体外循环、低体温、术前抗凝药物的应用等原因,易发生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渗血或出血[1]。大量出血后输注多种血液制品虽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等并发症[2-3],所以在临床上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止血药物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功能紊乱 管外科 呼吸功能衰竭 源性传染病 液制品 低体温 肾功能衰竭 输尿管开口 输尿管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在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韬滔 何清 冯喆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Ⅶ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Ⅶ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部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成分输血量以及28d死亡率和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使用rFⅦa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后其成分输血减少。和对照组患者比较,28d死亡率降低(42.1%vs 65.9%,P=0.031),两组患者的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vs 8%,p=0.70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应用rFⅦa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大出 重组活化因子VIIa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诺基)治疗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DIC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缨 熊旭明 +1 位作者 叶絮 冯莹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1期48-48,共1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体重60 kg.因"呕血伴头晕一天"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27日上午不慎被小孩踢中上腹部,中午自觉上腹胀痛,随即呕吐鲜血,量约400ml,急诊入院.患者有酗酒史10余年,1年前类似病史,未作检查,自服"胃药&...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体重60 kg.因"呕血伴头晕一天"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27日上午不慎被小孩踢中上腹部,中午自觉上腹胀痛,随即呕吐鲜血,量约400ml,急诊入院.患者有酗酒史10余年,1年前类似病史,未作检查,自服"胃药"血止.体查:T 36.8℃,P 102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 Hg,神倦,肝病面容,重度贫血貌,皮肤轻度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无蜘蛛痣及静脉曲张,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质软,肠鸣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渝霞 高荐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补液...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补液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治疗24h后,CT平扫评估两组血肿体积变化情况,治疗3、7d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30、90d后采用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观察组患者血肿增大体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观察组患者mRS评分和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自发性 脑出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临床试验分析
12
作者 王延琳 于爱平 鲁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21-1328,共8页
目前,多家医药企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其中NovoSeven和Sevenfact已获批上市,我国有多个研发中的重组凝血因子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简要介绍NovoSeven和Sevenfact的临床试验内容,重点分析其针对血友病A/B的临床... 目前,多家医药企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其中NovoSeven和Sevenfact已获批上市,我国有多个研发中的重组凝血因子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简要介绍NovoSeven和Sevenfact的临床试验内容,重点分析其针对血友病A/B的临床试验设计关键要素,包括临床试验开展顺序、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给药方案探索、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关注问题等。希望国内医药企业借鉴已上市产品研发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完成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并获得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而充分说明在研产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征,最终实现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成功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 临床试验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以颈内静脉渗血为表现的创伤性凝血病2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建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75-476,共2页
分析2例创伤后出血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使用rFⅦa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止血效果。注射诺奇(rFⅦa)5mg后10min即显现显著止血效果,2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率(INR)值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 分析2例创伤后出血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使用rFⅦa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止血效果。注射诺奇(rFⅦa)5mg后10min即显现显著止血效果,2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率(INR)值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恢复时间延迟至12h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重组活化因子 功能障碍 静脉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李伟 龚涛 +3 位作者 胡夏生 崔壮 姜宏志 秦绍森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8岁,以头晕起病,病情快速进展至左侧肢体偏瘫及嗜睡,头部CT显示右侧额叶脑出血,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术后血肿脑组织病理显示脑血管壁可见淀粉样蛋白沉积,显示为脑淀粉样血管病,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2mg静脉注射1次。术后90d患者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日常工作及生活,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结论手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可能对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脑淀粉样管病 脑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 赵筱雯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予以患者r-FⅦa,术... 目的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予以患者r-FⅦa,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用药前1 h及用药1 h、2 h、3 h后引流量变化情况,并对比术前、用药24 h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术后桥血管通畅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较用药前1 h相比,用药1 h、2 h、3 h后引流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 h后患者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较用药前低,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较用药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12个月,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为94.00%,且术后均无新发心梗、脑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CABG后使用r-FⅦa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减少引流量,对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影响,且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组活化因子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近中期疗效分析
16
作者 李东 肖苍松 +2 位作者 任崇雷 吴扬 王嵘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CABG。CABG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生物瓣6例,机械瓣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机械瓣)。给予r FⅦa(初始剂量以35~70μg/kg),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64排螺旋CT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无二次开胸,应用r FⅦa后第一个小时引流量与应用前一小时引流量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止血效果良好。随访0.5~7年,平均随访时间(2.98±2.36)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总的桥血管通畅率为94.45%,其中动脉桥通畅率94.11%,静脉桥通畅率96.30%。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随访期间无新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论 r FⅦa在CABG后渗血的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r FⅦa,不影响术后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不增加血栓形成及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组活化因子 桥通畅率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Ⅶ因子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庆余 潘光华 +2 位作者 郑旭东 武卫 胡永启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外源性凝血功能、病死率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分为二组,观察组共27例,在损害控制理念下均予静滴活化重组Ⅶ因子,对照组共23例,应用常... 目的观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外源性凝血功能、病死率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分为二组,观察组共27例,在损害控制理念下均予静滴活化重组Ⅶ因子,对照组共23例,应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15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81%vs 43.48%),观察组48 h内浓缩红细胞输注量(18.72±3.76 vs 23.52±6.70)、冰冻血浆输注量(19.32±4.30 vs 23.06±4.36)和评分(2.08±0.24 vs 4.41±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能改善患者的外源性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严重创伤 重组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与超早期脑出血的止血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鹏飞 赵伟佳 《医学综述》 2008年第7期1045-1047,共3页
脑出血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其危害与急性期的再出血密切相关。传统的外科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颇受争议,而近年来临床试验研究初步表明,超早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能明显抑制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脑出血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其危害与急性期的再出血密切相关。传统的外科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颇受争议,而近年来临床试验研究初步表明,超早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能明显抑制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功能预后,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脑出 超早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媛明 李冠军 +3 位作者 王大帅 吴龙 董念国 邱雪峰 《中国医药》 2023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围手术期顽固性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施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00... 目的评价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围手术期顽固性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施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00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FⅦa组(6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rFⅦa组接受常规治疗及rFⅦa术中静脉输注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效果指标及肺部感染并发症指标。结果rFⅦa组体外循环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组术后24 h纵隔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0±161)ml比(489±267)ml、(650±355)ml比(465±347)ml](均P<0.05)。2组机械通气时长、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长、住院时长、输注浓缩红细胞量、输注血小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FⅦa组和对照组痰培养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28/65)比37.1%(13/35)](P>0.05)。结论对于ATAAD患者围手术期顽固性出血,应用rFⅦa能够显著减少术后24 h引流量,但会增加体外循环时长和术后血液制品的输注,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重组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FⅦ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静雅 纪宏文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383-385,共3页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高出血和输血风险及其带来的并发症一直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由于疾病本身、外科操作和体外循环过程(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凝血因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严重者会导致凝血异常,增加出血和异体...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高出血和输血风险及其带来的并发症一直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由于疾病本身、外科操作和体外循环过程(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凝血因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严重者会导致凝血异常,增加出血和异体输血风险。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缺陷,对于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手术 活化因子 基因重组 因子制剂 风险 体外循环过程 外科操作 BYPASS 功能 异体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