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生物制品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丽华 陈迅 龙应国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5期711-712,共2页
目的: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检测重组生物制品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方法:将送检样品按比例稀释后与亚甲基蓝混合,加入氯仿进行萃取,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样品的吸光度D值。结果:SDS浓度为0~0.01mg/mL时,SDS与D651nm值... 目的: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检测重组生物制品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方法:将送检样品按比例稀释后与亚甲基蓝混合,加入氯仿进行萃取,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样品的吸光度D值。结果:SDS浓度为0~0.01mg/mL时,SDS与D651nm值呈线性关系。结论:在一定的SDS浓度范围内可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检测重组生物制品中SDS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 重组生物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测定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润姿 黄言 +2 位作者 孙澳 于继云 王宇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建立测定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方法 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色谱柱为SUGAR SC1011阳离子钙型交换柱(300 mm×8 mm,6μm),流动相为纯化水,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80℃,检测池温度为37℃,... 目的 建立测定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方法 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色谱柱为SUGAR SC1011阳离子钙型交换柱(300 mm×8 mm,6μm),流动相为纯化水,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80℃,检测池温度为37℃,进样量为10μL。结果 甘露醇的质量浓度在0.02~5.00 mg/mL(R2=1.000 0,n=6)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13.37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为97.76%,RSD为0.97%(n=9)。3批小试样品和中试样品中甘露醇的含量分别为20.02,19.95 mg/mL。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NMM抗肿瘤DNA疫苗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M抗肿瘤DNA疫苗 重组生物制品 甘露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示差折光检测器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润姿 伊君梅 +4 位作者 孙澳 田园 车亦伟 邱创钧 王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9期85-89,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检测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中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方法。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方法检测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中大肠杆菌菌体蛋白残留量,采用四参数logstic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并对该方法... 目的建立并验证检测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中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方法。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方法检测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中大肠杆菌菌体蛋白残留量,采用四参数logstic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与范围、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等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对5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方法进行大肠杆菌蛋白质残留量检测时,DNA疫苗原液无需进行稀释。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对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的检测无干扰及抑制作用,方法的专属性良好;本法检测限为0.41 ng/ml;定量限为0.98 ng/ml;该方法测定宿主菌蛋白质残留量在0~1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9;本方法重复性试验中宿主菌蛋白质含量RSD值均低于15%,中间精密度实验中样品吸光值RSD值低于10%,精密度结果良好。在检测线性范围内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大肠杆菌菌体蛋白,回收率均值为100.35%(n=9,RSD=3.58%);本方法检测实验条件发生微小变动时(不同人员、不同批次试剂盒),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应用该方法对5批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中大肠杆菌蛋白质残留量进行检测,大肠杆菌菌体蛋白残留量均在1 ng/mg左右,远低于相关指导原则中规定的不高于1μg/mg的质量标准。结论该方法可用于NMM抗肿瘤DNA疫苗原液中宿主菌蛋白质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DNA疫苗 重组生物制品 双抗原夹心ELISA法 大肠杆菌菌体蛋白残留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和DNA杂交法检测重组技术产品中残余DNA的比较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兰 高凯 +2 位作者 毕华 李永红 饶春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对用于检测重组技术产品中残余DNA的荧光法及DNA杂交法进行比较性评价。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DNA杂交法以及PicoGreen荧光法对3批重组人干扰素α2b中外源DNA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3批重组人干扰素α2b制品中DN... 目的:对用于检测重组技术产品中残余DNA的荧光法及DNA杂交法进行比较性评价。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DNA杂交法以及PicoGreen荧光法对3批重组人干扰素α2b中外源DNA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3批重组人干扰素α2b制品中DNA残留量分别为每人份剂量(0.695±0.021)ng、(0.664±0.021)ng、(0.916±0.017)ng,而用地高辛标记的DNA杂交实验由于阳性基因组DNA灵敏度偏低以至于结果无法判断。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icoGreen荧光法测得由生产单位提供的阳性DNA浓度明显偏低,与标示量不符,这说明阳性DNA含量偏低是本次DNA杂交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该阳性DNA重新定量后再进行DNA杂交检测,结果显示3批重组人干扰素α2b制品的DNA残留量均小于每人份剂量1ng,该结果与PicoGreen荧光法相一致。结论:荧光法具有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不受工程菌种类限制,能够精确定量等特点,优于传统的DNA杂交法,更适于重组制品残余外源DNA含量的常规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DNA杂交法 残余DNA 重组生物制品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对斑点杂交方法检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制品中残留宿主细胞DNA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峰 郭玮 +2 位作者 张晶 孟淑芳 王佑春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5,119,共6页
目的:对斑点杂交方法检测重组生物制品中残留宿主细胞DNA含量试验中的6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对不同的样品稀释液,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含蛋白样品是否采用蛋白酶K处理,采用不同方法预处理的模板DNA作为标记用模板,采用不同体积的离... 目的:对斑点杂交方法检测重组生物制品中残留宿主细胞DNA含量试验中的6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对不同的样品稀释液,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含蛋白样品是否采用蛋白酶K处理,采用不同方法预处理的模板DNA作为标记用模板,采用不同体积的离心管进行探针标记,分别采用不同的杂交温度,共计6个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在使用随机标记的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方法检测重组生物制品中残留宿主细胞DNA含量试验中:标准品和样品稀释中使用水进行稀释时结果可信度较高;样品中含有蛋白会降低检测的灵敏度;在含蛋白样品中加入蛋白酶K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使用超声处理的模板DNA作为探针标记的模板时,检测灵敏度较高,同时背景较低;探针标记过程中应采用0.2 mL薄壁PCR管作为容器以保证试验成功率;最适的杂交温度为42℃左右。结论: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制品中残留宿主细胞DNA含量中,采用水作为稀释液,对含蛋白样品使用蛋白酶K消化,标记用模板DNA使用超声处理,使用0.2 mL薄壁PCR管作为标记反应管和在42℃杂交时,结果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生物制品 单克隆抗体 残留宿主细胞 DNA含量 地高辛标记 斑点杂交法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应用ELISA检测注射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Fc融合蛋白中卡那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常翠云 崔颖 +1 位作者 李晓然 齐连权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8-332,共5页
目的:建立灵敏度更高的ELISA方法检测卡那霉素残留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于重组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样品中残留的卡那霉素将和酶标抗原竞争酶标板上预包被的卡那霉素抗体,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 目的:建立灵敏度更高的ELISA方法检测卡那霉素残留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于重组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样品中残留的卡那霉素将和酶标抗原竞争酶标板上预包被的卡那霉素抗体,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显色,样品吸光值与残留卡那霉素的含量成负相关,用酶标仪进行检测并用Ridasoft Win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此方法灵敏度高,在0.2~3.0 ng·mL^(-1)范围内spline拟合良好,且平行复孔RSD小于10%;方法精密度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应用该方法对1批注射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Fc融合蛋白(简称TMP-Fc)成品的卡那霉素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每瓶TMP-Fc(250μg)卡那霉素残留量小于0.2 ng。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便捷、检测迅速等特点,可以用于重组生物制品中卡那霉素残留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卡那霉素 残留量 重组生物制品 质量控制 TMP-Fc
原文传递
应用ELISA测定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中卡那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兰 毕华 饶春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建立ELISA检测卡那霉素残留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于重组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样本中残留的卡那霉素将和微孔板上预包被的偶联抗原竞争抗卡那霉素抗体,加入酶标二抗后,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 目的:建立ELISA检测卡那霉素残留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于重组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样本中残留的卡那霉素将和微孔板上预包被的偶联抗原竞争抗卡那霉素抗体,加入酶标二抗后,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显色,样本吸光值与残留卡那霉素的含量成负相关,用酶标仪进行检测并用SOFT MAX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ELISA方法测定卡那霉素残留量在0.5~40.5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r2≥0.99;板内变异小于15%,板间变异小于20%,实验重复性好,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该方法检测与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链霉素和氨苄西林药物未显示交叉反应。应用该法对1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原液的卡那霉素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每人用剂量CNTF(100μg)卡那霉素残留量小于0.5 ng。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迅速等特点,可用于重组技术产品中卡那霉素残留量的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卡那霉素 残留量 重组生物制品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NMM抗肿瘤治疗性DNA疫苗中卡那霉素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8
作者 郭润姿 伊君梅 +4 位作者 田园 宋卫卫 车亦伟 于继云 王宇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561-566,共6页
建立并验证检测NMM抗肿瘤DNA疫苗中卡那霉素残留量的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卡那霉素残留量,采用四参数Logstic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本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与范围、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等进行验证,验证方... 建立并验证检测NMM抗肿瘤DNA疫苗中卡那霉素残留量的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卡那霉素残留量,采用四参数Logstic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本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与范围、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等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有效后对多批次样品进行检测。使用该方法检测卡那霉素残留量时,样品无需稀释,辅料、质粒DNA对卡那霉素的检测无干扰;本方法检测限为0.15 ng/mL;定量限为0.5 ng/mL;在0.5~40.5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D+(A-D)/[1+(x/C)^(B)],R^(2)≥0.999;在检测线性范围内加入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照溶液,回收率均值在95%~115%之间(n=12,RSD=6.20%);本方法重复性试验中卡那霉素含量RSD值为4.22%(n=6),中间精密度试验中DNA疫苗中卡那霉素含量RSD值为10.95%。本方法检测实验条件发生微小变动时(不同人员、不同批次试剂盒、不同酶标仪),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应用该方法对7批样品中卡那霉素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每个人用剂量(0.3 mg DNA)卡那霉素的残留量均小于0.5 ng。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NMM抗肿瘤DNA疫苗卡那霉素残留量的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生物制品 抗肿瘤DNA疫苗 酶联免疫吸附法 卡那霉素残留 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 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