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禹乐 朱启淦 +4 位作者 温路生 许家伦 郭健莲 梁声强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创伤弧菌溶血素vv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最佳引物;根据筛选出的引...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创伤弧菌溶血素vv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最佳引物;根据筛选出的引物设计实时荧光探针,并建立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通过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等10种其他菌种评价检测体系的特异性;通过检测梯度稀释的创伤弧菌基因组DNA评价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用qPCR试剂盒平行检测10例模拟临床样本,验证检测体系的性能。结果 基于创伤弧菌vvhA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起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该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其他菌种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检测创伤弧菌的灵敏度为1×10^(2)CFU/mL;检测模拟临床样本结果与qPCR方法的结果一致,准确率和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为创伤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vvhA基因 重组聚合 核酸 分子检测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弓形虫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宋绍征 顾乐盈 +3 位作者 武颖超 孟雅琴 于康英 黄晓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重组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检测弓形虫的方法,并应用于宠物猫临床样本验证。方法 以弓形虫基因529重复序列(Rep-529)作为靶标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Rep-529重组质粒作...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重组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检测弓形虫的方法,并应用于宠物猫临床样本验证。方法 以弓形虫基因529重复序列(Rep-529)作为靶标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Rep-529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RPA反应体系。将质粒标准品10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作为检测模板,进行灵敏度测试;分别以弓形虫、隐孢子虫、新孢子虫、旋毛虫、贾第鞭毛虫、牛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等几种寄生虫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特异性测试;同时应用荧光RPA法和RT-PCR法对52例阳性和40例阴性猫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比较分析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以PTRe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ToxD-F/ToxD-R为引物、RepD-P为荧光探针的RPA反应体系,反应恒定温度为39℃,反应时间为30 min,检测灵敏度为1拷贝/μL,与隐孢子虫、新孢子虫、旋毛虫、贾第鞭毛虫、牛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等寄生虫无任何明显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共检测了92例猫临床粪便样本,荧光RPA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高于常规RT-PCR法(98.08%vs.82.6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2,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的弓形虫荧光RP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准确等特点,有可能作为弓形虫临床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 弓形虫 检测 灵敏度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3
作者 周臣清 张娟 +3 位作者 綦艳 赵玲 黄宝莹 杨纯佳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并用建立的RAA法与GB/T 38164标准方法分别对24份市售骆驼制品进行检测并比对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AA法特异性强,乳及乳制品检出限为1.0%,肉及肉制品检出限为0.1%,且2种方法对24份骆驼乳肉及其制品检测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开发的RAA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介导等温核酸技术 骆驼源性成分 细胞色素B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蕾 陈亮 +12 位作者 江波涛 冯万宇 兰世捷 苗艳 沈思思 李丹 田秋丰 杨昊天 张艳 刘雪松 黄宣凯 钟鹏 史同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应用广泛。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较低温度(37~42℃)下扩增DNA或RNA,具有反应时间短、样品制备量少、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优点。RPA突破了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 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应用广泛。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较低温度(37~42℃)下扩增DNA或RNA,具有反应时间短、样品制备量少、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优点。RPA突破了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施时对实验室条件的依赖性,并能高效和灵敏地检测动物疫病病原。基于RPA技术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可实现对动物细菌病的现场快速诊断。论文综述了RPA技术的反应体系和条件、反应原理和产物检测方法等,介绍了RPA技术在动物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和潜在价值,以期为动物疾病快速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 快速检测 病原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牛源性成分快速检测方法
5
作者 王晓雪 纪艺 +5 位作者 余卉茹 徐俊锋 彭城 汪小福 李玥莹 陈笑芸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278-286,共9页
市场中肉类食品掺假的复杂多样化使得监管机构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定的便捷性、准确性、灵敏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市场上经济价值较高的牛肉类产品已成为制假的重灾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牛源性成分分子检测方法。基于此,以牛... 市场中肉类食品掺假的复杂多样化使得监管机构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定的便捷性、准确性、灵敏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市场上经济价值较高的牛肉类产品已成为制假的重灾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牛源性成分分子检测方法。基于此,以牛组成型表达基因β-actin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了几组牛特异性扩增的引物和探针组合,经过灵敏度检测和特异性验证,建立了一种牛源性成分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试剂配比,提高了一步法提取牛肉制品DNA的效率,同时将PRA技术与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显色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检测的便捷化和结果的可视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牛源性RPA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牛源性成分,且最低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4.8个拷贝,通过胶体金免疫试纸条得到的可视化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与实时荧光RPA相同。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整个过程在25 min内即可完成,极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性成分 重组聚合技术 胶体金免疫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技术快速可视化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6
作者 季拓 高玉芝 +1 位作者 王彦 高绪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物。通过基础型RPA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候选引物对的扩增性能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情况筛选最佳引物对。根据最佳引物对,设计探针和修饰引物。在引物和探针中引入碱基错配以消除假阳性信号,建立RPA-LFS反应体系。根据检测线的显色情况,优化RPA-LFS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临床常见的12种致病菌和12个临床来源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以10倍梯度稀释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组为模板,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收集108例临床样本,将该方法与qPCR检测法和生化培养法对比,对RPA-LFS检测法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及临床应用评价。结果:RPA-LFS检测法在37℃恒温条件下8 min即可完成扩增反应,1 min内可在LFS上观察到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107 CFU,并且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时,该方法与qPCR相比,检测结果准确性一致。与生化培养方法的符合率为99.07%,kappa指数值为0.972,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RPA-LFS检测方法,能够短时间内精准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方法的建立可为及时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提供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重组聚合 侧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尼卡谷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7
作者 樊晓旭 哈登楚日亚 +7 位作者 王英丽 王姣 刘春菊 迟田英 赵永刚 张志诚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8期81-86,共6页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可感染猪,引起类似口蹄疫病毒感染造成的水疱性病变,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特...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可感染猪,引起类似口蹄疫病毒感染造成的水疱性病变,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在40℃、10 min内检测的最低浓度为28拷贝/μL;与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交叉反应;通过3次重复试验检测2.8×10~6~2.8×10~1拷贝/μL的6个稀释度样品,在荧光强度达1500 mV所需时间变异系数范围在2.44%~14.95%。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为猪群出现水疱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及时采取适当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尼卡谷病毒 实时 荧光 重组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
8
作者 潘莹 杨家辉 +3 位作者 彭发永 黄友华 秦启伟 黄晓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适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的方法,本研究针对SGIV特异基因ORF014L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适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的方法,本研究针对SGIV特异基因ORF014L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及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RPA-LFD)的SGIV检测技术。RPA反应使用10μmol/L的引物浓度,在40.1℃恒温反应20 min即可完成特异性病毒的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02个/μL标准质粒。RPA-LFD反应在42℃恒温反应8 min可将检测结果通过试纸条可视化呈现,最低检测限为101个/μL标准质粒,且不与其他常见水生动物病原发生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也与PCR检测结果一致。RPA、RPA-LFD均能特异性检测SGIV,两者的检测限均比常规PCR灵敏。RPA-LFD法具有快捷简单、结果可视化的特点,在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 ORF014L基因 重组聚合 侧流层析试纸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幸运 张炎 +4 位作者 周道红 钟秋 蒋元素 黄庆 郑百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2329-2333,共5页
目的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建立一种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方法 根据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的特异性保守区域,设计RPA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提取的目标DNA进行检... 目的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建立一种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方法 根据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的特异性保守区域,设计RPA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提取的目标DNA进行检测,确定RP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对目标DNA进行检测,比对不同检测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限;通过临床样本性能验证试验,进一步确定RPA技术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可行性。结果 建立的RPA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仅对铜绿假单胞菌有特异扩增曲线,对其他细菌无特异扩增曲线;RPA方法检测病原菌的灵敏度为5×10^(2) cfu/mL,该方法与qPCR法检出限一致且结果可靠;RPA方法检测时间仅需30 min,明显短于传统方法的检测时间。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铜绿假单胞菌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明显缩短检测时间,可用于临床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exoS基因 实时荧光重组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10
作者 哈登楚日亚 樊晓旭 +6 位作者 赵永刚 王淑娟 张志诚 戈胜强 李林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70-3277,共8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了3组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20 min内即可检测10个拷贝的DNA分子,且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5.5×106至5.5×100拷贝/μL共7个稀释度样品在各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变异系数范围在0.38%~28.30%。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可用于ASFV的定性检测,为中国ASF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对疫情暴发后相应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实时荧光重组聚合(rpa) 灵敏性 特异性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王健霖 田兴苗 +4 位作者 王景松 戴莎莎 郭亚男 何生虎 李继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1819,共9页
为建立一种对牛支原体高效、快捷的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LFD-RPA)临床诊断方法,以牛支原体uvrc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并通过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本检测试验进行验证... 为建立一种对牛支原体高效、快捷的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LFD-RPA)临床诊断方法,以牛支原体uvrc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并通过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本检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试验建立的牛支原体LFD-RPA最佳引物为F2/R2,最佳反应条件为39℃、 25 min;检测灵敏度可达2.08 copies·μL^(-1),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倍;与滑液囊支原体、沙门氏菌、绵羊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之间无交叉反应;重复性稳定;对50份鼻拭子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6%,与我国行业标准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9.6%。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牛支原体LFD-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敏感等优点,为牛支原体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重组聚合 可视化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文斌 吴耀东 +2 位作者 马剑钢 朱兴全 周东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2-386,共5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以T4噬菌体体内核酸复制机制为原理,以多种蛋白及酶参与的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37--42qC条件下,20min内将核酸扩增至可检测水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可在非实验室条件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以T4噬菌体体内核酸复制机制为原理,以多种蛋白及酶参与的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37--42qC条件下,20min内将核酸扩增至可检测水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可在非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对核酸的快速检测。自2006年问世后,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安全、医学和转基因检测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RPA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技术(rpa) 寄生虫 隐孢子虫 贾第鞭毛虫 疟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常温扩增技术(RT-RPA)检测大豆花叶病毒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俊杰 魏霜 +7 位作者 龙阳 马新华 杨卓瑜 卢乃会 乾义柯 魏梅生 李桂芬 张永江 《检验检疫学刊》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并且破坏性极大的植物病毒,可以导致大豆产量骤减以及种质的衰退,为此,建立了快速灵敏的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技术(RT-RPA),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并且破坏性极大的植物病毒,可以导致大豆产量骤减以及种质的衰退,为此,建立了快速灵敏的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技术(RT-RPA),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检测大豆中携带的SMV。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S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RPA特异性引物,采用SMV、BPMV、SBMV、Ar MV及TRSV共5种病毒进行RT-RPA特异性验证;并设计5个模板浓度梯度,验证RT-RPA方法的灵敏性。结果显示,建立的RT-RPA检测方法能够从SMV样品中检测到154 bp的特异性条带;特异性验证试验表明除SMV能检测到特异性条带以外,其他4种病毒BPMV、SBMV、Ar MV及TRSV均未检测到条带;RT-RPA检测SMV的灵敏度达到10-4稀释度。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RT-RPA方法检测SMV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实验室或者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重组聚合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爱 李根容 +3 位作者 邓方进 张明娟 周朝旭 肖昭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7-104,共8页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的多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同时检测食品中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 根据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rfbE基因、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以及金黄色葡...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的多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同时检测食品中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 根据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rfbE基因、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的序列保守区域设计RAA特异性引物,筛选出最优的引物组合并优化各项实验条件;通过标准菌株验证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并通过人工污染实验,验证方法在实际食品样本中的检测能力。结果 多重RAA方法最佳扩增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50min;方法特异性良好,仅对目标菌株存在特异性扩增条带,与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方法对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为0.10 ng/μL;对经过简单增菌的人工污染牛奶样本和牛肉干样本中目标菌株的检出限为100 CFU/m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AA扩增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通量高等优势,适用于多种场景下食品样本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介导技术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5
作者 景志刚 董浩 +2 位作者 狄栋栋 田莉莉 范伟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3,共7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或荧光信号监测装置等简易实验设备即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就RPA技术的原理、发展、技术特点及其近年来在体外诊断、病原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技术 核酸恒温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犬细小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一曈 王昭华 +4 位作者 鑫婷 贾红 郭晓宇 朱鸿飞 侯绍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犬细小病毒(CPV)的方法,本研究基于CPV VP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CPV的重组酶聚合酶(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在38℃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快速、特异性的检测出CPV。特异性试验...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犬细小病毒(CPV)的方法,本研究基于CPV VP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CPV的重组酶聚合酶(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在38℃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快速、特异性的检测出CPV。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除CPV (BJ-2b株、BJ-2c株)外,犬瘟热病毒、犬冠状病毒、犬腺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以重组质粒pEASY-CPV-VP2为模板,RPA的检测下限为1×10~1拷贝/μL,其敏感度比普通PCR方法高10倍。利用建立的RPA方法对疑似CPV感染的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88%,高于普通PCR的检出率(82%)和胶体金的检出率(76%)。本研究建立的CPV RPA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反应灵敏,结果确实可靠,适用于CP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重组聚合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疾病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7
作者 樊晓旭 赵永刚 +2 位作者 李林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8期72-77,共6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近年来开发的核酸扩增技术,在保证灵敏、特异的同时,操作简单、耗时短,能够在常温下10~20分钟内对靶DNA进行扩增,对实验设备、资源的要求低,适用于兽医、食品安全、生物防御、农业等领域的快速诊断。本文...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近年来开发的核酸扩增技术,在保证灵敏、特异的同时,操作简单、耗时短,能够在常温下10~20分钟内对靶DNA进行扩增,对实验设备、资源的要求低,适用于兽医、食品安全、生物防御、农业等领域的快速诊断。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及目前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检测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其现场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 快速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DNA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晔华 穆红 +3 位作者 张坚磊 江雁 刘萍 王猛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酶聚合酶(RPA)技术对新型隐球菌快速核酸检测,建立新型隐球菌的即时检测(POCT)方法。方法磁珠法提取新型隐球菌标准菌株ATCC32609、150株阴性质控菌株(本实验室质控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DNA。在新型隐球菌DNA的5.8SrRNA...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酶聚合酶(RPA)技术对新型隐球菌快速核酸检测,建立新型隐球菌的即时检测(POCT)方法。方法磁珠法提取新型隐球菌标准菌株ATCC32609、150株阴性质控菌株(本实验室质控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DNA。在新型隐球菌DNA的5.8SrRNA编码基因区域设计6对候选引物,以ATCC32609作为建立RPA反应体系的参考菌株,凝胶法RPA基础试剂盒筛选可稳定扩增出新型隐球菌DNA片段的引物。依次稀释ATCC32609的McF2.0菌悬液,半定量法观察扩增反应阳性引物+ATCC32609的扩增反应,扩增反应阳性引物+150株阴性对照菌株验证该反应特异性。对扩增反应阳性引物设计探针,实时荧光RPA法观察ATCC32609的扩增反应,150株阴性对照菌株验证该反应特异性。取实验室保存10株新型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00份临床样本(包括脑脊液50份、痰15份、胸腹水15份、静脉血20份),分别用荧光法RPA和oasig实时荧光PCR法进行DNA扩增,观察是否存在扩增反应。结果引物2、5、6的目的条带清晰,无弥散拖尾现象,引物扩增反应阳性;对ATCC32609菌悬液1∶105稀释加入引物后扩增反应阳性;引物2、5、6均属于新型隐球菌编码核糖体RNA的DNA片段,比对结果符合率为100%;引物6扩增阴性对照菌株后,凝胶电泳未见扩增条带。引物6设计探针实时荧光反应结束时可见S形阳性扩增曲线;所有阴性对照菌株扩增结果阴性;对ATCC32609菌悬液1∶105稀释后加入引物6和探针仍可见阳性扩增曲线;以引物6和相应探针对10株新型隐球菌菌株扩增后均可见S形阳性扩增曲线。荧光法RPA试剂、oasig实时荧光PCR法检测100份临床样本中扩增反应阳性的分别为40、40份。结论RPA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DNA,实时荧光法RPA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DNA方便快捷、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重组聚合 实时荧光PCR法 新型隐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与传统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甲状腺癌DNA甲基化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廖萍 刘茶珍 +2 位作者 朱佩云 刘国星 王文静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97-799,共3页
目的建立重组酶介导的核酸扩增(RAA)技术特异性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并与传统的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OXTR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提取样品外周血基因组DNA,经亚硫酸氢盐修饰后分别以MSP和RAA技术进行特异性... 目的建立重组酶介导的核酸扩增(RAA)技术特异性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并与传统的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OXTR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提取样品外周血基因组DNA,经亚硫酸氢盐修饰后分别以MSP和RAA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DNA甲基化实验。结果2种技术皆能扩增出OXTR非甲基化条带,而RAA技术成功扩增OXTR甲基化条带。结论RAA是一种新型的等温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实现了在37℃恒温下的核酸快速扩增,可成为替代MSP乃至其他PCR实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介导技术 甲状腺癌 聚合链反应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莹 杨丽梅 +1 位作者 刘梅 黄金宝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在生产中造成严重危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A基因序列,设计用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在生产中造成严重危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A基因序列,设计用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YLCV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TYLCV-RPA方法可从TYLCV阳性的番茄样品中扩增出343 bp的特异性条带,反应条件为37℃恒温下40 min,扩增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且与番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到PCR方法的10倍,适用于TYLC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重组聚合 等温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