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
1
作者 程爱华 程岩 李晓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26,共5页
采用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考察了过硫酸钠投加量、过硫酸钠与氧化钙投加比、水土比等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机理。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投加量2.5 mmol/g,氧化钙与过硫酸钠投加比2∶5,水土比3∶1的... 采用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考察了过硫酸钠投加量、过硫酸钠与氧化钙投加比、水土比等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机理。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投加量2.5 mmol/g,氧化钙与过硫酸钠投加比2∶5,水土比3∶1的条件下,汞、砷的钝化率分别为81%和83%,存在形态由弱酸提取态转化为更为稳定的残渣态,氯仿、苯、总石油烃和1,2,3-三氯丙烷的去除率分别为99%,98%,82%,80%。氧化钙一方面,催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氧化重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固封和吸附、络合、沉淀作用钝化汞、砷。研究为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 氧化钙 过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启云 谢琳 周益辉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13期234-236,共3页
土壤的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是指同时由重金属与疏水性有机物形成的复合型土壤污染,是工业遗留场地一种特殊的土壤污染形式.由于复合污染物的叠加导致修复技术难度极大,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开发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 土壤的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是指同时由重金属与疏水性有机物形成的复合型土壤污染,是工业遗留场地一种特殊的土壤污染形式.由于复合污染物的叠加导致修复技术难度极大,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开发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土壤的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主流技术,包括化学氧化技术、吸附固载技术、筛分淋洗技术,分别阐述了各自的技术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机物 复合污染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工程应用实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正操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8期33-35,共3页
以上海某地块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实例,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了该地块的污染状况、修复目标和修复范围。修复施工前,通过小试试验和中试试验确定修复药剂的种类和用量。修复施工结束后,... 以上海某地块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实例,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了该地块的污染状况、修复目标和修复范围。修复施工前,通过小试试验和中试试验确定修复药剂的种类和用量。修复施工结束后,对项目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认为修复后的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了修复目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其他类似污染地块的土壤修复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污染 重金属污染 复合污染土壤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热处置工艺研究
4
作者 高晓雨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258-259,262,共3页
为提升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热处置技术进行实验探索。通过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时间,以特定的工业污染土壤样品为例,系统地研究热处理对土壤中pH值、有机物浓度、重金属赋存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采用... 为提升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热处置技术进行实验探索。通过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时间,以特定的工业污染土壤样品为例,系统地研究热处理对土壤中pH值、有机物浓度、重金属赋存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采用土壤样品分析与多种仪器检测方法,对比热处理前后土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土壤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降低土壤中有机物的浓度,还能减少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环境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土壤 热处置工艺 有机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含量及其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
5
作者 张剑 鲁伟 +1 位作者 张杉 王胤 《净水技术》 2025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的】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是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素,对市政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从多种污染物视角为市政污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深圳市5座污水处理厂(S1、S2、S3、S4... 【目的】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是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素,对市政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从多种污染物视角为市政污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深圳市5座污水处理厂(S1、S2、S3、S4、S5)污泥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常见的8种重金属和6种抗生素的含量,采用熵值法评价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单一污染生态风险,并采用改进的权重分析法对其复合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S1厂中重金属Cd及S4厂中重金属Cu、Ni的质量分数超过部分土地利用标准限值,分别为12.49 mg/kg及1753.55、170.77 mg/kg,抗生素中磺胺甲嘧啶(SMR)和土霉素(OTC)的平均质量分数较其他地区偏高,分别为2.15μg/kg和179.17μg/kg。单一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S1中污泥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为中风险(190.59)外,其余厂为低风险(17.79~29.18),Cd是S1污泥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因子。污泥中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和磺胺吡啶(SD)为高风险,四环素(TC)、OTC、恩诺沙星(ENR)大部分为中风险。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厂污泥复合污染等级均为中污染及以上,S1~S5的复合污染指数(CSI)分别为4.10、6.70、2.20、2.57和2.88,其中S2厂污染水平达到超高。【结论】污泥中抗生素SDZ和SD是导致复合生态风险值偏高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处理工艺改进和有效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污泥再利用过程中其对环境造成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重金属 抗生素 复合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研究
6
作者 顾赟之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2期123-125,共3页
本文探讨了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场地修复面临的挑战,强调了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对于满足项目时间和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本文以六价铬、铅、镍和石油烃的复合污染为例,通过分析,选择了淋洗-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作为解决方案。同时... 本文探讨了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场地修复面临的挑战,强调了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对于满足项目时间和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本文以六价铬、铅、镍和石油烃的复合污染为例,通过分析,选择了淋洗-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作为解决方案。同时还比较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的成本、周期和成熟度,并分析了重金属与有机物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单一技术的处理效果有限,联合技术能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对治理复合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有机物 复合污染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厂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7
作者 刘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7期0054-0057,共4页
本文综合评估了中部地区某化工厂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区域占地57086.74m2,涉及铜、苯并(a)芘、二苯并(a,h)芘及石油烃(C10-C40)等多种污染物。在完成修复施工后,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 本文综合评估了中部地区某化工厂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区域占地57086.74m2,涉及铜、苯并(a)芘、二苯并(a,h)芘及石油烃(C10-C40)等多种污染物。在完成修复施工后,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25.5—2018》,采用现场勘察、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项目包含基坑清挖、潜在二次污染区域的处理、清挖净土及冲洗建筑垃圾的评估,以及对外购回填土的检验。经过清挖,基坑中的土壤污染物浓度均达到了评估标准,实现了修复目标。通过有效的防渗措施,成功避免了潜在的二次污染。对清挖净土和冲洗建筑垃圾的评估表明,除少量重金属超标土壤外,大部分土壤均符合修复标准。重金属超标土壤经过预处理后外运水泥窑协同处置。此外,从非工业区外购的回填土检测结果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总体而言,该项目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措施,成功达到了预设的修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机物 污染土壤 土壤修复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热处置工艺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愉 元妙新 +2 位作者 徐华锺 陈伟伟 魏宇琦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为了解决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处置工艺较为复杂、处置成本较高等问题,考察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热处置工艺参数。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石油烃的含... 为了解决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处置工艺较为复杂、处置成本较高等问题,考察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热处置工艺参数。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石油烃的含量逐渐下降,铜、镍、铅、镉、砷和汞的浸出浓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弱酸提取态含量占比逐渐下降。400℃下加热,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各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逐渐降低。加热后土壤粘粒含量下降、粗砂粒含量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有所降低,水溶性盐总量显著提高。最佳热处置工艺为400℃下加热4 h,各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达到地下水Ⅳ类水质标准,有机污染物含量满足一类建设用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联合技术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佑 阳小成 尹华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40-1942,共3页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最普遍的一种,利用传统的化学修复法或现阶段比较盛行的各种生物修复法,如超积累植物富集修复、微生物降解修复等都难以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彻底治理修复。主要就利用化学-生物联合...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最普遍的一种,利用传统的化学修复法或现阶段比较盛行的各种生物修复法,如超积累植物富集修复、微生物降解修复等都难以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彻底治理修复。主要就利用化学-生物联合技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反应机理以及修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 化学-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晓丽 杜晓辉 郑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25-3228,3237,共5页
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可与重金属结合,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进而制约重金属的有效治理。通过分析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结合作用途径,详述结合作用对重金属离子溶解度、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重金属... 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可与重金属结合,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进而制约重金属的有效治理。通过分析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结合作用途径,详述结合作用对重金属离子溶解度、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重金属迁移转化行为及多介质吸附竞争影响,总结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结合作用的研究方法;认为利用分析方法和仪器研究相结合深入考察河流溶解性有机物的结构,才有可能准确模拟和阐述重金属离子的水环境行为,为河流重金属污染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重金属 复合污染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影响
11
作者 龚冰 王徐鹏 +1 位作者 应蓉蓉 仇浩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1,共14页
土壤湿度的波动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显著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归宿,对农产品安全、动物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本研究以多重金属污染土壤为介质,典型土壤岗哨动物线蚓(Enchytraeus crypticus)为受... 土壤湿度的波动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显著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归宿,对农产品安全、动物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本研究以多重金属污染土壤为介质,典型土壤岗哨动物线蚓(Enchytraeus cryptic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不同土壤湿度下,线蚓对污染土壤中Cd、Cr、Cu和Zn的动态累积和毒性响应过程。结果显示,土壤湿度改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浓度及线蚓对重金属的累积速率,进而影响了线蚓的存活率与繁殖率。具体而言,与较高的土壤湿度(80%田间持水量)相比,较低的土壤湿度(5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土壤中Cd、Cr、Cu和Zn的有效态浓度含量普遍更低,这可能和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中CO_(2)浓度有关。线蚓体内重金属累积量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土壤湿度下,线蚓体内Cd和Zn含量差异明显,在50%田间持水量下,线蚓体内Cd和Zn的浓度分别为17.2 mg·kg^(-1)和458 mg·kg^(-1),而在80%田间持水量下则高达39.5 mg·kg^(-1)和601 mg·kg^(-1),即土壤湿度越大体内累积的重金属含量越多,但土壤湿度对线蚓体内Cr和Cu影响不大。线蚓的存活率和繁殖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与体内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有关。研究结果增进了对土壤重金属在湿度变化条件下形态转化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的认识,对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农田土中重金属复合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变化 重金属复合污染 线蚓 生物有效性 动态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环境效应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婉怡 於维维 +9 位作者 余琼阳 赵玲 王月梅 宋家音 马文亭 张宁 张光华 董荷玲 滕应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已是土壤污染的一种普遍形式,其环境危害和治理难度远大于单一污染土壤,因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是我国环保领域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复合污...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已是土壤污染的一种普遍形式,其环境危害和治理难度远大于单一污染土壤,因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是我国环保领域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现状;其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然后,从物化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这3方面综述了不同技术手段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机污染 复合污染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机理及其植物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硕霈 谭长银 +5 位作者 涂晨 曹雪莹 杨佳 邢倩雯 马军 张培育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微塑料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形成复合污染,改变单一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本研究综合评述了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机理、关键控制因素及其对植物的生理影响。土壤中的微塑料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影响重... 微塑料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形成复合污染,改变单一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本研究综合评述了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机理、关键控制因素及其对植物的生理影响。土壤中的微塑料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改变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行为,且该过程与微塑料种类、形貌、粒径、老化程度以及重金属种类、浓度、生物有效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能够吸附在植物表面或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生长,改变光合作用强度,诱导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活性酶变化,影响植物代谢和营养吸收等。同时,植物体内富集的微塑料与重金属可沿食物链进行迁移,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本文最后对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微塑料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变化下三层复合衬垫中重金属污染物一维运移理论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文豪 冯晨 李江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7-432,共16页
针对考虑温度变化下由土工膜(geomembrane,简称GM)+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eosynthetic clay liner,简称GCL)+压实黏土衬垫(compacted clay liner,简称CCL)组成的3层复合衬垫中重金属污染物一维运移问题,基于相关假定发展得到了热传导与... 针对考虑温度变化下由土工膜(geomembrane,简称GM)+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eosynthetic clay liner,简称GCL)+压实黏土衬垫(compacted clay liner,简称CCL)组成的3层复合衬垫中重金属污染物一维运移问题,基于相关假定发展得到了热传导与重金属污染物运移的控制方程,并建立了相应理论模型。通过有限差分,对所建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随后,开展了与试验结果、解析解计算结果以及其他数值解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最后,以Cd^(2+)为例,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因素对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温度升高会使复合衬垫中Cd^(2+)的运移通量和底部浓度增大,但会使其上部浓度降低。热扩散效应对运移行为的影响会随Soret系数ST的增大而变显著,当ST为0.001、0.005、0.01、0.05、0.1 K^(-1)时,所定义的击穿时间tb依次为37.9、37.2、36.4、31.2、26.5 a。GCL和CCL最大吸附量的增大均会使t_(b)近似线性增加,且在一定渗沥液水头h_(b)下,t_(b)随GCL和CCL厚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此外,当h_(b)从0.5m增大到1.0m时,t_(b)平均降低了8.33 a。在工程实践中,可结合GCL和CCL的吸附性能和厚度来设计复合衬垫,同时应考虑温度变化对阻隔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热传导 重金属污染物运移 3层复合衬垫 理论模型 击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四川某典型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乐明 傅开彬 +2 位作者 钟秋红 刘泽铭 孔云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为实现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以四川某铜矿选冶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盐还原菌为固化/稳定化微生物,探讨了其生长特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修复铜矿选冶渣时生长迅速,适合作为... 为实现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以四川某铜矿选冶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盐还原菌为固化/稳定化微生物,探讨了其生长特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修复铜矿选冶渣时生长迅速,适合作为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由于铁、锌、铜、铅等重金属活性差异较大,因此其固化效果亦有显著差异;修复30 d时,重金属Cu、Pb、Zn、Fe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5%、10%、15%和15%,生物有效性降低率分别为72.36%、98.37%、43.01%和79.31%;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先增后减,但并不影响其修复效果。因此,硫酸盐还原菌可同时修复多种重金属离子,有效解决某铜矿选冶渣中铁锌铜铅的复合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选冶渣 硫酸盐还原菌 复合重金属污染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睿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两者结合构成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阐述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概念,介绍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方法,包括检测技术与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微塑... 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两者结合构成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阐述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概念,介绍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方法,包括检测技术与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点,即复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生物富集性与毒性,并从污染源控制与管理、修复技术和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污染的相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复合污染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废水中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航 沈梦楠 +3 位作者 陈涛 张明 刘青宇 樊闯宇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而这些抗生素不能被生物完全吸收,重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动物养殖的饲料中添加了重金属,其不规范地使用也会造成重...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而这些抗生素不能被生物完全吸收,重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动物养殖的饲料中添加了重金属,其不规范地使用也会造成重金属的污染。介绍了目前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现状和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并对今后植物修复养殖废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抗生素 复合污染 去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树木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韦秀文 姚斌 +2 位作者 刘慧文 白莉萍 周玲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0,共7页
综述树木修复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树木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与传统的修复技术想比,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 综述树木修复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树木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与传统的修复技术想比,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亦日益凸现:植物生物量小、生长缓慢、通常只对单一污染元素积累或超积累等。随着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树木修复技术被应用到污染土壤的修复,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将木本植物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环境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更好地利用木本植物修复污染环境,今后的研究还应注意加强国内优良树木修复材料的筛选及国外优良树木修复材料和技术的引进;加强有机物污染土壤树木修复的研究;加强树木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以提高污染环境树木修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重金属 有机物 树木修复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协同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西蒙 陈远翔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7-473,共7页
重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形成复合污染。本文在简述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来源和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现有的协同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效果、优势以及缺... 重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形成复合污染。本文在简述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来源和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现有的协同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效果、优势以及缺陷,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协同处理技术提供参考,对水体污染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机物 复合污染 水体环境 协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20
作者 张小凯 何丽芝 +1 位作者 陆扣萍 王海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0-977,共8页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高温热解后的固体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碳含量。该物质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特殊性质,对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有效地降低...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高温热解后的固体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碳含量。该物质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特殊性质,对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有效地降低这些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在环境中的迁移,对改善土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利用生物质炭修复受污染土壤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述了生物质炭修复土壤污染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存在的优势,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利用生物质炭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有机物污染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