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量子力学方法研究带正电氨基酸分子复合物间非键作用的强度
1
作者 王一博 孙瑞鸿 +1 位作者 王长生 王磊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非键作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参与到生命体中最基本的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等过程。该过程以氨基酸侧链与碱基的相互作用为主,因此准确预测氨基酸侧链与碱基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选用量子力学方... 非键作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参与到生命体中最基本的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等过程。该过程以氨基酸侧链与碱基的相互作用为主,因此准确预测氨基酸侧链与碱基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选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了15个含氨基酸侧链的带正电堆积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并与CCSD(T)/CBS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SCS-CCSD/CBS方法的均方根偏差为0.06 kcal/mo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SCS-MI-CCSD/CBS方法的均方根偏差为0.11 kcal/mo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MP2.5/CBS方法的均方根偏差为0.13 kcal/mo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3,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而后进一步使用MP2.5/CBS方法计算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侧链与中性分子形成堆积复合物在不同距离下的相互作用能,进而构建并完善了带正电氨基酸分子与中性分子间非键作用强度的标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键作用 量子力学方法 堆积复合物 氨基酸侧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_2Pb)^+团簇的量子力学方法研究
2
作者 洪锦泉 乐仁昌 +2 位作者 何志杰 陈健俤 周宝庸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0年第2期20-25,共6页
本论文介绍了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MACQM)的计算步骤,讨论了(He2Pb)+团簇的形成机理,并且采用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对(He2Pb)+团簇基态能量进行计算,为研究氡子体团簇基态能量提供了全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MACQM方法 (He2Pb)+团簇 量子力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负离子在金属面附近光剥离截面的量子力学计算
3
作者 王德华 李梦芝 +1 位作者 宋鸿娜 任笑笑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量子力学方法推导出了氢负离子在金属面附近光剥离截面的近似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表示成不存在金属面时的光滑背景项和一个与金属面有关的修改因子乘积的形式.研究表明:当激光激化方向沿着z轴方向时,光剥离截面中呈现出不规则的阶... 利用量子力学方法推导出了氢负离子在金属面附近光剥离截面的近似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表示成不存在金属面时的光滑背景项和一个与金属面有关的修改因子乘积的形式.研究表明:当激光激化方向沿着z轴方向时,光剥离截面中呈现出不规则的阶梯型的振荡结构.通过将本文的结果和半经典闭合轨道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当金属面距离氢负离子的距离比较近时,利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的光剥离截面和半经典闭合轨道理论的结果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但是当距离比较远时,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对于椭圆激化光,金属面对光剥离截面的影响比较小,光剥离截面趋近于不存在外场情况的光滑光剥离截面.本文的结果可以为实验研究氢负离子在表面附近的光剥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剥离截面 量子力学方法 金属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块量子化学方法的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计算
4
作者 金薪盛 何晓 《应用技术学报》 201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NMR)的一项重要参数,由于其对原子周围化学环境十分敏感,因此化学位移的理论计算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预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目前预测生物大分子NMR化学位移的理论... 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NMR)的一项重要参数,由于其对原子周围化学环境十分敏感,因此化学位移的理论计算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预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目前预测生物大分子NMR化学位移的理论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经验或者半经验方法[3-4];另一类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从头计算方法[5-7]。与前者相比,量子力学方法不依赖数据集,针对不同体系具有很好的移植性。由于量子力学方法需要的计算时间随计算体系的大小呈多项式增长,因此人们基于“化学局域性”原理发展了分块量子化学方法来提高计算效率。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分块量子化学方法的发展,针对生物大分子的NMR化学位移精确预测发展了自动分块的大分子NMR化学位移计算方法(automated fragmentation,AF-NMR)。本文简要介绍本课题组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位移计算 量子化学方法 生物大分子 核磁共振波谱 分块 NMR化学位移 量子力学方法 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中原子能级分裂的两种分析方法及其比较
5
作者 梁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43-344,359,共3页
原子在磁场中的行为,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本文分别用量子力学和对称性方法讨论孤立单电子原子在均匀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问题,并对两种方法加以比较。
关键词 分析方法 外磁场 单电子原子 能级分裂 对称性方法 对称群 量子力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方法演化史略(下)
6
作者 盛根玉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69,共4页
尝试用“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式,阐述这样一个主题:一部化学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方法的演化史。并以此文,作为对近期发表的化学史话系列的阶段性小结。作者愿与读者一起,以史为鉴、努力当下、展望未来。
关键词 化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 化学直觉 化学创造力 量子力学方法 生物功能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方法在非均相催化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会 闫志国 +1 位作者 郑明 吴元欣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2-527,共6页
对近年来应用在非均相催化领域的分子模拟方法和成果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量子力学方法、分子力学方法及其组合方法等几种典型的分子模拟方法。分子模拟方法作为辅助实验研究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可大大加速催化剂的研发和节省实验开支,... 对近年来应用在非均相催化领域的分子模拟方法和成果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量子力学方法、分子力学方法及其组合方法等几种典型的分子模拟方法。分子模拟方法作为辅助实验研究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可大大加速催化剂的研发和节省实验开支,详细介绍了分子模拟技术在催化剂的负载机理、反应物在催化剂中的吸附和扩散性质、解析和设计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分子模拟方法在非均相催化领域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负载机理 催化剂设计 催化反应机理 量子力学方法 子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吸收CO_2分子机理的半经验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越 徐春莹 +1 位作者 高健 朱永春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8年第1期I0014-I0017,共4页
以半经验分子轨道的AM1方法计算出分子热力学参数,研究了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热力学。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两个过程:靠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吸收和形成甲酸胺的化学吸收。在两个过程中,一个二乙烯三胺吸收两个二氧化碳分... 以半经验分子轨道的AM1方法计算出分子热力学参数,研究了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热力学。二乙烯三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两个过程:靠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吸收和形成甲酸胺的化学吸收。在两个过程中,一个二乙烯三胺吸收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在热力学上最为有利;氨基甲酸分子中羟基氢离子的电离,在质子受体(如水分子)存在下更为有力,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乙烯三胺 吸收力学 AM1半经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的苯甲酸乙酯电化学微萃取的量子化学研究
9
作者 郝洁 李光哲 朱永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466-468,共3页
以AM1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卤素分子电化学微萃取进入苯甲酸乙酯有机相的分子机理.卤素阴离子在电极上氧化成为卤素分子,卤素分子萃取进入苯甲酸乙酯有机相,萃取过程取决于卤素分子与苯甲乙酯分子间相互作用.AM1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 以AM1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卤素分子电化学微萃取进入苯甲酸乙酯有机相的分子机理.卤素阴离子在电极上氧化成为卤素分子,卤素分子萃取进入苯甲酸乙酯有机相,萃取过程取决于卤素分子与苯甲乙酯分子间相互作用.AM1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卤素分子与苯甲酸乙酯分子作用前后,分子轨道和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分子萃取决定于局部分子间的局部作用能(Br2—EB>I2—EB>Cl2—EB)而不是体系的焓变;卤素分子的还原性取决于与苯甲酸乙酯作用前后最低空轨道的能量的变化,萃取后最低空轨道能量下降,具有相转移电化学催化作用,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素 电化学微萃取 AM1半经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红素铁酶中动态配位变化对C-H键选择性胺化反应的调控机制
10
作者 张璇 刘佳 +2 位作者 廖浪星 王子宽 王斌举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1-144,共14页
氮杂环丙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中,具有杀菌、抗癌等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生物体系在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过程中如何克服氮杂环丙烷高环张力带来的热力学不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形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羟基化副产物的报道较少.TqaL_(NC)酶... 氮杂环丙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中,具有杀菌、抗癌等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生物体系在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过程中如何克服氮杂环丙烷高环张力带来的热力学不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形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羟基化副产物的报道较少.TqaL_(NC)酶是目前非血红素酶家族中唯一一种能够依赖α-酮戊二酸活化C-H键,进而生成氮杂环丙烷结构的酶.深入探究TqaL_(NC)酶选择性生成氮杂环丙烷结构并避免羟基化副产物的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非血红素铁酶家族在C-H键活化及官能化过程中的选择性调控机理.本文以TqaL_(NC)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以及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等多尺度模拟方法对TqaL_(NC)酶与L-缬氨酸(L-Val)、TqaL_(NC)酶与L-异亮氨酸(L-Ile)和F345A-TqaL_(NC)酶与L-异亮氨酸(L-Ile)三个反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qaL_(NC)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直立式构象的Fe(Ⅳ)=O物种会通过构象异构化获得赤道面式构象,为底物(L-Val、L-Ile、L-homoalaine)上NH_(3)^(+)与Fe的配位提供结构基础.在水和关键酸性残基的介导下,底物NH_(3)^(+)两次脱去质子与Fe(Ⅳ)=O物种配位,生成HN-Fe(Ⅳ)=O结构.随后,Fe(Ⅳ)=O物种攫取底物H原子,生成HN-Fe(Ⅲ)-OH中间体.此时NH回弹反应比传统的OH回弹反应在动力学上更有优势,因此选择性地生成了氮杂环丙烷产物.在反应过程中,底物侧链与周围氨基酸的位阻效应是影响NH回弹反应能垒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底物侧链大小(L-Val→L-Ile)以及附近氨基酸的突变(F345A)实验,证实了该结论.本文还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TqaL_(NC)酶与L-高丙氨酸的反应产物为羟基化产物,并通过新的实验证据进一步支持了理论预测的机理.此外,在HN-Fe(Ⅲ)-OH结构中,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分析发现,dπ*Fe-N,dπ*Fe-OH轨道的能量差是影响NH/OH回弹反应能垒的另一重要因素.当底物NH与Fe配位时,其配位作用能够使得dπ*Fe-N以及dπ*Fe-OH轨道有效分裂,这种分裂进而影响了反应路径的选择性,确保氮杂环丙烷产物的生成.综上,本文提出了依赖α-酮戊二酸酶催化合成氮杂环丙烷结构的新机理.研究发现,Fe中心的动态配位效应在实现C-H键选择性胺化反应并避免C-H键羟基化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理论为非血红素Fe酶催化的非羟基化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探索包括C-N/C-S/C-O等重要生物合成反应新机理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量子力学-分子力方法 C-H键活化 非血红素酶 胺化反应 羟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簇(O_n)高能材料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张德雄 张衍 薛金星 《火箭推进》 CAS 2003年第6期12-14,共3页
本文综述了量子力学方法在氧簇物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各国科学家对O_4,O_6,O_8,O_(12)分子结构、含能量等重要参数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氧簇 高能推进剂 高能量密度材料 量子力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参量振荡过程的物理图象及BBO参量振荡器
12
作者 鲁士平 杨立书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2-82,共1页
由非线性晶体的二次非线性系数引起的非线性过程有和频、差频、倍频和光参量振荡。和频过程的物理图象较为直观,倍频是简并的和频过程,差频是和频的逆过程,而光参量振荡则是和频的特殊的道过程。光参量振荡过程的物理图象难以描述。过去... 由非线性晶体的二次非线性系数引起的非线性过程有和频、差频、倍频和光参量振荡。和频过程的物理图象较为直观,倍频是简并的和频过程,差频是和频的逆过程,而光参量振荡则是和频的特殊的道过程。光参量振荡过程的物理图象难以描述。过去,一般用量子力学方法来处理。我们发现用折射率面来描述光参量振荡过程的物理图象,其结果直观明了。在共线的Ⅰ类相位匹配条件下,光参量振荡得以实现,则必须满足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图象 参量振荡器 振荡过程 光参量振荡 和频过程 折射率面 非线性系数 相位匹配条件 量子力学方法 非线性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离子和H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骅 聂湧 芶清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应用改进的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 (ACQM )对H+ 2 离子与H原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H+ 2 离子与H原子相互作用能够形成稳定的正三角形构型的H+ 3 离子 ,从而为实验上制备H+ 3
关键词 H2^+离子 H原子 相互作用 H3^+离子 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 氢(Ⅱ)氢原子 氢(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学发展史中的共振论问题
14
作者 王祖陶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4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当代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L.Pauling)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提出了共振论。这是用量子力学方法对非单一的价键结构进行共振处理的化学结构学说,在现代化学发展史中占据了二、三十年的统治地位,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引起过激烈的争论。
关键词 共振论 化学发展史 结构理论 价键结构 三十年代 有机化学 化学键 结构学说 十九世纪 量子力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乙基戊烷分子振动与构象分析(英文)
15
作者 黄丽红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8-342,共5页
通过正交坐标计算与红外和拉曼光谱的对比分析 ,确定 3 乙基戊烷分子可以很多种空间构象存在 ,其中存在量最大的是 3种空间构象 :Cs,C1,C3 ,并通过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半经验方法的计算 ,得到这
关键词 3—乙基戊烷 分子振动 空间构象 子力 量子力学半经验方法 相对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学》精品课程简介
16
《嘉应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结构化学》 精品课程 量子力学方法 现代化学 化学专业 晶体结构 基础课 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离子状态方程的理论研究
17
作者 孟续军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 2008年第1期62-63,共2页
设计离子的自洽场模型对精确计算离子或点阵对状态方程的贡献很重要。传统计算点阵贡献一般采用经典统计的方法。能带理论虽然能够很好地计算点阵的贡献,但缺少温度效应,不能大范围计算。固体德拜理论,无法在高温情况下摆脱束缚;自... 设计离子的自洽场模型对精确计算离子或点阵对状态方程的贡献很重要。传统计算点阵贡献一般采用经典统计的方法。能带理论虽然能够很好地计算点阵的贡献,但缺少温度效应,不能大范围计算。固体德拜理论,无法在高温情况下摆脱束缚;自由体积理论则是纯粹经典,在低温下没有一点量子效应。两个模型还不能对接,也有过渡区问题。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兼顾高低温范围、具有较高计算精度的自洽场离子模型。研制技术路线:采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整个物理体系的激发态的基本能级参数,保证模型严格符合低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状态方程 计算精度 自由体积理论 量子力学方法 场模型 经典统计 能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下的8-羟基鸟嘌呤的氢转移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美兴 吕晶 张少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62-67,共6页
本文利用MPWB1K/aug-cc-pVDZ方法研究了水分子辅助的8-羟基鸟嘌呤在水溶液中的氢转移反应.通过优化该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结构,计算最小能量路径,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电荷分布情况和水溶剂对该反应过程的贡献.计算发现,8... 本文利用MPWB1K/aug-cc-pVDZ方法研究了水分子辅助的8-羟基鸟嘌呤在水溶液中的氢转移反应.通过优化该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结构,计算最小能量路径,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电荷分布情况和水溶剂对该反应过程的贡献.计算发现,8-羟基鸟嘌呤在水溶液中的氢转移反应势垒是15.84 kcal/mol,比气相下的同一反应势垒低很多.通过对反应过程的溶剂化效应和极化效应的分析发现,水的极化效应使反应势垒增加了12.85 kcal/mol,而水的溶剂化效应使反应势垒降低了24.7 kcal/mol.因此,在水溶剂的影响下,8-羟基鸟嘌呤的氢转移反应比气相下的反应势垒降低了11.91 kcal/mol.这说明,水溶剂的存在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分子力方法 水溶液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M/MM Study on Enzymatic Mechanism in Sinigrin Biosynthesis 被引量:1
19
作者 Ya-Jie Guo Ya-Ju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93-199,I0041-I0057,I0064,共25页
As the major and abundant type of glucosinolates(GL)in plants,sinigrin has potential functions in promoting health and insect defense.The final step in the biosynthesis of sinigrin core structure is highly representat... As the major and abundant type of glucosinolates(GL)in plants,sinigrin has potential functions in promoting health and insect defense.The final step in the biosynthesis of sinigrin core structure is highly representative in GL compounds,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rocess from 3-methylthiopropyl ds-GL to 3-methylthiopropyl GL catalyzed by sulfotransferase(SOT).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the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of SOT complexed with the 3-methylthiopropyl GL,little is known about this sulfonation process.Fortunately,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SOT 18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At SOT18)containing the substance(sinigrin)similar to 3-methylthiopropyl GL has been determined.To understand the enzymatic mechanism,we employe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and quantum mechanics combined with molecular mechanics(QM/MM)methods to study the conversion from ds-sinigrin to sinigrin catalyzed by AtSOT18.The calculat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action occurs through a concerted dissociative mechanism.Moreover,Lys93,Thr96,Thr97,Tyr130,His155,and two enzyme peptide chains(Pro92-Lys93 and Gln95-Thr96-Thr97)play a role in positioning the substrates and promoting the catalytic reaction by stabilizing the transition state geometry.Particularly,His155 acts as a catalytic base while Lys93 acts as a catalytic acid in the reaction process.The presently proposed concerted dissociative mechanism explains the role of At SOT18 in sinigrin biosynthesis,and could be instructive for the study of GL biosynthesis catalyzed by other S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GRIN SULFOTRANSFERASE Molecular dynamics Quantum mechanics and molecular mechan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设计逆醛缩酶RA95.5-8F催化β-羟基酮C-C裂解的理论研究
20
作者 李心怡 刘永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06-2312,共7页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QM/MM)方法对人工设计逆醛缩酶RA95.5-8F催化β-羟基酮化合物裂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解反应主要包括赖氨酸Lys1083对底物的亲核进攻、Schiff碱形成、烯胺水解及C—N断裂等过程,C—N键裂解生...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QM/MM)方法对人工设计逆醛缩酶RA95.5-8F催化β-羟基酮化合物裂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解反应主要包括赖氨酸Lys1083对底物的亲核进攻、Schiff碱形成、烯胺水解及C—N断裂等过程,C—N键裂解生成丙酮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能垒为106.27 kJ/mol;活性中心的赖氨酸Lys1083、酪氨酸Tyr1051、天冬酰胺Asn1110和酪氨酸Tyr1180构成一个催化四联体,Lys1083通过与底物形成席夫碱对底物进行活化,Tyr1051作为催化酸碱参与质子转移过程,催化四联体的氢键网络有利于反应过渡态的稳定并使R-构型的底物更容易结合在活性位点,导致RA95.5-8F对R构型底物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方法 逆醛缩酶 酶催化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