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r3(dpa)4LL’](L,L’=Cl,BF4)线性金属串配合物中金属-金属相互作用
1
作者
马华璇
郑燕玲
+2 位作者
詹益仕
叶慧丽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19-23,共5页
对含Cl^-、BF4^-轴向配体的金属串配合物Cr3(dpa)4Cl2、Cr3(dpa)4Cl(BF4)、Cr3(dpa)4(BF4)2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配合物的稳定性、金属-金属(M—M)相互作用的本质、前线轨道能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配合物五重...
对含Cl^-、BF4^-轴向配体的金属串配合物Cr3(dpa)4Cl2、Cr3(dpa)4Cl(BF4)、Cr3(dpa)4(BF4)2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配合物的稳定性、金属-金属(M—M)相互作用的本质、前线轨道能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配合物五重态最稳定,金属的非对称性低;七重态的能量略高于五重态,非对称性较高;(2)配合物1的五重态金属之间仅存在三中心三电子σ键,配合物2和3的五重态中除σ键外,还有2个π键;七重态的Cr-Cr短键有1个σ和2个π键的三重键,由于dpa^-配体的螺旋作用使Cr的8型d轨道发生扭转,不能有效形成δ键;(3)轴向配体BFd^-的配合物的前线轨道能隙比Cl^-的大,七重态的前线轨道能隙小于五重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
金属
串配合物
金属一金属相互作用
NB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e(CO)_3(MePhPpy)_2(MCl_2)](M=Zn,Cd,Hg)的Fe-M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黄小璇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31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PBE0)
GIAO
金属一金属相互作用
31P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3(dpa)4LL’](L,L’=Cl,BF4)线性金属串配合物中金属-金属相互作用
1
作者
马华璇
郑燕玲
詹益仕
叶慧丽
许旋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19-23,共5页
基金
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1057407)
2010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57410017)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文摘
对含Cl^-、BF4^-轴向配体的金属串配合物Cr3(dpa)4Cl2、Cr3(dpa)4Cl(BF4)、Cr3(dpa)4(BF4)2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配合物的稳定性、金属-金属(M—M)相互作用的本质、前线轨道能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配合物五重态最稳定,金属的非对称性低;七重态的能量略高于五重态,非对称性较高;(2)配合物1的五重态金属之间仅存在三中心三电子σ键,配合物2和3的五重态中除σ键外,还有2个π键;七重态的Cr-Cr短键有1个σ和2个π键的三重键,由于dpa^-配体的螺旋作用使Cr的8型d轨道发生扭转,不能有效形成δ键;(3)轴向配体BFd^-的配合物的前线轨道能隙比Cl^-的大,七重态的前线轨道能隙小于五重态.
关键词
DFT
金属
串配合物
金属一金属相互作用
NBOa
分类号
J653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e(CO)_3(MePhPpy)_2(MCl_2)](M=Zn,Cd,Hg)的Fe-M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黄小璇
许旋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高校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5938)
文摘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31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关键词
DFT(PBE0)
GIAO
金属一金属相互作用
31P
NMR
Keywords
DFT(PBEO)
GIAO
metal - metal interaction
31p chemical shifts
分类号
O641.12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r3(dpa)4LL’](L,L’=Cl,BF4)线性金属串配合物中金属-金属相互作用
马华璇
郑燕玲
詹益仕
叶慧丽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Fe(CO)_3(MePhPpy)_2(MCl_2)](M=Zn,Cd,Hg)的Fe-M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影响的研究
黄小璇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