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列钝体绕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9
1
作者 楼小峰 曹丰产 林志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4-608,共5页
用二阶投影法求解二维不可压粘性流体的N -S方程 ,计算了高雷诺数Re=1× 10 5下串列圆柱的非定常绕流 ,得到的阻力系数及斯特劳哈尔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结合工程实际 。
关键词 串列钝体绕流 数值计算 非定常 二阶投影法 钢管混凝土拱 斯特劳哈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RNG方法的湍流模型数值模拟钝体绕流的湍流流动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玲 李玉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首次采用基于 RNG方法的湍流模型对绕流钝体后尾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 ,采用非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二维不可压 N- S方程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以及与采用标准的 k- ε两方程湍流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 首次采用基于 RNG方法的湍流模型对绕流钝体后尾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 ,采用非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二维不可压 N- S方程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以及与采用标准的 k- ε两方程湍流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基于 RNG方法的湍流模型对于与时间相关的大尺度运动——旋涡脱落的尾流的详细结构 ,能够给出真实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钝体绕流 数值模拟 R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雷诺数情况下钝体绕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3
作者 姚育成 李万平 李良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在高雷诺数 (Re=1× 1 0 4)情况下 ,利用流函数———涡量法在二维空间对半圆半椭圆的拼接体 (新月形覆冰导线的截面 )绕流流场的流动结构、涡的变化及气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将模拟过程用于圆柱体和半圆半椭圆拼接体 ,结果与前... 在高雷诺数 (Re=1× 1 0 4)情况下 ,利用流函数———涡量法在二维空间对半圆半椭圆的拼接体 (新月形覆冰导线的截面 )绕流流场的流动结构、涡的变化及气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将模拟过程用于圆柱体和半圆半椭圆拼接体 ,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及试验值相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雷诺数 钝体绕流 数值模拟 气动力特性 函数-涡量法 不可压缩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钝体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伟江 洪金森 汪翼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进行了三方面工作:(1)格式和算法对返回舱跨声速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2)网格形态对捕捉跨声速弱激波的有效性研究;(3)模拟了无支杆和有支杆返回舱跨声速大攻角绕流流场,给出了后球体上的跨声速激波... 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进行了三方面工作:(1)格式和算法对返回舱跨声速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2)网格形态对捕捉跨声速弱激波的有效性研究;(3)模拟了无支杆和有支杆返回舱跨声速大攻角绕流流场,给出了后球体上的跨声速激波和后支杆上的第二道激波,及它们的干扰,流动现象和波系结构与实验观察一致,所用格式为NND格式和二阶迎风TVD格式,隐式算法为LU-ADI加最大特征值分裂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 数值模拟 钝体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绕流的随机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渝 索奇峰 强士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离散涡方法中应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来求解二维钝体绕流问题 ,通过对静止圆柱不同雷诺数下的绕流计算 ,得到冯卡门涡街和回流区对称轴线上径向速度分布以及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 。
关键词 随机微分方程 圆柱 钝体绕流 随机涡方法 离散涡方法 雷诺数 空气动力学 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液率气液两相钝体绕流实验与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宏军 汪波 +1 位作者 李金霞 丁红兵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1-497,共7页
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其中气相中含少量液体是常见的两相流现象.通过实验,研究了常压下50,mm口径水平圆管中低含液率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的涡街现象,就含液率对涡街信号的频率与幅值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应... 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其中气相中含少量液体是常见的两相流现象.通过实验,研究了常压下50,mm口径水平圆管中低含液率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的涡街现象,就含液率对涡街信号的频率与幅值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消除趋势波动法(DFA)对涡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液相体积含率0.1%,左右是本实验条件下能产生稳定涡街的分界点.对实验流型——环状流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气、液相惯性力之比和液相韦伯数随含液率的变化规律,并从液相的分布与运动及气相夹带液滴对漩涡能量影响两方面,分析了涡街失稳的机理.最后利用拟合的两相斯特劳哈尔数和含液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使涡街在湿气及低含液率下的测量误差从6.37%,减小到2.03%,,对实际工程测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钝体绕流 消除趋势波动法 动力学理论 涡街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型钝体绕流动态特性的低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学来 任三星 郭荣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在低速自由射流风洞上 ,利用热线及相关设备对由半球头部、颈部及旋成体构成的特型钝体周围非定常流动的基本特性、联合特性及湍流度分布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实验工况为迎角α=- 1 5°~+1 5°、侧滑角 β =0°~ 1 0°... 在低速自由射流风洞上 ,利用热线及相关设备对由半球头部、颈部及旋成体构成的特型钝体周围非定常流动的基本特性、联合特性及湍流度分布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实验工况为迎角α=- 1 5°~+1 5°、侧滑角 β =0°~ 1 0°。结果表明 ,在上述工况范围内 ,该钝体周围流场中速度脉动的能量分布平坦 ,属宽频带随机信号 ,流场中没有发生明显的流动分离 ,流场动态品质良好 ;凹陷区内气流的脉动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游空间传播 ;在上述α、β变化范围内 ,钝体颈部凹陷区的最大湍流度高达 1 0 .9~ 2 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绕流 动态特性 热线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绕流非定常解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德良 卞荫贵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91-499,共9页
本文结合目前流场显示的研究课题,对方块物体和山形物体的钝体绕流在起动阶段的运动情况,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并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二维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N-S方程的非定常解.对差分格式中的显式,隐式和交替方向隐式几种格式进行了讨论... 本文结合目前流场显示的研究课题,对方块物体和山形物体的钝体绕流在起动阶段的运动情况,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并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二维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N-S方程的非定常解.对差分格式中的显式,隐式和交替方向隐式几种格式进行了讨论.最后用显式和交替方向隐式方法计算了山形物体和方块物体在起动阶段的运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绕流 非定常解 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壁附近钝体绕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平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17-24,共8页
采用有限差分法 ,模拟粘性流绕平壁面附近的圆柱的流动 流动方程采用涡量 流函数形式 涡量输运方程采用ADI方法求解 ,流函数方程采用SOR方法求解 计算网格采用椭圆型贴体曲线网格技术数值生成 考察了缝隙比 (e/D)对圆柱尾流的影响 。
关键词 有限差分法 涡量-函数 数值网格生成 动方程 海底管道 钝体绕流 涡旋 平壁面 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钝体绕流的离散涡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索奇峰 周述华 《四川建筑》 2002年第4期33-35,共3页
离散涡方法是一种无网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和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以及有限体积法相比 ,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计算风工程问题。本文根据高雷诺数流动假设 ,建立了高雷诺数无粘性离散涡流动模型。通过计算静止方柱的绕流问题 ,得到了不同... 离散涡方法是一种无网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和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以及有限体积法相比 ,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计算风工程问题。本文根据高雷诺数流动假设 ,建立了高雷诺数无粘性离散涡流动模型。通过计算静止方柱的绕流问题 ,得到了不同时刻的流场分布图以及斯托哈尔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钝体绕流 离散涡 数值模拟 计算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阶迎风TVD数值格式在非平衡高超声速钝体绕流中的应用”一文的意见
11
作者 高树椿 黎作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4-756,共3页
关键词 钝体绕流 TVD数值格式 高超音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阶迎风TVD数值格式在非平衡高超声速钝体绕流中的应用”一文的讨论
12
作者 胡光初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7-760,共4页
关键词 钝体绕流 TVD数值格式 高超音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Hilbert谱的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露阳 尹佳雯 +2 位作者 孙志强 姚凤艳 周天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36-2546,共11页
为了有效识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以涡街流量计为元件诱发钝体绕流,通过管壁差压法获取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的尾迹波动信号,采用集总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边际谱,利用最大互相关系... 为了有效识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以涡街流量计为元件诱发钝体绕流,通过管壁差压法获取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的尾迹波动信号,采用集总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边际谱,利用最大互相关系数法对固有模态函数进行筛选,选取特征固有模态函数能量比分别与体积含气率、两相雷诺数构建流型图。结果表明,构建的两类新流型图对单相水、泡状流、塞状流、弹状流等典型流型的识别率分别可达91.67%和88.89%,能较好地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钝体绕流 型识别 集总经验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绕流气动噪声源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朝荣 王笑寒 武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6-151,共6页
为研究钝体绕流的气动噪声源特性,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与宽频带噪声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钝体的声功率级和表面声功率级,比较并分析来流风速、钝体截面形式及尺寸对气动噪声源强度及其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气动噪声源的影... 为研究钝体绕流的气动噪声源特性,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与宽频带噪声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钝体的声功率级和表面声功率级,比较并分析来流风速、钝体截面形式及尺寸对气动噪声源强度及其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气动噪声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钝体绕流气动噪声源主要位于气流发生分离、湍流运动比较剧烈的地方,且钝体的外形越趋近于流线型,其气动噪声源强度越低;四极子噪声源对总噪声的贡献比偶极子噪声源的贡献小得多;柱体表面声功率级最大值与来流风速对数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与截面尺寸之间呈线性负相关.最后提出了表面声功率级的数学预测模型,为工程结构的声环境设计及气动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绕流 气动噪声源 宽频带噪声源模型 影响机制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气液两相钝体绕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李延岩 孙宏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9期5-8,共4页
通过对水平管气液两相钝体绕流中的泡状流和段塞流进行实验研究,从重复性、斯特劳哈尔数(St)随体积含气率的变化和不同体积含气率的斯特劳哈尔数相关性三个方面对涡街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体积含气率在15%以内能形成稳定涡街,大于15%时,... 通过对水平管气液两相钝体绕流中的泡状流和段塞流进行实验研究,从重复性、斯特劳哈尔数(St)随体积含气率的变化和不同体积含气率的斯特劳哈尔数相关性三个方面对涡街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体积含气率在15%以内能形成稳定涡街,大于15%时,稳定涡街受到破坏,但仍有漩涡脱落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且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钝体绕流 斯特劳哈尔数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钝体受限绕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小华 朱文芳 何钟怡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1-675,共5页
采用一种具有二阶精度的分裂步有限元方法作为大涡模拟的空间离散格式,经过标准算例的验证后,对Re=1.0×104条件下的方形钝体三维受限湍流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为消除初始效应,略去初始段的计算结果。数值分析表明在均... 采用一种具有二阶精度的分裂步有限元方法作为大涡模拟的空间离散格式,经过标准算例的验证后,对Re=1.0×104条件下的方形钝体三维受限湍流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为消除初始效应,略去初始段的计算结果。数值分析表明在均匀来流条件下,该湍流场沿槽道轴面对称,并呈现出一定的拟周期特性。在流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湍流能耗场的分析,结果表明,方形钝体受限绕流的能耗主要集中在大涡丰富的流动区段内。计算过程反映出,采用该空间离散格式的大涡模拟方法,能够捕捉到非常丰富的涡系及涡动的时变过程,适用于方形钝体受限绕流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钝体绕流 能量损耗 空间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钝体分离流动的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晓春 王元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利用非定常RNGk-ε模型对三种典型的钝体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三种流动分别为:方柱绕流、圆柱绕流和绕立方柱流动。研究表明了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方法可以研究钝体绕流的非定常流动,但所获得的结果各不相同。对于分离角固定的方柱绕流... 利用非定常RNGk-ε模型对三种典型的钝体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三种流动分别为:方柱绕流、圆柱绕流和绕立方柱流动。研究表明了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方法可以研究钝体绕流的非定常流动,但所获得的结果各不相同。对于分离角固定的方柱绕流和绕立方柱流动,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以及大涡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对于分离角不固定的圆柱绕流,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差越大,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壁面模型无法准确预测流动中不固定的分离角所致。改进了绕立方柱流动的模拟方法,采用非定常模拟方法后获得的结果要比定常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了根本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G k-ε模型 钝体绕流 非定常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旋-V型钝体组合燃烧装置绕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强 赵冬 +1 位作者 吴云柯 何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为了探明强旋流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规律的影响,利用PIV速度场仪和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研究了强旋-V型钝体组合稳燃装置中旋流器出口安装位置对旋涡脱落频率和尾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流器出口位置安装在钝体内部... 为了探明强旋流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规律的影响,利用PIV速度场仪和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研究了强旋-V型钝体组合稳燃装置中旋流器出口安装位置对旋涡脱落频率和尾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流器出口位置安装在钝体内部时,可获得较小的旋涡脱落频率。随着旋流器安装位置向钝体出口方向逐渐移动时,旋涡脱落频率增大。当旋流器出口置于钝体外部时,将破坏钝体剪切旋涡的几何特征,从而导致钝体旋涡脱落机制的改变。另外,当旋流体积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0~1m^3/h)内,增大旋流流量有助于减小钝体绕流剪切旋涡的脱落频率,对比无旋流时的V型钝体绕流,当旋流流量为1m^3/h时,旋流器出口位置位于钝体尾缘内部1倍开口直径处的V型钝体绕流St数下降幅度最大,约为34.96%。一定范围内的旋流同样有利于扩大回流区,在旋流流量为0.5m^3/h时回流区长度达到最大,约为钝体开口直径的2.3倍。但当旋流体积流量过大时,将导致下游流动恶化,钝体的火焰稳定性能可能会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绕流 旋涡脱落 火焰稳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钝体空化绕流数值模拟
19
作者 金大桥 刘颖 +3 位作者 陈树海 孙林 王百成 王聪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0-44,共5页
基于均质平衡流理论,利用Fluent 6.3对水下钝体空化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钝体空泡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钝体的减阻特性。结果表明:空化数较小时,钝体从水绕流发展成空化绕流,随着空化数减小,空泡的无量纲直径和无量纲长度都增大;压差阻... 基于均质平衡流理论,利用Fluent 6.3对水下钝体空化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钝体空泡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钝体的减阻特性。结果表明:空化数较小时,钝体从水绕流发展成空化绕流,随着空化数减小,空泡的无量纲直径和无量纲长度都增大;压差阻力系数减小,摩擦阻力系数减小并趋于0,总阻力系数比水绕流时降低,基本等于压差阻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钝体绕流 空泡形态 阻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立型肥皂膜水洞的典型钝体绕流阻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松 田新亮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1-607,共7页
该文描述了一种由重力驱使的直立式肥皂膜水洞装置,提供了一种模拟较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水动力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的稳定流速的实验条件。选用四种典型钝体模型放置在水洞装置平行实验段,利用低压钠灯干涉法显示流场以及钝体尾流... 该文描述了一种由重力驱使的直立式肥皂膜水洞装置,提供了一种模拟较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水动力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的稳定流速的实验条件。选用四种典型钝体模型放置在水洞装置平行实验段,利用低压钠灯干涉法显示流场以及钝体尾流基本特征,并通过激光反射法测定模型所受的阻力大小。结果显示,实验能很清晰地揭示不同形状钝体尾流旋涡特征,并较好地实现对肥皂膜流场中钝体实际受力情况的实验测量。阻力测量结果能与一些二维理论结论吻合,表明在合理流速下肥皂膜流场表现出二维流动特征。另外,实验结果表明当钝体模型较大时需要考虑肥皂膜水洞的阻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型肥皂膜水洞 二维钝体绕流 阻塞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