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盐饮食对更年期焦虑小鼠海马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钠-钾-氯离子失转运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秦莉花 李晟 +2 位作者 叶丽芝 黄宽 陈晓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目的研究高盐饮食对更年期焦虑症小鼠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钾-氯离子共转运体1(NKC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4%高盐饮食组、8%高盐饮食组。其中4%高盐饮食组、8%高盐饮食组经高盐饮食干预1个月后... 目的研究高盐饮食对更年期焦虑症小鼠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钾-氯离子共转运体1(NKC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4%高盐饮食组、8%高盐饮食组。其中4%高盐饮食组、8%高盐饮食组经高盐饮食干预1个月后,HE染色观察脑部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KCC2、NKCC1表达情况。结果高盐饮食使更年期焦虑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轮廓模糊,出现大量的空泡现象,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明显增大;模型组KCC2表达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高盐饮食组阳性细胞极少;模型组NKCC1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高盐饮食组阳性细胞增多更明显。结论高盐饮食加重更年期焦虑症的发生可能与KCC2及NKCC1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更年期焦虑症 离子-离子转运体2 --离子转运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及脊髓背角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思思 屠文展 +4 位作者 姜霞 陈温慈 胡奇妙 谷鹏鹏 蒋松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观察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表现以及脊髓背角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患侧选穴和健侧选穴两种针刺方案的镇痛效应,以及KCC2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 目的:观察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表现以及脊髓背角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患侧选穴和健侧选穴两种针刺方案的镇痛效应,以及KCC2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组、模型组、患侧电针组、健侧电针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机械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14天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KCC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01),电针治疗后大鼠MWT和TWL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升高,且患侧与健侧电针相比无明显差异。HE染色结果提示,患侧电针组与健侧电针组脊髓背角组织及神经元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术后14天患侧与健侧电针组较模型组脊髓背角患侧KCC2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且患侧电针组与健侧电针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能产生类似的镇痛效果,均可减轻外周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痛觉过敏。患侧电针与健侧电针治疗均可抑制KCC2蛋白的表达下调,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脊髓背角中KCC2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离子协同转运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大鼠脊髓内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方露 李向哲 +3 位作者 王红星 谢财忠 丁洁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痉挛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脊髓内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KCC2在运动训练的解痉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建立脊...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痉挛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脊髓内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KCC2在运动训练的解痉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后痉挛模型,使用BBB评分、Ashworth评分来评估三组大鼠术后行为学变化,并于术后5周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损伤远段脊髓KCC2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术后行为学评分一直保持正常。术后1d—5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BB评分均持续升高,且2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BBB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5周,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痉挛,后痉挛程度逐渐加重,至术后5周左右降低,2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Ashworth评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5周,对照组评定等级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胞膜上KCC2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两组大鼠KCC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够明显上调KCC2蛋白的表达(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有效缓解痉挛,并可抑制KCC2表达的下调,运动训练的解痉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加KCC2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脊髓损伤 痉挛 -离子协同转运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中TRPV1激活对钠-钾-氯共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邓诗瑜 许珍珍 +7 位作者 陈沁怡 谭朝阳 田俊杰 王洋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马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 1,NKCC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4)、辣椒素组(n=36)和辣椒素+布美他尼组(n=6)。运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KCC1和p-NKCC1的蛋白分布及其变化;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GABA激活电流大小;运用氯离子荧光探针检测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PV1和NKCC1在正常大鼠DRG细胞共表达,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行为学结果显示辣椒素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减小、冷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给予NKCC1的抑制剂布美他尼预处理后,则能逆转该效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的蛋白表达升高;膜片钳结果显示辣椒素组GABA激活电流明显增加,布美他尼可逆转此作用;荧光探针结果显示辣椒素组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增加,给予布美他尼后DRG细胞中氯离子浓度降低。结论:外源性激活TRPV1后促进了NKCC1的表达增加和功能变化,提示NKCC1参与了激活TRPV1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辣椒素 背根神经节 --转运体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与癫痫 被引量:3
5
作者 颜建辉 任惠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钾-氯离子转运体2仅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具有神经元特异性。KCC2在维持神经元内氯离子的浓度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调节细胞内Cl-的外向流量,使神经元内氯离子浓度低于它的电化学平衡单位,使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发生超级化的突触后抑制... 钾-氯离子转运体2仅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具有神经元特异性。KCC2在维持神经元内氯离子的浓度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调节细胞内Cl-的外向流量,使神经元内氯离子浓度低于它的电化学平衡单位,使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发生超级化的突触后抑制性反应。KCC2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神经元内KCC2的表达减少,使细胞内Cl-增加,改变了神经元内Cl-的稳态,改变γ-氨基丁酸的突触后抑制性电位,GABA能反应向去极化方向转换,促进癫痫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离子协同转运体 -离子协同转运体2 Γ-氨基丁酸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葡萄糖2型共转运体抑制剂心肌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丹册 陈康 宋康兴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8期844-847,共4页
钠离子-葡萄糖2型共转运体(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其心肌保护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SGLT2抑制剂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SGLT2受体,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和葡萄糖,增加尿糖排泄,降低机体钠... 钠离子-葡萄糖2型共转运体(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其心肌保护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SGLT2抑制剂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SGLT2受体,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和葡萄糖,增加尿糖排泄,降低机体钠离子负荷和血容量。SGLT2抑制剂的心肌保护作用包括减少心肌耗氧、增加心肌血供、改变心肌供能底物和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等。本文综述了SGLT2抑制剂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假说,并对其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葡萄糖2型转运体抑制剂 心肌保护 糖尿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黄瓜体内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蕾 云兴福 康利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分别用浓度为1.0%和1.5%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子叶期和第1真叶期进行两次诱导处理后(叶部喷施),对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诱导后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有... 分别用浓度为1.0%和1.5%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子叶期和第1真叶期进行两次诱导处理后(叶部喷施),对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诱导后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有1个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其中几丁质酶活性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1.5%浓度的处理几丁质酶活性也高于1.0%处理的。用1.0%和1.5%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诱导后黄瓜幼苗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也都显著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诱导 黄瓜叶片 几丁质酶活性 β-1 3-葡聚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信号通路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
8
作者 苏珍 夏阳阳 黄诚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903-909,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由神经炎症所诱发,主要表现为慢性疼痛和疼痛感觉异常等,常引发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态势。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其中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l-cotransporter 2,KCC2...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由神经炎症所诱发,主要表现为慢性疼痛和疼痛感觉异常等,常引发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态势。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其中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l-cotransporter 2,KCC2)是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信号分子,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靶点。同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干预手段也较局限,而运用电针治疗由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具体作用的分子路径尚不明确。本文对KCC2信号通路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KCC2信号通路是否可能参与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协同转运体2 信号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小鼠嗅球神经元的早期树突分支和长度及钾-氯离子共运转体2蛋白表达异常
9
作者 陈搏雨 江锦祥 +1 位作者 张家玮 杨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探讨嗅球(OB)神经元的形态和相关蛋白的变化,探讨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嗅觉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采用高尔基-考克斯(Golgi-Cox)染色技术评估AD模型小鼠(APP/PS1小鼠)的OB和前梨状皮质(aPC)的神经元形态变化;使用Sholl分析对神经元... 目的探讨嗅球(OB)神经元的形态和相关蛋白的变化,探讨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嗅觉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采用高尔基-考克斯(Golgi-Cox)染色技术评估AD模型小鼠(APP/PS1小鼠)的OB和前梨状皮质(aPC)的神经元形态变化;使用Sholl分析对神经元的形态学进行测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高尔基-考克斯染色结果显示,在3~5月龄,该模型鼠尚未表现出AD的病理特征及认知障碍时,OB已经发生神经元树突长度和分支数量的显著减少。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对神经元形态和突触功能至关重要的钾-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蛋白表达在3~5月龄APP/PS1小鼠的OB中显著降低。结论异常的神经元形态和KCC2信号途径改变可能是AD早期嗅觉功能障碍的基础;维持KCC2信号正常有望成为干预AD早期嗅觉异常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嗅球 梨状皮质 -离子转运体2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黄瓜叶片中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俊英 云兴福 +3 位作者 马立国 刘杰才 霍秀文 杨文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52-56,共5页
 分别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子叶充分展开)和第1真叶期(第1真叶横宽5cm)进行两次诱导,以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对其第1真叶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分别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子叶充分展开)和第1真叶期(第1真叶横宽5cm)进行两次诱导,以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对其第1真叶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钾离子共体液处理后,羧甲基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趋势均为随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到诱导后10d左右达最低值,且极显著低于对照。本次实验还筛选出导致活性变化最大的氯钾离子共体液的浓度范围为0.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液 黄瓜 叶片 细胞壁 降解酶活性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转运蛋白NKCC1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11
作者 史翠娜 王雷原 +1 位作者 吴鑫淼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氯离子转运蛋白钠离子钾离子氯共转运体1(NKCCl)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18~20月龄,体重28~32 g。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生理盐水组(N组),对照+布美他尼(NKCC1抑制剂)... 目的探讨氯离子转运蛋白钠离子钾离子氯共转运体1(NKCCl)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18~20月龄,体重28~32 g。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生理盐水组(N组),对照+布美他尼(NKCC1抑制剂)组(B组),POCD模型+生理盐水组(M组)和POCD模型+布美他尼组(MB组),每组10只。采用异氟醚麻醉和剖腹探查术建立POCD动物模型,于术后3~7 d行旷场与条件恐惧实验评估认知功能;行为学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KCC1、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蛋白含量,免疫组织荧光检测海马组织CA1、CA3、DG区NKCC1免疫荧光强度。结果与N组比较,M组场景僵直时间明显缩短(P<0.05),海马NKCC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BDNF、PSD9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CA1、CA3、DG区NKCC1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N组和B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M组比较,MB组场景僵直时间明显延长(P<0.05),海马NKCC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BDNF、PSD95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CA1、CA3、DG区NKCC1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NKCC1可能在老年小鼠POCD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突触相关蛋白BDNF与PSD95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转运蛋白 离子离子转运体1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KCC2、NKCC1在对氯苯丙氨酸致急性失眠大鼠模型脑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蔺芳菊 杨晓苏 +1 位作者 杨德 邹艳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讨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KCC2、NKCC1在大鼠急性失眠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作急性失眠大鼠模型,同步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每组6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 目的探讨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KCC2、NKCC1在大鼠急性失眠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作急性失眠大鼠模型,同步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每组6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干KCC2、NKCC1的表达;用氯离子荧光探针(MQAE),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脑干组织细胞内氯离子浓度([C1-]i)。结果(1)模型组和干预组的KCC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mRNA丰度值:0.196±0.021比0.939±0.109,P〈0.05;0.485±0.026比0.939±0.109,P〈0.05;蛋白相对值:0.363±0.058比0.967±0.155,P〈0.05;0.663±0.106比0.967±0.155,P〈0.05);干预组高于模型组(mRNA丰度值:0.485±0.026比0.196±0.021,P〈0.05;蛋白相对值:0.663±0.106比0.363±0.058,P〈0.05)。(2)模型组的NKCC1 mRNA及蛋白表达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NA丰度值:0.344±0.026比0.320±0.019,P〉0.05;蛋白相对值:0.244±0.010比0.230±0.021,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和模型组降低(mRNA丰度值:0.066±0.031比0.320±0.019,P〈0.05;0.066±0.031比0.344±0.026,P〈0.05;蛋白相对值:0.131±0.012比0.230±0.021,P〈0.05;0.131±0.012比0.244±0.010,P〈0.05)。(3)模型组的[Cl-]i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相对值:0.0315±0.0039比0.0164±0.0019,P〈0.05;0.0315±0.0039比0.0182±0.0013,P〈0.05);干预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值:0.0182±0.0013比0.0164±0.0019,P〉0.05)。结论(1)脑干KCC2表达下调及[Cl-]i的升高可能参与大鼠急性失眠的病理机制;(2)地西泮可能通过上调KCC2和下调NKCC1的表达,进而降低[Cl-]i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离子-离子转运体 KCC2 NKCC1
原文传递
细胞外钾对小鼠远端肾小管离子通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阳 张娅 +1 位作者 郭琴 张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4-990,984,共7页
目的·探索细胞外钾在短时间内浓度的变化对小鼠远端肾小管离子通道钠氯共转运体(sod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NC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BK)活性的影响。方法·6只8~10周龄... 目的·探索细胞外钾在短时间内浓度的变化对小鼠远端肾小管离子通道钠氯共转运体(sod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NC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BK)活性的影响。方法·6只8~10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小鼠取肾后获得肾片,并随机放入正常钾溶液、高钾溶液、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铷溶液中进行孵育。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钾离子溶液及不同时间下,肾片NCC蛋白的表达丰度及磷酸化水平变化,以及经2种钾离子溶液孵育2h后肾片BK中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钾溶液相比,经高钾溶液孵育5、15、30min后NCC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而经氯化钡或氯化铷干预后,NCC磷酸化水平亦受到显著抑制(均P<0.05)。经2种钾离子溶液处理2h后,BK核心亚基α和β4的总蛋白表达间无明显变化,且BKα亚基的膜蛋白表达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细胞外高浓度的钾离子可直接下调NCC的磷酸化水平,且该下调可能是为下游离子通道的迅速排钾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小管通道 转运体 大电导钙激活通道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参与痛觉敏化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文汇 张宗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0-173,181,共5页
背景痛觉敏化的机制尚未清楚,以往研究集中在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近年来抑制性功能下调在痛觉敏化中的作用引起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受体^y氧基丁酸A(γ-aminobutyricacidA,GABA。)受体的标志性蛋白之一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 背景痛觉敏化的机制尚未清楚,以往研究集中在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近年来抑制性功能下调在痛觉敏化中的作用引起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受体^y氧基丁酸A(γ-aminobutyricacidA,GABA。)受体的标志性蛋白之一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l-cotransporter2,KCC2)在神经元从抑制到兴奋的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KCC2通过影响Cl-的浓度来影响吖一氨基丁酸/甘氨酸所介导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目的就KCC2在痛觉敏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通路进行综述。内容多种细胞外信号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并且引起P2X4Rs的上调;P2X4Rs的激活触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从小胶质细胞的释放;BDNF到神经元的酪氨酸蛋白激酶B受体(tyrosine kinase Breceptor,TrkB)信号通路改变KCC2的功能,导致神经元Cl-外排能力的降低,从而抑制1弓瓦基丁酸/甘氨酸所介导的抑制作用。趋向研究KCC2参与痛觉敏化形成的机制,为痛觉过敏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协同转运体2 痛觉敏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黄瓜叶片内特异性免疫信号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谱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蕾 云兴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5,共6页
用浓度为1.0%、1.5%的氯钾离子共体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和第一真叶期进行两次诱导处理(叶部喷施),以蒸馏水为对照(CK),对黄瓜叶片内与霜霉病诱导抗性相关的β-1,3-葡聚糖酶进行电泳分析(SDS-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萌动种子中出现的... 用浓度为1.0%、1.5%的氯钾离子共体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和第一真叶期进行两次诱导处理(叶部喷施),以蒸馏水为对照(CK),对黄瓜叶片内与霜霉病诱导抗性相关的β-1,3-葡聚糖酶进行电泳分析(SDS-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萌动种子中出现的β-1,3-葡聚糖酶酶带最多;诱导后的第1天到第27天黄瓜叶片中产生了分子量为49.5KD、43.3KD、33.1KD的三条新的β-1,3-葡聚糖酶酶带,这些新产生的酶带是经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产生的与黄瓜对霜霉病的诱导抗性相关的特异性免疫信号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诱导 黄瓜 特异性免疫信号蛋白酶 Β-1 3-葡聚糖酶
原文传递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建云 李婧雯 +6 位作者 梅紧紧 王艺莹 段昭远 高静 苏凯奇(综述) 郭健 李瑞青(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36,341,共7页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WNK)和下游Ste20相关的富含脯氨酸-丙氨酸激酶(SPAK)或SPAK同源物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SR1)以及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CCCs)有关。大量证据表明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是缺血性...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WNK)和下游Ste20相关的富含脯氨酸-丙氨酸激酶(SPAK)或SPAK同源物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SR1)以及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CCCs)有关。大量证据表明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是缺血性脑卒中期间细胞水肿、氯离子稳态失衡和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遂提出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关这一理念。该文将以CCCs家族中的钠钾氯共转运体亚型1(NKCC1)、钾氯共转运体亚型2(KCC2)、钾氯共转运体亚型3(KCC3)为切入点综述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明确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机制以及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离子-离子转运体 Γ-氨基丁酸 离子稳态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死亡方式与钠钾ATP酶活性及NKCC1表达的关系
17
作者 卢艺 褚晓凡 +3 位作者 黄巧英 曹旭 邹良玉 张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通过改良的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探讨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的细胞死亡途径与细胞膜损伤中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及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表达的关系... 目的通过改良的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探讨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的细胞死亡途径与细胞膜损伤中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及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表达的关系。方法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鉴定其纯度,应用改良的OGD模型,将星形胶质细胞进行OGD(0、1、2、3、4、6h)处理后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胀亡率、凋亡率、ATP含量、钠钾ATP酶的活性及NKCC1的表达水平。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随OGD时间的延长而降低,OGD 3h后胀亡细胞率超过凋亡细胞率。ATP含量和钠钾ATP酶活性随OGD时间的延长而下降,NKCC1的表达随着OGD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OGD 3h后明显减少。结论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死亡在OGD 3h内以凋亡为主,OGD3h后胀亡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这种转化或许与Na+,K+-ATPase活性及NKCC1表达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糖氧剥夺模型 胀亡 ATP酶 --转运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协同转运蛋白KCC2和NKCC1在正常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春艳 王毅 +1 位作者 王晓丽 杨向丽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0期883-885,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氯离子协同转运蛋白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2,KCC2),钠离子钾离子氯共转运体1(sodium potass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NKCC1)在正常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方法】成年SD大鼠,... 【目的】观察氯离子协同转运蛋白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2,KCC2),钠离子钾离子氯共转运体1(sodium potass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NKCC1)在正常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方法】成年SD大鼠,用4%多聚甲醛固定,取背根神经节,神经肽能物质SP和钠通道蛋白Nav的免疫组织化学用来鉴定背根神经节,KCC2和NKCC1在背根神经节内的免疫组织化学,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拍照。【结果】KCC2在背根神经节内没有表达,NKCC1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胞浆有表达。【结论】KCC2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没有表达和NKCC1在背根神经节有表达提示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氯离子稳态系统不同于其它神经系统部位,这也可能是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对GABA表现为去极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离子转运体2 离子离子离子转运体1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山平 黄惠雪 +1 位作者 杨明 王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集落刺激因子(CSF)、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集落刺激因子(CSF)、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AR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治疗),各37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EOS、CSF、ECP、ICAM-1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评分及EOS、CSF、ECP、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AR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通过拮抗EOS、CSF、ECP、ICAM-1等多种因子来阻止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快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孟鲁司特 雷他定 嗜酸性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NKCC1减轻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惠浩 张磊 +8 位作者 苏宁 王凯 饶维 李娟 张弛 朱洁 边寰 屈延 费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处理(BT)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早期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信号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颅脑创伤组(TBI组)和布美他尼治疗... 目的探讨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处理(BT)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早期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信号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颅脑创伤组(TBI组)和布美他尼治疗组(BTT组)各18只,采用Mamarou加速性颅脑损伤方法制备小鼠TBI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皮层损伤程度;利用神经功能学评分(NSS)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TBI组比较,BTT组皮层神经元损伤减轻,同时,BTT组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优于TBI组(P<0.05);TBI后12 h,BTT组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BI组(P<0.01)。结论抑制NKCC1的表达可能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而p-ERK可能参与NKCC1的信号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布美他尼 P-ERK --转运体1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