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拼接板螺栓连接耗能梁段的可恢复功能钢框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
作者 连鸣 戴子琳 程倩倩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102,共20页
为了提升传统钢框筒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提出采用拼接板螺栓连接的可恢复功能剪切耗能型钢框筒结构(FTS-SRSL),该结构结合了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和钢框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该文对一个2/3缩尺的单层单跨FTS-SRSL子结构试件进... 为了提升传统钢框筒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提出采用拼接板螺栓连接的可恢复功能剪切耗能型钢框筒结构(FTS-SRSL),该结构结合了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和钢框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该文对一个2/3缩尺的单层单跨FTS-SRSL子结构试件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TS-SRSL子结构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损伤集中于耗能梁段,且耗能梁段可实现更换。在试验的基础上,以耗能梁段长度比、耗能梁段腹板加劲肋间距、螺栓直径、翼缘拼接板和腹板拼接板厚度为参数,利用ABAQUS建立了15个足尺的单层单跨FTS-SRSL有限元模型,探究各模型的抗震性能,包括承载力、刚度、耗能以及塑性变形能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改变拼接板螺栓连接的剪切型耗能梁段长度比会显著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耗能,建议FTS-SRSL中的拼接板螺栓连接剪切型耗能梁段长度比取0.73~1.09;改变耗能梁段腹板加劲肋间距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影响较小,基于该文的分析结果,建议FTS-SRSL中的拼接板螺栓连接剪切型耗能梁段腹板加劲肋间距取e/4~e/3(e为耗能梁段长度),且间距应满足我国抗规的规定;改变翼缘拼接板和腹板拼接板厚度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耗能基本无影响;改变螺栓直径对结构承载力、刚度及耗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耗能梁段 拼接板螺栓连接 钢框筒结构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低屈服点钢耗能梁段高强钢框筒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研究
2
作者 周玉浩 连鸣 韩瑞祥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3,共13页
在传统钢框筒结构的部分裙梁跨中处设置LYP225低屈服点钢耗能梁段,其余构件采用Q460高强度钢材,提出带低屈服点钢耗能梁段高强钢框筒结构(HSS-FTS-LSL)。在地震作用下耗能梁段发生剪切屈服耗散地震能量,梁、柱等构件由于采用高强钢从而... 在传统钢框筒结构的部分裙梁跨中处设置LYP225低屈服点钢耗能梁段,其余构件采用Q460高强度钢材,提出带低屈服点钢耗能梁段高强钢框筒结构(HSS-FTS-LSL)。在地震作用下耗能梁段发生剪切屈服耗散地震能量,梁、柱等构件由于采用高强钢从而保持弹性或部分进入塑性阶段。为了研究HSS-FTS-LSL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以楼层数、耗能梁段长度及布置方式为变量,按照我国规范设计了3组共8个HSS-FTS-LSL算例,并且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采用分布侧向力调整法对各算例进行了Pushover分析,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法计算了8个算例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分析了结构层数、耗能梁段长度及布置方式对结构性能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建议取值。最后,根据提出的HSS-FTS-LSL抗震设计反应谱对其中一个结构算例进行重设计,并对重设计前后两个算例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对比了二者的抗震性能以及用钢量,验证了本文提出的HSS-FTS-LSL结构影响系数建议值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屈服点 钢框筒结构 剪切型耗能梁段 分布侧向力调整法 改进的能力谱法 结构影响系数 位移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钢框筒结构体系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被引量:14
3
作者 雷淑忠 沈祖炎 刘振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2,共3页
根据超高层钢框筒结构自重轻、抗侧刚度小的特点,结合规范规定的位移限值要求,提出了在结构初步设计阶段,可直接根据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限值条件来确定截面尺寸的方法,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计算机时,可供设计人员进行方案设计... 根据超高层钢框筒结构自重轻、抗侧刚度小的特点,结合规范规定的位移限值要求,提出了在结构初步设计阶段,可直接根据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限值条件来确定截面尺寸的方法,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计算机时,可供设计人员进行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钢框筒结构体系 截面尺寸 风荷载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地震作用下钢框筒结构弹塑性响应特性
4
作者 刘永明 陈以一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3期152-156,共5页
对钢框筒在单向、多向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静力情况的力学特性做了比较,讨论了“剪力滞后”效应的影响。研究了弹塑性反应的若干特征。
关键词 多维地震反应 弹塑性滞回 钢框筒结构 高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程倩倩 连鸣 +1 位作者 苏明周 张浩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6,共12页
地震作用下,传统钢框筒结构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大震下柱端往往先于梁端出现塑性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即在裙梁中设置可更换的剪切型耗能梁段,大震作用下结构利用剪切型耗能梁段良好的弹... 地震作用下,传统钢框筒结构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大震下柱端往往先于梁端出现塑性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即在裙梁中设置可更换的剪切型耗能梁段,大震作用下结构利用剪切型耗能梁段良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进行耗能,其余构件仍处于弹性状态或部分发展塑性。设计了一组算例结构,包括传统钢框筒结构和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算例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对比了传统钢框筒结构和不同耗能梁段布置形式的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在多遇地震、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裙梁中设置剪切型耗能梁段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较小,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改变了传统钢框筒结构的耗能机制,主要通过耗能梁段的剪切变形代替裙梁端部塑性铰耗能。罕遇地震作用下耗能梁段全部进入塑性耗能,震后仅需替换损伤严重的耗能梁段即可快速恢复结构的使用功能。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传统钢框筒结构达到极限状态,而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的耗能梁段进一步发展塑性,其余构件保持弹性,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筒结构 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 耗能机制 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拼接连接可更换耗能梁段-钢框筒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倩倩 连鸣 +1 位作者 苏明周 辛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为了增强传统钢框筒结构(Steel framed-tubed structures,SFT)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提出了螺栓拼接连接可更换耗能梁段-钢框筒结构(Steel framed-tubed structures with bolt-splice-connected repairable link beams,SFT-R... 为了增强传统钢框筒结构(Steel framed-tubed structures,SFT)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提出了螺栓拼接连接可更换耗能梁段-钢框筒结构(Steel framed-tubed structures with bolt-splice-connected repairable link beams,SFT-RLB)。首先给出了SFT-RLB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然后基于OpenSEES平台提出了整体结构的弹塑性数值模型建模方法,通过子结构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继而设计了SFT和SFT-RLB结构算例,对比了2种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性能;最后采用IDA方法对结构算例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SFT-RLB结构主要通过耗能梁段发展塑性耗散地震能量代替裙梁端部形成塑性铰,其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均明显优于SFT结构。大震作用下,裙梁中设置的耗能梁段充分进入塑性耗散地震能量,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层间侧移角,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减轻主体构件的损伤程度。SFT-RLB的残余层间侧移角小于试验测得的可允许更换残余侧移角,证明结构具有震后功能可恢复潜力。算例SFT-RLB的修正倒塌储备系数ACMR远大于允许值ACMR10%(βTOT),揭示了SFT-RLB结构具有足够的抗倒塌能力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拼接连接 耗能梁段 钢框筒结构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高强钢组合框筒结构静力弹塑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浩 连鸣 +2 位作者 苏明周 程倩倩 关彬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B06期78-85,共8页
提出了一种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新型结构体系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高强钢组合框筒结构(简称HSS-SFTS)。为研究和比较HSS-SFTS与传统钢框筒结构(简称FTS)的抗震性能,给出了HSS-SFTS的初步设计方法,采用SAP2000各建立一个40层的HSS-S... 提出了一种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新型结构体系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高强钢组合框筒结构(简称HSS-SFTS)。为研究和比较HSS-SFTS与传统钢框筒结构(简称FTS)的抗震性能,给出了HSS-SFTS的初步设计方法,采用SAP2000各建立一个40层的HSS-SFTS和FTS算例结构,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HSS-SFTS在罕遇地震性能点处的层间侧移角小于FTS的相应值,结构延性得到有效提升。结构层间侧移角达到抗震规范弹塑性转角限值1/50时,HSS-SFTS中耗能梁段塑性铰处于LS状态,可以满足抗震规范中“大震不倒”的设计理念。承载力极限状态时,HSS-SFTS的层间侧移角沿结构高度方向分布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薄弱层,且其塑性变形与损伤主要集中于耗能梁段处,具有理想的整体破坏模式。新型结构体系有效改善了传统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了水平地震作用,使得除耗能梁段外的非耗能构件受损程度减轻,此种新型高层钢结构更易于震后修复与功能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筒结构 高强 剪切型耗能梁段 静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轴力柱恢复力模型的钢框筒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以一 刘永明 岳昌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4期47-52,共6页
建立了考虑轴力变化影响的钢结构杆件的恢复力模型,介绍了模型构成和经试验比较得到的 模型的适用性。采用这一模型,对钢框筒结构进行了多维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对这类结构的 弹塑性特征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变轴力 非线性地震反应 钢框筒结构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组合钢框筒性能优势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关彬林 连鸣 苏明周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4,46,共10页
针对传统框筒结构延性差和震后修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框筒结构形式——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组合钢框筒结构。为了体现这种结构的性能优势,利用SAP2000软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将其与传统钢框筒结构(1个Q460钢框筒结构和2... 针对传统框筒结构延性差和震后修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框筒结构形式——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组合钢框筒结构。为了体现这种结构的性能优势,利用SAP2000软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将其与传统钢框筒结构(1个Q460钢框筒结构和2个Q345钢框筒结构)的承载力、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层刚度、剪力滞后效应、塑性铰分布和用钢量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一些设计建议。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相对于Q345钢框筒结构可节省用钢量约15.5%;其翼缘框架剪力滞后效应与传统钢框筒结构相差不大;该新型结构的延性系数为1.73,相较于传统钢框筒结构的延性系数可提高26.3%;与传统钢框筒结构相比,该新型结构在中震和大震下可降低地震作用约20.1%和33.6%,并且将结构的塑性变形集中在可更换耗能梁段上,方便震后的识别和替换。在高烈度区,该新型结构的主体抗侧力构件钢材建议采用Q390~Q460,剪切型耗能梁段钢材建议采用LY160~Q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钢框筒结构 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 剪力滞后效应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砼混合框筒结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10
作者 许进福 《福建建筑》 2018年第6期57-63,共7页
某钢-砼混合框筒结构超高层建筑总高度250m,结构位于风荷载较大、地震作用也较大的地区,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进行伸臂加强层位置方案比选,结合该高层结构超限情况进行抗震性能分析,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 某钢-砼混合框筒结构超高层建筑总高度250m,结构位于风荷载较大、地震作用也较大的地区,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进行伸臂加强层位置方案比选,结合该高层结构超限情况进行抗震性能分析,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别确定了关键构件、普通竖向构件和耗能构件的性能水准,进行多遇地震、中震下结构计算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结构弹塑性分析,采取针对超限的措施,实现了预期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管混凝土 -砼混合结构 伸臂加强层 抗震性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巨型钢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耀春 张文元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5年第2期19-26,共8页
巨型结构体系是一种超常规的具有巨大抗推刚度及整体工作性能的大型结构体系,主次结构受力明确,布置灵活,可满足特殊的建筑形式和建筑功能的要求,特别适合于在大型复杂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应用。论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巨型... 巨型结构体系是一种超常规的具有巨大抗推刚度及整体工作性能的大型结构体系,主次结构受力明确,布置灵活,可满足特殊的建筑形式和建筑功能的要求,特别适合于在大型复杂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应用。论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巨型钢框架结构和大型支撑钢框筒结构的静、动力工作性能;进行了巨型钢柱成比例加载的空间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开展了开洞高层建筑刚性模型的风洞试验;介绍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体系 应用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巨型结构 巨型结构体系 工作性能 超高层建筑 钢框筒结构 抗推刚度 结构受力 建筑功能 建筑形式 试验研究 滞回性能 比例加载 风洞试验 刚性模型 研究成果 关键问题 可满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多层钢结构住宅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云 《甘肃科技》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从建筑方面来说,在8度(0.2g)区做钢框架结构,施工速度快,也没有核心筒的限制,但造价偏高,抗侧移刚度小,采用框架——支撑体系可以增大结构的刚度,满足层间水平位移和总侧移刚度的要求。从结构方面来说,钢框架——核心筒体系受力更明确,... 从建筑方面来说,在8度(0.2g)区做钢框架结构,施工速度快,也没有核心筒的限制,但造价偏高,抗侧移刚度小,采用框架——支撑体系可以增大结构的刚度,满足层间水平位移和总侧移刚度的要求。从结构方面来说,钢框架——核心筒体系受力更明确,现浇核心筒抗侧移刚度极强,卫生间的防水性能佳,可有效避免钢构件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 多层结构住宅 结构 钢框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时变性下的钢结构-核心筒等高同步攀升建造体系
13
作者 沈铮梁 张宇 +2 位作者 陈淑美 贾伟 吴川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与混凝土核心筒的同步攀升是一项关键技术,旨在有效减少施工期间的竖向变形和附加内力。研究基于南京嘉华G72项目的实际施工数据,探讨了外围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框...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与混凝土核心筒的同步攀升是一项关键技术,旨在有效减少施工期间的竖向变形和附加内力。研究基于南京嘉华G72项目的实际施工数据,探讨了外围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等高同步攀升的建造技术,实现了结构在施工期间的优化控制,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结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优化了施工流程,还大幅降低了因时变因素引起的不利影响,其可为类似超高层建筑提供了可行的施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核心 同层施工 超高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更换双槽形Q235耗能梁段钢框筒子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彬林 连鸣 +2 位作者 苏明周 程倩倩 张浩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186,共15页
为改善传统钢框筒结构延性差和震后修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带双槽形腹板螺栓连接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SFTS-RSLs)。为研究SFTS-RSLs的抗震性能和耗能梁段的可更换能力,对2种耗能梁段长度(400 mm和280 mm)的2/3缩尺单跨双半... 为改善传统钢框筒结构延性差和震后修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带双槽形腹板螺栓连接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SFTS-RSLs)。为研究SFTS-RSLs的抗震性能和耗能梁段的可更换能力,对2种耗能梁段长度(400 mm和280 mm)的2/3缩尺单跨双半层SFTS-RSLs子结构进行两阶段拟静力试验;基于耗能梁段腹板的往复拉压试验标定混合强化模型参数;基于两子结构加载阶段Ⅱ的试验结果验证了子结构试件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对耗能梁段转动能力受耗能梁段长度和加固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度分别为400 mm和280 mm的双槽形Q235耗能梁段的可更换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0.32%、0.27%;超强系数均大于Popov等建议的1.5,塑性变形能力均满足美国规范ANSI/AISC 341-16的要求;替换耗能梁段可以使子结构性能接近初始水平;设短双槽形耗能梁段的子结构延性、累积耗能相比设长耗能梁段的子结构的明显降低;子结构破坏模式为双槽形耗能梁段加劲肋倒角处的焊缝裂缝扩展延伸引起的腹板撕裂;建议取双槽形耗能梁段长度与柱距之比为0.14~0.23,并应考虑连接处布置耗能梁段加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筒结构 双槽形耗能梁段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数值分析 可更换能力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钢框束筒结构剪力滞后分析与楼层损伤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郝勇 娄宇 +3 位作者 杜修力 温凌燕 吕佐超 刘博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71,共11页
为研究钢框束筒结构中的剪力滞后现象及其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耗能及楼层损伤情况,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结构进行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对剪力滞后沿楼层... 为研究钢框束筒结构中的剪力滞后现象及其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耗能及楼层损伤情况,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结构进行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对剪力滞后沿楼层的分布特点以及窗裙梁截面高度变化对束筒结构剪力滞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剪力滞后与楼层损伤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楼层的最大有害层间位移角和塑性耗能分析,研究了楼层损伤因子的计算方法,并对楼层的损伤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束筒结构下部高度1/3范围内为剪力传递敏感区域,仅在该区域加大窗裙梁截面可以得到与全高加大窗裙梁截面接近的空间作用效果。结构剪力滞改善后,应避免局部区域出现应力突变,产生新的更为严重剪力滞后现象。楼层柱应力不均匀系数代表值与楼层塑性耗能在竖向收进局部区段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采用基于归一化的位移和塑性耗能双参数模型算式得到的楼层损伤因子与通过损伤现象确定的楼层损伤因子吻合较好,可用于钢框束筒结构楼层损伤程度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剪力滞后 有限元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楼层损伤评估
原文传递
纽约世贸大厦坍塌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
16
作者 李新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3-85,共3页
介绍了纽约世贸大厦的工程概况,叙述了遭恐怖袭击经过,并分析了致其坍塌的原因,总结了以后高层建筑设计应从此次事件中吸取的教训.
关键词 钢框筒结构 多米诺骨牌效应 防火保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