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水稻-冬油菜轮作模式下钾肥的适宜用量 被引量:19
1
作者 肖克 唐静 +2 位作者 李继福 邹家龙 朱建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6-1233,共8页
研究长期施用钾肥对水稻-冬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水旱轮作区钾肥的统筹分配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6年在湖北省粮油主要生产区江汉平原布置中稻-冬油菜轮作定位田间试验。共设5个钾肥用量处理,... 研究长期施用钾肥对水稻-冬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水旱轮作区钾肥的统筹分配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6年在湖北省粮油主要生产区江汉平原布置中稻-冬油菜轮作定位田间试验。共设5个钾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 kg hm^(-2)(K0),45 kg hm^(-2)(K1),90 kg hm^(-2)(K2),135 kg hm^(-2)(K3)和180 kg hm^(-2)(K4),其中K2处理为当地测土配方推荐钾肥用量(K2O 90 kg hm^(-2))。在土壤供钾能力较高情况下,水稻和油菜年均产量分别为6.87 t hm^(-2)和2.25 t hm^(-2),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冬油菜季的产量和地上部吸钾量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为16.9%和63.8%。长期施用推荐钾肥用量后,水稻和冬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年均分别为5.1kg kg–1和3.2 kg kg–1,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和钾肥贡献率水稻季明显低于冬油菜,这表明水稻吸收的钾素主要来自土壤,而冬油菜则需要较多的外源钾来满足自身对养分的需求。通过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水稻季适宜钾肥用量为70.5~100.9 kg hm^(-2),平均96.6 kg hm^(-2),比推荐用量提高了7.3%;冬油菜季适宜钾肥用量为75.6~118.2 kg hm^(-2),平均107.0 kg hm^(-2),比推荐用量提高18.9%,且冬油菜对钾肥需求高于水稻。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长期施用年均推荐钾肥用量(180 kg hm^(-2))不仅影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还导致轮作系统钾素持续亏缺和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故钾肥应优先施用于油菜季并且重视作物秸秆还田、归还秸秆钾素,以维持农田钾素平衡和生产力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产量 土壤钾 钾肥适宜用量 钾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对苇状羊茅生长、生理特性及钾吸收的影响
2
作者 朱晓玲 赵新燕 +6 位作者 米明 朱春晓 陈梦瑶 李文靖 吴传月 吴欣宇 司东霞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明确钾肥施用对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苇状羊茅适宜的钾肥用量和钾营养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苇状羊茅地上部生长、生理和钾素养分吸收对不同钾肥用量(K_(2)O分别为0、18、36、... 【目的】明确钾肥施用对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苇状羊茅适宜的钾肥用量和钾营养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苇状羊茅地上部生长、生理和钾素养分吸收对不同钾肥用量(K_(2)O分别为0、18、36、54 g/m^(2))的响应。【结果】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苇状羊茅各生育阶段的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钾肥用量36 g/m^(2)时达最大值;出苗后50~137 d和0~50 d植株株高增量和干物质累积速率较大。施用钾肥36 g/m^(2)有利于促进植株地上部钾的吸收,提高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钾肥用量提高了苇状羊茅栽培体系的钾素损失风险。适宜苇状羊茅生长的钾肥用量范围为K_(2)O 7.0~49.9 g/m^(2),获得80%最大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地上部钾临界浓度为10.8 g/kg。【结论】钾肥施用对苇状羊茅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显著,钾肥用量7.0 g/m^(2)和地上部钾浓度10.8 g/kg可分别作为苇状养护管理的钾肥用量推荐和植株钾营养诊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苇状羊茅 生长生理特性 钾吸收 钾肥适宜用量 钾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