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9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枢纽功能与客流需求分析
1
作者 吴琼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58,163,共6页
[目的]在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在承担交通功能与城市开发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提供情感联系与寄托的新型城市空间,枢纽的服务属性和承载的客流群体发生较大变化,需立足需求端的变化研究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 [目的]在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在承担交通功能与城市开发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提供情感联系与寄托的新型城市空间,枢纽的服务属性和承载的客流群体发生较大变化,需立足需求端的变化研究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特征和客流需求。[方法]基于站城人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铁路枢纽承担客流的影响,分析了新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变化及其承担的客流构成,具体包括基于交通服务的趋势客流、城市开发诱增的衍生客流、供给动态调整的韧性客流等几部分,在传统交通预测四阶段法的基础上提出每种情景客流需求的预测思路及方法,并以西安东站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及结论]枢纽客流呈现出交通功能客流前期为主、城市功能客流逐步增长、韧性客流短期趋稳的发展态势。综合三部分客流分析,初步预测西安东枢纽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总量约为3.0万~3.2万人次/h。通过细化枢纽各部分客流需求的预测方法,可为新型枢纽的功能配置、设施布局、客运组织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人一体化 铁路枢纽 功能特征 客流结构 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铁路枢纽普客外迁选址方案研究
2
作者 闫迪 周覃龙 陈嘉 《低碳世界》 2025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铁路枢纽的扩张,铁路枢纽中建成较早的普速铁路客站逐渐出现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情况,因此铁路枢纽普客外迁成为枢纽规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以建设中的成都枢纽普客外迁为例,分析客站选址主要控制因素,...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铁路枢纽的扩张,铁路枢纽中建成较早的普速铁路客站逐渐出现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情况,因此铁路枢纽普客外迁成为枢纽规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以建设中的成都枢纽普客外迁为例,分析客站选址主要控制因素,对外迁后枢纽普速客站十陵南站的选址方案进行详细论述及工程条件比选,总结普客外迁选址研究经验,为同类型课题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铁路枢纽 普客外迁 车站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中增建二线引入中卫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3
作者 刘可敬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中卫铁路枢纽现状分析和规划线路研究的基础上,为实现宁夏自治区“五市同城化”动力集中型列车直通的功能需求,结合近、远期运量及相关线路建设时机,统筹考虑中卫枢纽点线能力协调,研究宝中二线引入中卫铁路枢纽方案。将宝中线、太中... 在中卫铁路枢纽现状分析和规划线路研究的基础上,为实现宁夏自治区“五市同城化”动力集中型列车直通的功能需求,结合近、远期运量及相关线路建设时机,统筹考虑中卫枢纽点线能力协调,研究宝中二线引入中卫铁路枢纽方案。将宝中线、太中银线以及包兰线作为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宝中增建二线利用既有通道和新建通道两类四个方案,推荐运输组织顺畅、投资较省的利用太中银铁路黄河桥方案;围绕宝中增建二线的运输组织,研究了双线运输及双单线运输方式,推荐运输能力适应性强、运输组织顺畅的新建线路按下行方向运行方案,最后对潘营至余丁联络线于既有太中银黄河桥出岔及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可实施性强、投资节省的建设方案。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对新建线路从通道选择、运输组织、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多方案研究比选,为整合枢纽内线路设备资源、优化枢纽布局及运输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铁路枢纽 宝中增建二线 包兰增建二线 五市同城化 铁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枢纽工程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周家盛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提出了某铁路枢纽工程建构筑物结构振动和噪声检测技术,保障运维安全。建立枢纽结构振动的三维预测模型,将实测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条件。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多层次断面测量法,选取工程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利用传感器技术对敏感... 提出了某铁路枢纽工程建构筑物结构振动和噪声检测技术,保障运维安全。建立枢纽结构振动的三维预测模型,将实测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条件。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多层次断面测量法,选取工程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利用传感器技术对敏感建筑进行振动噪声检测,得到不同区域的振动影响程度。结论:正线振动对建筑物结构影响最为不利;正线普客和正线动车引起建筑物振动大小相当;咽喉区周边建筑室内振动易超标;列车出入构筑物时产生振动主要原因是有砟轨道到整体道床过渡时的过渡区段和钢轨接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工程 运维安全 振动噪声检测 断面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铁路枢纽新建灞桥至窑村三四线方案研究
5
作者 郭鹏 赵现春 《铁道经济研究》 2025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适应西安铁路枢纽内西安站和西安东站能力提升特点,增加西安站高速列车开行量,联通西安站、西安东站,增强枢纽内各站灵活性,结合在建高速铁路工程及相关联络线,对西安铁路枢纽进行分析。新建灞桥—窑村三四线工程,可以实现枢纽区间及... 为适应西安铁路枢纽内西安站和西安东站能力提升特点,增加西安站高速列车开行量,联通西安站、西安东站,增强枢纽内各站灵活性,结合在建高速铁路工程及相关联络线,对西安铁路枢纽进行分析。新建灞桥—窑村三四线工程,可以实现枢纽区间及点线能力协调,解除京昆大能力通道“堵点”,降低后期工程不可控因素。通过比选新建灞桥—窑村三四线3个方案,推荐采用新建灞桥—窑村三四线接入窑村站方案,可以充分发挥西安站和西安东站能力,解决枢纽区间能力不匹配及点线能力不协调问题,提升东南联络线的运输能力和质量,补强京昆大能力通道短板区段,满足西安铁路枢纽客货运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铁路枢纽 需求分析 点线能力协调 通道“堵点” 联络线 方案比选 改建铁路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深化研究
6
作者 黄鹏 郑洪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6,共6页
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上位规划为引领,从国际运输、国内中长途运输、南京都市圈、枢纽客货运输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目前南京铁路枢纽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枢纽近远期客流情况,介绍路网构成,从国际运输、国内运输、过江通道、客运站... 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上位规划为引领,从国际运输、国内中长途运输、南京都市圈、枢纽客货运输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目前南京铁路枢纽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枢纽近远期客流情况,介绍路网构成,从国际运输、国内运输、过江通道、客运站分工调整等方面提出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优化方案,以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铁路枢纽。通过定量分析可知,枢纽优化后,相关车站、区间线路、过江通道的能力满足远期运输需求,并且对国际国内运输体系建设、都市圈城市发展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铁路枢纽 总图规划 国际运输 过江通道 空铁联运 海铁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高速铁路引入铁路枢纽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7
作者 王成祥 韩峰 刘泽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1-2141,共11页
针对高速铁路引入铁路枢纽线路方案设计所面临的多维环境影响、多重约束条件以及多元评价目标,建立科学的线路方案决策模型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以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走得省为目标,从5个维度选取30项指标建立高速铁路引入铁... 针对高速铁路引入铁路枢纽线路方案设计所面临的多维环境影响、多重约束条件以及多元评价目标,建立科学的线路方案决策模型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以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走得省为目标,从5个维度选取30项指标建立高速铁路引入铁路枢纽线路方案优选的层次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黄金分割法和云模型理论对定性指标进行系统量化后转化为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度量决策信息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的同时还能衡量与目标序列趋势变化的趋同程度。为了提供科学客观和准确系统的决策支持,统筹VIKOR法和改进密切值法建立基于客观数据驱动的线路方案决策模型,从不同维度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在深入分析沿线5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以及不利后果的基础上,引入Pythagorean模糊云模型理论优化了由于利益群体有限理性行为所引起的缺陷,并融合逼近理想解排序的思想建立了基于方案偏好驱动的线路方案决策模型,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最后统筹考虑客观数据信息值以及方案偏好信息值进行综合决策,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模型的决策结果与工程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为高速铁路引入铁路枢纽线路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枢纽 线路方案优选 云模型 客观数据驱动 方案偏好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四网融合的大型铁路枢纽规划重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新时代开展面向“四网融合”的大型铁路枢纽规划是落实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在解读“四网融合”内涵并剖析其对铁路枢纽规划的内在要求基础上,针对枢纽总图研究范围、枢纽总图格局、客运系统布局及分工、生产力布局、... 新时代开展面向“四网融合”的大型铁路枢纽规划是落实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在解读“四网融合”内涵并剖析其对铁路枢纽规划的内在要求基础上,针对枢纽总图研究范围、枢纽总图格局、客运系统布局及分工、生产力布局、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引入、既有铁路资源利用等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在“为铁路服务”的基础上应强化“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服务”的规划理念;总图研究范围应逐步拓展至都市圈;总图格局应当推进“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系统应“多点布局”,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耦合,客运站分工应“多点到发”“兼顾高普”“分向把口”;生产力布局应考虑不同层次网络资源共享;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应尽量实现“进城”;充分利用枢纽内铁路资源,研究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网融合 铁路枢纽总图 引入方案 客运系统 生产力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枢纽场站能力综合利用研究
9
作者 张杰 何世伟 +2 位作者 赵日鑫 陈旻瑜 刘杰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为统筹利用高速铁路枢纽内的旅客运输资源,研究高速铁路枢纽内客运场站的分工问题。以枢纽内列车总作业时间最小和场站能力协调为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通过设计增广ε-约束算法求解模型的近似非支配前沿。以郑州高速铁路枢... 为统筹利用高速铁路枢纽内的旅客运输资源,研究高速铁路枢纽内客运场站的分工问题。以枢纽内列车总作业时间最小和场站能力协调为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通过设计增广ε-约束算法求解模型的近似非支配前沿。以郑州高速铁路枢纽为例展开实例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别对原有方案与优化方案的差异及能力适应性进行比较,验证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增广ε-约束算法可以为所提出模型寻找到高质量的代表性非支配解,所得出的优化方案能够降低枢纽内列车的作业时间,提高场站能力利用协调度,可为高铁枢纽地区扩能改造、能力优化等措施的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能力利用 多目标优化 高速铁路枢纽 车站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群组特性的低能见度下铁路枢纽候车区人群疏散研究
10
作者 王盼 宋晓敏 +3 位作者 庄异凡 刘志钢 艾栋 王凡 《物流科技》 2024年第7期81-85,99,共6页
为探究低能见度下铁路枢纽候车区环境中,群组特性对人群疏散的影响,通过开展低能见度下个体和群组混合人群疏散实验,计算分析疏散时间、疏散速度、群组构型等数据,探讨不同人员密度场景下群组行为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疏散模型进... 为探究低能见度下铁路枢纽候车区环境中,群组特性对人群疏散的影响,通过开展低能见度下个体和群组混合人群疏散实验,计算分析疏散时间、疏散速度、群组构型等数据,探讨不同人员密度场景下群组行为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疏散模型进一步分析群组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座位区走廊及出口前通道存在人群短时聚集的风险;中、低密度场景下,2人群组疏散速度显著大于3人群组,男性群组疏散速度显著大于女性群组;在疏散过程中,女性群组表现为慢速、有序,男性群组相对快速、无序。此外,仿真模拟结果显示,高密场景下,40%的群组比例取得的疏散时间最短。从实验分析及仿真结果出发,对考虑群组特性的低能见度下铁路枢纽候车区人群疏散提出建议,为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疏散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候车区 低能见度 人群疏散 群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超大型运营铁路枢纽施工力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郭伟 彭运虎 +1 位作者 张佳 卢春浩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187-193,共7页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五龙口站—同乐站区间盾构下穿郑州北编组站工程为依托,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盾构穿越超大型铁路编组站过程中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盾构区间双线穿越后,路基、轨道变形呈“V”型,且盾...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五龙口站—同乐站区间盾构下穿郑州北编组站工程为依托,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盾构穿越超大型铁路编组站过程中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盾构区间双线穿越后,路基、轨道变形呈“V”型,且盾构区间范围内沉降大,远离盾构区间侧沉降小,与理论Peck公式规律大致相同;沉降变形是自下而上传递的,故轨道沉降小于路基沉降,但两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路基沉降、轨道沉降均满足控制值要求,3-5-3扣轨加固方案安全可行;仓库桩基最大沉降6.443 mm,满足10.000 mm控制值要求,桩基差异沉降亦满足控制值要求,盾构下穿对仓库桩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 运营铁路枢纽 复杂基础 多股轨道 扣轨加固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枢纽旅客列车时刻表评价方法研究
12
作者 范丁元 杨飞 +2 位作者 张云娇 于波 黄心禹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6期8-14,共7页
为满足“一日一图”的客运运营改革诉求,本文建立一套更加系统和完善的铁路枢纽旅客列车时刻表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铁路枢纽旅客列车时刻表评价方法,包括获取铁路枢纽的列车时刻表和路网信息;对所述列车时刻表和路网信息进行聚类分析... 为满足“一日一图”的客运运营改革诉求,本文建立一套更加系统和完善的铁路枢纽旅客列车时刻表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铁路枢纽旅客列车时刻表评价方法,包括获取铁路枢纽的列车时刻表和路网信息;对所述列车时刻表和路网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枢纽旅客时刻表评价体系;对每个准则层进行评价得到准则层的评价等级和所有评价等级的频数,根据所述评价等级和评价等级的频数计算得到每个准则层的主观评分;为每个准则层建立模糊一致矩阵,并计算得到模糊一致矩阵的客观权向量,根据模糊一致矩阵和客观权向量计算得到每个准则层的客观评分;由所述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相加得到每个准则层的总评分,基于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和层次关系,建立了一套更加系统和完善的铁路枢纽旅客列车时刻表评价体系,既对指导日常生产的运行图调整方向有重大参考作用,又能作为服务产品为旅客提供选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旅客列车时刻表 评价方法 模糊一致矩阵 运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编组站铁路枢纽的列流-车流协同组织优化
13
作者 李冰 陈晓悦 轩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研究一类面向多编组站铁路枢纽的列流-车流协同组织优化问题。以列车进出站走行、货车改编与集结、地方作业车取送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枢纽各编组站接入方向、衔接装卸站情况、场站到解集编发能力和枢纽转站能力等限制构建模型,并根据... 研究一类面向多编组站铁路枢纽的列流-车流协同组织优化问题。以列车进出站走行、货车改编与集结、地方作业车取送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枢纽各编组站接入方向、衔接装卸站情况、场站到解集编发能力和枢纽转站能力等限制构建模型,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两阶段融合求解策略。该策略首先给出主核心车组接入编组站作为列车接入站的贪婪匹配方法,进而利用次核心车组进行方案调整,然后根据到解集编发能力和转站能力限制完成匹配方案检验,得到可行匹配方案集。其次,给出列车与编组站相互匹配的编码方案,进而利用基于优选集的交互-内生更新过程找出最优列车-编组站匹配方案。最后通过不同规模算例测试所提方法的求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 编组站 装卸站 列流 车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北京铁路枢纽空间可步行性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于长明 张小勇 +3 位作者 杨洋 徐铭嘉 曹舒仪 杜依璨 《城市学报》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老城中铁路枢纽站区步行空间一体化改进是存量更新的趋势,也是重要挑战。提升重要交通节点的可步行性,能够在微观层面改善城市人的出行感受,提升城市空间运转效率,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健康和绿色出行双重目标。文章以北京四大铁路枢纽为对... 老城中铁路枢纽站区步行空间一体化改进是存量更新的趋势,也是重要挑战。提升重要交通节点的可步行性,能够在微观层面改善城市人的出行感受,提升城市空间运转效率,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健康和绿色出行双重目标。文章以北京四大铁路枢纽为对象,利用可步行性指标评价法,对比研究国外4座典型车站,从城市人的步行视角探讨中外特大城市铁路枢纽空间模式对步行行为的支持程度,从感官尺度、换乘尺度、通勤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通勤尺度上,铁路枢纽周边用地混合程度越高,步行机会要素越多、步行意愿越强;在换乘尺度上,开发强度高的铁路枢纽的换乘方式衔接更紧凑,周转效率高,可步行性强;在感官尺度上,提高火车站广场绿化视觉效果和休憩设施舒适度可以提升城市人可步行性的主观评价。最后,文章分别在成为复合功能核心、实现高效转换衔接和改善步行感受等方面,提出了适用于建立铁路枢纽空间步行友好模式的更新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 可步行性 空间品质 步行尺度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铁路枢纽:客运联通规划研究
15
作者 侯立波 王金萍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铁路枢纽是铁路车流、客流集散中转的重要节点,铁路枢纽内客运站是一个城市实现内外部交通联络的交汇处和衔接点,各站间既有各自分工又有相互联系,共同担负着枢纽地区的铁路运输任务。通过分析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现状和布局规划,梳理... 铁路枢纽是铁路车流、客流集散中转的重要节点,铁路枢纽内客运站是一个城市实现内外部交通联络的交汇处和衔接点,各站间既有各自分工又有相互联系,共同担负着枢纽地区的铁路运输任务。通过分析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现状和布局规划,梳理北京铁路枢纽内各站铁路联通径路、列车开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围绕北京全社会客运量、枢纽内铁路客流、分方向客流及接驳换乘、铁路旅客客流预测等方面,剖析北京铁路枢纽旅客客流特征,提出北京铁路枢纽客运联通规划方案主要策略,即:增开跨线列车便捷跨区交流,实施客运西环线联通能力,规划研究南北地下直径线,推进客运北环线衔接通道,发挥联络线及环线联通作用,完善北京丰台站配套能力。北京铁路枢纽客运联通规划方案对外打通了北京枢纽与各方向高速铁路的衔接径路,对内便于旅客就近上车,更好地增强路网及枢纽运输组织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铁路枢纽 客运系统 高速铁路 铁路客站 客站分工 客流特征 规划布局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高铁的智能铁路枢纽客站架构与设想研究
16
作者 陈春强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未来高速铁路将对铁路枢纽客站的旅客输送能力带来挑战。文章对当代铁路枢纽客站中乘降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旅客出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智能物流方面技术理念,提出基于摆渡式乘降的智能铁路枢纽客站构... 未来高速铁路将对铁路枢纽客站的旅客输送能力带来挑战。文章对当代铁路枢纽客站中乘降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旅客出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智能物流方面技术理念,提出基于摆渡式乘降的智能铁路枢纽客站构架与设想,旨在构建具备更高效客流组织,精简空间布局的高度智能化铁路枢纽客站新模式,以期给未来铁路客运枢纽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客站 未来高铁 架构设想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立交穿越铁路枢纽车场咽喉区及市政桥涵防护方案技术研究
17
作者 冯高飞 《土木工程》 2024年第4期478-489,共12页
铁路枢纽咽喉区布置复杂、变形控制严格,盾构隧道穿越该类工程时,确保铁路运营及隧道施工的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以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铁路枢纽咽喉区及市政桥涵工程为依托,提出了对枢纽车场采取“板凳结构”和隔离注浆的预加固方案。通... 铁路枢纽咽喉区布置复杂、变形控制严格,盾构隧道穿越该类工程时,确保铁路运营及隧道施工的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以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铁路枢纽咽喉区及市政桥涵工程为依托,提出了对枢纽车场采取“板凳结构”和隔离注浆的预加固方案。通过对有、无加固措施工况下穿越工程的模拟分析,对比发现,在采取加固措施后,盾构施工过程引起的轨道变形可满足轨道不平顺指标管理值要求,且市政桥涵沉降明显减小,最大沉降量减小约57.7%,证实了本工程加固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铁路枢纽 咽喉区 安全分析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港铁路枢纽电力系统优化
18
作者 毛谢华 《铁道运营技术》 2024年第4期33-36,共4页
为了提升防城港铁路枢纽电力系统在防城港铁路枢纽规模扩大、用电设备显著增加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改造前后新旧电力系统交织叠加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改变防东高铁电力贯通线接入点位置、改造防城港北配电所至防... 为了提升防城港铁路枢纽电力系统在防城港铁路枢纽规模扩大、用电设备显著增加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改造前后新旧电力系统交织叠加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改变防东高铁电力贯通线接入点位置、改造防城港北配电所至防城港配电所供电臂贯通线路、合理配置防城港枢纽高普铁电力结合部设备等,对防城港铁路枢纽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并建议优化过程采取阶段性建设期间供电保障措施。此方案已被采纳并批复设计变更,保证了防城港铁路枢纽电力系统尽快优化成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铁路运输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 电力系统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佳佩 王永成 +1 位作者 张伦 吕红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随着北京丰台站改建完成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设,再加上规划线路相继建设运营,亟需对北京枢纽进行客运站的重新分工。综合把握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系统总体布局及路网规划,总结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影响因素、分工模式及分工基本原则,分析... 随着北京丰台站改建完成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设,再加上规划线路相继建设运营,亟需对北京枢纽进行客运站的重新分工。综合把握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系统总体布局及路网规划,总结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影响因素、分工模式及分工基本原则,分析了北京枢纽各客运站分工具体情况,包括现状分工及现存问题,基于分工原则,以线网近期规划为背景,考虑车站能力及车流径路的合理性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分工调整思路和方案,为北京枢纽地区运营规划提供决策意见,对提高北京铁路枢纽整体能力及运输效率,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枢纽 客运站分工 分工调整 新建车站 枢纽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通辽铁路枢纽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20
作者 吴家豪 《中国铁路》 1995年第11期32-33,共2页
通辽铁路枢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哲里木盟地区,地处东北铁路网西部第2条南北大干线的中部,位居东北地区北部进出关第二大通道的咽喉。它承担6条线路(京通、集通、通霍、通让、通四、通大),8个方向(北京、集宁、霍林河、齐齐哈尔、... 通辽铁路枢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哲里木盟地区,地处东北铁路网西部第2条南北大干线的中部,位居东北地区北部进出关第二大通道的咽喉。它承担6条线路(京通、集通、通霍、通让、通四、通大),8个方向(北京、集宁、霍林河、齐齐哈尔、哈尔滨、四平、沈阳、山海关)及枢纽地区的客货运作业及有调、无调货物列车作业。 建成布局合理、设备配套、四通八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 通辽铁路枢纽 建设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