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铜厂沟Mo-Cu矿床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余海军 李文昌 +4 位作者 尹光候 王建华 姜文涛 吴松 唐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17-3233,共17页
铜厂沟大型斑岩型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南端,钼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紧密相关。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4.57±0.29Ma(MSWD=0.73),侵位于晚白垩世。岩石的Si O2为63.03%~69.60%,Na2O+K2O为6.97%~9.1... 铜厂沟大型斑岩型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南端,钼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紧密相关。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4.57±0.29Ma(MSWD=0.73),侵位于晚白垩世。岩石的Si O2为63.03%~69.60%,Na2O+K2O为6.97%~9.11%,具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88~1.05)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等),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Ti、Nb、P等),并且具有较高的Sr/Y和La/Yb比值,及较低的Y、Yb及Mg O含量。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岩石的部分重熔。地球化学投图显示,铜厂沟岩体呈现出晚碰撞-碰撞后花岗岩特征,指示着岩体可能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后由挤压转换为伸展构造环境;岩浆上侵过程中含矿热液沿构造发育部位运移,在酸性岩体内形成细脉浸染状钼(铜钨)矿化,在构造破碎带、层间滑动带和玄武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Cu、Pb、Zn多金属矿体和热液脉型Pb、Zn、Ag多金属矿体,构成钼(铜钨)→铜钼→铁铜金→铅锌的成矿元素分带和斑岩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燕山期 铜厂沟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带南缘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3 位作者 张娜 杨富成 康健 张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格咱岛弧成矿带南缘,是西南三江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7‰^+3.8‰,平均为0.79‰...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格咱岛弧成矿带南缘,是西南三江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7‰^+3.8‰,平均为0.79‰,变化范围很小,表明硫同位素来源单一,显示岩浆源硫同位素组成的特征。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8.3325~18.694,207Pb/204Pb为15.588~15.663,208Pb/204Pb为38.454~39.008,铅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显示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与特征参数(△β与△γ、V1与V2)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依据铅构造模式判别和成因分类的综合分析,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并显示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矿床的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岩活动存在较密切的关系,但地层源的成矿物质对矿床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铜厂沟 格咱岛弧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格咱岛弧带南缘铜厂沟斑岩铜钼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雪 李文昌 +5 位作者 刘学龙 张娜 杨富成 彦廷龙 王帅帅 罗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0-1813,共14页
云南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成矿带是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西南三江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富集区之一。对格咱岛弧南缘铜厂沟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环境及... 云南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成矿带是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西南三江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富集区之一。对格咱岛弧南缘铜厂沟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铜厂沟成矿斑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用LA-ICP-MS测得其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87.62±0.59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为0.89~0.97,具较弱的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U、Th、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说明岩浆主要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本区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属于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碰撞诱发的岩石圈地幔物质上涌导致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富钾的初始含矿岩浆,岩浆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最终形成了格咱岛弧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花岗闪长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机制 铜厂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地区铜厂沟斑岩钼铜矿床热液蚀变分带、脉体系统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8 位作者 张娜 卢映祥 梅社华 朱俊 杨富成 李振焕 罗应 陈建航 王帅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5-866,共22页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体系统与矿化的关系。根据矿物组合、蚀变类型等因素,将分为A脉、B脉和D脉3大类,共16种不同的脉体类型。其中,A脉和B脉与成矿关系密切,对钼铜资源量贡献最大。早期的A脉,主要以钾长石化为主,矿化较弱;晚期形成的A脉多发育有黑云母化且与钾长石化蚀变叠加,矿化增强,以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主;B脉主要贡献于辉钼矿矿体的形成,是区内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且叠加于钾硅酸盐化,形成于钾硅酸盐化向石英-绢云母化的转变阶段;D脉中铜钼矿化明显减弱,属于矿化体外围的脉体,对矿体影响较小。因此,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规律在空间上表现为钾硅酸盐化(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化)发育于斑岩体核部,向外依次是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岩化),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以及外带的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显示出成矿元素由高温向低温变化的规律。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燕山晚期伸展作用相伴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相关,源自深部的含矿热液在花岗质斑岩体内形成了脉状、网脉状的辉钼矿化,同时沿断裂带运移并扩散,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部位形成了矽卡岩型的铜钼矿化。因此,有利的构造环境、强烈的蚀变作用、多样的脉体类型导致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钼铜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矿化-蚀变分带 脉体系统 铜厂沟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厂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 被引量:6
5
作者 安国英 肖容阁 +1 位作者 张汉成 刘军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6-32,37,共8页
通过对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蚀变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提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从已查明南、北矿带的矿化特征分析,指出西部具有存在较大规模矿化体的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勘探及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突破。
关键词 金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控制 矿床成因 成矿远景 青海铜厂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铜厂沟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军 肖荣阁 张汉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8,共5页
文章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碎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英云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寒武纪碎屑岩原始沉积环境属于海洋岛弧优地槽环境复理石沉积物,复理石沉积物及超基性岩石为主要的矿源岩。提... 文章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碎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英云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寒武纪碎屑岩原始沉积环境属于海洋岛弧优地槽环境复理石沉积物,复理石沉积物及超基性岩石为主要的矿源岩。提出英云闪长岩脉与超基性岩及绿泥石片岩边缘接触带中构造破碎带是有利的控矿构造部位,含黄铁矿硫化物石英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沟 金矿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3号矿化蚀变带的发现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军 靳淑韵 +2 位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安国英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79-884,共6页
摘要: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为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属于高品位小型金矿床,资源面临枯竭。通过野外工作,在矿区西部新发现一条矿化蚀变带,通过3条剖面样品分析,矿化蚀变带有明显的地... 摘要: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为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属于高品位小型金矿床,资源面临枯竭。通过野外工作,在矿区西部新发现一条矿化蚀变带,通过3条剖面样品分析,矿化蚀变带有明显的地球化学显示,原生晕样品中金含量最高在(0.2—4.5)×10-6,次生晕土壤样品金含量最高为0.1×10-6,且银也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各种化学方法处理的数据均在3号矿化蚀变带表现出明显的转折点.说明3号矿化蚀变带是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并且有一定延伸。通过激电中梯物探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发现低阻、高极化异常带延伸通过处,正是3号矿化蚀变带位置,二者对应良好。地质、化探和物探三者对应良好,表明该区仍有一定找矿前景,下一步工作应重点针对3号矿化蚀变带进行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铜厂沟 金矿 矿化蚀变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赫章铜厂沟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杰 刘鸿 杨瑞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5-724,共10页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对已揭露工程地段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铜厂沟铜矿矿石矿物组成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铜厂沟铜矿矿石类型为含铜砂岩型和...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对已揭露工程地段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铜厂沟铜矿矿石矿物组成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铜厂沟铜矿矿石类型为含铜砂岩型和含铜蚀变构造角砾岩型:砂岩型铜矿具有层控特征,矿体产出明显受三叠系飞仙关组等赋矿层位的控制;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矿体沿SW向次级控矿断裂具一定规模展布并受其控制,矿石含铜品位达3.26%~3.88%。2类型铜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见少量蓝铜矿、自然铜、方解石、石英;主要围岩蚀变为沸石化、重晶石化、沥青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及碳酸盐化等。砂岩型铜矿控矿及赋矿围岩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SiO2/Al2O3值、Na2O、K2O含量特征和CaO+MgO含量分布特点,表明岩石为海相碎屑沉积成因。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石为构造运动改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铜矿 蚀变角砾岩铜矿 地球化学 铜矿 赫章铜厂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Mo-Cu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矽卡岩矿物学与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9
作者 高雪 孟健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61-2174,共14页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根据矿物组合及共生关系,可将矽卡岩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透闪石矽卡岩三种类型。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钻孔岩心编录,发现铜厂沟矿区矽卡岩矿物组合受花岗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空间分布的控制:(1)由大理岩向外依次发育透辉石矽卡岩→透闪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2)由浅至深,石榴子石粒度逐渐变大;③矿化与透闪石、绿帘石等退化蚀变矿物密切相关,矿体多形成于外接触带。矽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是石榴子石,多呈自形粒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较深,均质性,以钙铝榴石为主(62.2%~78.3%),其次为钙铁榴石(16.7%~34.2%),少量锰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属于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系列(Gro62-78And17-34Spe+Pyr+Alm2-6)。石榴子石Fe^(2+)/Fe^(3+)比值变化范围为0.00~0.20,平均值为0.06,指示石榴子石形成于酸性的氧化环境。石榴子石的δ^(18)OSMOW变化范围为5.2‰~9.5‰,反映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金属硫化物具有较为均一的S-Pb同位素范围(δ^(34)S(CDT)=-0.7‰~1.4‰;^(206)Pb/^(204)Pb=18.332~18.694,^(208)Pb/^(204)Pb=38.454~39.088,^(207)Pb/^(204)Pb=15.588~15.663),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壳源的长英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铜厂沟Mo-Cu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南缘铜厂沟铜钼矿床硫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张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26,共2页
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国家首批部署的整装勘查该区之一。区内金属矿床众多,已发现超大型矿床1处(普朗铜矿)、大型矿床3处(雪鸡坪铜矿、红山铜钼矿、铜厂沟铜钼矿)、中型矿床7处,矿床的形成多与... 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国家首批部署的整装勘查该区之一。区内金属矿床众多,已发现超大型矿床1处(普朗铜矿)、大型矿床3处(雪鸡坪铜矿、红山铜钼矿、铜厂沟铜钼矿)、中型矿床7处,矿床的形成多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地质找矿与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铜厂沟铜钼矿床是燕山期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但对该矿床的研究工作较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沟 燕山期 硫化物 辉钼矿 黄铁矿 硫化合物 硫化矿物 铁矿物 铜钼矿床 硫同位素组成 格咱 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铜厂沟金矿含金黄铁矿热电性分析与找矿标志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军 肖荣阁 张汉成 《矿产与地质》 2005年第5期517-522,共6页
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含金黄铁矿热电性与微量元素分析等的研究,认为铜厂沟矿区自东向西黄铁矿热电性主要为N型电子导型,且有高负值→低正值→低负值→高负值变化趋势,提出A g、A s、Sb元素高浓度特征是金矿富集的有利部位,... 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含金黄铁矿热电性与微量元素分析等的研究,认为铜厂沟矿区自东向西黄铁矿热电性主要为N型电子导型,且有高负值→低正值→低负值→高负值变化趋势,提出A g、A s、Sb元素高浓度特征是金矿富集的有利部位,高硫黄铁矿与低硫黄铁矿混生或P、N导型黄铁矿混生是金矿富集的标志,含黄铁矿硫化物石英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找矿标志 黄铁矿热电性 北祁连 铜厂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铜厂沟钼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12
作者 吴松 李文昌 刘学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93-294,共2页
1矿床地质概况铜厂沟钼铜矿床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陆块西缘盐源一丽江陆缘坳陷带、格咱火山-岩浆岛弧和甘孜-理塘结合带3个印支期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冈达概组(Pg),上统黑泥哨组(P2h),... 1矿床地质概况铜厂沟钼铜矿床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陆块西缘盐源一丽江陆缘坳陷带、格咱火山-岩浆岛弧和甘孜-理塘结合带3个印支期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冈达概组(Pg),上统黑泥哨组(P2h),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区内断裂、褶皱发育,组成以NW向为主、NE向次之的短轴褶皱和断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沟 花岗闪长斑岩 钼铜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香格里拉县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铜厂沟Cu-Mo多金属矿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矿床成因 被引量:7
13
作者 彦廷龙 刘学龙 +4 位作者 王迎春 杨富成 吕晓春 潘江涛 李德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5-1075,共11页
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位于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的南延部分,是近几年成矿带内新发现的铜钼多金属矿床。区内的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SiO_2含量是63.02%~69.60%,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65~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全碱(K_2... 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位于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的南延部分,是近几年成矿带内新发现的铜钼多金属矿床。区内的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SiO_2含量是63.02%~69.60%,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65~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全碱(K_2O+Na_2O)含量为6.19%~9.11%,相比中酸性岩石碱度较高。岩石中的轻稀土比较富集(LREE/HREE=15.48~21.15),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_N/Yb_N=30.44~38.66),δEu无明显异常,δCe弱负异常说明成矿作用是在氧化环境下进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指示岩石是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花岗岩系列。从格咱岛弧北部的休瓦促向南到达铜厂沟,区内发育的燕山期酸性岩带呈NS向展布,向南侧伏,出露面积逐渐变小,剥蚀深度变浅。酸性岩带内形成一系列燕山期的大-中型钼(铜)多金属矿床,在纵向上(由浅至深)和横向上(从铜厂沟到休瓦促)具有相似的分带性,表现出成矿元素由中低温成矿元素Cu、Pb、Zn到高温成矿元素Mo、W的分带特征。根据矿床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以期对今后区内的找矿勘查和成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沟矿区 花岗闪长斑岩 格咱岛弧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夕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成矿岩体的高氧逸度特征及区内斑岩矿床成矿元素组合差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凯旋 梁华英 +2 位作者 黄文婷 张健 陈喜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滇西北铜厂沟夕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部,成矿岩体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矿化和岩体紧密共生,主要为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化。分析了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Ce^(4+)/Ce^(3+)、Eu_N/Eu_N~*比值、岩体氧化物共生组合及岩体... 滇西北铜厂沟夕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部,成矿岩体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矿化和岩体紧密共生,主要为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化。分析了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Ce^(4+)/Ce^(3+)、Eu_N/Eu_N~*比值、岩体氧化物共生组合及岩体Sr-Nd同位素组成。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具高的Ce^(4+)/Ce^(3+)比值(250~1415)和高的Eu_N/Eu_N~*比值(0.61~0.75),与智利北部以及中国的玉龙、德兴斑岩型矿床的基本一致,显示高氧化性特征;岩体发育赤铁矿-磁铁矿组合及据锆石微量元素组成计算岩浆lgfO_2值在-2.8~-20.0之间,也表明岩浆具高氧化特征,岩浆中的硫主要为氧化硫。岩浆中氧化硫主要通过与岩浆中的Fe^(2+)反应,形成磁铁矿,使氧化硫还原,为硫化物沉淀析出提供还原硫。岩体全岩初始(^(87)Sr/^(86)Sr)_i比值在0.706881~0.706970之间,ε_(Nd)(t)值在-5.0~-5.5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范围在1297~1337 Ma之间,表明其主要为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并混有少量幔源组分。滇西北地区发育斑岩Cu-Mo(Mo-Cu)、Cu-Au-Mo及Cu-Au矿床,不同元素组合斑岩矿床成矿岩体岩浆都具高氧化特征,但矿床成矿元素从Cu-Mo→Cu-Au-Mo→Cu-Au,矿化岩体的(^(87)Sr/^(86)Sr)i范围从0.7076~0.7101逐渐减少到0.7053~0.7059,ε_(Nd)(t)值范围从-5.9~-6.1逐渐增加到-2.2~-3.8,显示幔源物质增加或地壳物质减少。这表明区内斑岩-夕卡岩型矿床成矿元素组合受源区控制,斑岩铜金矿床岩浆源区含较多幔源物质,斑岩铜钼矿床岩浆源区含较多壳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沟斑岩矿床 锆石微量元素 高氧化岩浆 斑岩源区与矿床元素组合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香格里拉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成矿热液蚀变与元素迁移富集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守奎 陈建航 +2 位作者 刘学龙 张世涛 李振焕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5-1763,共19页
【研究目的】云南省中甸地区燕山晚期是格咱岛弧最重要的斑岩型Mo多金属成矿时期,本文选择该区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Ⅳ号花岗闪长斑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揭示斑岩体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和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云南省中甸地区燕山晚期是格咱岛弧最重要的斑岩型Mo多金属成矿时期,本文选择该区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Ⅳ号花岗闪长斑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揭示斑岩体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和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方法】本文对Ⅳ号花岗闪长斑岩体原岩及不同蚀变带岩分别做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运用标准化Isocon方法对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质量平衡及迁移量计算分析。【研究结果】斑岩体矿化蚀变有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各个蚀变带中主要迁入Si O_(2)、K_(2)O、挥发分等主量元素,大量迁出Na_(2)O;而Al_(2)O_(3)、Ti O_(2)、P_(2)O_(5)等主量元素和Zr、Nb、Hf、Th、Ta等高场强元素及稀土元素迁移活动性差,为惰性组分;Cu、Pb、Zn、Ag等成矿元素和Sb、As指示元素具有大量外迁的趋势,反映岩体外围具有找相关矿种的潜力;绢英岩化带与Mo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钾硅酸盐带;Mo与Cu二者具有不同的沉淀致矿机制,前者主要受“酸碱度转换障”控制,后者受“硅钙面”和“后生构造界面”控制;该斑岩体规模小,Mo背景值低,然其迁入量达3000%以上,约30%岩体为钼矿体,暗示深部岩浆房对成矿贡献巨大。【结论】本次工作为铜厂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了地质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沟钼铜矿 质量平衡 标准化Isocon图解法 元素迁移 围岩蚀变 矿产勘查工程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矿化蚀变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建航 刘学龙 +3 位作者 李振焕 张昌振 罗应 王帅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A01期119-123,共5页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是格咱岛弧燕山晚期Mo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矿床中与Cu-Mo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广泛发育。文章在对该矿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Ti O2作为蚀变过程中惰性组分、运用Gresens方程对元素迁移进行定量分析。主量元...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是格咱岛弧燕山晚期Mo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矿床中与Cu-Mo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广泛发育。文章在对该矿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Ti O2作为蚀变过程中惰性组分、运用Gresens方程对元素迁移进行定量分析。主量元素迁移特征显示在钾硅酸盐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中Al2O3、K2O、Na2O、P2O5、SiO2持续迁入,青磐岩化阶段Fe2O3、MgO、CaO迁入富集;微量元素在钾硅酸盐化阶段显示为Mo、Ba、W、Ra、Nb、Ta、LREE元素明显迁入,且Ba、W与Mo的富集有明显的相关性,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Pb、Zn富集成矿,青磐岩化阶段Cu富集成矿,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矿化蚀变与成矿元素迁移特征研究对该区深部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制定、成矿信息及矿体边界确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沟铜钼矿 矿化蚀变 蚀变分带 元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铜厂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家伟 陈守余 +1 位作者 花卫华 郑鹏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3期459-465,共7页
为实现甘肃白银矿田找矿新突破,在矿田东侧铜厂沟地区开展了找矿预测工作。区内已发现铜厂沟和小铁山等矿床,在收集总结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控矿因素的研究,获得区域找矿标志,在区内发现多... 为实现甘肃白银矿田找矿新突破,在矿田东侧铜厂沟地区开展了找矿预测工作。区内已发现铜厂沟和小铁山等矿床,在收集总结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控矿因素的研究,获得区域找矿标志,在区内发现多处异常,且多数异常的产出位置在已知矿床附近,表明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在铜厂沟地区具有较好的效果。以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主,结合地质找矿标志对研究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和评价了小铁山—铜厂沟靶区及铜沟脑靶区,可望实现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找矿标志 找矿预测 甘肃白银铜厂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环境 被引量:66
18
作者 李文昌 余海军 +3 位作者 尹光侯 曹晓民 黄定柱 董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92,共11页
铜厂沟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坳陷带与义敦岛弧和甘孜-理塘结合带3个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它是近年来对该区燕山期成矿作用研究并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成果。该矿床包含了岩枝全岩矿化、顶部矽卡岩型及围岩热液脉型等热液交代矿化,构... 铜厂沟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坳陷带与义敦岛弧和甘孜-理塘结合带3个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它是近年来对该区燕山期成矿作用研究并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成果。该矿床包含了岩枝全岩矿化、顶部矽卡岩型及围岩热液脉型等热液交代矿化,构成了斑岩成矿系列。矿床已达大型,并显示出超大型的远景。运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了6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82.34±1.28)^(88.27±1.23)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5±2)Ma,等时线年龄为(85±10)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期,此时,该区处于中咱地块与扬子陆块强烈碰撞至后碰撞阶段,由于地壳加厚,壳熔或壳幔混熔形成了S型花岗(斑)岩和强烈的钼多金属矿化。铜厂沟矿床内辉钼矿样品的w(Re)为16 440~43 530 ng/g,指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源,以壳源物质为主。据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推测,在该矿区的深部存在燕山期的隐伏花岗(斑)岩体,成矿作用与岩浆上侵有关。该区的燕山期酸性岩带穿过了义敦岛弧进入扬子陆块西缘,呈近NS向展布,滇西北地区,北部从休瓦促向南至热林、红山、铜厂沟,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型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背景和成矿预测研究对该带的找矿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年龄 成矿时限 成矿环境 铜厂沟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铜厂沟铜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云南铜厂沟铜钼矿位于杨子地台盐源-丽江中生代台缘坳陷铜钼铅锌金银成矿带上。系统地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特征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铜厂断裂为矿区主要的导矿构造,北东向断裂F2是矿区主要控矿断裂,东西向断裂有F3、北西向断... 云南铜厂沟铜钼矿位于杨子地台盐源-丽江中生代台缘坳陷铜钼铅锌金银成矿带上。系统地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特征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铜厂断裂为矿区主要的导矿构造,北东向断裂F2是矿区主要控矿断裂,东西向断裂有F3、北西向断裂F5为次要控矿构造;矿区矿物共生组合有孔雀石-蓝铜矿-钼华-褐铁矿-粘土-石英组合和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硅酸盐矿物组合;有益组分银与铜呈正相关关系,矿石中铜品位越高,银含量越高;总结出区内铜钼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的特征,提出区内铜钼矿的找矿标志,并指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云南铜厂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甸铜厂沟铜钼矿矿床地质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丽梅 伍建兢 +1 位作者 李宗勇 杨新强 《云南地质》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铜厂沟铜钼矿矿床在成因和空间上都与矽卡岩存在密切的关系,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接触交代型铜钼矿床。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铜钼矿 铜厂断裂 接触交代 北衙组 香格里拉铜厂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