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离子交换色层法测定低浓度铵态氮水样的氮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胡婧
刘卫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501,共7页
采用氯化铵、氯化钾为原料的离子交换色层法结合扩散法处理低浓度铵态氮水样,测定其铵态氮同位素时,减小全流程空白、避免同位素分馏、获取准确的铵态氮同位素值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一套尽可能密闭的离子交换系统,避免了在大...
采用氯化铵、氯化钾为原料的离子交换色层法结合扩散法处理低浓度铵态氮水样,测定其铵态氮同位素时,减小全流程空白、避免同位素分馏、获取准确的铵态氮同位素值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一套尽可能密闭的离子交换系统,避免了在大气环境下低浓度铵态氮水样在离子交换色层预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采用蠕动泵过柱的方法,调节蠕动泵的转速控制氯化铵溶液的过柱速率为1.2 L/h,洗脱速率为0.2 L/h,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减少了空气对铵态氮样品的污染,样品中的NH4+可完全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铵态氮回收率为93.5%~102.8%,且不会引起氮同位素分馏;将优级纯氯化钾试剂置于450℃马弗炉中灼烧24 h,降低了氯化钾试剂引入的铵态氮污染。建立的方法使全流程的铵态氮空白浓度低于检出限0.02 mg/L,解决了在大气环境下采用离子交换色层法处理低浓度铵态氮水样的污染问题,加速了样品前处理的过程,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
浓度
铵态氮
水样
铵态氮
同位素
离子交换色层法
扩散法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孟祥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26-29,共4页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表施肥可以减少9.87%的铵态氮渗漏损失,混施肥可以减少5.92%的铵态氮渗漏损失,但是表施肥又增加了铵态氮的气态损失,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损失程度加深,渗漏水中硝态氮浓度大于铵态氮浓度,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大。混施肥使得深施和表施的缺点得以避免,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田间作业时可将肥料机械性的搅拌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渗漏水
硝态氮
浓度
铵态氮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铵态氮用量对草莓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卞和保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185-187,共3页
为了解到不同浓度铵态氮对草莓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分别设置了86 mg/L、150.5 mg/L、215 mg/L、279.5 mg/L、344 mg/L等5个不同浓度的铵态氮肥的草莓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莓的鲜重、根长等生长指标随氮素增加不断升高,...
为了解到不同浓度铵态氮对草莓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分别设置了86 mg/L、150.5 mg/L、215 mg/L、279.5 mg/L、344 mg/L等5个不同浓度的铵态氮肥的草莓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莓的鲜重、根长等生长指标随氮素增加不断升高,草莓株高则没有明显规律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受氮素影响较小,蛋白质无明显有序的变化。经分析,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对草莓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铵态氮浓度在150.5~279.5 mg/L左右时,草莓生长发育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铵态氮浓度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纪文婕
孙一迪
+2 位作者
韩正砥
谢基淦
周明耀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97,102,共7页
为研究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制得本体生物炭,并采用球磨法制备纳米生物炭,通过室内吸附-解吸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本体生物炭,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均表现...
为研究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制得本体生物炭,并采用球磨法制备纳米生物炭,通过室内吸附-解吸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本体生物炭,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均表现出极显著的优势。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其投加量和初始溶液氮浓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随后趋于平衡;其在pH为7的条件下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时间为210 min时,吸附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最大吸附量为6.91 mg/g,是相同条件下本体生物炭吸附量的2倍。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纳米生物炭在解吸时间为240 min时,解吸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纳米生物炭最大解吸量为6.051 mg/g,是相同条件下本体生物炭解吸量的1.9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动态解吸过程。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方式为主,解吸过程可以看作是吸附反应的逆向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田间施用纳米生物炭减少氮素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生物炭
纳米生物炭
生物炭种类
吸附
解吸
铵态氮
初始
浓度
吸附时间
初始p
H值
生物炭投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
被引量:
15
5
作者
翟学旭
王振林
+8 位作者
戴忠民
刘霞
王平
刘海涛
尹燕枰
曹丽
徐彩龙
崔正勇
吴光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4,共11页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非灌溉条件下,麦田追肥氮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5~25 d内,追氮时期由起身期(SE,GS30)推迟到拔节期(JT,GS32),追肥氮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大且出现时间提前;...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非灌溉条件下,麦田追肥氮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5~25 d内,追氮时期由起身期(SE,GS30)推迟到拔节期(JT,GS32),追肥氮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大且出现时间提前;继续推迟至孕穗期(BT,GS41),氨挥发速率峰值减小。SE、JT和BT三个追氮时期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追肥氮的24.84%~25.32%、25.42%~25.50%和14.77%~16.62%。灌溉(60 mm)条件,不论何时追氮,麦田追肥氮氨挥发速率均变化较小,氨挥发损失量在N 0.40~0.55 kg/hm2之间,仅占追肥氮的0.36%~0.49%。非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10—20 cm土壤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此外,氨挥发还与农田土壤表面的通气状况有关,多穗型小麦品种更有利于减少麦田氨挥发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时期
灌溉
氨挥发
通气法
铵态氮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氮用量对设施栽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
26
6
作者
李银坤
武雪萍
+1 位作者
武其甫
吴会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957,共9页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设施黄瓜-番茄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设常规灌溉(W1)和减量灌溉(W2)2个灌溉水平,每种灌溉水平下设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和常规施氮(N2)3个氮水平,共6个处理组合(W1N0、W1N1、W1N2、W2N0、W2N1、W2N2)。采用通气法监测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动态,分析与土壤氨挥发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设施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表层(0—10 cm)土壤铵态氮受施肥的影响波动较大,与常规施氮(N2)相比,相同灌水条件下减量施氮(N1)处理的0—10 cm土层铵态氮浓度最高值降低了25.1%30.3%(P<0.05)。减量施氮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在黄瓜季和番茄季内的氨挥发速率均值分别降低了21.1%22.8%(P<0.05)和16.5%17.9%(P<0.05)。整个黄瓜-番茄轮作周期内,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7.8 48.1 kg/hm2和1.23%1.44%。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的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及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9.3%20.0%(P<0.05)和0.85 0.92个百分点。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土壤氨挥发的重要驱动因子。与常规灌溉(W1)相比,减量灌溉(W2)条件下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损失量略有增加(P>0.05)。适宜减少氮肥及灌溉量不仅能够维持较高的蔬菜产量,而且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减量施氮处理(N1)的氮肥农学效率比常规施氮(N2)提高了95.4%146.4%;减量灌溉(W2)的灌溉水农学效率比常规灌溉(W1)提高了27.7%54.0%。【结论】通过合理的节水减氮措施可达到抑制氮肥氨挥发损失、增加产量以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的目的。在供试条件下,节水30%左右、减施氮量25%的水氮组合(W2N1)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菜地
铵态氮浓度
氨挥发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强度的效应
被引量:
1
7
作者
罗斌
韩文娟
+5 位作者
杜园园
唐宇力
陈希
朱康娣
葛滢
常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94-2100,共7页
氨挥发对于大气雾霾形成有重要贡献,然而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中,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强度的影响尚属空白。本研究进行了模拟人工湿地的微宇宙实验,选用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和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配置2个单种和...
氨挥发对于大气雾霾形成有重要贡献,然而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中,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强度的影响尚属空白。本研究进行了模拟人工湿地的微宇宙实验,选用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和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配置2个单种和1个混种处理(检验多样性效应的基本模式),在模拟污水供给初期(停留时间1天)和后期(停留时间7天)测定了微宇宙的氨挥发通量。结果表明:(1)混种系统氨挥发低于单种系统平均水平(1天:P<0.05;7天:P=0.068);(2)羊蹄单种系统的氨挥发低于菊苣单种系统(1天:P<0.05;7天:P=0.062);(3)相比于污水供给后期,供给初期氮浓度较高时,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的抑制作用更强;(4)物种特性对系统氨挥发以及相关功能的影响均高于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湿地中配置适当的关键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物种特性
铵态氮浓度
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量
原文传递
题名
离子交换色层法测定低浓度铵态氮水样的氮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胡婧
刘卫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501,共7页
基金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15200B214)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创新基金(Y151121214)
文摘
采用氯化铵、氯化钾为原料的离子交换色层法结合扩散法处理低浓度铵态氮水样,测定其铵态氮同位素时,减小全流程空白、避免同位素分馏、获取准确的铵态氮同位素值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一套尽可能密闭的离子交换系统,避免了在大气环境下低浓度铵态氮水样在离子交换色层预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采用蠕动泵过柱的方法,调节蠕动泵的转速控制氯化铵溶液的过柱速率为1.2 L/h,洗脱速率为0.2 L/h,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减少了空气对铵态氮样品的污染,样品中的NH4+可完全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铵态氮回收率为93.5%~102.8%,且不会引起氮同位素分馏;将优级纯氯化钾试剂置于450℃马弗炉中灼烧24 h,降低了氯化钾试剂引入的铵态氮污染。建立的方法使全流程的铵态氮空白浓度低于检出限0.02 mg/L,解决了在大气环境下采用离子交换色层法处理低浓度铵态氮水样的污染问题,加速了样品前处理的过程,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
关键词
低
浓度
铵态氮
水样
铵态氮
同位素
离子交换色层法
扩散法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Keywords
water sample with low content of ammonium 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ammonium nitrogen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diffusion method
Element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O628 [理学—有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孟祥海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26-29,共4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资助项目(2007BAD87B00)
文摘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表施肥可以减少9.87%的铵态氮渗漏损失,混施肥可以减少5.92%的铵态氮渗漏损失,但是表施肥又增加了铵态氮的气态损失,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损失程度加深,渗漏水中硝态氮浓度大于铵态氮浓度,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大。混施肥使得深施和表施的缺点得以避免,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田间作业时可将肥料机械性的搅拌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地力。
关键词
稻田
渗漏水
硝态氮
浓度
铵态氮浓度
Keywords
Paddy fields
percolating water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mmonium nitrogen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X13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铵态氮用量对草莓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卞和保
机构
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185-187,共3页
文摘
为了解到不同浓度铵态氮对草莓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分别设置了86 mg/L、150.5 mg/L、215 mg/L、279.5 mg/L、344 mg/L等5个不同浓度的铵态氮肥的草莓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莓的鲜重、根长等生长指标随氮素增加不断升高,草莓株高则没有明显规律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受氮素影响较小,蛋白质无明显有序的变化。经分析,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对草莓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铵态氮浓度在150.5~279.5 mg/L左右时,草莓生长发育最好。
关键词
草莓
铵态氮浓度
生理指标
分类号
S668.4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纪文婕
孙一迪
韩正砥
谢基淦
周明耀
机构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97,102,共7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20594)
扬州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137012063)。
文摘
为研究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制得本体生物炭,并采用球磨法制备纳米生物炭,通过室内吸附-解吸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本体生物炭,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均表现出极显著的优势。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其投加量和初始溶液氮浓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随后趋于平衡;其在pH为7的条件下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时间为210 min时,吸附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最大吸附量为6.91 mg/g,是相同条件下本体生物炭吸附量的2倍。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纳米生物炭在解吸时间为240 min时,解吸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纳米生物炭最大解吸量为6.051 mg/g,是相同条件下本体生物炭解吸量的1.9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动态解吸过程。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方式为主,解吸过程可以看作是吸附反应的逆向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田间施用纳米生物炭减少氮素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本体生物炭
纳米生物炭
生物炭种类
吸附
解吸
铵态氮
初始
浓度
吸附时间
初始p
H值
生物炭投加量
Keywords
bulk biochar
Nano biochar
types of biochar
adsorption
desorptio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adsorption time
initial p H value
biochar dosage
分类号
S216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
被引量:
15
5
作者
翟学旭
王振林
戴忠民
刘霞
王平
刘海涛
尹燕枰
曹丽
徐彩龙
崔正勇
吴光磊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德州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泰安市农科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60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10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CM044)资助
文摘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非灌溉条件下,麦田追肥氮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5~25 d内,追氮时期由起身期(SE,GS30)推迟到拔节期(JT,GS32),追肥氮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大且出现时间提前;继续推迟至孕穗期(BT,GS41),氨挥发速率峰值减小。SE、JT和BT三个追氮时期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追肥氮的24.84%~25.32%、25.42%~25.50%和14.77%~16.62%。灌溉(60 mm)条件,不论何时追氮,麦田追肥氮氨挥发速率均变化较小,氨挥发损失量在N 0.40~0.55 kg/hm2之间,仅占追肥氮的0.36%~0.49%。非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10—20 cm土壤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此外,氨挥发还与农田土壤表面的通气状况有关,多穗型小麦品种更有利于减少麦田氨挥发的损失。
关键词
追氮时期
灌溉
氨挥发
通气法
铵态氮浓度
Keywords
nitrogen topdressing stage
irrigati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venting method
NH+4-N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氮用量对设施栽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
26
6
作者
李银坤
武雪萍
武其甫
吴会军
机构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低碳发展研究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957,共9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AA10290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40415)
+2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7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QNJJ201421)
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2015000057592G267)资助
文摘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设施黄瓜-番茄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设常规灌溉(W1)和减量灌溉(W2)2个灌溉水平,每种灌溉水平下设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和常规施氮(N2)3个氮水平,共6个处理组合(W1N0、W1N1、W1N2、W2N0、W2N1、W2N2)。采用通气法监测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动态,分析与土壤氨挥发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设施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表层(0—10 cm)土壤铵态氮受施肥的影响波动较大,与常规施氮(N2)相比,相同灌水条件下减量施氮(N1)处理的0—10 cm土层铵态氮浓度最高值降低了25.1%30.3%(P<0.05)。减量施氮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在黄瓜季和番茄季内的氨挥发速率均值分别降低了21.1%22.8%(P<0.05)和16.5%17.9%(P<0.05)。整个黄瓜-番茄轮作周期内,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7.8 48.1 kg/hm2和1.23%1.44%。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的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及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9.3%20.0%(P<0.05)和0.85 0.92个百分点。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土壤氨挥发的重要驱动因子。与常规灌溉(W1)相比,减量灌溉(W2)条件下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损失量略有增加(P>0.05)。适宜减少氮肥及灌溉量不仅能够维持较高的蔬菜产量,而且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减量施氮处理(N1)的氮肥农学效率比常规施氮(N2)提高了95.4%146.4%;减量灌溉(W2)的灌溉水农学效率比常规灌溉(W1)提高了27.7%54.0%。【结论】通过合理的节水减氮措施可达到抑制氮肥氨挥发损失、增加产量以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的目的。在供试条件下,节水30%左右、减施氮量25%的水氮组合(W2N1)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菜地
铵态氮浓度
氨挥发速率
产量
Keywords
irrigation
nitrogen fertilizer
vegetable field
NH+4-N concentrati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rate
yield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强度的效应
被引量:
1
7
作者
罗斌
韩文娟
杜园园
唐宇力
陈希
朱康娣
葛滢
常杰
机构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钱江管理处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94-210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463)资助
文摘
氨挥发对于大气雾霾形成有重要贡献,然而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中,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强度的影响尚属空白。本研究进行了模拟人工湿地的微宇宙实验,选用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和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配置2个单种和1个混种处理(检验多样性效应的基本模式),在模拟污水供给初期(停留时间1天)和后期(停留时间7天)测定了微宇宙的氨挥发通量。结果表明:(1)混种系统氨挥发低于单种系统平均水平(1天:P<0.05;7天:P=0.068);(2)羊蹄单种系统的氨挥发低于菊苣单种系统(1天:P<0.05;7天:P=0.062);(3)相比于污水供给后期,供给初期氮浓度较高时,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的抑制作用更强;(4)物种特性对系统氨挥发以及相关功能的影响均高于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湿地中配置适当的关键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物种特性
铵态氮浓度
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量
Keywords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identity
ammonium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ydraulic re- tention time
biomass.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离子交换色层法测定低浓度铵态氮水样的氮同位素研究
胡婧
刘卫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孟祥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铵态氮用量对草莓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卞和保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研究
纪文婕
孙一迪
韩正砥
谢基淦
周明耀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
翟学旭
王振林
戴忠民
刘霞
王平
刘海涛
尹燕枰
曹丽
徐彩龙
崔正勇
吴光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水氮用量对设施栽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李银坤
武雪萍
武其甫
吴会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模拟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对氨挥发强度的效应
罗斌
韩文娟
杜园园
唐宇力
陈希
朱康娣
葛滢
常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