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箭发动机内壁锆无氧铜饼材生产工艺研究
1
作者 张野 刘家涛 戴山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9期16-18,共3页
本文以工业化生产的角度制定了火箭发动机内壁锆无氧铜饼材产品的生产工艺。通过多次换向镦拔锻造、控制锻坯高径比改善了饼坯的探伤性能,极大降低了探伤废品占比。其次,通过不同的成品热处理工艺下显微组织的对比找到了匹配该生产工艺... 本文以工业化生产的角度制定了火箭发动机内壁锆无氧铜饼材产品的生产工艺。通过多次换向镦拔锻造、控制锻坯高径比改善了饼坯的探伤性能,极大降低了探伤废品占比。其次,通过不同的成品热处理工艺下显微组织的对比找到了匹配该生产工艺路线的最佳退火热处理制度。最终得到了相对细小均匀的退火后饼材组织,使饼材成品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抗拉强度控制在240Mpa至245MPa之间,断后伸长率最低值由最初的40%以上,提升至50%以上。同时饼材的断后伸长率指标离散性得到极大改善,均控制在5%以内,有效避免了饼材交付后旋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褶皱、裂纹等缺陷,降低了饼材产品后续使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内壁 锆无氧铜 饼材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比动力室用锆无氧铜材料的成型工艺研究
2
作者 孙爱俊 谢拥护 孙景明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2,共5页
发动机动力室采用高温合金与高传导材料混合结构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恶劣工作条件对铜合金传导材料的质量与性能提出了苛刻要求.文中介绍了缩比动力室用锆无氧铜合金材料的成分设计及棒材制备方法,并利用工艺性能实验、微观... 发动机动力室采用高温合金与高传导材料混合结构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恶劣工作条件对铜合金传导材料的质量与性能提出了苛刻要求.文中介绍了缩比动力室用锆无氧铜合金材料的成分设计及棒材制备方法,并利用工艺性能实验、微观组织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确定了锆无氧铜材料的最佳成型工艺及热加工数学模型,为不同规格锆无氧铜材料的产品开发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锆无氧铜 棒材 工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锆无氧铜TUZr_(0.2)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寿康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8-60,共3页
(一)试验方法 在ZGO.2真空感应炉中精炼合金,并在抽真空后充入氩气保护铸锭。取铸锭切片进行宏观显微组织及化学成份分析。将锭坯进行热、冷压力加工。取加工率为88.2%,厚为4.0ram的冷轧板在SRJK-4-13电阻炉内无保护气氛下退火,用DRZ-... (一)试验方法 在ZGO.2真空感应炉中精炼合金,并在抽真空后充入氩气保护铸锭。取铸锭切片进行宏观显微组织及化学成份分析。将锭坯进行热、冷压力加工。取加工率为88.2%,厚为4.0ram的冷轧板在SRJK-4-13电阻炉内无保护气氛下退火,用DRZ-4型电阻炉温度控制器控温,保温时间均为30min。测定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σ_b、σ_(0.2)、δ_5(拉伸机型号为DCS-10t-W电子拉力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无氧铜 金相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Zr0.15锆无氧铜手工TIG焊焊接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海卫东 曹立军 +1 位作者 张克俭 马宏涛 《焊接技术》 2021年第12期21-26,共6页
针对TUZr0.15锆无氧铜开展了手工TIG焊焊接性试验研究,分析测定了材料不同纤维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8 mm焊接厚度满足焊接要求的预热温度;通过焊接接头质量检测和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提出了该材料焊接焊丝的选用意见;对焊接接头进行了... 针对TUZr0.15锆无氧铜开展了手工TIG焊焊接性试验研究,分析测定了材料不同纤维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8 mm焊接厚度满足焊接要求的预热温度;通过焊接接头质量检测和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提出了该材料焊接焊丝的选用意见;对焊接接头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焊缝与母材的显微组织同为α-Cu相。焊缝区靠近熔合线附近为柱状晶组织,焊缝中心处为等轴晶组织;热影响区为典型的退火孪晶组织;对焊缝、热影响区、母材进行了硬度测试,硬度值基本在HV75.3~HV86.8之间,焊缝、热影响区、母材硬度波动幅值较为平缓。通过试验,验证了手工TIG焊焊接TUZr0.15锆无氧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无氧铜 手工TIG焊 钨极氩弧焊 焊接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