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指转录因子Sall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1
作者 曾庆彬 徐蓉 +3 位作者 董文志 陈志坚 廖伟然 龙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锌指转录因子4(spalt 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的表达,探究抑制其基因表达后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64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锌指转录因子4(spalt 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的表达,探究抑制其基因表达后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64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all4蛋白表达,并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Sall4 mRNA水平。同时,分析患者组织蜡块和临床资料与Sall4蛋白表达的关系。从胰腺癌细胞系中筛选高表达Sall4的细胞,分为对照组、shRNA-1组和shRNA-2组。用Sall4慢病毒(抑制基因序列)转染shRNA-1组和shRNA-2组,对照组仅转染试剂。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all4表达量,并筛选出Sall4抑制明显的胰腺癌细胞进行侵袭性和迁移性能力研究;结果64例胰腺癌组织样本中有28例Sall4(43.8%)呈阳性,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5例(7.8%),强阳性有16例,中等至弱阳性12例。样本中有11例胰腺癌患者发生了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的分期具有相关性。研究表明相比于癌旁组织,Sall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更为明显(P<0.05)。此外,胰腺癌组织中Sall4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增加密切相关。shRNA-1组和shRNA-2组成功抑制了Sall4的表达,而shRNA-1组的抑制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shRNA-1组的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的Sall4表达越高,术后越容易复发;抑制Sall4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锌指转录因子Sall4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腺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肖高芳 邓立军 +3 位作者 张莹 李静 范丽萍 谭彩云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结肠腺癌组织中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Cripto-1)、锌指转录因子(Snai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92例行手术切除结肠腺癌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结肠腺癌组织中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Cripto-1)、锌指转录因子(Snai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92例行手术切除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标本92个。另选取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56例和正常结肠组织3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Cripto-1、Snail和MMP-9在结肠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ripto-1、Snail和MMP-9与结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肠腺癌、不典型增生、正常结肠组织的CR-1、Snail和MMP-9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R-1、Snail和MMP-9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癌组织中Snail和MMP-9阳性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腺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R-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患者Cripto-1、Snail和MMP-9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T3~T4、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结肠腺癌组织中CR-l、Snail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肿瘤浸润T1~T2、临床分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腺癌组织中CR-1表达与Snail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P<0.05),MMP-9表达与Snail表达亦呈正相关(r>0,P<0.05)。结论Cripto-1、Snail和MMP-9在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协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 锌指转录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锌指转录因子1及高糖诱导的肾小管EMT的影响
3
作者 安小敏 李清璇 +6 位作者 王彤 龙天华 杨鹏 卢雨微 张小龙 郭兵 石明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可以通过调控锌指转录因子1(Snail1)的降解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方法1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糖尿病(DM)组,予链脲佐菌素(STZ)53 mg/kg尾静脉注射复制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造... 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可以通过调控锌指转录因子1(Snail1)的降解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方法1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糖尿病(DM)组,予链脲佐菌素(STZ)53 mg/kg尾静脉注射复制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第24周末处死NC和DM组大鼠,检测大鼠血糖、血尿素氮(BUN)和24 h尿白蛋白(24 hUAlb),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自噬相关分子[自噬基因BEC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自噬降解底物蛋白1(p62)]、Snail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糖组(NG组)、高糖组(HG组)及高渗组(HM组),HG组培养的NRK-52E细胞在分为全蛋白组(Input组)和IP组[IP组又为阴性对照(IgG组)和实验组(Snail1/P62)];在高糖培养的NRK-52E细胞中分别使用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Q)]处理48 h,分为NG组、HG组、HG+RAP组及HG+CQ组,采用双标荧光腺病毒观察各组细胞的自噬流的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免疫共沉淀观察Snail1与p62的蛋白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RK-52E细胞中自噬相关分子、EMT、细胞外基质(ECM)指标表达变化;用二甲基亚砜(DMSO)、RAP、CQ处理NRK-52E细胞48 h,再联合放线菌酮(CHX)和蛋白酶抑制剂(MG-132)处理0、6及10 h,分为HG+DMSO/RAP组、HG+DMSO/CQ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对Snail1蛋白衰减的调控作用。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BUN及24 hUAlb均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肾组织及高糖培养的NRK-52E细胞中Beclin1和LC3Ⅱ/Ⅰ蛋白表达下调(P<0.05),p62、Snail1蛋白表达上调(P<0.05);双标腺病毒实验显示,在高糖刺激的NRK-52E中自噬流受阻,与HG组相比,HG+RAP组NRK-52E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Ⅲ(Col-Ⅲ)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HG+CQ组结果相反;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Snail1与p62存在蛋白互作;联合CHX和MG-132后,HG+DMSO/RAP组中Snail1蛋白衰减速度加快。结论在DM大鼠肾组织和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自噬受抑后使Snail1通过自噬降解减少,诱导EMT及ECM沉积增多,促进了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自噬 锌指转录因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维哲 李建明 +2 位作者 杨发达 周军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确定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与SW620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结直肠癌组织68例及对应癌旁组织68例、腺瘤组织33例、淋巴结转移... 目的确定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与SW620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结直肠癌组织68例及对应癌旁组织68例、腺瘤组织33例、淋巴结转移癌3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中的表达较强,Snail定位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的细胞核里;Snail在正常结直肠粘膜、腺瘤、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χ2=92.852,P=0.000);两两比较发现,腺瘤Snail表达比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强(P<0.01),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组织Snail表达比原发结直肠癌组织强(P<0.01),而原发结直肠癌组织Snail表达比腺瘤组织强(P<0.01)。结论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演进及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 SNAIL 结直肠肿瘤 腺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锌指转录因子GmDi19-5对高温的响应及互作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娟莹 刘佳明 +5 位作者 冯志娟 陈明 周永斌 陈隽 徐兆师 郭长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89-2398,共10页
【目的】高温胁迫已经成为威胁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大豆锌指转录因子基因Gm Di19-5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和功能鉴定,以及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大豆c DNA文库筛选与... 【目的】高温胁迫已经成为威胁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大豆锌指转录因子基因Gm Di19-5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和功能鉴定,以及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大豆c DNA文库筛选与其互作的候选蛋白,研究Gm Di19-5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以大豆c DNA为模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m Di19-5在高温处理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模式;通过Plant CARE和PLACE数据库预测Gm Di19-5启动子元件,并对Gm Di19-5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在高温处理下进行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Gm Di19-5启动子在高温胁迫下的活性;构建p GBKT7-Gm Di19-5诱饵载体,验证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 GBKT7-Gm Di19-5为诱饵筛选大豆c DNA文库,筛选与其互作的候选蛋白;进一步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Gm Di19-5与候选蛋白的互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蛋白基因在对高温处理的响应情况;构建融合表达载体,用GFP-Gm Di19-5融合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检测Gm Di19-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m Di19-5在高温胁迫下上调表达;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Gm Di19-5包含多种与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热响应元件HSE;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发现,经高温处理后,过表达拟南芥幼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有报告基因的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m Di19-5蛋白定位于拟南芥原生质体的细胞核中;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到了与Gm Di19-5互作的候选蛋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Gm Di19-5与Gm Dna J在酵母细胞中互作;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互作蛋白基因Gm Dna J受高温胁迫诱导表达。【结论】Gm Di19-5受高温诱导表达,Gm Di19-5可能与Gm Dna J互作,表明Gm Di19-5功能的发挥可能需要Gm Dna J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锌指转录因子 高温 酵母双杂交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E-钙黏附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天黎 侯桂琴 +3 位作者 席宇 王艳鸽 李晟磊 刘红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8-921,共4页
目的检测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E-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nail及E-cadherin在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 目的检测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E-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nail及E-cadherin在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均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Snail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9.0%(49/62)、48.4%(15/31)、17.7%(11/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9,P<0.01);而E-cadherin蛋白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40.3%(25/62)、71.0%(22/31)、95.2%(59/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6,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Snail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Snail E-钙黏附素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1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芙蓉 黎明江 +2 位作者 李莎 夏军 刘化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993-997,I0002,共6页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1 (Snail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心外科并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准备行换瓣手术的19例患者,在换瓣术中取约200...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1 (Snail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心外科并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准备行换瓣手术的19例患者,在换瓣术中取约200 mg的右心房肌肉组织,按术前心律分为窦律(SR)组9例和房颤(AF)组10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心房纤维化的程度比较使用Masson染色观察,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心房肌组织中Snail1的表达水平.结果 房颤组和窦律组之间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吸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房内径(LAD)窦律组为(44.441±7.13)mm,房颤组为(54.50±5.02)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胶原容积分数(CVF)窦律组为0.123,房颤组为0.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1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窦律组分别为1.001和0.341,房颤组分别为1.566和0.579,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组织中Snail1表达增加,EMT可能被激活,从而促进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1 上皮间质转化 心房颤动 心肌纤维化 SNAI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ü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在内皮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慧燕 孟祥艳 +2 位作者 罗玉玉 孔麟麟 张文成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锌指转录因子 KLF2 KLF4 KL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snai1高表达质粒构建和稳定株的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传文 李倩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7687-7690,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Snai1和E-钙黏素在肿瘤组织中有负向表达关系,且与Snai1与CDH1启动子区box盒结合,抑制CDH1基因转录。目的:构建针对snai1的高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方法:根据GenBank中snai1的基因序列人工合成snai1全序列,将合... 背景:研究表明Snai1和E-钙黏素在肿瘤组织中有负向表达关系,且与Snai1与CDH1启动子区box盒结合,抑制CDH1基因转录。目的:构建针对snai1的高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方法:根据GenBank中snai1的基因序列人工合成snai1全序列,将合成好的序列装入Pmd-18T载体并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阳性克隆筛选。测序验证重组克隆中基因序列正确后,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Pmd-18T/snai1质粒,将所得的snai1全基因片段转入pcDNA3.1(+)空质粒,构建pcDNA(+)/snai1真核表达质粒,同时构建阴性对照质粒,并分别对结肠腺癌细胞HT-29进行转染,最后利用G418进行稳定表达株的筛选,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宿主细胞内snai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snai1,顺利转染结肠癌细胞HT-29后于600mg/LG418浓度时筛选21d得到snai1基因稳定表达株,构建的snai1基因正义表达质粒pCDNA3.1(+)/snai1转染宿主细胞后可促进snai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snai1 表达质粒 感受态细胞 结肠癌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腺癌细胞株锌指转录因子GLI1及PTCH1基因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杰芳 李兆申 +4 位作者 金震东 高军 龚燕芳 金晶 吴红玉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检测5株人胰腺癌细胞株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成员锌指转录因子GLI1、PTCH1基因的表达情况,测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5株胰腺癌细胞株及25例正常胰腺组织GLI1、PTCH1 mRNA的表达;纯化、回收目的基因GLI1、PTCH1... 目的:检测5株人胰腺癌细胞株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成员锌指转录因子GLI1、PTCH1基因的表达情况,测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5株胰腺癌细胞株及25例正常胰腺组织GLI1、PTCH1 mRNA的表达;纯化、回收目的基因GLI1、PTCH1,将其分别插入克隆载体pTA2,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定序列。结果:5株胰腺癌细胞株均表达GLI1、PTCH1,25例正常胰腺组织均不表达GLI1、PTCH1;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TA2/GLI1、pTA2/PTCH1,测序结果与Gene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一致。结论: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的过度激活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可能是胰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HEDGEHOG信号通路 锌指转录因子 PTC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11
作者 张蕾 何建成 +3 位作者 李小茜 沈琳 曹雪滨 王代明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0期52-56,共5页
目的:研究锌指转录因子(GATA4)在冠心病心力衰竭(HF)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拟定该证候的诊断界值。方法:收集冠心病HF气虚血瘀证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GATA4的含量... 目的:研究锌指转录因子(GATA4)在冠心病心力衰竭(HF)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拟定该证候的诊断界值。方法:收集冠心病HF气虚血瘀证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GATA4的含量。结果:GATA4在HF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的含量为(5098.14±1446.9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19.28±1022.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HF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GATA4含量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GATA4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914,P<0.001),与B型钠尿肽(BNP)(r=0.697,P<0.001)呈正相关性,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性(r=-0.592,P=0.001)。绘制ROC曲线初步拟定血清清中GATA4诊断HF气滞血瘀证的界值为3777.49 pg/mL,曲线下面积为0.92。结论:GATA4能够反映HF病情轻重程度,可为HF气虚血瘀证提供客观化、量化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锌指转录因子 诊断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锌指转录因子TaDi19A对低温的响应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4
12
作者 茹京娜 于太飞 +5 位作者 陈隽 陈明 周永斌 马有志 徐兆师 闵东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11-2422,共12页
【目的】锌指类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信号转导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麦锌指转录因子基因Ta Di19A的耐冷性能进行鉴定,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并获得与Ta Di19A互作的候选蛋白,以解析Ta Di19A介导的抗逆调控机制。【... 【目的】锌指类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信号转导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麦锌指转录因子基因Ta Di19A的耐冷性能进行鉴定,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并获得与Ta Di19A互作的候选蛋白,以解析Ta Di19A介导的抗逆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对低温处理的小麦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一个锌指类转录因子Ta Di19A。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Ta Di19A的分子特性,用SMART在线工具进行蛋白结构分析;用GSDS和PHYRE2在线工具分别对Ta Di19A结构和蛋白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用Net Phos 2.0 Server数据库预测Ta Di19A蛋白磷酸化位点。以低温处理的小麦c DNA作为模板,通过SYBR Green染料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 Di19A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模式。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Ta Di19A,通过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用T3代拟南芥进行耐冷性鉴定,分析低温处理对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鲜重和存活率的影响。检测转Ta Di19A拟南芥中抗逆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Ta Di19A调控植物耐冷性的作用机制。构建诱饵载体p GBKT7-Ta Di19A,验证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将诱饵载体p GBKT7-Ta Di19A和小麦c DNA文库共转化酵母AH109感受态细胞,通过SD/-Trp/-Leu/-His/-Ade和X-α-gal显蓝反应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获得候选蛋白。【结果】小麦Ta Di19A编码区全长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03 k D,等电点为4.74,基因含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Ta Di19A蛋白靠近N-端包含锌指结合结构域,C端为Di19结构域,预测的Ta Di19A蛋白三级结构包含2个α螺旋结构。磷酸化位点分析结果显示Ta Di19A蛋白含有12个丝氨酸、9个苏氨酸和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a Di19A受低温胁迫诱导表达。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没有明显差异,低温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明显大于野生型拟南芥,并且耐冷性强于野生型拟南芥。下游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CBL1、CBL2和KIN1等冷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都升高,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Ta Di19A可能通过调节下游冷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冷性。通过对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到的候选互作蛋白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这些候选互作蛋白主要参与植物体的信号转导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表明Ta Di19A在植物的逆境信号转导及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小麦Ta Di19A受低温诱导表达,过表达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耐冷性;而Ta Di19A功能的发挥可能需要其他蛋白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锌指转录因子 耐冷性 酵母双杂交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锌指转录因子MeDi19-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晶 颜彦 +1 位作者 杨海 胡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克隆木薯锌指转录因子基因MeDi19-1,分析其编码蛋白特征、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及在木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MeDi19-1基因在木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木薯KU50扩增MeDi19-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 【目的】克隆木薯锌指转录因子基因MeDi19-1,分析其编码蛋白特征、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及在木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MeDi19-1基因在木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木薯KU50扩增MeDi19-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并构建pNC-Green-SubC-MeDi19-1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染烟草表皮细胞,观察荧光信号以确定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酵母系统确定其转录激活活性,并基于木薯不同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结果】MeDi19-1基因CDS序列(OL620080)长度为618 bp,共编码20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22416.79 Da,理论等电点(pI)为6.10,属于不稳定疏水蛋白,含有Di19蛋白家族典型的锌指结构域zf-Di19。MeDi19-1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含有无规则卷曲(53.66%)、α-螺旋(40.49%)、延伸链(4.39%)和β-转角(1.46%)。MeDi19-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Di19蛋白氨基酸序列(XP_021655585.1)相似性最高,为83.50%。MeDi19-1基因启动子元件含有脱落酸(ABA)、赤霉素和茉莉酸等激素响应元件及胁迫响应元件和光响应元件。MeDi19-1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且活性区域在C端。MeDi19-1基因在叶、叶中脉和储藏根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结论】MeDi19-1基因属于Di19基因家族成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主要在叶、叶中脉和储藏根中发挥调控作用,其编码蛋白在木薯组织中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项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锌指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转录激活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GKL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红 崔竹梅 +1 位作者 齐卫红 刘芝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GKLF/KLF4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良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变化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研究组)和26例良性子宫内膜组...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GKLF/KLF4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良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变化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研究组)和26例良性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GKLF mRNA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1)每份实验标本中均检测到GKLF mRNA表达,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38±0.19,良性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则为0.72±0.16,与良性内膜组织相比较,内膜癌组织中GKLF mRNA的表达强度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宫内膜癌组织GKLF mRNA的表达强度依次为Ⅰ期内膜癌0.56±0.12,Ⅱ期内膜癌0.35±0.09,Ⅲ期内膜癌0.17±0.08,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愈晚,GKLF mRNA的表达强度愈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GKLF mRNA的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KLF表达下调,而且GKLF mR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提示GKLF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锌指转录因子GKLF/KLF4 RNA 信使 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甜甜 王亦婧 +2 位作者 程晓婕 曾斌 贺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96-98,共3页
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是一类真菌所特有的转录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主要参与真菌对外界胁迫应答反应、脂类等物质的合成、致病性和次级代谢产物调节过程。但关于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全面的功能整理... 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是一类真菌所特有的转录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主要参与真菌对外界胁迫应答反应、脂类等物质的合成、致病性和次级代谢产物调节过程。但关于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全面的功能整理鲜有报道。因此本综述从锌指类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分类出发,对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进行简述,并重点阐述Zn(Ⅱ)2Cys6锌指转录因子在真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发挥的各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Ⅱ)2Cys6 锌指转录因子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锌指转录因子2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濛 白鹏 +1 位作者 刘镇 陈入菲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47-348,共2页
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的心脏病变[1]。近年来CHD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隶属于Spl/Krüppel样转录因子,... 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的心脏病变[1]。近年来CHD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隶属于Spl/Krüppel样转录因子,可维持血管正常形态的发育,具有抗炎、抗增殖、抗凝等作用。KLF2是重要的抑制性血管保护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锌指转录因子2 半乳糖凝集素-3
原文传递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模型小鼠B细胞易位基因1和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玉 靳娟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模型小鼠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和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ZF1)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36只小鼠随机等分为模型A组、模型B组和对照组。模型A组和模型B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HL60细胞1×10^(...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模型小鼠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和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ZF1)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36只小鼠随机等分为模型A组、模型B组和对照组。模型A组和模型B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HL60细胞1×10^(7)/只、5×10^(6)/只,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髓组织BTG1和IKZF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与体重、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CD33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A组和模型B组小鼠在接种第7、14、28天的体重、血小板低于对照组,红细胞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模型A组与模型B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模型A组和模型B组接种第28天白细胞CD33阳性率高于对照组,BTG1和IKZF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模型A组与模型B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L小鼠BTG1、IKZF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白血病CD33阳性率、体重、红细胞、血小板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BTG1、IKZF1蛋白在AML模型小鼠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小鼠体重、外周血及肿瘤浸润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小鼠模型 B细胞易位基因1 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 CD33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家族调控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昆 刘红霞 何朝勇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89-92,共4页
血管内膜增生是一种以血管内膜过度增厚和管腔狭窄为主要特征的血管病变,其形成涉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和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过程。锌指转录因子(KLFs)是一类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组织发育、器官形成等过程的一... 血管内膜增生是一种以血管内膜过度增厚和管腔狭窄为主要特征的血管病变,其形成涉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和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过程。锌指转录因子(KLFs)是一类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组织发育、器官形成等过程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该家族中多个成员能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内皮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等方式,参与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KLFs有望成为治疗内膜新生相关血管性疾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增生 新生内膜 锌指转录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通路分子、乳头状甲状腺癌基因、锌指转录因子在不同宫颈疾病中的表达
19
作者 陈志清 张杰 蒋剑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6期95-96,99,共3页
目的:研究信号通路分子(SHH)、乳头状甲状腺癌基因(PTC1)、锌指转录因子(GLI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中的表达,探讨SHH、PTC1、GLI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150例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 目的:研究信号通路分子(SHH)、乳头状甲状腺癌基因(PTC1)、锌指转录因子(GLI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中的表达,探讨SHH、PTC1、GLI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150例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宫颈上皮组、CIN1组、CIN2组、CIN3组及宫颈癌组,每组各30例。对以上5组进行PTC1、GLI1、SHH检测。结果:SHH主要表达于腺体细胞的胞浆内,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上皮组13.3%、CIN1组40.0%、CIN2组63.3%、CIN3组83.3%及宫颈癌组93.3%,且强阳性率随阳性率增高而明显增高。PTC1、GLI1在胞质及胞膜上阳性染色多呈弥漫状分布。PTC1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上皮组23.3%、CIN1组40.0%、CIN2组43.3%、CIN3组63.3%及宫颈癌组73.3%。GLI1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上皮组10.0%、CIN1组16.7%、CIN2组26.7%、CIN3组50.0%及宫颈癌组56.7%。结论:SHH、PTC1、GLI1介导着多种死亡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分子 乳头状甲状腺癌基因 锌指转录因子 CIN1 CIN2 C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锤体蛋白、锌指转录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
作者 张子杭 成元华 李小梅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 分析胃癌病人癌组织中纺锤体蛋白(SPIN1)、锌指转录因子(Slug)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84例胃癌病人,按照分期分... 目的 分析胃癌病人癌组织中纺锤体蛋白(SPIN1)、锌指转录因子(Slug)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84例胃癌病人,按照分期分为对照组(早期胃癌)和实验组(晚期胃癌)两组,使用ELISA检测胃癌组织中的SPIN1、Slug和Claudin-1三种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饮酒史和胃部疾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癌病人SPIN1和Slug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病人(P<0.05),且实验组Claudin-1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癌病人(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肿瘤长径[≥5 mm:4(9.52%)比32(76.19%)]、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阳性:5(11.90%)比37(88.10%)]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病人SPIN1、Slug和Claudin-1的表达情况与胃癌分期和肿瘤长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纺锤体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锌指转录因子蛋白 相关性 肿瘤分期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