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培培 段诗苗 +5 位作者 江浩 吴云来 张雷 徐全敬 申建 赵家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34-1636,1642,共4页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和ROLL(沿横截面旋转)四个方向的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70岁病人在X、Z和ROLL三个方位的摆位误差均大于<70岁病人(P<0.01),在Y方向上两年龄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X轴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3 mm,Z轴方向的主要集中在3.1~6 mm;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分别为537(88.2%)、62(10.2%)和10(1.6%)。体膜固定与颈胸膜固定病人的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和ROLL轴方向上采用体膜固定方式病人的摆位误差大于颈胸膜(P<0.01)。在Y轴方向上女性摆位误差大于男性(P<0.05),X、Z和ROLL方向不同性别间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食管各有优点与缺点,临床医生在勾画靶区外放距离时应考虑病人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颈部包块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丽 廖承德 +2 位作者 张渝华 石浩 张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诊断颈部包块发生于颈前区7例、颈外侧区13例、其他部位及不能明确者6例。低密度者8例,等密度、高密度者各2例,混杂密度14例;炎症性包块13例,先天性包块11例;甲状腺炎性包块1例;口咽部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小儿颈部包块的较佳方法,结合病史及体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包块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研究上颌恒磨牙根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华玲 颜愈佳 邹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99-705,共7页
上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根管变异发生率和根管治疗率均较高,是临床根管治疗相关研究的焦点。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的图像分辨率高,可提供三维影像,是研究根管系统解剖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和人种... 上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根管变异发生率和根管治疗率均较高,是临床根管治疗相关研究的焦点。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的图像分辨率高,可提供三维影像,是研究根管系统解剖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和人种的一般和特殊的上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CBCT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了不同牙根及根管形态发生率和对称性及其与性别的关系,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恒磨牙 根管形态 锥形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上颌窦底间隔观察分析
4
作者 王蓉 王彦蒽 唐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的DICOM文件数据导入Mimics 22.0软件中重建上颌窦三维图像,对上颌窦体积及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情况、位置、高度进行测量,并分析上颌窦底间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和上颌窦体积的关系。结果在750个上颌窦中,130个出现窦底间隔,发生率为17.3%。男性和女性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8.5%(63/340)、16.3%(67/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年龄18~30岁、31~45岁、46~60岁、>60岁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2.7%(29/228)、16.5%(32/194)、23.1%(36/156)、19.2%(33/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上颌窦体积0~10 cm^(3)、11~20 cm^(3)、>20 cm^(3)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7.1%(14/196)、19.9%(54/271)、21.9%(62/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检出168个上颌窦底间隔,其中24个(14.3%)位于上颌窦前部、84个(50.0%)位于上颌窦中部、60个(35.7%)位于上颌窦后部,上颌窦前部、中部、后部的窦底间隔高度分别为(5.75±1.84)、(9.08±3.77)、(6.41±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随着上颌窦体积的扩大而增高。CBCT可以提供较准确的上颌窦底间隔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为临床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窦 上颌窦底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志程 邓新源 梁菊香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例,大网膜2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腹壁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影,3例内部密度均匀,6例内部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可见线条状强化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MRI扫描显示较大的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实性部分T1呈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内部见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扫描6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3例肿块呈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为EGIST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E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与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禹智波 张云泉 李锦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两组的例数,绘制ROC曲线。结果:120例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中,102例行CT检查,64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计算机X线摄影能显示62例,2例未见病灶。106例屏片系统胸片中,92例行CT检查,48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屏片系统能显示44例,4例未见病灶。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95%CI:0.849~0.974)和0.777(95%CI:0.681~0.874)。结论:相同摄影条件下,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显示病灶能力高于屏-片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摄影 床旁胸片 ROC曲线 线下面积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116-117,共2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小。现将CBCT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口腔正畸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范成兵 季亚莉 +1 位作者 李署生 方远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移动式床边X线机,选取新生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50例,用FUJI-IP板进行照射,得到100张图像,A组以最低毫安秒(mAs),B组以常规mAs对新生儿进行...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移动式床边X线机,选取新生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50例,用FUJI-IP板进行照射,得到100张图像,A组以最低毫安秒(mAs),B组以常规mAs对新生儿进行床边摄片,分别记录、测量2组摄影的X线辐射剂量,对其图像质量、细微结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辐射剂量为(0.029 5±0.030 57)mSv,B组辐射剂量为(0.135 1±0.036 27)mSv,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P<0.01),甲级片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细微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现有设备,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改变新生儿床边摄片的投照条件,降低辐射剂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生儿 床边摄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分析
9
作者 于晋辉 张士伟 +1 位作者 马天宇 王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11例;脓肿样囊腔分别为2例、2例;窦道分别为1例、2例。同时在死骨方面,X线摄影、CT检查分别显示4例、10例;软组织肿胀CT显示28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在术后发生骨髓炎方面,X线检查只能作为基本检查,而CT检查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骨髓炎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刚 白艳 +1 位作者 周婷 郑树卿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521-1522,共2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老年人胸部体检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志华 翟应华 解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9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成像系统在老年人胸部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离退休职工胸部体检资料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图像质量、摄片时间等方面比较2种成像系统应用结果。结果 DR图像...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成像系统在老年人胸部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离退休职工胸部体检资料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图像质量、摄片时间等方面比较2种成像系统应用结果。结果 DR图像质量优于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曝光条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片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和CR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图像质量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述亮 张立明 王绍云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5期1182-1182,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文辉 胡军武 +2 位作者 肖明 黄文华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9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因素。结果:2000例中甲级片1720张,乙级片182张,丙级片98张。乙级与丙级片共280张,其中因摄影技术不当所致141张,伪影引起65张,后处理不当74张。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设置参数及采取各种针对措施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毓瑾 李学胜 +3 位作者 李军 郭应坤 李开明 曲海波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6期359-362,共4页
目的评价新生儿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胸片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床旁胸片103例,由2位医师分别在PACS工作站上进行图像质量评级,并且分析影响摄片质量的因素。结果在参评的胸部床旁摄影... 目的评价新生儿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胸片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床旁胸片103例,由2位医师分别在PACS工作站上进行图像质量评级,并且分析影响摄片质量的因素。结果在参评的胸部床旁摄影片中,曝光条件合适的,即lgM值在1.8~2.2区间的有73份(占70.9%),两位观察者之间的评级一致性为优(Kappa值=0.93),其间两医师所评甲片率分别为36.9%和32.0%,废片率均为0。其中,影像噪声、体位不正、对比度差及异物伪影等因素为影响摄片质量的主要因素,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为优(Kappa值=0.87)。结论新生儿床旁CR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可控的,通过仔细的操作及后处理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生儿学 胸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委中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功能成像的观察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邵广瑞 马蕾 +2 位作者 柳澄 宋磊 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位刺激的PET/CT脑功能成像。使用统计参数图(SPM)的配对t检验模型,对比针刺委中穴组与静息对照组的差异脑功能图。结果根据布劳德曼区(Broadmann area,BA),(1)针刺诱发的平均功能激活脑区:左侧BA10、11、22、38、39、40、44、45、46,右侧BA10,双侧BA19、18以及左侧小脑皮层、屏状核、岛叶(t>3·36,P<0·01,k>30voxels);(2)针刺诱发平均功能抑制脑区:双侧BA24,左侧BA7、8、19、40,右侧BA1、3、6、20、44和左侧黑质。结论委中穴与大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针刺委中穴是通过激活和抑制有功能联系的多个特异脑功能区,并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前额区、岛叶及小脑的功能激活和扣带回、顶叶及黑质的功能抑制分析是针刺委中穴的中枢调节机制之一。本研究证明,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助于揭示中医经络理论,为针刺疗法提供中枢调节机制的可视性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穴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崇富 王照谦 +5 位作者 杨志强 卞晓明 孙喜霞 王海燕 郑鹏 谢丽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腔内径在EVE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支架覆盖区假腔内完全血栓化,20例假腔内部分血栓化;②97支腹部分支及髂总动脉受累,EVE后4支修复,30支不同程度缓解,63支无变化。2支无名动脉受累,EVE后修复;③1例支架伸展不良合并Ⅰ型内漏;④8例支架内漏发生,占26.7%;其中Ⅰ型内漏5例(均位于支架近端),Ⅱ型内漏即肋间动脉漏2例,Ⅰ型与Ⅱ型内漏并发1例。结论:MSCT应作为主动脉夹层EVE后随访并优先选择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筱梅 杨延宗 +1 位作者 王照谦 林治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其主要属支的数目、直径、属支与冠状静脉窦之间的夹角和冠状静脉窦的变异情况。结果:200例观察者均可见其主要分支。心中静脉99%(198例)汇入冠状静脉窦;大的左心室后静脉发现率为70%;左心房斜静脉和心小静脉出现率为54%(108例)、23%(46例);冠状静脉窦长度21~60(平均为35.61±8.16) mm;窦口直径:6.5~17.5(平均为10.01±3.61)mm;心脏静脉异常占22例(11%),包括:膨大、肌桥、迂曲、成角及汇入左侧心腔等。结论:MSCT是诊断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变异的新方法。对于指导冠状静脉窦电极的置入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成像测量青少年四肢长骨推算身高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涛 黄云 +4 位作者 张建波 赵欢 王玉卓 舒永康 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8-181,185,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摄片,测量特定标志点间距离,同时准确测量其身高。通过各项测量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青少年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共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一元回归方程42个,多元回归方程4个,r为0.689~0.917,身高估计值标准误(SE)为3.075~5.485cm。所有方程均经统计学检验和诊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建立的回归方程适用于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的身高推算,应用CR测量上肢骨及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可以为青少年身高推算、法医学个人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身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长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用于肝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绍林 张雪林 +2 位作者 邱士军 胡敏燕 许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等效试验设计 ,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国产和进口碘帕醇注射液 ,入组病例 4 6例分为 2组 ,试验组 2 3例 ,...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等效试验设计 ,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国产和进口碘帕醇注射液 ,入组病例 4 6例分为 2组 ,试验组 2 3例 ,对照组 2 3例 ,药物剂量按 1.5mL·kg- 1,注射速度2 .5mL·s- 1,分别取肝脏 2点测其增强前后CT值作为增强效果判定指标。结果 :试验组增强后CT值升高 (43±s 9)HU ;对照组为 (41± 10 )HU ,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与进口产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帕醇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影像增强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