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n(Ⅱ)coordination polymers regulated by N-auxiliary ligands
1
作者 LIU Xiaxia MA Xiaofang +2 位作者 GUO Luxia HAN Xianda FENG Sisi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596,共10页
Two new Mn(Ⅱ)coordination polymers,namely{[Mn_(2)(HL)(phen)_(3)(H_(2)O)_(2)]·7.5H_(2)O}_n(1)and[Mn_(4)(HL)_(2)(1,4-bib)_(3)(H_(2)O)_(2)]_n(2),were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by using Mn(Ⅱ)ions an... Two new Mn(Ⅱ)coordination polymers,namely{[Mn_(2)(HL)(phen)_(3)(H_(2)O)_(2)]·7.5H_(2)O}_n(1)and[Mn_(4)(HL)_(2)(1,4-bib)_(3)(H_(2)O)_(2)]_n(2),were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by using Mn(Ⅱ)ions and 6-(3',4'-dicarboxylphenoxy)-1,2,4-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H_(5)L)in the presence of N-auxiliary ligands 1,10-phenanthroline(phen)and1,4-bis(1H-imidazol-1-yl)benzene(1,4-bib).The structures of coordination polymers 1 and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reveals that 1 has a 1D chain structure based on binuclear Mn(Ⅱ)units,while 2 features a(3,8)-connected 3D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tetranuclear Mn(Ⅱ)units.Magnetic studies show that 1 and 2exhibit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manganese ions.2 shows stronger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due to the shorter Mn…Mn distances within the tetranuclear manganese units.CCDC:2357601,1;23576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polymers crystal structures binuclear Mnunit tetranuclear Mnunit MAGNET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苯并咪唑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对DNA凝聚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雪英 孟祥高 +2 位作者 张妍 王莉 刘长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157,共7页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为主配体,合成了锰(Ⅱ)配合物[Mn(DTPB)Ac]Ac.8H2O(1)和[Mn2(DTPB)(NO3)2(H2O)2][Mn2(DTPB)(NO3)2(H2O)(CH3OH)].(NO3)4.5CH3OH.H2O(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为主配体,合成了锰(Ⅱ)配合物[Mn(DTPB)Ac]Ac.8H2O(1)和[Mn2(DTPB)(NO3)2(H2O)2][Mn2(DTPB)(NO3)2(H2O)(CH3OH)].(NO3)4.5CH3OH.H2O(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这2个配合物均能与DNA结合,并对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直角光散射(RAL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和2促进DNA凝聚的性质.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条件下2个配合物都能促使DNA凝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凝聚体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 4 7 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 ()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痕量锰的锰(Ⅱ)-锌试剂-重铬酸钾体系催化分光光度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莎仁 嘎日迪 塔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88,共2页
在Na2B4O7-NaOH缓冲介质及加热条件下 ,锰 (Ⅱ )对重铬酸钾氧化锌试剂引起褪色 ,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 ;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69~40μg/L,检出限为0.22μg/L ,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7.1kJ/mol,反应表观速率常量1.1... 在Na2B4O7-NaOH缓冲介质及加热条件下 ,锰 (Ⅱ )对重铬酸钾氧化锌试剂引起褪色 ,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 ;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69~40μg/L,检出限为0.22μg/L ,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7.1kJ/mol,反应表观速率常量1.10×10-3/s,用该法测定蒙药样品中锰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 重铬酸钾 锌试剂 催化光度法 痕量分析 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溴羧基偶氮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Ⅱ)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川南 周长利 +1 位作者 李慧芝 单连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在 HAc- Na Ac介质中 ,在氨三乙酸存在下 ,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对锰 ( )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二溴羧基偶氮胂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增敏作用。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1 0&#... 在 HAc- Na Ac介质中 ,在氨三乙酸存在下 ,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对锰 ( )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二溴羧基偶氮胂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增敏作用。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1 0× 1 0 - 11g/m L,线性范围 0~ 1 4 μg/L,用于食品及铝合金中痕量锰 ( )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羧基偶氮胂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痕量分析 测定 () 食品 铝合金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碘酸钾氧化光度法测定含大量铁(Ⅱ)的锰矿浸出液中锰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伟 张楠 +3 位作者 赵祝鹏 张永奎 陈华强 罗洪涛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0,共4页
锰矿浸出液中Mn2+的测定常采用传统高锰酸钾滴定法,但此方法受浸出液中Fe2+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先用过氧化氢氧化及磷酸的高温络合方法排除Fe2+干扰,再用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Mn2+浓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锰矿浸出液中Mn2+的测定常采用传统高锰酸钾滴定法,但此方法受浸出液中Fe2+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先用过氧化氢氧化及磷酸的高温络合方法排除Fe2+干扰,再用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Mn2+浓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是4~20mg/L,相关系数为R2=0.999 6,在90min内显色稳定,允许Fe2+离子的最大含量为10g/L,能满足实际测定的需要。采用本方法测定两个锰矿浸出液,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和1.0%,且本法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浸出液 () 光度法 高碘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锰(Ⅱ)对干旱胁迫下菠菜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京萍 葛兴 +4 位作者 李京霞 罗茜 李云乐 李晶晶 吕燕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39-43,50,共6页
为研究聚天冬氨酸锰(Ⅱ)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Ⅱ)分别对菠菜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用0.1 mg/L聚天冬氨酸锰(Ⅱ)浸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促进菠菜发芽的效果显著。浸种及叶面喷施使菠... 为研究聚天冬氨酸锰(Ⅱ)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Ⅱ)分别对菠菜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用0.1 mg/L聚天冬氨酸锰(Ⅱ)浸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促进菠菜发芽的效果显著。浸种及叶面喷施使菠菜叶片宽度、SOD、POD和CAT酶的活性均有增高,并且对MDA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12.5 mg/L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Ⅱ)对菠菜叶面喷施效果显著。用聚天冬氨酸锰(Ⅱ)模拟物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浸种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菠菜发芽和提高幼苗期菠菜抵抗干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菠菜 超氧化物岐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庞海霞 龚兴厚 +1 位作者 张正强 刘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11-2016,共6页
以Mn(CH3COO)2·4H2O和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出一个新型双核锰(II)配合物([Mn(L-)(CH3COO)2]HL=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 以Mn(CH3COO)2·4H2O和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出一个新型双核锰(II)配合物([Mn(L-)(CH3COO)2]HL=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磁性分析和紫外分析等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及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双核锰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81298(7)nm,b=0.95766(9)nm,c=1.32046(12)nm,α=100.9290(10)°,β=90.3510(10)°,γ=108.7220(10)°,V=0.95351(15)nm3,Z=1,Dc=1.464 Mg/m3,F(000)=434,μ=0.724 mm-1,R1=0.0346,wR2=0.1106[I>2σ(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 溶剂热法 晶体结构 ()配合物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增敏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锰 被引量:6
8
作者 余萍 高俊杰 张东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研究了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增敏剂,在pH4.4的HAc-NaAc介质中,1,10-邻菲Ⅱ啉(Phen)存在下,痕量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试验的各种表面活性剂中,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 研究了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增敏剂,在pH4.4的HAc-NaAc介质中,1,10-邻菲Ⅱ啉(Phen)存在下,痕量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试验的各种表面活性剂中,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能显著提高反应的灵敏度,比不加时提高1.5倍。在35℃反应16min的条件下,测定锰的线性范围为0.1.3.0μg/L,检出限为6.38×10^-8g/L,对0.05vg/25mL锰(Ⅱ)进行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1.79%。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茶叶中总锰以及茶叶浸出液中锰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光光度法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 偶氮胂Ⅲ 高碘酸钾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3,3′-二羧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少华 杨颖群 匡云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H2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H2O)(L)(Phen)2].(H2O)3。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配合物中,中心锰(Ⅱ)离子的配位数是6,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还...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H2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H2O)(L)(Phen)2].(H2O)3。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配合物中,中心锰(Ⅱ)离子的配位数是6,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还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磁性,荧光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低温下,配合物有反铁磁性;当激发波长为656 nm时,配合物在682 nm附近有一个宽的荧光发射峰;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Mn髥/Mn(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2 2’-联吡啶-3 3'-二羧酸 晶体结构 磁性 荧光和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磺酸酞菁锰(Ⅱ)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强 韩爱霞 张复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90-1294,共5页
酞菁先经氯磺酸化合成为四磺酰氯酞菁 (a) ;然后再与二氯化锰直接反应生成四磺酸酞菁锰 (Ⅱ )配合物 (b)。产物a、b经紫外 可见光谱、1H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并用催化光度法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 酞菁先经氯磺酸化合成为四磺酰氯酞菁 (a) ;然后再与二氯化锰直接反应生成四磺酸酞菁锰 (Ⅱ )配合物 (b)。产物a、b经紫外 可见光谱、1H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并用催化光度法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和 4 氨基安替比林 (4 AAP)显色反应的最大吸收 (5 0 8nm)与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一致 ,且吸收强度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揭示出配合物 (b)具有与HRP相同的催化性质。用于过氧化氢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A =(0 4 8997± 0 0 5 5 2 7) +(0 0 2 198± 0 0 0 2 0 2 )× 10 3 [H2 O2 ],相关系数R =0 9917,线性范围为 1~5 0mmol/L。将显色反应与葡萄糖氧化酶 (GOD)催化体系偶联 ,用于葡萄糖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A =(0 0 915 5± 0 0 14 93) +(0 0 2 2 6 4± 0 0 0 177)× 10 3 [葡萄糖 ],相关系数R =0 990 9,线性范围为 1~14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酰氯酞菁 四磺酸酞菁() 合成 过氧化氢模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2,4′-联苯二羧酸及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钴(Ⅱ)、锰(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春波 赵晗 +3 位作者 王珊珊 查小林 李秀颖 车广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3-1538,共6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2,4′-联苯二羧酸(2,4′-H2bp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L)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o(2,4′-bpdc)(L)(H2O)]·H2O}n(1)和[Mn(2,4′-bpdc)(L)(H2O)]n(2),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结... 在水热条件下,以2,4′-联苯二羧酸(2,4′-H2bp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L)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o(2,4′-bpdc)(L)(H2O)]·H2O}n(1)和[Mn(2,4′-bpdc)(L)(H2O)]n(2),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展示了一维双链结构,两个配合物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配合物 2 4′-联苯二羧酸 咪唑并[4 5-f][1 10]邻菲咯啉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Ⅱ)、锰(Ⅱ)、钴(Ⅱ)与诺氟沙星配合物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明芳 龙宁 +2 位作者 黄庆华 赖慧茹 黄晓文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84-586,共3页
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镍(Ⅱ)、锰(Ⅱ)、钴(Ⅱ)与诺氟沙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发现镍(Ⅱ)、锰(Ⅱ)、钴(Ⅱ)与诺氟沙星产生的配合物在pH6.0的KH2PO4-K2HPO4的缓冲溶液中均使诺氟沙星的荧光猝灭。确认镍(Ⅱ)、锰(Ⅱ)、钴(Ⅱ)与诺氟沙星... 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镍(Ⅱ)、锰(Ⅱ)、钴(Ⅱ)与诺氟沙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发现镍(Ⅱ)、锰(Ⅱ)、钴(Ⅱ)与诺氟沙星产生的配合物在pH6.0的KH2PO4-K2HPO4的缓冲溶液中均使诺氟沙星的荧光猝灭。确认镍(Ⅱ)、锰(Ⅱ)、钴(Ⅱ)与诺氟沙星产生的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2∶1、1∶1、1∶1。用锰与诺氟沙星配合物体系测定诺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60%—1.1%,回收率为98.87%—102.7%,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 () 钴() 诺氟沙星 荧光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硼酸钆镁∶铈(Ⅲ)、铽(Ⅲ)、锰(Ⅱ)高显色性荧光粉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格 张炳于 +3 位作者 金鑫 唐寅轩 杨菊英 楼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高显色性橙红粉(Gd,Ce,Tb)(Mg,Mn)B5O10,研究了硼酸用量、Tb Ce比例、氢气浓度和灼烧温度等对合成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硼酸过量8%、Tb Ce≥2.5、氢气浓度≤10%、灼烧温度≥1000℃时,可制得发光亮度...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高显色性橙红粉(Gd,Ce,Tb)(Mg,Mn)B5O10,研究了硼酸用量、Tb Ce比例、氢气浓度和灼烧温度等对合成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硼酸过量8%、Tb Ce≥2.5、氢气浓度≤10%、灼烧温度≥1000℃时,可制得发光亮度较高的高显色性橙红色荧光粉。为进一步探讨Tb,Mn的激活机制,制备了高显色性绿粉(Gd,Ce,Tb)MgB5O10和高显色性红粉(Gd,Ce)(Mg,Mn)B5O10作对比。研究表明,通过无辐射能量机制,Ce3+能够有效地将吸收的紫外能量传递给Tb3+,Gd3+作为能量传递过程中的中间体,其作用是增强Tb3+的发光,即发生了"激发→Ce3+→(Gd3+)n→Tb3+→发射"过程。此外,Mn2+发光不能被Ce3+直接敏化,也是通过Gd3+作为中间体,发生Gd3+→Mn2+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显色性 铈(Ⅲ) 铽(Ⅲ) () 偏硼酸 Tb^3+ Ce^3+ GD^3+ 高温固相反应法 Mn^2+ 研制 能量传递过程 灼烧温度 氢气浓度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合成产物 发光亮度 激活机制 辐射能量 中间体 酸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锰(Ⅱ)配合物水解切割DNA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庆华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60-964,共5页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二(2鄄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锰髤配合物。我们利用凝胶电泳实验研究,发现该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能有效地切割双链pBR322DNA。通过采用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无氧操作实验,脱水丙二醛产物分析,以及T4DNA连接酶...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二(2鄄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锰髤配合物。我们利用凝胶电泳实验研究,发现该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能有效地切割双链pBR322DNA。通过采用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无氧操作实验,脱水丙二醛产物分析,以及T4DNA连接酶连接实验等方法,确认该切割反应是通过水解途径进行的。进一步地,我们对切割反应进行了较详细的动力学研究,求出其催化速率常数Kcat为0.72±0.02h-1(pH=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 ()配合物 水解 pBR322DNA T4DNA连接酶 自由基清除剂 催化速率常数 切割反应 动力学研究 实验研究 凝胶电泳 生理条件 反应体系 操作实验 产物分析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锰(Ⅱ)离子的KIO_4-K_2CO_3化学发光体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菁京 林金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3,共5页
碱性介质中 ,KIO4与二价锰离子反应 ,在没有任何化学发光试剂存在条件下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当向体系中加入碳酸盐后 ,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显著增强 ,且该发光强度与Mn2 + 浓度在 1× 1 0 -8~ 5× 1 0 -6mol L范围内成线性关... 碱性介质中 ,KIO4与二价锰离子反应 ,在没有任何化学发光试剂存在条件下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当向体系中加入碳酸盐后 ,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显著增强 ,且该发光强度与Mn2 + 浓度在 1× 1 0 -8~ 5× 1 0 -6mol 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测定检出限为 5× 1 0 -9mol L。基于这一现象 ,同时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建立起了一种测定环境水中微量Mn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含量测定 KIO4-K2CO3化学发光体系 痕量分析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Ⅱ)的改进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孟迪 薛秀玲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78,共3页
提出加入柠檬酸钠以掩蔽水体中Ca2+对锰(Ⅱ)测定产生的干扰,改进国家标准GB/T 11906-1989中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Ⅱ)的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20.00mg.L-1,相关系数R2为0.999 3,检出限为0.05mg.L-1,标准... 提出加入柠檬酸钠以掩蔽水体中Ca2+对锰(Ⅱ)测定产生的干扰,改进国家标准GB/T 11906-1989中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Ⅱ)的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20.00mg.L-1,相关系数R2为0.999 3,检出限为0.05mg.L-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8%~10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2.47%(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高碘酸钾 分光光度法 柠檬酸钠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异三核锰(Ⅱ)铜(Ⅱ)锰(Ⅱ)、镍(Ⅱ)铜(Ⅱ)镍(Ⅱ)和三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建中 潘硕文 +4 位作者 程鹏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1)、[Ni3(Ped)2](NO3)2(H2O)(2)和[Ni3(Ped)2](Ac)2(H2O)2(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4)和[CuMn2(Ped)2](N...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1)、[Ni3(Ped)2](NO3)2(H2O)(2)和[Ni3(Ped)2](Ac)2(H2O)2(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4)和[CuMn2(Ped)2](NO3)2(H2O)2(5)(H2Ped=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电子顺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进行了热分析。测定了配合物(5)的变温磁化率,研究了配合物(5)中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正规自旋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草酰胺 三核镍()配合物 异三核()铜()()配合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构筑的锰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电化学、荧光及磁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志敏 杨颖群 易正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9-663,共5页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L)2(2,2’-bipy)2。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719 8(2) nm,b=1.039 80(14) nm,c=2.346 3(3) nm,β=95.732(3)&...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L)2(2,2’-bipy)2。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719 8(2) nm,b=1.039 80(14) nm,c=2.346 3(3) nm,β=95.732(3)°,V=4.174 8(9) nm3,Dc=1.346 g·cm-3,Z=4, μ(Mo Kα)=0.373 mm-1,F(000)=1 756,最终偏离因子R1=0.042 3,wR2=0.094 9。标题配合物的中心锰(Ⅱ)离子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测定了配合物的电化学、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Mn(Ⅲ)/Mn(Ⅱ);配合物在536~556 nm之间有一个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300~2 K,配合物有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 荧光和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偶氮苯-4,4′-二甲酸配体的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峰 郭海康 +3 位作者 唐龙 吴亚盘 侯向阳 任宜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8-2642,共5页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锰配合物[Mn(ADB)(phen)(H2O)2]n(1)(H2ADB=偶氮苯-4,4′-二甲酸,phen=邻菲啰啉),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等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锰配合物[Mn(ADB)(phen)(H2O)2]n(1)(H2ADB=偶氮苯-4,4′-二甲酸,phen=邻菲啰啉),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等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62 00(13)nm,b=0.915 30(15)nm,c=1.826 2(2)nm,α=88.467(3)°,β=84.145(2)°,γ=77.542(2)°。配合物1的中心锰离子是六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结构,偶氮苯-4,4′-二甲酸连接相邻的锰离子形成了一维"之"字链,进而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偶氮苯-4 4’-二甲酸 晶体结构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二噻吩和3,8-二甲基噻吩-1,10-菲啰啉的锰(Ⅱ)和钴(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顺反异构及取代基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斌 颜流水 +1 位作者 张爱琴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40-2547,共8页
本文报道了1个基于3,8-二噻吩-1,10-菲哕啉(dtphen)的双核锰(Ⅱ)配合物1[trans—Mn2Cl4(dtphen)2]和2个基于3,8-二甲基噻吩-1,10.菲哕啉(dmtphen)的单核锰(Ⅱ)和单核钴(Ⅱ)配合物2和3(分子式分别为[cis-MnCl:(dmtp... 本文报道了1个基于3,8-二噻吩-1,10-菲哕啉(dtphen)的双核锰(Ⅱ)配合物1[trans—Mn2Cl4(dtphen)2]和2个基于3,8-二甲基噻吩-1,10.菲哕啉(dmtphen)的单核锰(Ⅱ)和单核钴(Ⅱ)配合物2和3(分子式分别为[cis-MnCl:(dmtphen)2]和[cis-CoCl2(dmtphen)2])的合成、波谱和晶体结构表征。其中。2个锰(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呈现不同的配位模式,由于噻吩环上甲基引入所产生的位阻效应.导致单核配合物2和3中,两配体中的噻吩环相对于1,10-菲哆啉环呈现相同的反式/反式分子构型,其二面角分布在14.1(1)°51.5(1)°。而对于双核配合物1,由于没有甲基位阻的影响,其相应芳环之间二面角减少至2.0(1)°~20.2(1)°,且配体呈现顺式/反式分子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钴()配合物 取代基效应 顺反异构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