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2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茎叶洗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及皮肤给药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瞿灿 乔继续 +3 位作者 杨亦奇 李春蓉 谭玉柱 陈胡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考察自制乌头茎叶洗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皮肤给药安全性,以期为该制剂进一步开发为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洗液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评价自制洗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试验,并使用ELISA法检测... 目的:考察自制乌头茎叶洗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皮肤给药安全性,以期为该制剂进一步开发为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洗液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评价自制洗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试验,并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足肿胀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以评价其抗炎作用;通过新西兰兔局部给药刺激性试验评价其刺激性;用健康小鼠评价其皮肤急性毒性。结果:热板法致痛试验中,高剂量的药液能延长小鼠的痛阈值(P<0.01)。抗炎试验中,中、高剂量药液可以抑制造模后足肿胀程度(P<0.05);高、中剂量药液可以降低足肿胀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P<0.05)。病理切片显示,随着给药剂量的升高,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皮肤刺激性试验预试结果暂未显示洗液对新西兰兔有皮肤刺激性,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洗液对小鼠皮肤无毒性。结论:自制的乌头茎叶洗液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外用安全性较高,有进一步开发为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洗液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茎叶 洗液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法制备“腾药”乳膏及其镇痛作用研究
2
作者 潘旭 王洁煊 +4 位作者 曲舒显 潘琦 张蕊 李志远 霍梦逸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将“腾药”熥剂制备为“腾药”乳膏,并对比研究“腾药”熥剂和“腾药”乳膏的镇痛作用,为“腾药”熥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出“腾药”乳膏基质的最佳处方工艺,以乳膏的外观均匀性... 目的:将“腾药”熥剂制备为“腾药”乳膏,并对比研究“腾药”熥剂和“腾药”乳膏的镇痛作用,为“腾药”熥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出“腾药”乳膏基质的最佳处方工艺,以乳膏的外观均匀性、离心稳定性、涂布延展性、耐寒稳定性、耐热稳定性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对制备的“腾药”乳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模型、热板法对比研究“腾药”熥剂和“腾药”乳膏的镇痛作用。结果:最佳“腾药”乳膏处方为载药量0.29 g,硬脂酸用量0.91 g,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0.50 g。“腾药”乳膏与“腾药”熥剂在醋酸扭体法中疼痛抑制率分别为28.77%、28.74%;甲醛致痛模型实验中“腾药”乳膏第I相、第Ⅱ相小鼠平均累计舔足时间分别为28.83 s、36.00 s;“腾药”熥剂第I相、第Ⅱ相小鼠平均累计舔足时间分别为30.17 s、38.25 s;热板法实验中“腾药”乳膏痛阈提高百分率为90.54%,“腾药”熥剂痛阈提高百分率为69.87%。结论:“腾药”乳膏制备工艺可行,其镇痛效果与“腾药”熥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药 乳膏 熥剂 响应面法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褚立梅 袁静静 +1 位作者 王涛 韩丽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大鼠采用背根神经结扎手术,B组大鼠采用鞘内注射葛根素联合背根神经结扎手术,C组大鼠不结扎背根神经,其他手术过程同A组。检测大鼠术后1、3...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大鼠采用背根神经结扎手术,B组大鼠采用鞘内注射葛根素联合背根神经结扎手术,C组大鼠不结扎背根神经,其他手术过程同A组。检测大鼠术后1、3、5和7 d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微镜下观察背根神经元细胞数量与形态,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术后1、3、5和7d,A组、B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与C组相比持续下降(P<0.05);术后3、5和7 d,B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均高于A组(P<0.05);术后5 d和7 d,A组、B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均低于C组(P<0.05);术后7d,B组大鼠的背根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背根神经节IL-6、IL-1β蛋白表达、染色情况评分高于A组、C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葛根素可有效减轻神经损伤引起的机械热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并可能通过降低背根神经内的IL-6和IL-1β表达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鼠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辛伍用异搏定对牙神经痛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卫红 陈超 钱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细辛酊剂和异搏定制成复方细辛牙痛酊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牙髓电刺激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并用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药物对蟾蜍坐骨神经干神经冲动传导的影响。结果:复方细辛牙痛酊局部给药能显著提高兔牙痛的痛阈。结... 目的:研究细辛酊剂和异搏定制成复方细辛牙痛酊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牙髓电刺激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并用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药物对蟾蜍坐骨神经干神经冲动传导的影响。结果:复方细辛牙痛酊局部给药能显著提高兔牙痛的痛阈。结论:细辛酊剂伍用异搏定局部应用对牙痛有协同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异搏定 镇痛作用 协同镇痛作用 复方细辛 牙神经痛 伍用 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蟾蜍坐骨神经干 局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5
5
作者 罗学娅 张学梅 +1 位作者 高卫 吴琴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研究苦参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 ,观察用药后扭体反应数、舔后足潜伏期及脑组织 NO含量的变化。结果 苦参碱侧脑室注射 (icv) 0 .2 5 ,0 .5 mg/ kg,ip或 iv 3.75 ,7.5 ,15 ,30mg/ kg均可显... 目的 研究苦参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 ,观察用药后扭体反应数、舔后足潜伏期及脑组织 NO含量的变化。结果 苦参碱侧脑室注射 (icv) 0 .2 5 ,0 .5 mg/ kg,ip或 iv 3.75 ,7.5 ,15 ,30mg/ kg均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数 ,并呈量效关系 ;ip与 iv同等剂量的苦参碱 ,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程度多以iv为强 ,给药后各时段的 ip抗扭体半数有效量 (ED5 0 )均大于 iv抗扭体 ED5 0 ;ip苦参碱 7.5 ,30 mg/ kg可显著降低醋酸致痛小鼠脑组织 NO含量 ;进一步研究发现苦参碱延长小鼠舔后足潜伏期的作用可被氯化钙所拮抗 ,而被维拉帕米所增强。结论 苦参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 ,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影响 Ca2 + 内流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镇痛作用 钙离子 一氧化氮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与吗啡中枢镇痛作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宁 吕欣然 +3 位作者 韩惠蓉 朱庆磊 李红军 于龙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50-752,共3页
蝎毒及其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我们对其中枢镇痛作用效果与吗啡进行了比较。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微量注射蝎毒(scorpionvenom,SV)和吗啡(morphine),以热辐射甩尾法为指标,观察比较二者中枢镇痛作用效果。结果... 蝎毒及其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我们对其中枢镇痛作用效果与吗啡进行了比较。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微量注射蝎毒(scorpionvenom,SV)和吗啡(morphine),以热辐射甩尾法为指标,观察比较二者中枢镇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向大鼠PAG内恒速注射0.025%~0.10%SV0.5μL(相当于0.5μg/kg~2μg/kg)即出现痛阈升高,20min达峰值(痛阈最大提高15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欲使大鼠痛阈提高150%,PAG内注射吗啡的用量约为10μg/kg。提示SV有很强的中枢镇痛作用,作用强于吗啡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吗啡 镇痛作用 中枢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青核桃镇痛作用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40
7
作者 杜旭 李玉文 +3 位作者 倪雁 高奎滨 周东滨 杨桂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对中药青核桃镇痛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与展望。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青核桃中含有的镇痛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以青核桃无机盐及模拟成分4 种钾盐为实验样品,盐酸吗啡为阳性对照,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目的:对中药青核桃镇痛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与展望。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青核桃中含有的镇痛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以青核桃无机盐及模拟成分4 种钾盐为实验样品,盐酸吗啡为阳性对照,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实验、阻断麻醉实验等进行了多项镇痛实验。通过观察对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对小鼠脑内钾、钙离子含量的影响,对小鼠脑内5HT 含量的影响等对青核桃镇痛机理进行探讨。介绍了本课题及国内外临床应用青核桃的情况。结果:中药青核桃中含有的无机钾盐是镇痛活性成分。多项镇痛实验表明:青核桃无机盐及模拟成分4 种钾盐确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青核桃无机盐及模拟成分硫酸钾对大鼠丘脑束旁核痛神经元放电活动有显著影响;可影响小鼠脑内钾、钙离子含量,提高K+/Ca2+ 比值;使小鼠脑内5HT 含量增加等说明钾盐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下,可降低脑内钙含量增高钾含量,同时又激发某些神经元使之释放递质等调制了痛觉反应是其主要镇痛机理。国内外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一致的结果,10 min 内止痛者占90% 以上,作用可持续4~6 h。结论:本项研究提出了“钾能镇痛”的新论点。中药青核桃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镇痛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核桃 无机钾盐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香没药的提取工艺及其提取物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74
8
作者 郑杭生 冯年平 +1 位作者 陈佳 符胜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56-958,共3页
关键词 乳香 没药 提取工艺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粗多糖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乐江 彭仁琇 +1 位作者 孔锐 曾汉高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目的 证实当归粗多糖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己烯雌酚和缩宫素诱发小鼠扭体反应 ,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法进行镇痛实验研究。结果 当归粗多糖剂量 0 .0 75g·kg-1和 0 .2 5g·kg-1,可明显减少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引起痛... 目的 证实当归粗多糖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己烯雌酚和缩宫素诱发小鼠扭体反应 ,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法进行镇痛实验研究。结果 当归粗多糖剂量 0 .0 75g·kg-1和 0 .2 5g·kg-1,可明显减少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引起痛经模型中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期 ,大剂量显著降低扭体发生率 ;当归粗多糖尚可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及提高热板法所致小鼠痛觉反应的痛阈 ,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粗多糖 镇痛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叶与沉香药材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红念 梅全喜 +3 位作者 林焕泽 戴卫波 梁林源 蓝忠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58-1959,共2页
目的与沉香药材对比,初步探讨沉香叶的镇痛作用,为沉香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实验法,测定痛阈值和扭体次数,观察沉香叶醇提物疼痛反应的影响。结果沉香叶醇提物低、中剂量组对热板及醋酸引起的疼痛均具有... 目的与沉香药材对比,初步探讨沉香叶的镇痛作用,为沉香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实验法,测定痛阈值和扭体次数,观察沉香叶醇提物疼痛反应的影响。结果沉香叶醇提物低、中剂量组对热板及醋酸引起的疼痛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沉香叶醇提物各剂量组与沉香药材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沉香叶在镇痛方面与沉香药材作用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叶 沉香药材 镇痛作用 热板 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0
11
作者 肖小芹 汪世平 +4 位作者 徐绍锐 刘雪琴 罗臣 吴仕筠 曾少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本实验就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两种动物模型,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镇痛试验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模型以考察其镇痛的效... 目的本实验就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两种动物模型,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镇痛试验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模型以考察其镇痛的效果。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P<0.05)、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P<0.05),可使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并使小鼠热板法痛阈明显提高(P<0.01)。结论初步证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抗炎消肿、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舒筋多糖的抗炎镇痛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范颖 曾凡波 +3 位作者 崔小瑞 万波 晏菊姣 金晶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评价绿舒筋多糖 (polysaccharidesfromEuonymusmupinensisLoesetRehd ,EMP)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鸡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及大鼠肉芽肿炎症模型 (纸片法 ) ,考察绿舒筋多糖的抗炎作用 ;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 目的 评价绿舒筋多糖 (polysaccharidesfromEuonymusmupinensisLoesetRehd ,EMP)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鸡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及大鼠肉芽肿炎症模型 (纸片法 ) ,考察绿舒筋多糖的抗炎作用 ;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 ,观察绿舒筋多糖的镇痛作用。结果 绿舒筋多糖皮下注射给药 ,可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度 ,降低鸡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 ,抑制大鼠肉芽肿 ;对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反应均呈剂量相关性镇痛作用。结论 绿舒筋多糖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舒筋多糖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EMP 小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与强啡肽产生协同镇痛作用的新证据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韵 张翼 +2 位作者 王伟 曹羽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8-119,共2页
以往的工作表明,穴位电刺激产生镇痛作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一系列神经肽进行传递的[1~4].内吗啡肽(EM)是近年发现的一种μ阿片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它的镇痛效应已被多次证明.但它与其它阿片肽是否有协同作用,尚待研究.以往的工作还... 以往的工作表明,穴位电刺激产生镇痛作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一系列神经肽进行传递的[1~4].内吗啡肽(EM)是近年发现的一种μ阿片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它的镇痛效应已被多次证明.但它与其它阿片肽是否有协同作用,尚待研究.以往的工作还证明,2Hz与100Hz以3秒的间隔交替出现(2/100Hz)可引起脑啡肽、EM与强啡肽(Dyn)先后释放,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 强啡肽 协同镇痛作用 穴位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乌与防己配伍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晓丽 张少华 +3 位作者 秦林 宋振华 毛淳 张勤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方法:将家兔、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川乌组、防己组、川乌-防己(1:1)配伍组、川乌-防己(1:2)配伍组,利用化学刺激、热刺激、电刺激3种刺激方法,加上扭体实... 目的:观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方法:将家兔、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川乌组、防己组、川乌-防己(1:1)配伍组、川乌-防己(1:2)配伍组,利用化学刺激、热刺激、电刺激3种刺激方法,加上扭体实验造成4种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川乌、防己配伍前后对家兔、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在3h之内各给药组均显示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1),其中川乌-防己配伍组和川乌组作用较强;在3h以后,消炎痛组和防己组、川乌组镇痛作用逐渐减弱,至24h消炎痛组和防己组已无镇痛作用,而川乌-防己配伍组镇痛作用继续增强,并持续较高水平,与消炎痛组和各单味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乌、防己配伍镇痛作用优于单味川芎、防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防己 配伍 镇痛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酮咯酸的脊髓镇痛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宋必卫 陈志武 +5 位作者 马传庚 周建明 方明 李辉 韩浩峰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3-495,共3页
采用小鼠温浴法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酮咯酸氨了三醇的脊髓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发现脊髓内注射酮咯酸氨了三醇0.4mg·kg-1有明显镇痛作用,但全身给药(ip)需8mg·kg-1才能达到同样镇痛效果,脊髓... 采用小鼠温浴法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酮咯酸氨了三醇的脊髓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发现脊髓内注射酮咯酸氨了三醇0.4mg·kg-1有明显镇痛作用,但全身给药(ip)需8mg·kg-1才能达到同样镇痛效果,脊髓与腹腔注射有效剂量比为1:20,证实酮咯酸具有脊髓镇痛作用,该作用可被sc利血平、呱唑嗪或育亨宾取消,表明酮咯酸脊髓镇痛作用机制与内源镇痛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有密切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了解NSAIDs的中枢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非甾体类 酮咯酸 镇痛作用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龙掌血生物总碱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郝小燕 彭琳 +2 位作者 叶兰 黄能慧 沈月毛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 :研究飞龙掌血生物总碱的药理活性及毒性 ,为进一步开发新药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分别以二甲苯、琼脂致肿及羧甲基纤维素钠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 ,观察飞龙掌血的抗炎作用 ;采用扭体法 ,观察飞龙掌血的镇痛作用 ;观察血清丙氨酸... 目的 :研究飞龙掌血生物总碱的药理活性及毒性 ,为进一步开发新药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分别以二甲苯、琼脂致肿及羧甲基纤维素钠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 ,观察飞龙掌血的抗炎作用 ;采用扭体法 ,观察飞龙掌血的镇痛作用 ;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值 ,计算肝脏系数 ;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 (lethaldose 5 0 ,LD50 )及 95 %可信限。结果 :飞龙掌血生物总碱制剂小鼠灌胃给药能抑制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和琼脂所致足肿胀 ,抑制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致腹腔白细胞游走 ,抑制酯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给药 2周后 ,ALT、AST值及肝脏系数检测显示 ,给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其LD50 为 1.6 2 2 g/kg ,95 %可信限为 1.2 9~ 2 .0 3g/kg。结论 :飞龙掌血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较长时间给药对肝脏无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龙掌血 生物总碱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药理活性 药物毒性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叶马兰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庆荣 张保功 +2 位作者 刘娟 杜秀娟 李娜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全叶马兰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大白鼠足趾肿胀法和小白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 ;用大白鼠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法和小白鼠扭体法 ,观察全叶马兰的镇痛作用。结果 :全叶马兰能对抗新鲜鸡蛋清和二甲苯的致炎作用 ,并能加... 目的 :探讨全叶马兰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大白鼠足趾肿胀法和小白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 ;用大白鼠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法和小白鼠扭体法 ,观察全叶马兰的镇痛作用。结果 :全叶马兰能对抗新鲜鸡蛋清和二甲苯的致炎作用 ,并能加强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全叶马兰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叶马兰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芷中香豆素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影响及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于定荣 麻印莲 +6 位作者 顾雪竹 李丽 刘颖 张村 杜茂波 陈畅 王海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05-240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芷中香豆素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白芷药材分别用不同方法提取;以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以及镇痛作用效果为综合指标,综合比较研究。结果对白芷中香豆素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芷中香豆素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白芷药材分别用不同方法提取;以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以及镇痛作用效果为综合指标,综合比较研究。结果对白芷中香豆素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镇痛作用产生影响的顺序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70%乙醇回流提取>95%乙醇回流提取>80%乙醇渗漉法提取>80%乙醇超声提取。结论 5种提取工艺对白芷中香豆素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镇痛作用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以乙酸乙酯提取对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镇痛作用
原文传递
小金胶囊抗炎、镇痛作用药效学试验 被引量:19
19
作者 金捷 金祖汉 +1 位作者 杨明华 朱佩清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 :考察小金胶囊在抗炎及镇痛方面的药效作用。方法 :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踝关节肿胀法 ,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甲醛致痛法及醋酸扭体法。结果 :小金胶囊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 目的 :考察小金胶囊在抗炎及镇痛方面的药效作用。方法 :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踝关节肿胀法 ,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甲醛致痛法及醋酸扭体法。结果 :小金胶囊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踝关节肿胀 ,对甲醛所致的小鼠足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并可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结论 :小金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胶囊 镇痛作用 药效学 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霞 刘芬 +2 位作者 吕文伟 刘杰 韩丹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镇痛作用 机制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 CA^2+内流 苦参总碱 抑制作用 化学性刺激 主要成分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