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0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
作者 杨维超 李小莉 +3 位作者 文俊丽 黄皓 周生茂 袁高庆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确定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采集了广西生姜主产区疑似镰刀菌枯萎病的生姜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1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TEF-1α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接种3株典型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 为确定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采集了广西生姜主产区疑似镰刀菌枯萎病的生姜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1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TEF-1α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接种3株典型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16株菌株均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聚为一支,经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镰刀菌枯萎病 病原鉴定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允允 刘馨 +1 位作者 徐剑宏 史建荣 《现代农药》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镰刀菌毒素污染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威胁主粮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本文综述了我国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分布特征及规律,阐述了不同谷物镰刀菌种群结构及产毒特征差异,并详细评述了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谷物镰刀菌... 镰刀菌毒素污染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威胁主粮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本文综述了我国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分布特征及规律,阐述了不同谷物镰刀菌种群结构及产毒特征差异,并详细评述了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产毒镰刀菌 镰刀菌毒素污染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风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的建立
3
作者 崔华 陈梦泽 +6 位作者 高树青 王松山 李森 吴宇 李丽 叶金 王松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multienzyme isothermal rapid amplification,MIRA)技术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风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multienzyme isothermal rapid amplification,MIRA)技术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风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基因序列查询比对,获取了我国主要产DON镰刀菌(包括禾谷镰刀菌、亚洲镰刀菌、假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的Tri产毒基因簇高度同源序列,设计特异性荧光探针并筛选引物,建立了产DON镰刀菌的MIRA快速检测方法,同时结合纸基DNA快速提取技术,构建了一套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结果该检测系统对质粒模版的检出限为1.95×10^(1) copies/μL,对基因组DNA的检出限为15 fg/μL,对小麦灌浆期(穗)部样品的检测结果(共27个阳性)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结果高度相关(r=0.820,P=0.000)。将MIRA检测的阈值线设定在第43个扫描点(起峰时间为7 min)时,对89个小麦样品的高DON污染风险(DON>1000μg/kg)与低DON污染风险(DON<1000μg/kg)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7.15%。结论该检测系统快速、经济、实用,且试剂和仪器便携,能够有效实现现场快速检测。这将有助于实施田间小麦DON污染风险早期预警,指导干预,防止或减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镰刀菌 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技术 现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褶菌HJ-18发酵滤液对三线镰刀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4
作者 颜宇科 赵吉桃 +6 位作者 何静 王斌 陈伟 李南 李瑞芸 张崇庆 王玉鹏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189,共9页
花椒流胶病是危害花椒植株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花椒的品质和产量。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是引起花椒流胶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利用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HJ-18的发酵滤液,探讨其对三线镰刀菌生长发育、细胞壁完整... 花椒流胶病是危害花椒植株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花椒的品质和产量。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是引起花椒流胶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利用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HJ-18的发酵滤液,探讨其对三线镰刀菌生长发育、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膜通透性、活性氧代谢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裂褶菌菌株HJ-18发酵滤液处理后,三线镰刀菌的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显著降低18.84%(第7天)和35.81%(第7天);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73.66%(12 h)和24.63%(12 h);电导率比对照组高1.48倍(36 h),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泄漏,在处理36 h时胞外蛋白质和核酸含量比对照组高85.94%和64.54%,处理12 h MDA含量是对照组的1.2倍;此外,处理后期产生O_(2)^(-)能力较对照显著降低39.19%(36 h),H_(2)O_(2)的含量比对照组高88%(36 h);SOD活性比对照组低36.61%(12 h),CAT、P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增加55.84%(36 h)和141.7%(36 h)。综上所述,菌株HJ-18发酵滤液抑制三线镰刀菌的机理可能是抑制其生长发育,破坏细胞壁完整性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流胶病 裂褶 三线镰刀菌 生防效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5
作者 莫凡 金银姬 +5 位作者 姚婷 王枢昊 赵新雪 王石 邹宇飞 肖志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利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的方法。饲料样品用水提取,经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2.0μg/mL呕吐毒素的线... 本研究旨在建立利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的方法。饲料样品用水提取,经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2.0μg/mL呕吐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呕吐毒素在3个添加浓度(0.1、0.2、1.0 mg/kg)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5.7%~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2.2%~9.6%。与传统固相萃取柱、免疫亲和柱净化相比,免疫磁珠净化集提取、分离、净化、浓缩于一体,可实现完全自动化处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为操作导致的结果偏差,适用于大批量饲料样本中呕吐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净化 高效液相色谱 饲料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呕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致病菌甘蔗镰刀菌的分离及鉴定
6
作者 王长秘 罗志明 +5 位作者 李银煳 王晓燕 张荣跃 李婕 尹炯 单红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甘蔗梢腐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为明确云南甘蔗梢腐病病原种类,从云南开远和孟连采集甘蔗梢腐病样品33份,分离纯化得到菌株FS1和FS2,提取其DNA;利用转录延长因子基因(EF-1α)、微管蛋白基因(TUB2)、聚合酶基因(RPB2)引物... 甘蔗梢腐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为明确云南甘蔗梢腐病病原种类,从云南开远和孟连采集甘蔗梢腐病样品33份,分离纯化得到菌株FS1和FS2,提取其DNA;利用转录延长因子基因(EF-1α)、微管蛋白基因(TUB2)、聚合酶基因(RPB2)引物序列对分离到菌株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清晰明亮条带;将产物测序后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菌株FS1和FS2的EF-1α序列、TUB2序列和RPB2序列与Fusarium sacchari的EF-1α(登录号MK609907.1)、TUB2(登录号MT011039.1)和RPB2(登录号MW238849.1)序列的相似性和覆盖性均为100%;同时通过MEGA6.0软件以最大似然法建立菌株FS1和FS2的系统发育树,发现FS1、FS2与F. sacchari均聚在同一分支上;因此,根据菌株FS1和FS2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甘蔗梢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F.sacchari。用F. sacchari孢子接种‘云蔗08-1609’,接种7 d叶片出现退绿和叶片黄化症状;将接种发病叶片进行再次分离和测序,分离到菌株EF-1α序列与F. sacchari的EF-1α(登录号MK609907.1)序列的相似性和覆盖性均为100%。研究表明,F. sacchari为开远和孟连引起梢腐病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镰刀菌 分离 鉴定 PCR扩增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大连市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膳食暴露评估
7
作者 顾俊杰 宋月 +1 位作者 张玫 宋晓昀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44-50,共7页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污染水平,并对食用人群DON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9-2023年在大连市内采集小麦、玉米及其制品样品287份,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DO...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污染水平,并对食用人群DON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9-2023年在大连市内采集小麦、玉米及其制品样品287份,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DON含量,结合2018年大连市居民膳食消费调查数据,分别使用点估计和简单分布方法评估不同年龄组食用人群的DON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结果77.0%的小麦、玉米及其制品样品检出DON,超标率为3.5%,平均污染水平为263.62μg/kg。急性暴露评估显示,各年龄组人群各类小麦、玉米及其制品的DON暴露量均未超过急性参考剂量。慢性暴露评估结果显示,3~5岁、6~10岁、11~17岁和18~64岁年龄组分别有3.85%、7.30%、1.44%和0.12%的食用人群DON暴露量超过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小麦及其制品是各年龄组人群DON膳食暴露的主要来源。结论大连市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中DON污染较为普遍,居民的DON膳食急性暴露风险未超出风险值,不存在急性暴露评估风险。但部分低年龄组人群存在慢性暴露风险,建议加强对小麦、玉米及其制品中DON的污染监测,并关注高风险人群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污染状况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及其治理
8
作者 董代幸 葛晨阳 +2 位作者 董怡 毛程鑫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为明确浙江省水稻恶苗病致病菌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及其治理的替换药剂方案,于2021—2022年从浙江杭州和金华市共分离获得196株藤仓镰刀菌,分析了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抗性机制,进一步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法... 为明确浙江省水稻恶苗病致病菌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及其治理的替换药剂方案,于2021—2022年从浙江杭州和金华市共分离获得196株藤仓镰刀菌,分析了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抗性机制,进一步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法及田间防效试验综合评估了氯氟醚菌唑用于治理藤仓镰刀菌氰烯菌酯抗性菌株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21年,从杭州、金华两地分离的86株藤仓镰刀菌菌株中,有10株为氰烯菌酯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11.63%;2022年,从两地分离的110株菌株中,有22株为氰烯菌酯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20.00%,与2021年比呈上升趋势。藤仓镰刀菌氰烯菌酯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范围为145.963~235.256,平均为185.379,均为高水平抗性,抗性菌株的Myosin-5基因均发生K218T点突变。氯氟醚菌唑对藤仓镰刀菌的EC50值在0.108~0.342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21μg/mL,在氰烯菌酯抗性和敏感菌株的EC50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盆栽试验中,10μg/mL氯氟醚菌唑能够显著抑制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敏感及抗性菌株导致的水稻幼苗徒长。在田间试验中,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000倍液种子处理对水稻恶苗病也表现出优异的防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可以作为氰烯菌酯的替换药剂有效防控水稻恶苗病,延缓藤仓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藤仓镰刀菌 氰烯 氯氟醚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Sid1基因敲除及功能分析
9
作者 高芳 侯占铭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通过克隆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Sid1基因,确定该基因在镰刀菌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蛋白定位。通过与尖孢镰刀菌近缘菌同源比对,克隆得到FolSid1的基因序列,基于同源重组原理,使用Split Marker法构建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基因缺失盒... 通过克隆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Sid1基因,确定该基因在镰刀菌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蛋白定位。通过与尖孢镰刀菌近缘菌同源比对,克隆得到FolSid1的基因序列,基于同源重组原理,使用Split Marker法构建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基因缺失盒,通过PEG介导法转入野生型原生质体中,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ΔFolSid1),对突变菌株做表型鉴定和致病力分析,分析该基因在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中的功能。构建含有FolSid1基因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ZESH1,对FolSid1-EGFP融合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FolSid1基因序列全长5 392 bp,含有3个内含子。与野生型和外插入突变体相比,尽管敲除突变体ΔFolSid1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没有不同,但产量显著下降;形态学观察发现,敲除突变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亚麻试验显示,缺失突变体的致病力明显降低;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FolSid1蛋白主要定位于菌丝细胞的细胞膜上。FolSid1基因能够调控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的菌丝营养生长、分生孢子发生且对亚麻具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 FolSid1 Split Marker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西瓜叶部新病害的病原菌(木贼镰刀菌)鉴定
10
作者 徐茂 史越 +2 位作者 张春红 宋顺华 耿丽华 《蔬菜》 2025年第3期39-44,共6页
2021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西瓜种植大棚发生一种新症状的叶部病害,与以往报道的叶部病害差异很大。为了明确西瓜叶部新症状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西瓜新发生病害的有效防控和发展机制研究提供科学支撑,采集典型发病西瓜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采... 2021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西瓜种植大棚发生一种新症状的叶部病害,与以往报道的叶部病害差异很大。为了明确西瓜叶部新症状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西瓜新发生病害的有效防控和发展机制研究提供科学支撑,采集典型发病西瓜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了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在PDA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菌落,气生菌丝白色,且有淡褐色色素产生;25℃条件下平均生长速率为12.7 mm/d左右;在寄主上可产生大型分生孢子。rDNA-ITS序列和EF-1α序列分析法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SYXZB2021-6)DNA序列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同源性最高,达99.7%,且在系统发育树中2者聚在了一起。因此,确定了西瓜叶部症状新病害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叶部新症状病害 病原鉴定 木贼镰刀菌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木霉与30%霜霉·嘧菌酯协同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畅 李小杰 +6 位作者 张梦丹 陈玉国 苗淑月 邱睿 白静科 尚颐茹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对尖孢镰刀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EC50值分别为0.0643 mL/L、2.36×10^(2)cfu/mL,且两者相容性好。除V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4∶6时无增效作用,其他8个混配比例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7∶3时增效比率最高,为1.16,抑菌率为68.37%。盆栽试验结果表明,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5∶5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效最好,为78.18%,其次为7∶3和1∶9,防效分别为77.27%和72.73%,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因此,可以将0.0643 mL/L 30%霜霉·嘧菌酯和2.36×10^(2)cfu/mL棘孢木霉Tr-0111以5∶5比例混匀复配应用于烟田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30%霜霉·嘧酯悬浮剂 棘孢木霉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膳食暴露风险评价
12
作者 冯凯 段苏然 +2 位作者 宋纯艳 李敏 张传斌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评价山东地区居民膳食小麦及其制品摄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暴露风险。查找文献,统计山东省小麦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污染水平,采用2015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点评估法对山东地区各年龄组居民膳食小麦及其制品... 评价山东地区居民膳食小麦及其制品摄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暴露风险。查找文献,统计山东省小麦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污染水平,采用2015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点评估法对山东地区各年龄组居民膳食小麦及其制品摄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暴露量进行评估,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成组急性参考剂量8μg/(kg·BW)及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1μg/(kg·BW·d)为参考值,评估各年龄组居民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暴露的急性毒性风险及慢性毒性风险。小麦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均值为149.18μg/kg,检出率为79.56%,超标率为2.35%。99%的山东居民摄入小麦及其制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不存在急性中毒风险。各年龄组及全人群在P90摄入程度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暴露量均高于1μg/(kg·BW·d),存在慢性中毒风险。小麦及其制品高摄入消费人群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暴露量水平较高,应引起一定的关注,降低膳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小麦及其制品 暴露风险 评价 污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烯菌酯与3种药剂复配对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的毒力
13
作者 许巧楠 杭林 +1 位作者 关路遥 孙畅 《现代农药》 2025年第1期82-84,88,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咯菌腈、噻菌灵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不同配比混剂对尖孢镰刀菌的室内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咯菌腈、噻菌灵、戊唑醇对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的EC50分别为1.5553、0.0089、0.7081、0.0310 m...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咯菌腈、噻菌灵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不同配比混剂对尖孢镰刀菌的室内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咯菌腈、噻菌灵、戊唑醇对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的EC50分别为1.5553、0.0089、0.7081、0.0310 mg/L。氰烯菌酯与咯菌腈以体积比2∶1、1∶1、1∶3和1∶5复配,氰烯菌酯与噻菌灵以体积比8∶1、7∶1、6∶1、5∶1、4∶1、3∶1和2∶1复配,氰烯菌酯与戊唑醇以体积比5∶1、1∶1、1∶5、1∶10和1∶15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氰烯菌酯与噻菌灵7∶1复配的增效作用最好,共毒系数为22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氰烯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快速检测LAMP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14
作者 唐彤彤 李子强 +3 位作者 林安琪 胡晓蕾 邓佳莹 孙星 《长江蔬菜》 2025年第4期26-30,共5页
针对当前番茄枯萎病的为害及防治难点,急需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尖孢镰刀菌检测体系。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r DNA-IGS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初步建立LAMP快速检测体系,并对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测反应体... 针对当前番茄枯萎病的为害及防治难点,急需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尖孢镰刀菌检测体系。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r DNA-IGS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初步建立LAMP快速检测体系,并对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测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同时,对以碱裂法提取DNA和以番茄不同部位(根、叶)组织液为检测模板的反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菌株TR-4的r DNA-IGS区段为靶标设计了LAMP引物共5条;最终反应体系为dNTPs 1.0 mmol/L、Mg^(2+)2.0 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长50 min;所设计的LAMP引物可针对尖孢镰刀菌进行特异性检测,且检测灵敏度达到1 pg/μL;碱裂法提取DNA的检出效率高于番茄组织液,根的检测效率高于叶。本研究所建立的尖孢镰刀菌LAMP检测方法,可为田间番茄枯萎病的快速检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番茄枯萎病 r DNA-IGS 环介导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同位素内标法测定小麦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3种修饰型真菌毒素
15
作者 卫学青 《上海轻工业》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建立LC-MS/MS-同位素内标法检测小麦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3种修饰型真菌毒素(3-Ac DON、15-Ac DON和D3G)的方法。小麦制品经90%乙腈水溶液提取,复配Qu ECh ERS净化,正己烷脱脂后,采用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分离,2 m... 建立LC-MS/MS-同位素内标法检测小麦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3种修饰型真菌毒素(3-Ac DON、15-Ac DON和D3G)的方法。小麦制品经90%乙腈水溶液提取,复配Qu ECh ERS净化,正己烷脱脂后,采用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分离,2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200μL/min,在负离子模式下以MRM模式进行分析,并加入同位素内标补偿基质效应干扰。结果表明,4种目标化合物在2~400μg/kg质量分数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1,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40μg/kg。利用国际环比样品,将本方法与国标和文献方法进行比对,结果令人满意。另外,采用本方法检测了12种小麦制品中4种目标物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工厂大批小麦制品中4种真菌毒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同位素内标法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修饰型真毒素 小麦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6
作者 王晓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10期45-48,共4页
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评定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玉米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为653.0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6.5μg·kg^(-1),测定过程中脱氧雪腐... 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评定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玉米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为653.0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6.5μg·kg^(-1),测定过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标准溶液、标准曲线校正和测量重复性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7
作者 和国优 张义杰 +5 位作者 周敏 吕亚媚 王婧冉 周绍松 李军营 孔垂思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5,共8页
为明确云南省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采集豌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共获得真菌菌株85个,经鉴定这些菌为尖孢镰刀菌... 为明确云南省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采集豌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共获得真菌菌株85个,经鉴定这些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其分离频率分别为60%、20%和20%。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引起豌豆发病,明确其为豌豆根腐病的病原物。3种根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由强及弱依次为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此外,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首次在云南发现能够引起豌豆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木贼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杰 邱泽澜 +7 位作者 刘仕达 周向平 王迎 黄焱斌 周可心 朱俊子 刘天波 肖艳松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67,共10页
为明确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种类,针对主要病原菌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分别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稀释法对两地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和根际土壤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序列进化分析... 为明确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种类,针对主要病原菌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分别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稀释法对两地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和根际土壤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序列进化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杀菌剂对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活体盆栽防效试验验证候选杀菌剂对主要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共分离到真菌128株,其中镰刀菌87株,包括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甜瓜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Fusarium falciforme、Fusarium humuli共7个种。其中,F.commune占比最高,为39.08%,其次为F.solani和F.incarnatum,占比均为14.94%。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引起烟草发病,明确其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物。F.commune对40%咪鲜胺EW、43 g/L戊唑醇SC和15%氰烯菌酯SC高度敏感,EC50分别为0.026、0.079和0.169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0%咪鲜胺EW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相对防效达到94.43%±2.79%,其次为43 g/L戊唑醇SC和15%氰烯菌酯SC,相对防效为88.63%±1.68%和83.07%±2.55%。本研究表明,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真菌以共享镰刀为主,供试药剂中,40%咪鲜胺EW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腐病 镰刀菌 致病性 共享镰刀菌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素下原型和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产量与TRI基因表达量的关系
19
作者 朱雪婷 郭文博 +5 位作者 张志岐 孟佳佳 黄晴雯 聂冬霞 韩铮 范楷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将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研究不同温度(10、20、30℃)、水活度(0.95、0.98 aw)和培养时间(7、14、21、28、35 d)条件下原型和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产量以及TRI3、TRI5、TRI6和TRI8等关键TRI基因的表达情况,进... 将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研究不同温度(10、20、30℃)、水活度(0.95、0.98 aw)和培养时间(7、14、21、28、35 d)条件下原型和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产量以及TRI3、TRI5、TRI6和TRI8等关键TRI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及受环境因素单一因素和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型和修饰型DON产生的最适温度和水活度均为20℃和0.98 aw,大部分基因也在该条件下表达量最高。TRI5基因的表达量与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的产量显著相关,TRI6和TRI8基因的表达量与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和15-ADON的产量显著相关,而TRI3的表达量与4种毒素的产量均无显著相关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eoxynivalenol-3-glucoside,D3G)的产量与TRI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温度、水活度和培养时间单一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均可显著影响DON的产生和TRI基因的表达,而修饰型DON受大多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农产品中原型及修饰型DON真菌毒素的监管、防控等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禾谷镰刀菌 TRI基因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禾谷镰孢菌丝胞内外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20
作者 唐喆 施雨桐 +4 位作者 巩寒茹 黄睿捷 孔延元 项萍 段凯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8,共8页
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畜健康。为探究禾谷镰孢产毒菌丝胞内外的毒素含量,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畜健康。为探究禾谷镰孢产毒菌丝胞内外的毒素含量,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通过质谱特征扫描,DON和15-ADON均获得了较高离子化效应的离子。在单离子检测(SIM)模式下,利用m/z295、235和193离子定性分析DON,m/z 392、235和193离子定性分析15-ADON。选择其中响应强度最高的m/z 235离子定量分析DON,m/z 193离子定量分析15-ADON。利用该方法检测禾谷镰孢野生型PH-1和DON合成缺陷突变体tri5胞内外的DON和15-ADON含量,PH-1胞内的DON和15-ADON含量分别为(149.13±9.15)μg/g和(1833.31±185.33)μg/g,胞外含量分别为(5910.35±468.23)μg/g和(45222.12±2726.81)μg/g;tri5突变体的胞内外均未检测到DON和15-ADON。该方法可用于菌丝胞内外DON和15-ADON的同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 禾谷镰孢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