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产业集群测度——基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黄瑞芬 苗国伟 《中国渔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本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改进了传统产业集群聚集度测定的方法,继而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聚集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存在海洋第一产业聚集过高、海洋第二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海洋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滞... 本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改进了传统产业集群聚集度测定的方法,继而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聚集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存在海洋第一产业聚集过高、海洋第二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海洋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协调区域内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优势产业及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加强国际海洋合作等,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结构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集群 长三角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区位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权重下区域产业结构收敛性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祥妹 张荣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86,共7页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下,研究区内二、三产业呈现绝对β收敛,而第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其中科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收敛性;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前提下第三产业的空间相关性远高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忽略空间权重矩阵下产业结构收敛性差异将导致区域发展研究误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以不同空间权重模型下产业结构收敛性研究为基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和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β收敛 长三角经济区 空间相关性 地理空间权重 经济空间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康概 申玉铭 柳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2-459,共8页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竞争力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以区域为背景研究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并讨论其时空演变,对于把握区域经济增长前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模、结构、绩效、氛围4个方面建立了长三角经济...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竞争力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以区域为背景研究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并讨论其时空演变,对于把握区域经济增长前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模、结构、绩效、氛围4个方面建立了长三角经济区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2000、2005和2010年长三角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计算了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的主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服务业竞争力时空演变的规律和特征,发现长三角经济区城市服务业还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阶段;其空间分布呈现"一核两带多层次"相互匹配的空间等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长三角经济区服务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竞争力 时空演变 长三角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跨越及区间收敛——泛长三角经济区接力式增长模式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浩 张明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7-51,共5页
基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后发地区立足比较优势,发挥自身后发优势,实现对先发地区经济的增长接力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性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后发优势的定位可以区别为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分别侧重于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的... 基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后发地区立足比较优势,发挥自身后发优势,实现对先发地区经济的增长接力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性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后发优势的定位可以区别为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分别侧重于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的数量追赶和质量追赶,其中质量追赶主要侧重于后发地区在完成数量追赶,步入工业化后期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等。泛长三角经济区内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经济增长的接力以及先发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相应传统行业发展的接力等现象,揭示了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前提在于后发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关键在于先发地区积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培养新型增长极,重要杠杆为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后发优势 质量追赶 接力式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荒山生态恢复与经济林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志宏 陈华 李贤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191-193,共3页
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荒山作为我国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增加。在东部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中发现,长三角经济区存在着许多荒山,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大部及江苏省北部及西南部。根据地貌资料统计,浙江省低山丘陵为4.38万k... 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荒山作为我国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增加。在东部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中发现,长三角经济区存在着许多荒山,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大部及江苏省北部及西南部。根据地貌资料统计,浙江省低山丘陵为4.38万km2,根据野外森林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浙江省至少有1/3即1.46万km2低山丘陵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期无人管理,处于自然恢复状态。若要进行经济林建设,既可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又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荒山 生态恢复 经济林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春娟 冯利华 罗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区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评价结果,并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此提出应对措施,可为长三角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佐证。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长三角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双陆桥经济带发展与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春梅 朱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宁西铁路与京沪铁路沪宁段相连接,促成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经济带形成。双陆桥经济带在长三角经济的极化和辐射以及长三角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是泛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协调发展的"动力... 宁西铁路与京沪铁路沪宁段相连接,促成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经济带形成。双陆桥经济带在长三角经济的极化和辐射以及长三角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是泛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协调发展的"动力轴"。双陆桥经济带发展对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长三角经济区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长三角经济区拓展对外贸易的政策设想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浩 张明之 《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 2016年第3期14-17,共4页
长三角经济区利用改革开放以来自身积累的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和辐射作用大等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可作为空间巨大。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新增经济变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要先导性地适应开放全面深化、经济... 长三角经济区利用改革开放以来自身积累的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和辐射作用大等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可作为空间巨大。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新增经济变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要先导性地适应开放全面深化、经济时空压缩、自由市场泛化等新机遇,积极应对时空转化成本加大、陆海互通不顺、内外市场对接不协调等新挑战,实现对外贸易效能的最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长三角经济区 对外贸易 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极两带”极化与辐射效应: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舜 高丽娜 《市场周刊》 2009年第5期3-6,共4页
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在"一极两带"极化与辐射效应下在更大范围扩展,从而促进更大范围的泛长三角经济空间结构演化。长三角经济沿长江流域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其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向中、西部延伸极化与辐射,是泛长三角经济区... 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在"一极两带"极化与辐射效应下在更大范围扩展,从而促进更大范围的泛长三角经济空间结构演化。长三角经济沿长江流域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其西安以东双桥经济带向中、西部延伸极化与辐射,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的重要内涵,推动着泛长三角经济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空间结构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动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海杰 陈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2-639,共8页
在要素流动加剧和跨区域联动发展应运而生的背景下,选取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外围经济区的区域联动机制。首先,从经济总量上对比二者的经济基础,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测算出二者相关城... 在要素流动加剧和跨区域联动发展应运而生的背景下,选取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外围经济区的区域联动机制。首先,从经济总量上对比二者的经济基础,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测算出二者相关城市间存在的经济联系度大小。其次,借助空间经济学、区域一体化理论,构建了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动机制,即以产业合作联动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以资源配置联动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和以政策协同为支持的保障机制。最后,针对如何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联动机制给出以下三点建议:核心引领,促进区域互补联动;协同整合,优化区域空间联动;合理匹配,推动区域生态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联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艳君 《经济师》 2013年第4期56-57,共2页
文章将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长三角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思路和优化建议,以促进经济的和谐稳健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玉萍 唐青 +1 位作者 付来美 陆宇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24-132,共9页
高速铁路是联系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群、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纽带,长三角经济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方面,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促进人口的流动,吸引人才的流入;土地和地域空间方面,促使一部分非城市用... 高速铁路是联系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群、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纽带,长三角经济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方面,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促进人口的流动,吸引人才的流入;土地和地域空间方面,促使一部分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增强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增强同城化效应,改变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带动经济的全面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分别从人口子系统,土地和地域空间子系统、产业子系统三方面系统分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各个因素,全面探求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三角经济区 城市化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13
作者 朱水超 姜凤 +1 位作者 何颖 崔涵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正处于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要不断贯穿新发展理念,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本文以长三角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简要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影响因素,最后...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正处于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要不断贯穿新发展理念,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本文以长三角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简要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包括实现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对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同时吸纳高级人才、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投资和市场资源。同时本文研究结论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产业结构优化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支柱产业 当涂县快速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
14
作者 夏小燕 夏贵贤 《今日科苑》 2009年第6期98-98,共1页
当涂县在快速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过程中,需要依托于支柱产业,主要是有模具产业、食品工业和房地产事业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当涂县 长三角经济区 支柱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比较
15
作者 孙雨 《市场周刊》 2011年第3期40-42,27,共4页
本文试图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空间结构优化对策。首先分别分析了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及其特征,进而从经济板块、经济性质、政府推动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 本文试图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空间结构优化对策。首先分别分析了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及其特征,进而从经济板块、经济性质、政府推动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的不同,最后从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调控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调控中的作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几个方面给出了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以求进一步促进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空间结构比较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扬帆 长风破浪会有时——关注长三角经济区
16
作者 金莉 《中国产业》 2013年第1期I0014-I0014,共1页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的财政收入、47%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扬帆 东海 国内生产总值 长江三角 进出口总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区
17
《中国产业》 2013年第1期I0015-I0016,共2页
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发表《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关于撤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浦东... 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发表《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关于撤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浦东新区,面积12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8万。“大浦东”突破行政区划,使得土地、政策、资金、竞争等诸多掣肘迎刃而解,而上运中心建设等将能通盘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区 行政区划调整 2009年 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 浦东新区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与数据场的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 被引量:12
18
作者 鲁莎莎 关兴良 +1 位作者 王振波 宋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空间场能是区域发展"龙头"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k阶数据场等模型,综合测度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 空间场能是区域发展"龙头"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k阶数据场等模型,综合测度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揭示了该区域空间场能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2000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总体倾于均衡发展;②区域可达性条件不断改善,3 h时间圈的平均通达距离由2000年的81km提高到2008年的122 km;③区域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分布结构由单核"Z"字型向"多极"网络状形态转变;④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分布格局可适度划分为高场能区、较高场能区、一般场能区、较低场能区、低场能区等5大类型,并呈现出圈层状特征与"两极分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场能 结节性指数 可达性 数据场 长三角经济区
原文传递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产业同构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艳华 韦素琼 《热带地理》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3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着重分析... 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3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着重分析海西区/珠三角区和海西区/长三角区的产业同构的现状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方法,预测其产业同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期望能够为海西区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同构化 相似系数 R/S分析方法 海峡西岸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三角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海峡经济区的合作和发展—— 兼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恩富 蒋爱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共5页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当前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两岸的产业水平,促进本区经济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台湾海峡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三角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