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片麻状”浆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
邢光福
卢清地
姜杨
聂童春
陈荣
冯艳芳
陈志洪
余明刚
李春海
黄家龙
柯学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2
|
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TTG岩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
冯艳芳
姚晓峰
魏友卿
马腾
公凡影
邢光福
张灵芳
孙义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3
|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
王志洪
卢华复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4
|
|
4
|
长乐—南澳断裂带变形火成岩的U-Pb和^(40)Ar/^(39)Ar年龄 |
李武显
周新民
李献华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3
|
|
5
|
长乐—南澳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差异的地震-重力联合反演 |
王笋
丘学林
赵明辉
闫培
陈新泽
李普春
方伟华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6
|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活动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 |
石建基
张守志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
7
|
长乐—南澳构造带白垩纪“片麻状”浆混杂岩的成岩机制研究——以泉州肖厝岩体为例 |
邢光福
李龙明
姜杨
冯艳芳
卢清地
陈志洪
余明刚
段政
|
《资源调查与环境》
|
2014 |
5
|
|
8
|
长乐—南澳剪切带晋江段构造岩特征及其构造变形机制 |
马国锋
|
《福建地质》
|
1991 |
5
|
|
9
|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活动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讨论 |
石建基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长乐—南澳构造带内的岩浆混合作用 |
聂童春
|
《福建地质》
|
2007 |
8
|
|
11
|
长乐—南澳构造带变质变形期次划分及时代厘定 |
石建基
|
《福建地质》
|
2011 |
7
|
|
12
|
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 |
张岳桥
董树文
李建华
崔建军
施炜
苏金宝
李勇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55
|
|
13
|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造山及其地质意义 |
崔建军
张岳桥
董树文
江博明
徐先兵
马立成
李建华
苏金宝
李勇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0
|
|
14
|
闽东南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地质意义 |
张贵山
温汉捷
胡瑞忠
裘愉卓
杨光树
于文修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5
|
位错理论模型在福建省沿海交通干线地面沉降模拟中的应用 |
吴啸龙
杨志强
武继峰
李萌
胡洋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6
|
一条正在发育的中、新生代裂谷带 |
朱云鹤
|
《火山地质与矿产》
|
1998 |
4
|
|
17
|
基于GNSS的地壳形变监测 |
贺婧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8
|
基于球面最小二乘配置的福建省地壳水平形变研究 |
吴啸龙
杨志强
党永超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