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敏庆
《西夏研究》
2012年第3期86-95,共10页
北周长安造像由于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它的研究。长安作为北周的京城,其文化是具有辐射能力的。本文通过对北周文献及造像的考察,发现须弥山北周石窟与长安造像关系密切,须弥山石窟北周造像忠实体现了...
北周长安造像由于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它的研究。长安作为北周的京城,其文化是具有辐射能力的。本文通过对北周文献及造像的考察,发现须弥山北周石窟与长安造像关系密切,须弥山石窟北周造像忠实体现了京城佛教造像艺术的特征,是研究北周长安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造像
帐形龛
须弥山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大型窟中的造像艺术
2
作者
姚瑶
《石窟寺研究》
2020年第1期76-91,共16页
本文以洛阳龙门石窟东山中的几座武周时期大型窟为中心,考察其中的造像形式及洞窟形式等,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窟与西山诸窟以及长安造像之间的关系。由考察结果可知,武周时期东山的这几座大窟中的造像可以看作是此前西山诸窟造...
本文以洛阳龙门石窟东山中的几座武周时期大型窟为中心,考察其中的造像形式及洞窟形式等,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窟与西山诸窟以及长安造像之间的关系。由考察结果可知,武周时期东山的这几座大窟中的造像可以看作是此前西山诸窟造像形式的延续,同时,这一时期也从西安传入了一些新的造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周时期
龙门石窟
长安造像
原文传递
巴蜀佛教石窟艺术与周边佛教艺术之关系——以唐以前的巴蜀石窟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龙红
邓新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111,共14页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格等方面多有相似。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北魏晚期对巴蜀石窟也曾产生影响,例如两者均有相似的三壁三龛式窟,但"三瓣式悬裳座"可能是川北广元影响了麦积山。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周和隋代,两者在佛帐形龛、菩萨装饰和造像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南朝造像艺术主要是通过长安地区对巴蜀石窟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巴蜀石窟
洛阳石窟
麦积山石窟
长安造像
南朝
造像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敏庆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出处
《西夏研究》
2012年第3期86-95,共10页
文摘
北周长安造像由于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它的研究。长安作为北周的京城,其文化是具有辐射能力的。本文通过对北周文献及造像的考察,发现须弥山北周石窟与长安造像关系密切,须弥山石窟北周造像忠实体现了京城佛教造像艺术的特征,是研究北周长安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长安造像
帐形龛
须弥山石窟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大型窟中的造像艺术
2
作者
姚瑶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石窟寺研究》
2020年第1期76-91,共16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项“东亚文化圈视阈下的唐代佛教艺术对日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9CF183,项目负责人:姚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以洛阳龙门石窟东山中的几座武周时期大型窟为中心,考察其中的造像形式及洞窟形式等,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窟与西山诸窟以及长安造像之间的关系。由考察结果可知,武周时期东山的这几座大窟中的造像可以看作是此前西山诸窟造像形式的延续,同时,这一时期也从西安传入了一些新的造像信息。
关键词
武周时期
龙门石窟
长安造像
Keywords
the Wuzhou Period
Longmen Grottoes
Chang-an statues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巴蜀佛教石窟艺术与周边佛教艺术之关系——以唐以前的巴蜀石窟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龙红
邓新航
机构
重庆大学
东南大学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111,共14页
基金
2012年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部学科项目"西南地区石窟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CDJKXB12005)
2013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现象与观念-历史艺术学视角下的先唐艺术文献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60047)阶段性成果
文摘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格等方面多有相似。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北魏晚期对巴蜀石窟也曾产生影响,例如两者均有相似的三壁三龛式窟,但"三瓣式悬裳座"可能是川北广元影响了麦积山。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周和隋代,两者在佛帐形龛、菩萨装饰和造像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南朝造像艺术主要是通过长安地区对巴蜀石窟产生间接影响。
关键词
佛教艺术
巴蜀石窟
洛阳石窟
麦积山石窟
长安造像
南朝
造像
Keywords
Buddhist art
Buddhist grottoes in Bashu region
Buddhist grottoes in Luoyang
Maijishan Grottoes
Buddhist sculpture in Chang'an
Buddhist sculpture in Southern Dynasties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315 [艺术—美术]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
王敏庆
《西夏研究》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大型窟中的造像艺术
姚瑶
《石窟寺研究》
2020
0
原文传递
3
巴蜀佛教石窟艺术与周边佛教艺术之关系——以唐以前的巴蜀石窟为例
龙红
邓新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