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敏庆 《西夏研究》 2012年第3期86-95,共10页
北周长安造像由于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它的研究。长安作为北周的京城,其文化是具有辐射能力的。本文通过对北周文献及造像的考察,发现须弥山北周石窟与长安造像关系密切,须弥山石窟北周造像忠实体现了... 北周长安造像由于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它的研究。长安作为北周的京城,其文化是具有辐射能力的。本文通过对北周文献及造像的考察,发现须弥山北周石窟与长安造像关系密切,须弥山石窟北周造像忠实体现了京城佛教造像艺术的特征,是研究北周长安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造像 帐形龛 须弥山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大型窟中的造像艺术
2
作者 姚瑶 《石窟寺研究》 2020年第1期76-91,共16页
本文以洛阳龙门石窟东山中的几座武周时期大型窟为中心,考察其中的造像形式及洞窟形式等,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窟与西山诸窟以及长安造像之间的关系。由考察结果可知,武周时期东山的这几座大窟中的造像可以看作是此前西山诸窟造... 本文以洛阳龙门石窟东山中的几座武周时期大型窟为中心,考察其中的造像形式及洞窟形式等,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窟与西山诸窟以及长安造像之间的关系。由考察结果可知,武周时期东山的这几座大窟中的造像可以看作是此前西山诸窟造像形式的延续,同时,这一时期也从西安传入了一些新的造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周时期 龙门石窟 长安造像
原文传递
巴蜀佛教石窟艺术与周边佛教艺术之关系——以唐以前的巴蜀石窟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龙红 邓新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111,共14页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格等方面多有相似。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北魏晚期对巴蜀石窟也曾产生影响,例如两者均有相似的三壁三龛式窟,但"三瓣式悬裳座"可能是川北广元影响了麦积山。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周和隋代,两者在佛帐形龛、菩萨装饰和造像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南朝造像艺术主要是通过长安地区对巴蜀石窟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巴蜀石窟 洛阳石窟 麦积山石窟 长安造像 南朝造像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