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婷
冯丹
+2 位作者
严苹
熊大利
李晓明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0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探讨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LAARs)中毒后的临床特征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建立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预测LAARs中毒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LA...
目的探讨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LAARs)中毒后的临床特征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建立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预测LAARs中毒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LAARs中毒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分为凝血功能障碍(56例)组和无凝血功能障碍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措施,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建立LAARs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96例中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潜伏期为(8.94±4.37)d,出血症状以血尿最多共32例,实验室检查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值明显低于参考值;抗凝血治疗3 d后,PT、APTT、TT、纤维蛋白原(FIB)、INR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较治疗前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组NEU-R%、SCR、CRP、cTNT、PT、APTT、FIB、INR、输新鲜冰冻血浆量等指标较无凝血功能障碍组高,凝血因子Ⅱ、Ⅶ、Ⅸ、Ⅹ、PTA、Hb值较无凝血功能障碍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Rs中毒后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不同组织器官出血,以血尿最常见;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PT、APTT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降低;使用维生素K1治疗有效。用5-折交叉验证考察3个多因素Logistic回模型的备选方案,最终选定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其中包含鼠药类型、CRP、SCR、NEU-R%、WBC、VK1剂量、用药天数等7个变量,进一步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该模型中各变量对于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CRP>NEU-R%>用药天数>WBC>VK1剂量>SCR>鼠药类型(P<0.05)。结论被选中的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中包含鼠药类型、CRP、SCR、NEU-R%、WBC、VK1剂量、用药天数等7个变量,其中CRP值是LAARs中毒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中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
凝
血
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婷
冯丹
严苹
熊大利
李晓明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0期1470-1476,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LAARs)中毒后的临床特征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建立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预测LAARs中毒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LAARs中毒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分为凝血功能障碍(56例)组和无凝血功能障碍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措施,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建立LAARs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96例中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潜伏期为(8.94±4.37)d,出血症状以血尿最多共32例,实验室检查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值明显低于参考值;抗凝血治疗3 d后,PT、APTT、TT、纤维蛋白原(FIB)、INR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较治疗前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组NEU-R%、SCR、CRP、cTNT、PT、APTT、FIB、INR、输新鲜冰冻血浆量等指标较无凝血功能障碍组高,凝血因子Ⅱ、Ⅶ、Ⅸ、Ⅹ、PTA、Hb值较无凝血功能障碍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Rs中毒后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不同组织器官出血,以血尿最常见;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PT、APTT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降低;使用维生素K1治疗有效。用5-折交叉验证考察3个多因素Logistic回模型的备选方案,最终选定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其中包含鼠药类型、CRP、SCR、NEU-R%、WBC、VK1剂量、用药天数等7个变量,进一步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该模型中各变量对于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CRP>NEU-R%>用药天数>WBC>VK1剂量>SCR>鼠药类型(P<0.05)。结论被选中的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中包含鼠药类型、CRP、SCR、NEU-R%、WBC、VK1剂量、用药天数等7个变量,其中CRP值是LAARs中毒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中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关键词
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
凝
血
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
预测模型
Keywords
Long-acting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Clinical features
Predictive mode
分类号
R595.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效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
彭婷
冯丹
严苹
熊大利
李晓明
《西部医学》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