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近地表区综合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志刚 刘志伟 +2 位作者 王彦春 潘印海 许文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0-485,415,共6页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之一,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在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是严重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之一,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在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是严重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数替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野外表层调查和地震数据中含有丰富长波长信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本文在表层调查和初至折射波速度的共同约束下,建立初始速度场,利用层析静校正进行近地表速度场反演获得近地表模型,再运用初至波旅行时拟合迭代技术,在地震数据共炮点、共检波点和共炮检距道集上综合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中国西部黄土塬地区野外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能够很好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长静校正 近地表模型 折射 层析反演 拟合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戴云 张建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5-325,共11页
长波长静校正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难题 ,至今尚未圆满解决。本文根据近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工作经验 ,分析出长波长静校正的产生缘于地表低速带厚度或速度的 (横向长波长 )变化 ;提出一种利用折射初至反演低速带的结构来进行长波长... 长波长静校正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难题 ,至今尚未圆满解决。本文根据近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工作经验 ,分析出长波长静校正的产生缘于地表低速带厚度或速度的 (横向长波长 )变化 ;提出一种利用折射初至反演低速带的结构来进行长波长静校正的有效方法。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长波长静校正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以鄂尔多斯黄土塬地震资料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城增 金东民 +2 位作者 梁殿文 王祥春 张儒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12-2218,共7页
由于鄂尔多斯黄土塬探区的地貌特点和表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地震资料存在很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基本解决了短波长静校正,但仍有部分长波长静校正未解决,因此,识别和解决残留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恢复地层真实... 由于鄂尔多斯黄土塬探区的地貌特点和表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地震资料存在很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基本解决了短波长静校正,但仍有部分长波长静校正未解决,因此,识别和解决残留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恢复地层真实形态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长波长静校正常用方法的三种思路及其适用限制,在分析长波长静校正成因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五种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识别方法:水平叠加剖面法、共炮检距剖面法、分偏移距叠加法、地形相关法、交会图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其适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采用测井实钻深度约束的井控静校正方法消除剩余长波长静校正量.应用表明,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地辨别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且井控静校正能有效解决鄂尔多斯黄土塬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效果显著,为长波长静校正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黄土塬 校正 长波长静校正 井控校正
原文传递
一种改善长波长剩余静校正的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傅旦丹 何樵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00-608,646,共10页
引言自从 Hileman 等人的文章(1968年)发表以来,自动剩余静校正技术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特别是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剩余静校正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已由利用反射波资料的反射波静校正发展到利用初至信息的折射静校正;
关键词 波长剩余校正 线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酆少英 何瑞珠 +3 位作者 王巍 张朝峰 王金党 李丽 《河南石油》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能否有效地解决静校正问题是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对所存在的静校正量值根据空间变化可分解为长波长静校正分量和短波长静校正分量。不同分量对资料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针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总结出一套... 能否有效地解决静校正问题是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对所存在的静校正量值根据空间变化可分解为长波长静校正分量和短波长静校正分量。不同分量对资料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针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总结出一套利用现有的静校正技术,依次解决长波长静校正分量—大的短波长静校正分量—短波长静校正分量的静校正方法处理流程,并提出了相交测线闭合问题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条件 校正方法 研究 地基勘探 长波长静校正分量 波长校正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层析反演技术解决山地复杂区静校正问题 被引量:63
6
作者 冯泽元 李培明 +1 位作者 唐海忠 焦文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山地和山前带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利用表层调查模型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低、降速带巨厚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进行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空间范围的确... 山地和山前带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利用表层调查模型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低、降速带巨厚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进行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模型空间范围的确定、模型底界和替换速度的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在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的小,以最大程度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山前带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反演 长波长静校正 模型底界 初始速度模型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静校正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樊满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6-38,72+195+6,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地表面覆盖巨厚黄土,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可达400m,区内潜水面埋深大,通过小折射建立表层结构模型的难度较大,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它对地表适应性强、统计...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地表面覆盖巨厚黄土,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可达400m,区内潜水面埋深大,通过小折射建立表层结构模型的难度较大,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它对地表适应性强、统计性好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该区的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校正 长波长静校正 速度模型 低降速带 初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地表异常区的静校正方法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白旭明 崔宏良 +2 位作者 王瑞贞 叶秋焱 张学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区,不能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实际上,近地表存在速度异常区时,地震波则很少垂直传播,静校正量与射线穿过近地表的距离和速度密切相关,在反射地震勘探中,远近偏移距的反射波穿过近地表时会产生不同的静校正量,利用这一点将目的层的异常作为近地表异常的判别准则,可以解决表层异常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生产后较好地解决了因近地表异常造成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偏移距叠加 近地表异常 长波长静校正 反射时间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校正对低幅度构造资料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琳 帕提幔 薛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28,195+6,共7页
在近地表高程变化不大而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常常是困扰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低幅度构造发育的地区,常常会由于静校正问题解决得不好,而直接影响到对低幅度构造的有效识别。... 在近地表高程变化不大而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常常是困扰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低幅度构造发育的地区,常常会由于静校正问题解决得不好,而直接影响到对低幅度构造的有效识别。本文通过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海外A作业区块实际资料的分析和试验对比,表明扩展广义互换静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低幅度构造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长波长静校正 波长校正 初至折射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和全自动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城增 蒋红志 +1 位作者 冯永强 杜春江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5-752,共8页
复杂地表区地表起伏大,表层低速带横向变化大,静校正是此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因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等优势在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得到广泛... 复杂地表区地表起伏大,表层低速带横向变化大,静校正是此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因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等优势在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针对人机交互和全自动层析静校正技术做了概要描述,并给出了两种技术的实现过程,结合鄂尔多斯北部工区的实际资料,开展初至拾取、反演模型、静校正量、反射波剩余量、叠加剖面、闭合误差和长波长静校正等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论述两者在静校正应用效果上的优缺点和差异,为地震资料处理选择实用高效的静校正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反演 人机交互层析校正 全自动层析校正 速度模型 长波长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山地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为民 张云岗 刘原英 《中国煤田地质》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勘探区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缘,河东煤田南部,工区内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多成“U”字形深切冲沟,部分沟壁可达85°,高差20~60m.地形西低东高,最大高差205m,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120m,低速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存在严重的长... 勘探区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缘,河东煤田南部,工区内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多成“U”字形深切冲沟,部分沟壁可达85°,高差20~60m.地形西低东高,最大高差205m,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120m,低速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存在严重的长、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问题.如在该区钻孔CB77至CB73,其2#煤层底板为同样标高,但在折射静校正后的速度分布图上,钻孔CB73处却存在一明显异常区,通过使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在该区陷落柱判识方面,利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取得的时间剖面,其陷落柱边界、高度、形态,比采用常规静校正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波长剩余校正 层析校正 折射波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折射静校正在山地二维直测线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孙川东 《知识经济》 2007年第8期120-122,共3页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的方法,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延迟时间、折射速度,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的方法,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延迟时间、折射速度,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给出了折射静校正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和替换速度的参数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最小,以最大程度的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还应用了高程静校、ProMAX折射静校对实际资料作了对比处理,采用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迭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折射校正 长波长静校正 初始模型 初至 折射速度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静校正在延川南地区地震资料现场处理中的应用
13
作者 韦有磊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随着地震勘探的发展,勘探区域日趋复杂化。地表起伏大,横向岩性速度变化剧烈,低降速带横向厚度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带来的静校正问题更加突出,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变得尤其重要。在讨论层析静校正原理以及分析延川南地区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采... 随着地震勘探的发展,勘探区域日趋复杂化。地表起伏大,横向岩性速度变化剧烈,低降速带横向厚度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带来的静校正问题更加突出,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变得尤其重要。在讨论层析静校正原理以及分析延川南地区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有利于延川南地区地震资料后期的处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低降速带 长波长静校正 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测井分步约束的近地表速度层析反演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孝 曾华会 +3 位作者 刘文卿 寇龙江 谢俊法 丁彩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9-74,9,共7页
在复杂地表区,由于采集资料的限制,基于初至波层析反演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缺少极低速度信息,不能彻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分步约束的近地表速度层析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微... 在复杂地表区,由于采集资料的限制,基于初至波层析反演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缺少极低速度信息,不能彻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分步约束的近地表速度层析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微测井和近炮检距初至信息反演准确的低速层速度v_0,然后利用微测井和中、远炮检距的初至信息,以反演的v_0为约束,反演精确的低、降速层速度v_0和v_1。在约束过程中,通过自适应算法求取权系数。联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采用分步约束的初至波层析反演可以大幅提高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反演精度。准噶尔盆地达10井区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展示了该方法在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模型 长波长静校正 层析反演 微测井 分步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区分层约束近地表建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孝 刘文卿 +1 位作者 曾华会 杨维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3,共6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刻画不准。因此,采用分层约束的建模思路,首先用微测井资料建立低速层模型,然后用小折射、VSP资料联合建立降速层模型,获得全局寻优非线性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进行分层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基于VSP及实测井深约束,采用协克里金方法优化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通过以上2种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复杂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X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长波长静校正 分层约束 速度结构 约束层析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中心点域浅层折射波解释方法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建中 徐峰 戴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9-465,共7页
如果把一个共中心点道集内折射层的速度近似为常数,顶面近似为 平滑斜面,那么,折射 旅行时与偏移距满足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折射层速度的倒数,截距为共中心点的时间深度,据此提出了共中心点域折射波解释方法。模型试验表明,该... 如果把一个共中心点道集内折射层的速度近似为常数,顶面近似为 平滑斜面,那么,折射 旅行时与偏移距满足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折射层速度的倒数,截距为共中心点的时间深度,据此提出了共中心点域折射波解释方法。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简单、不需要约束条件 、计算快速、解稳定、适应性强。运用该方法确定了我国西部某油气勘探区的近地表模型, 较好地解决了该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中心点道集 折射波解释 近地表模型 初至时间 长波长静校正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地区叠加构造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峰 崔宏良 +2 位作者 张学银 王建生 王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03X期261-264,共4页
近几年随着勘探程度的日益增加,勘探难度加大,煤层气地区成为了勘探的热点。然而分辨率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以及速度谱多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煤层气地震资料的品质。依据静校正和动校正原理,基于实际叠加资料,对影响复杂山地煤层气... 近几年随着勘探程度的日益增加,勘探难度加大,煤层气地区成为了勘探的热点。然而分辨率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以及速度谱多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煤层气地震资料的品质。依据静校正和动校正原理,基于实际叠加资料,对影响复杂山地煤层气叠加剖面构造形态的因素进行了联合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对某地区实际的表层资料进行了模型正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剩余校正 校正 叠加速度谱 波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静校正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纪明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年第9期177-177,共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差异较大,风化层速度不稳定,折射层速度较稳定。由于在近地表结构中存在明显的折射层,炮记录初至中有清晰稳定的折射波,故本文采用折射静校正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该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关键词 折射校正 长波长静校正 折射层 初至
原文传递
影响煤层气地区资料成像的因素分析
19
作者 米信武 程展展 王伟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6年第S1期285-,283,共2页
近几年煤层气成为了勘探热点,然而分辨率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速度谱多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煤层气资料的品质。复杂山地煤层气地区的静校正方法众多,同时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叠加处理方法,但是没有融合到一起进行本质的分析。本文依据... 近几年煤层气成为了勘探热点,然而分辨率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速度谱多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煤层气资料的品质。复杂山地煤层气地区的静校正方法众多,同时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叠加处理方法,但是没有融合到一起进行本质的分析。本文依据静校正和动校正原理,基于实际叠加资料,对影响复杂山地煤层气叠加剖面构造形态的因素进行了联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剩余校正 校正 叠加速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