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基取代的长链硅烷二阶超极化率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云清 丁涪江 赵可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9-805,共7页
对端基取代的一维无限长反位硅烷H2N-(SiH2-SiH2)n-NO2的二阶超极化率进行了系统的量子化学研究.通过仔细检验和选择外场强度,采用9个外场强度(0.0000,±0.0008,±0.0012,±0.0016,±0.0020a.u.)计算的体系能量来确定4... 对端基取代的一维无限长反位硅烷H2N-(SiH2-SiH2)n-NO2的二阶超极化率进行了系统的量子化学研究.通过仔细检验和选择外场强度,采用9个外场强度(0.0000,±0.0008,±0.0012,±0.0016,±0.0020a.u.)计算的体系能量来确定4阶场强展开式中的5个系数,从而得到可靠的二阶超极化率.建议数据拟合时用二阶超极化率单元值的平均值形式γ(n)/n作为拟合对象,同时用1/n的2阶多项式作为拟合函数,以得到无限长链的二阶超极化率极限值.拟合数据范围的选择应该使该数据范围得到的极限值与其临近数据范围得到的极限值的均方偏差最小.分子构型的优化使计算的二阶超极化率增加大约20%,在基组中增加极化函数使二阶超极化率在无限长链时的极限值减少大约15%.相关效应的影响最大,MP2的结果比RHF的结果增加近一倍.根据本文最高水平MP2/6-31G(d)//RHF/6-31G的计算,端基取代的一维无限长反位硅烷H2N-(SiH2-SiH2)n-NO2的二阶超极化率的每单元极限值为0.8364×106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硅烷 超极化率 拟合函数 渐近极限 从头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硅烷修复液对水树老化电缆修复效果长期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尹游 周凯 +2 位作者 陈泽龙 李天华 李诗雨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了研究长链硅烷修复液对水树老化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电气性能提升的长期性效果,对用两种不同配方修复液修复的水树电缆样本和未修复的水树电缆样本进行电热老化,随后结合击穿电压测试、扫描电镜观测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老化后电缆... 为了研究长链硅烷修复液对水树老化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电气性能提升的长期性效果,对用两种不同配方修复液修复的水树电缆样本和未修复的水树电缆样本进行电热老化,随后结合击穿电压测试、扫描电镜观测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老化后电缆的电气性能及绝缘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电热协同老化35天后,修复样本的水树长度明显小于未修复的水树样本,且添加了长链硅烷的修复样本水树长度最小。修复后电缆样本的击穿电压明显高于未修复样本,且添加了长链硅烷的修复样本击穿电压最大。添加长链硅烷成分的修复液能更好地保留在水树老化区域,能更有效地抑制水树的生长,具有更好的长期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电缆 水树老化 修复 期性 长链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硅烷改性杨木纤维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红亮 陈健 +3 位作者 焦健 邓拥军 孔振武 房桂干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3,共9页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S)和1H,1H,2H,2H-全氟十七烷三甲基氧硅烷(FDS)为改性剂、乙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对杨木纤维(PWF)表面改性,制得H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HPWF)、F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FPWF1)和FDS喷雾改性...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S)和1H,1H,2H,2H-全氟十七烷三甲基氧硅烷(FDS)为改性剂、乙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对杨木纤维(PWF)表面改性,制得H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HPWF)、F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FPWF1)和FDS喷雾改性杨木纤维(FPWF2)。考察了溶剂配比、硅烷用量、硅烷水解温度和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WF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量、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PWF的结构与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分数60%乙醇/水溶液中以H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4∶1、HDS于60℃水解1 h,再与PWF于60℃反应1 h,所得HPWF的表面接触角达139°;在乙醇质量分数50%乙醇/水溶液中以F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16∶1、FDS于60℃水解1 h,再与PWF于60℃反应1 h,所得FPWF1的表面接触角达141°;F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008∶1,经喷雾搅拌使纤维表面润湿后于120℃活化反应1.5 h,所得FPWF2的表面接触角达138°。与浸渍法相比,喷雾法具有硅烷用量小、工艺简单、清洁高效等特点。此外,改性后杨木纤维的结晶度提高(由62.1%提高到67.7%~69.7%),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加,表面极性降低,疏水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与疏水性基体树脂的界面相容性与粘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硅烷 杨木纤维 表面改性 疏水性 喷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活剂对长链硅烷偶联效能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任青杰 王迎捷 +3 位作者 张翔 徐宏宇 安佰利 陈吉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激活剂催化后新型长链硅烷溶液对瓷和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激活剂催化不同浓度长链硅烷溶液后处理瓷表面,流动树脂粘接瓷试件。电镜观察表面形态并测量其粘接强度。结果:双组份长链硅烷溶液粘接强度明... 目的:比较不同激活剂催化后新型长链硅烷溶液对瓷和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激活剂催化不同浓度长链硅烷溶液后处理瓷表面,流动树脂粘接瓷试件。电镜观察表面形态并测量其粘接强度。结果:双组份长链硅烷溶液粘接强度明显高于单组份长链硅烷溶液,其中乙酸激活剂组粘接强度最高,月桂酸组最低。6%长链硅烷溶液与激活剂混合后粘接强度最高。电镜显示乙酸组在被粘体表面形成了大量、厚度均一的偶联剂覆盖区,月桂酸组被粘体表面形成了大量的串珠样自聚体。结论:乙酸宜作为长链硅烷分子的激活剂;6%的长链硅烷分子与乙酸混合后粘接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硅烷 激活剂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长链氨基硅烷的合成及其在混凝土中应用
5
作者 姚映钦 刘军 黄可知 《化学建材》 1994年第5期201-203,共3页
合成了γ-己二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HPTES)偶联剂,研究了γ-HPTES作为混凝土减水剂的功能,表明其用量在0.8%~1.0%时具有显著的减水增强作用,减水率达32.8%,两个月抗压强度提高21%。
关键词 混凝土 氨基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偶联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云霞 马德龙 +4 位作者 王才朋 王庆振 陈云刚 布乃豪 潘琳琳 《山东化工》 2023年第23期135-138,共4页
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偶联剂是一类新型的有机硅化合物,兼具了有机聚合物和无机材料的特性,表现出优异的憎水性、阻燃性、耐臭氧、耐老化、生理惰性等性能,使得人们对该类硅烷偶联剂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国内的生产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本... 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偶联剂是一类新型的有机硅化合物,兼具了有机聚合物和无机材料的特性,表现出优异的憎水性、阻燃性、耐臭氧、耐老化、生理惰性等性能,使得人们对该类硅烷偶联剂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国内的生产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本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工艺及发展状况,简要概述了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在相关领域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基 疏水性 氢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折射含钛有机硅杂化涂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赖雅文 杭建忠 +3 位作者 孙小英 金鹿江 施利毅 孙东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010-22014,共5页
采用钛酸四正丁酯(TBOT)、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PS)为原料,分别与两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硅烷(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C6TM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2TMS))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两种含钛有机硅杂化溶胶BTS 和CTS. 实验研究了... 采用钛酸四正丁酯(TBOT)、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PS)为原料,分别与两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硅烷(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C6TM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2TMS))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两种含钛有机硅杂化溶胶BTS 和CTS. 实验研究了TBOT含量和烷基链长度对涂层热稳定性、耐热老化、折射率、透过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涂层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均在98%以上;通过调节Ti含量,BTS与CTS 系列涂层的折射率分别在1.5584-1.6137和1.5721-1.6515内连续可调.热重分析与耐热老化测试结果显示,杂化涂层的热稳定性和耐黄变性能与烷基基团碳链长度成正比,与Ti含量成反比.文章还对引起杂化涂层黄变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折射 黄变 杂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铸铝微弧氧化构筑超疏水表面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翟世伟 李晓燕 +4 位作者 王梦龙 李晓春 李辉 周小琴 唐沙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39,7,共4页
为了提高铸铝表面的防腐蚀和防污能力,通过微弧氧化在铸铝表面原位生长出均匀分布的氧化铝陶瓷膜层,采用长链氟硅烷对微弧氧化陶瓷膜层进行修饰,制备了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表面。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铸... 为了提高铸铝表面的防腐蚀和防污能力,通过微弧氧化在铸铝表面原位生长出均匀分布的氧化铝陶瓷膜层,采用长链氟硅烷对微弧氧化陶瓷膜层进行修饰,制备了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表面。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铸铝微弧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表面形貌,并测试了长链氟硅烷修饰对铸铝以及微弧氧化铸铝表面接触角的影响,探讨了铸铝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长烷链氟硅烷修饰机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正向电压为480 V,占空比为50/50,微弧氧化时间为15 min时,生成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层具有较为连续和致密的微米级突起结构,经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后获得接触角高达162.6°的超疏水表面,并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表面修饰 铸铝 超疏水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