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6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代双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1-064,共4页
探究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2023年参与诊治的掌骨干骨折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分析组行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结束... 探究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2023年参与诊治的掌骨干骨折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分析组行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分析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的患肢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有良好效果,可以加速骨折愈合,缩短愈合所需时间,并显著提升患者关节活动度,而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顺行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港 路真 +1 位作者 郭海滨 高志鹏 《常州实用医学》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6例踝关节骨折患儿根据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螺钉组(27例)和克氏针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6例踝关节骨折患儿根据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螺钉组(27例)和克氏针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AOFAS、ROM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手术时间、术后残存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骨骺早闭螺钉组均明显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残存移位量螺钉组明显小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踝关节内翻-外翻ROM螺钉组与克氏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和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螺钉固定的PPC发生率较低,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固定 治疗 青少年 踝关节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支撑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峻玮 侯金永 +8 位作者 李朝辉 马振元 高祥 毕宏政 陈玲玲 王海涛 聂伟志 成永忠 奚小冰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克氏针支撑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39例,女80例,年龄48~74(60.58±6.7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3(5.29...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克氏针支撑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39例,女80例,年龄48~74(60.58±6.7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3(5.29±2.52)d,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克氏针固定组(克氏针组)及接骨板内固定组(接骨板组)。克氏针组68例,男21例,女47例;年龄49~74(61.15±6.24)岁;左侧41例,右侧27例。接骨板组51例,男18例,女33例;年龄48~72(59.78±5.71)岁;左侧31例,右侧20例。记录并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桡骨远端影像学参数(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术后3、12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9(13.32±2.02)个月。克氏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少于接骨板组[27.91(13.00,42.00)min vs 67.52(29.72,105.32)min,Z=-8.74,P=0.00;3.24(1.08,5.40)ml vs 21.91(17.38,26.44)ml,Z=-9.31,P=0.00;(8.38±2.63)d vs(11.40±2.78)d,t=-3.12,P=0.00;10111.29(6738.98,13483.60)元vs 15871.11(11690.40,20051.82)元,Z=-5.62,P=0.00]。克氏针组并发症2例,接骨板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克氏针组桡骨高度小于接骨板组[(11.45±1.69)mm vs(12.11±1.78)mm,t=-2.061,P=0.04],尺偏角及掌倾角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克氏针组DASH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较接骨板组高[(19.10±9.89)分vs(13.47±3.51)分,t=4.34,P=0.00;(11.15±3.61)分vs(6.41±2.75)分,t=8.13,P=0.00];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接骨板内固定相比,闭合复位克氏针支撑固定虽然对桡骨高度的恢复稍差,但术后12个月两组患肢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花费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COLLES骨折 微创固定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易申德 蔡军 邹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交叉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手术指标、恢复指标、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再移位发生情况、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Dienst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长度均得到明显改善,髓内固定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交叉固定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畸形愈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交叉固定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髓内固定组术后2、4、8周PRWE评分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结论:在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中,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的近期效果优于交叉固定,可增加稳定性并加快骨折愈合,但两种置针方式的安全性并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内固定 交叉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0例
5
作者 范猛 黄晓楠 +5 位作者 朱磊 武永辉 高自立 何强 娄纯彪 李宗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对克氏针进行预弯,采用jahss法复位移位骨折处,行闭合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平均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和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掌骨颈头干角及掌骨长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处疼痛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AM评分评估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侧头干角均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的TAM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闭合复位顺行内固定 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 Ⅱ型骨折
6
作者 田野 侯婷婷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8例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8例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周,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复位丢失、骨骺早闭及腕关节发育畸形等并发症,1例发生指伸肌损伤。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其中掌屈50°~60°,背伸30°~60°,尺偏30°~40°,桡偏25°~30°;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37%。结论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端固定稳定、患儿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 闭合复位 交叉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年争好 张中礼 +3 位作者 孙军 唐淼 许康永 刘长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均无针道感染、肘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环、小指麻木,不能完全伸直,于术后第2天拔除尺侧克氏针后症状逐渐消失。35例骨折均愈合,时间4~6周。末次随访时,患儿均无明显疼痛不适;肘关节伸直0°~8°、屈曲115°~145°,前臂旋前75°~85°、旋后70°~80°,腕关节背伸35°~60°、掌屈50°~60°,患侧活动度均与健侧无明显区别;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及时减轻患儿痛苦,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急诊 闭合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内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柳松 钟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Flynn评分评价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闭合复位有手术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经皮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琦 苏联彬 李楠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9月—2023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9月—2023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闭合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43例,接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拆除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骨折部位疼痛程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48 h及出院后1周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PRW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RWE评分为(47.32±6.18)分,对照组为(48.62±6.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例,占比2.33%,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9例,占比2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固定物拆除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在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拆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 石膏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超 孟真 +2 位作者 黄欣 杨群 赵逢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79-2286,共8页
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后内固定治疗,但近年来采用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报道渐多,但究竟哪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更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闭合复位经皮穿针(CRPP)、... 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后内固定治疗,但近年来采用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报道渐多,但究竟哪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更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闭合复位经皮穿针(CRPP)、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ORKF)在小儿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在内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01-01。筛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后,对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关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116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CRPP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ORKF组(MD=-11.81,95%CI=-15.04~-8.58,P<0.00001),术中出血量低于ORKF组(MD=-3.36,95%CI=-4.37~-2.36,P<0.00001),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KF组(MD=-3.92,95%CI=-6.80~-1.03,P=0.008),克氏针存留时间短于ORKF组(MD=-3.35,95%CI=-6.33~-0.38,P=0.03),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率低于ORKF组(OR=0.44,95%CI=0.25~0.76,P=0.006),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3,95%CI=0.19~0.56,P<0.0001),浅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9,95%CI=0.21~0.73,P=0.003);而两组深部感染、不良愈合、肱骨外髁缺血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无论从效果还是从整体并发症上均优于ORKF,但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 肱骨外髁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穿 切开复位内固定 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板内固定与克氏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文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钛板内固定与克氏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沂南县人民医院诊断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克氏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目的:研究钛板内固定与克氏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沂南县人民医院诊断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克氏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B组(钛板内固定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骨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愈合时间,且骨折复位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内固定 闭合复位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立强 周世英 +1 位作者 张力平 任占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60°制动3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3月进行随访,根据VAS疼痛评分和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依次评估患者肘关节的疼痛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力量评分、临床效果,计算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肘关节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3周、术后3月之间的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术后3周、术后3月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之间两两比较,术后3周与术前相比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明显改善(P<0.05)。但由于术后3周内石膏辅助肘关节固定,克氏针经皮肤等原因导致患者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恢复满意度明显低于术后3月(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应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后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手法复位 固定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卢伟广 王灿斌 +2 位作者 杨俊 张羽 吴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4期41-44,共4页
目的:对比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鹰潭一八四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 目的:对比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鹰潭一八四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Gissane角、Bohler角均较术前增大,跟骨高度均较术前增高,跟骨宽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术后1年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良好的效果,两种术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但前者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关节造影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作用
14
作者 戴海波 刘佳 +1 位作者 龙扬 文跃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联合关节造影在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儿童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8岁,平均(4.3±2.1)岁。患儿术前均行肘关节磁共... 目的探讨磁共振联合关节造影在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儿童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8岁,平均(4.3±2.1)岁。患儿术前均行肘关节磁共振检查。观察组14例,术中先采用关节造影检查骨折端移位情况,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再用C臂机透视确定复位程度和克氏针位置;对照组14例,均行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12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2.9%,对照组优11例,良1例,中2例,优良率为85.7%,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和21.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联合关节造影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关节造影 肱骨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拇指近节指骨骨折
15
作者 杨家康 李青松 +1 位作者 季亮 王祥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拇指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的30例拇指近节指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57岁,平均...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拇指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的30例拇指近节指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57岁,平均(36.2±18.3)岁。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标准测量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motion,TAM),测量手指捏力并与健侧进行对比,采用100 m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15个月,平均(13.5±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6周,平均(5.6±1.8)周。末次随访时,患侧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达到健侧的(97.5±2.6)%、(96.3±3.6)%;按照TAM标准,优20例,良10例。末次随访时,患侧拇指捏力达到健侧的(98.3±1.8)%。患者满意程度(96.3±3.4)mm。结论对于拇指近节指骨骨折,特别是骨折较复杂或粉碎性不稳定骨折,采用经皮穿针结合骨水泥外架固定,其疗效较好、安装简便、组织创伤、并发症少,且固定坚强,患者被允许进行早期关节活动,益于拇指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近节指骨 骨折 固定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朱欢叶 王梦瑶 +2 位作者 郑华江 高超 曹进 《浙江医学》 2025年第3期305-308,311,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患儿采用单纯交叉克... 目的探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患儿采用单纯交叉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对照组),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45例患儿采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固定(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资料,并采用Flynn肘关节分级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儿术后3、6个月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无骨不愈合、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侧交叉克氏针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可使患儿获得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的机会,还能降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交叉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7
作者 李显辉 周雄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切开组与闭合组,各51例。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闭合组骨折愈合、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儿的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屈肘、伸肘、过伸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够缩短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骨折愈合、住院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但在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顺行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第5掌骨干骨折
18
作者 王大伟 李甲 +3 位作者 滕道练 钱军 狄虎 闫成士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第5掌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2022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第5掌骨干骨折患者14例,均行闭合复位并结合C臂机透视下用两枚克氏针于第5掌骨近端背面...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第5掌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2022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第5掌骨干骨折患者14例,均行闭合复位并结合C臂机透视下用两枚克氏针于第5掌骨近端背面两侧顺行打入,克氏针尾部贴骨埋于皮下,术后辅助高分子夹板功能位固定2周,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术后门诊随访,观察骨折端愈合情况及小指握拳伸指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克氏针尾部埋藏切口无感染,术后小指握拳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第5掌骨干型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训练,减少肌腱瘢痕粘连及关节僵硬,后期小指握拳、伸指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青少年第5掌骨干骨折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掌骨干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刘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究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名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型外固定架... 目的:探究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名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手术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周使用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价患肢功能,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simulation scoring,VAS)评价患处疼痛程度并记录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DASH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DASH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能提高疗效,促进掌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且不增加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骨折 微型外固定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患儿中的应用
20
作者 孙姗姗 王文凤 +1 位作者 白昕 张田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2例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肱骨髁上骨折患...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2例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旋前、旋后、屈曲、伸直活动度、疼痛、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关节稳定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中实施优质护理后,有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与肘关节功能,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固定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