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8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0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40例采用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以及对照组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40例采用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以及对照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达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明显,康复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卫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 80例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面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骨折愈...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 80例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面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优质的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护理对策,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髋部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小切口 闭合复位 髋部骨折 内固定治疗 跌倒 局麻 身体条件 体力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探讨
4
作者 尹广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6期106-107,共2页
目的:对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宣威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和对照组(人工关节置换... 目的:对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宣威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和对照组(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均为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6.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80.0%高于对照组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有着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於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138例患者中,年龄15~84岁,平均55岁;男65例,女73例;外伤骨折125例,劳累骨折13例;股骨头下骨折15例,经股骨颈骨折64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59例。均为新鲜骨折。在...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138例患者中,年龄15~84岁,平均55岁;男65例,女73例;外伤骨折125例,劳累骨折13例;股骨头下骨折15例,经股骨颈骨折64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59例。均为新鲜骨折。在早期、低创伤、解剖复位、术后防旋的原则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38例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无感染,无股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结论: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减少,为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应在早期、低创伤、解剖复位、术后防旋的原则下,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6
作者 彭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4期219-219,共1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法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间上述两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上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小切口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7
作者 姚保兵 尹成国 王大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202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例,均为伸直型骨折。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202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例,均为伸直型骨折。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11.5个月。患儿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肘内翻畸形1例,未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肘关节功能按Flynn评分:优9例,良1例。结论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以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严重肿胀 尺侧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李明 邱学文 曾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观察组行MIPPO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早期自主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AOFAS-AH、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可提高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应激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OR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膝关节功能 应激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陈小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8例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术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闭合组(P<005);术后3个月,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闭合组,肘关节旋前角、旋后角、屈曲角、伸展角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小儿SFH,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形态与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 小切口 切开复位固定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任立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1-004,共4页
分析锁骨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锁骨骨折患者96例为目标对象,盲选抽签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 分析锁骨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锁骨骨折患者96例为目标对象,盲选抽签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低,手术总时长、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锁骨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优异,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小切口 锁定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控制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
11
作者 徐林军 王浩 李祖高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隧道控制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隧道控制技术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2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隧道控制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隧道控制技术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2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92~186(116.2±15.6)min,术中出血量125~650(180.5±70.4)ml,术中透视24~46(28.4±5.2)次。术后7例骨折解剖复位、13例骨折功能复位。骨折均愈合,时间6~18(7.8±3.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退钉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发生肺部感染,以上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8~96(88.3±2.5)分,其中优1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17/20。结论采用隧道控制技术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在获得骨折满意复位的同时能减少手术创伤,保护了骨折断端血供,更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控制技术 股骨转子下骨折 闭合复位 股骨髓内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杨俊 高辉 +1 位作者 侯鹏程 周江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humeral condylar fracture,LH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鹰潭一八四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94例LHCF患儿临床...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humeral condylar fracture,LH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鹰潭一八四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94例LHCF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受伤方式、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情况、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等。随访6~1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并根据是否出现针道感染、肘内外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分为正常组(84例)和并发症组(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的手术时间为(56.62±8.95)min,术中出血量为(2.34±0.36)mL,住院时间为(4.93±1.15)d。疗效优52例、良33例、可6例、差3例,疗效优良率为90.43%(85/94)。随访期间出现钉道感染4例,肘内翻1例,肘外翻2例,延迟愈合1例,关节僵硬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10/94)。单因素分析显示,BMI、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儿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吴浪滔 云亮 闫文虎 《中外医疗》 2025年第8期53-56,112,共5页
目的比较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仁怀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切开复位组(n=30)与闭合... 目的比较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仁怀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切开复位组(n=30)与闭合复位组(n=30)。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恢复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结果切开复位组恢复总优良率为90.00%(27/30),高于闭合复位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升,且切开复位组患者两项评分均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踝关节活动度(跖屈、内翻、外翻、背伸)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组间跖屈、内翻、外翻、背伸活动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开复位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闭合复位组的26.67%(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患者均能提高患者踝关节活动度,且切开复位组患者恢复优良率高,踝关节活动评分佳,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常秀荣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水平、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可提高HSS评分,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肢复杂骨折 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杨港 路真 +1 位作者 郭海滨 高志鹏 《常州实用医学》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6例踝关节骨折患儿根据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螺钉组(27例)和克氏针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6例踝关节骨折患儿根据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螺钉组(27例)和克氏针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AOFAS、ROM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手术时间、术后残存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骨骺早闭螺钉组均明显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残存移位量螺钉组明显小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踝关节内翻-外翻ROM螺钉组与克氏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和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螺钉固定的PPC发生率较低,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克氏针固定 治疗 青少年 踝关节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谵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浩宇 钱钧 +1 位作者 何飞熊 徐江保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白蛋白变化、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术中输血、围手术期失眠、术前疼痛评分、麻醉方式、住院时间及术中氨甲环酸使用等临床相关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预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81.58±8.18岁(65~97岁)。术后发生谵妄39例,发生率为24.22%。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P=0.013)、失眠(P=0.018)、术前白蛋白(P=0.004)、术前准备时间>2 d(P=0.030)以及输血浆(P=0.032)在谵妄和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术前失眠、术前白蛋白低、术前准备时间>2 d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浆能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 闭合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台中惠 鹿泽兵 +3 位作者 马荣 王立进 孙亚超 刘焕发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诸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观察组...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诸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观察组(34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桡骨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更佳,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并发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应激的影响
18
作者 王玉龙 章华 +2 位作者 刘道碧 王旭东 李栋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九江171医院进行TPF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以的基础上,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九江171医院进行TPF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以的基础上,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时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术后3、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角度变化,手术相关指标,疼痛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伸直、屈曲活动度均提高,且观察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时P物质、前列腺素E2、神经肽Y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减轻疼痛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9
作者 徐华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50-053,共4页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评析效果。方法 患者80例(2022.01至2023.12收治),分组:1:1交替分组法,即:A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B组(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围术期及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评析效果。方法 患者80例(2022.01至2023.12收治),分组:1:1交替分组法,即:A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B组(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围术期及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B组<A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B组>A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佳,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利于患者康复,该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髌上入路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固定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夏茂雄 《系统医学》 2025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探究经髌上入路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固定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经髌上入路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固定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其中参比组采取经髌下入路,观察组采取经髌上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屈膝最大角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参比组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经髌上入路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胫骨骨折,可加速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髌上入路 闭合复位 胫骨髓内钉固定 复杂胫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