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不可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钟凌剑 王丽红 +1 位作者 陈彦震 赖晓榕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410-1411,共2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不可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切开复位手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不可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切开复位手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用于Garter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可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型肱骨踝上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骨膜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冶 王春 +2 位作者 郑大伟 孙峰 寿奎水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9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为其进行治疗,然后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 目的:探讨分析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9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为其进行治疗,然后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这195例患儿中具备随访条件的126例患儿进行为期1个月~1年(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儿的骨折端均已完全愈合,愈合的时间为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5个月,无一例患儿发生肘内翻、畸形、异位骨化等情况,仅有2例患儿发生了尺神经损伤(均在3个月后自行康复)。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判定标准对这126例患儿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其中评价等级为优的患儿有99例,为良的患儿有18例,为可的患儿有9例,治疗的优良率为92.8%。结论: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效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龙翔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发生的骨折。该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肘关节骨折。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查阅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献,...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发生的骨折。该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肘关节骨折。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查阅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献,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机制、骨折分型及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该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凤海 陈磊 刘坤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F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21-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骨科收治的85例儿童GartlandⅡ、Ⅲ型SFH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F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21-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骨科收治的85例儿童GartlandⅡ、Ⅲ型SFH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对照组,42例)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观察组,43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依据X线片结果测量携带角度数、肘内翻度数,以及肘关节活动度。使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统计感染、尺神经损伤、延迟愈合、肘内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携带角度数、肘内翻度数均小于对照组,前臂肌力、伸直受限度数、屈曲受限度数与健侧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感染、尺神经损伤、延迟愈合、肘内翻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SFH,虽然住院费用较高,但有利于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和改善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石膏外固定 经皮克内固定 GartlandⅡ、Ⅲ型骨折 肘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MIO理论指导下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大方 徐晨阳 牛宝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在MIO理论指导下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分类B2型6例,B3型10例,C1型12例,C2型15例,C3型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闭合复位... 目的探讨在MIO理论指导下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分类B2型6例,B3型10例,C1型12例,C2型15例,C3型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获得随访41例,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7-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平均12°(6-18)°,尺偏角平均21°(16-31)°。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32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90.24%。结论在MIO理论指导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相对穗定固定,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腕关节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O理论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代双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1-064,共4页
探究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2023年参与诊治的掌骨干骨折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分析组行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结束... 探究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2023年参与诊治的掌骨干骨折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分析组行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分析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的患肢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于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有良好效果,可以加速骨折愈合,缩短愈合所需时间,并显著提升患者关节活动度,而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顺行克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0例
7
作者 范猛 黄晓楠 +5 位作者 朱磊 武永辉 高自立 何强 娄纯彪 李宗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对克氏针进行预弯,采用jahss法复位移位骨折处,行闭合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平均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和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掌骨颈头干角及掌骨长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处疼痛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AM评分评估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侧头干角均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的TAM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闭合复位顺行克内固定 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杨港 路真 +1 位作者 郭海滨 高志鹏 《常州实用医学》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6例踝关节骨折患儿根据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螺钉组(27例)和克氏针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6例踝关节骨折患儿根据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螺钉组(27例)和克氏针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AOFAS、ROM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手术时间、术后残存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骨骺早闭螺钉组均明显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残存移位量螺钉组明显小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踝关节内翻-外翻ROM螺钉组与克氏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和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螺钉固定的PPC发生率较低,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固定 治疗 青少年 踝关节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台中惠 鹿泽兵 +3 位作者 马荣 王立进 孙亚超 刘焕发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诸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观察组...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诸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观察组(34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桡骨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更佳,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 闭合复位内固定 并发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患儿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姗姗 王文凤 +1 位作者 白昕 张田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2例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肱骨髁上骨折患...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2例行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旋前、旋后、屈曲、伸直活动度、疼痛、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关节稳定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中实施优质护理后,有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与肘关节功能,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克固定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柳松 钟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Flynn评分评价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闭合复位有手术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经皮克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琦 苏联彬 李楠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9月—2023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9月—2023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闭合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43例,接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拆除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骨折部位疼痛程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48 h及出院后1周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PRW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RWE评分为(47.32±6.18)分,对照组为(48.62±6.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例,占比2.33%,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9例,占比2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固定物拆除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与石膏固定在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型/Ⅱ型骨骺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拆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克 石膏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申德 蔡军 邹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交叉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手术指标、恢复指标、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再移位发生情况、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Dienst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长度均得到明显改善,髓内固定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交叉固定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畸形愈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交叉固定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髓内固定组术后2、4、8周PRWE评分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结论:在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中,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的近期效果优于交叉固定,可增加稳定性并加快骨折愈合,但两种置针方式的安全性并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内固定 交叉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淳淼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9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标、肘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势,能够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克内固定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探究
15
作者 廖秀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66-0169,共4页
研究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有效性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10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封闭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50例,... 研究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有效性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10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封闭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治陪效果。结果 术前应用Mayo工具评估肘关节功能,表示无差异,P>0.05,术后2周,实验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肘屈、肘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活动度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用VAS工具评估,术后第一天两组 VAS评分无明显差别, P>0 5。实验组术后第1周和第2周 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0%)术后并发症(18.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比康复效果,即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生活能力、总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中,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的应用能改善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克内固定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 Ⅱ型骨折
16
作者 田野 侯婷婷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8例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8例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周,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复位丢失、骨骺早闭及腕关节发育畸形等并发症,1例发生指伸肌损伤。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其中掌屈50°~60°,背伸30°~60°,尺偏30°~40°,桡偏25°~30°;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37%。结论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端固定稳定、患儿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折 闭合复位 交叉克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何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8-8,共1页
所谓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肱骨远处的内外髁上侧发生骨折。此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属肘关节骨折。由于微创手术相关技术不断进步,临床上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极其显著。鉴于此,文章对闭... 所谓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肱骨远处的内外髁上侧发生骨折。此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属肘关节骨折。由于微创手术相关技术不断进步,临床上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极其显著。鉴于此,文章对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式进行综述,意在给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治疗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18
作者 年争好 张中礼 +3 位作者 孙军 唐淼 许康永 刘长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均无针道感染、肘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环、小指麻木,不能完全伸直,于术后第2天拔除尺侧克氏针后症状逐渐消失。35例骨折均愈合,时间4~6周。末次随访时,患儿均无明显疼痛不适;肘关节伸直0°~8°、屈曲115°~145°,前臂旋前75°~85°、旋后70°~80°,腕关节背伸35°~60°、掌屈50°~60°,患侧活动度均与健侧无明显区别;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及时减轻患儿痛苦,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急诊 闭合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克内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切开/闭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金龙 王朝阳 +3 位作者 孙军健 贾永鹏 赖爱宁 周丽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4期496-498,共3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损伤中多见的一种骨折类型,Ⅰ型骨折患儿断端移位不明显,仅进行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Ⅱ型、Ⅲ型骨折移位较为明显,需进行手术治疗[1]。切开/闭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是治疗Ⅱ型、Ⅲ型肱骨...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损伤中多见的一种骨折类型,Ⅰ型骨折患儿断端移位不明显,仅进行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Ⅱ型、Ⅲ型骨折移位较为明显,需进行手术治疗[1]。切开/闭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是治疗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手段,两种方法效果均较为理想,均可促进患儿骨折在短时间内恢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骨折 骨折固定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许益文 郑勇 +6 位作者 白祥军 刘俊 李彦武 石振 游景扬 范江荣 张柘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2.5~12岁,平均6.7岁,11例Ga... 目的 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2.5~12岁,平均6.7岁,11例Garland Ⅱ型,41例GarlandⅢ型,51例伸直型,1例屈曲型;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该方法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52例均得到随访12~18个月,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41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2%.结论 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骨折固定稳定、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防止肘内翻、肘关节功能好等优点;但术中术后相关因素影响预后,如反复复位、复位不佳、未注意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手法不当、尺神经的损伤、克氏针的方向不当、外固定时间过短、锻炼不及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闭合复位 经皮克固定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