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6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进展
1
作者 张琦 秦红松 +1 位作者 郝清智 李连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以四肢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的特征、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闭塞性疾病。TAO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血管造影。戒烟是全球公认的预防TAO进展的重要治疗措施。随着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以四肢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的特征、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闭塞性疾病。TAO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血管造影。戒烟是全球公认的预防TAO进展的重要治疗措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TAO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特别是腔内介入手术、干细胞移植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应用和新兴药品的研发,给TAO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TAO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与劣势,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溃疡性结肠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
2
作者 陈学怡 万国威 +2 位作者 贾琳倩 朱东强 郑金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6-89,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不仅可累及消化道,还可累及骨关节、眼和皮肤等肠外组织。这...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不仅可累及消化道,还可累及骨关节、眼和皮肤等肠外组织。这种发生在肠道外的炎症性病变通常称为IBD的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许多肠外表现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难以区分是真正的EIM,还是IBD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肠外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何超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中的诊断结果;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将确诊患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峰值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阻力指数。结果:105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00例、阴性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阳性99例、阴性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97.15%。急性期患者受累动脉壁变厚,以血管内膜增厚为主,血流信号呈实性回声附着处充盈缺损,但血管腔内流速无显著改变,流速较正常稍有减低、阻力指数升高、脉动指数下降;慢性期患者脉动指数、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肢体末端受累血管阻力指数较急性期患者显著下降;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各病变血管超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判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抑制自噬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凝血系统、EPCs分化及Rho激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魁 马亮亮 +1 位作者 许寅栋 史吏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19-927,共9页
目的探究生肌玉红膏抑制自噬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凝血系统、内皮祖细胞(EPCs)分化及Rho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下肢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溶液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皂苷钠凝胶... 目的探究生肌玉红膏抑制自噬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凝血系统、内皮祖细胞(EPCs)分化及Rho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下肢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溶液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皂苷钠凝胶组、生肌玉红膏组,每组10只。采用HE染色检测血管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凝血检测仪检测凝血系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分化,免疫组化法检测Rho激酶活性。结果生肌玉红膏组可使血管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苄氯素1(Beclin1)、Rho激酶蛋白表达、血浆纤维蛋白原、EPCs中CD34阳性表达率降低,血清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EPCs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表达率、血管组织中P62表达升高(P<0.05);体外实验表明,生肌玉红膏组可降低损伤的内皮细胞中LC3Ⅱ/Ⅰ、Beclin1表达,升高P62表达(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可有效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凝血功能,促进EPCs分化,降低Rho激酶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膏 自噬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凝血系统 EPCs分化 Rho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马蹬草治疗闭塞性脉管炎作用机制分析与分子对接验证
5
作者 杨俊杰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60-165,共6页
文章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马蹬草治疗闭塞性脉管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文章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马蹬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从GeneCards、CTD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闭塞性脉管炎预测靶点,取马蹬草成分靶点与闭塞性脉管炎预测靶点的交... 文章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马蹬草治疗闭塞性脉管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文章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马蹬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从GeneCards、CTD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闭塞性脉管炎预测靶点,取马蹬草成分靶点与闭塞性脉管炎预测靶点的交集,得到马蹬草治疗闭塞性脉管炎症的潜在靶点,并在Cytoscape中构建“马蹬草成分-治疗闭塞性脉管炎-靶点”网络。同时,利用DAVID平台富集靶点功能,并借助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靶点及其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马蹬草治疗闭塞性脉管炎可能的主要有效成分有9个,且其对应的潜在靶点有31个;KEGG通路富集结果得到103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形成等。由此可知,马蹬草可能通过影响白细胞-细胞黏附、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血小板活化、细胞表面、质膜、细胞外间隙、酶结合、受体结合、肝素结合等生物学过程,以及调控多个靶点基因表达,来发挥治疗闭塞性脉管炎的作用,从而为验证马蹬草能够治疗闭塞性脉管炎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镫草 闭塞性脉管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国斌教授从“寒凝血瘀”论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尧卿 黄仁燕 +4 位作者 樊炜静 王徐红 杜玉青 卢慧敏 柳国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本文对柳国斌教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柳教授提出阳虚寒凝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始动病机,而后形成瘀血、脉络闭阻等病理环节,故将本病的病机概括为“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其提出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法则... 本文对柳国斌教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柳教授提出阳虚寒凝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始动病机,而后形成瘀血、脉络闭阻等病理环节,故将本病的病机概括为“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其提出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法则,遣方用药注重扶阳,认为机体的阳气充足后,气血得以运行顺畅,瘀血等病理因素随之消散。柳教授强调只有抓住病机才能抓住治疗的关键,在复杂的疾病中找出矛盾所在,才能取得良效。现将柳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并附验案1则,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佳丽 刘芳 +3 位作者 甘永康 崔红梅 雷燕 郝文立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78-3384,共7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累及中小动静脉的炎性、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病理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功能紊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遗传基因异常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使用药物干预不显著时,多采用血管介入...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累及中小动静脉的炎性、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病理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功能紊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遗传基因异常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使用药物干预不显著时,多采用血管介入、血管重建、骨搬移血管再生和交感神经切除等手术方法,患者疼痛缓解,但复发率和截肢率较高。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防治疾病的特点,临床治疗TAO效果良好。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TAO的潜在机制涉及减少氧化应激、抗炎、调节免疫、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流变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单味中药 中药提取物 中药复方 防治 病理机制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尿激酶经靶动脉灌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周坤 段辉 +4 位作者 侯杰 龙斌斌 郑涛 周科 赵宗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尿激酶(URK)经靶动脉灌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3例男性TA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单...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尿激酶(URK)经靶动脉灌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3例男性TA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单一采用经靶动脉灌注GBE治疗)与研究组(n=43,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URK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30、90 d,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90 d,研究组患者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E联合URK经靶动脉灌注治疗TAO患者较单用GBE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不会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银杏叶提取物 尿激酶 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高剑波 张峰 +2 位作者 李飞 董立潮 王静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12-2516,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T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术,TTBT组接受TTB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半年患肢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素B2(TXB2)等内皮损伤因子,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因子水平。结果TTBT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分别为(10.36±1.32)、(5.07±0.53)d,短于对照组的(12.45±1.50)、(6.28±0.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患肢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为0.86±0.11、(2546.52±258.28)m,大于对照组的0.77±0.09、(2103.06±226.23)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VEGF、HIF-1α、vWF、TXB2水平分别为(36.87±3.98)ng/L、(2.64±0.29)ng/L、(149.97±17.62)%、(140.38±17.62)ng/L,低于对照组的(44.09±4.82)ng/L、(3.17±0.34)ng/L、(186.50±21.08)%、(178.95±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5-HT、SP、NE水平分别为(0.24±0.03)μmol/mL、(1.51±0.17)pg/mL、(60.37±6.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05)μmol/mL、(1.87±0.21)pg/mL、(75.25±9.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BT治疗下肢TAO可重建下肢远端侧支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局部缺血状况,促进患者皮肤恢复,增强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疼痛因子、内皮损伤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皮损伤因子 疼痛因子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缪沁熹 罗兵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的静息痛评分、跛行...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的静息痛评分、跛行距离、足温、患侧踝肱指数、足趾血氧饱和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静息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跛行距离和足温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静息痛评分为(3.76±0.4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0.55)分(P<0.05);治疗组足温、跛行距离分别为(35.57±0.77)℃和(372.26±30.13)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09±0.80)℃和(256.18±41.02)m(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患侧踝肱指数与足趾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患侧踝肱指数与足趾血氧饱和度分别为(0.96±0.22)%和(95.76±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9±0.25)%和(86.09±3.55)%(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以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而治疗组的躯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切口皮肤坏死1例、感染1例、溃疡复发3例、截肢3例;治疗组出现切口皮肤坏死2例、感染3例,无溃疡复发,无截肢。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可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提高患侧足趾血氧饱和度,改善踝肱指数,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静息痛 间隙性跛行 视觉模拟评分 健康调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药治疗
11
作者 张艳茹 王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422-426,共5页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现代医学仍未找到本病的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一种难治性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浅表静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现代医学仍未找到本病的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一种难治性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浅表静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不断提高,该文主要将目前本病的中医研究及治疗方案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 内治法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阴毒论治吸烟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影响
12
作者 陈文钰 高献敏 于文慧 《中医学》 2024年第12期3366-3370,共5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缺血性疾病,以四肢末梢冰冷青紫、静息痛,甚至溃疡、坏疽等为临床表现。吸烟是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根据烟草的致病特点,结合陈实功提出的“阴毒”理论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缺血性疾病,以四肢末梢冰冷青紫、静息痛,甚至溃疡、坏疽等为临床表现。吸烟是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根据烟草的致病特点,结合陈实功提出的“阴毒”理论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原则为补气回阳,解毒通络,并重用银花攻补兼施、扶正祛毒,以期为临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一定思路。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is a chronic ischem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old and cyanotic extremities, resting pain, and even ulcers and gangrene. Smok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Based on the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obacco,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ogenesis of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Yin-Poison” theory proposed by Chen Shigong.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for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should be to tonify Qi and restore yang, detoxify and unclog the meridians, with emphasis on the use of honeysuckle (Lonicera japonica) to achieve both tonification and purging,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body’s resistance and eliminating toxi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certain insights in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毒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补气回阳 解毒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凉血和营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血管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
13
作者 冯夏 王御震 +3 位作者 祝艳丹 赵诚 李骥 曹烨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5-2922,共8页
目的研究凉血和营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大鼠血管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凉血和营方低、中、高剂量组(2.25、4.5、9 g/kg),大鼠后肢股动脉注射0.1 mL月桂酸钠(10 mg/mL)建立TAO大模型,造模成功后灌... 目的研究凉血和营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大鼠血管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凉血和营方低、中、高剂量组(2.25、4.5、9 g/kg),大鼠后肢股动脉注射0.1 mL月桂酸钠(10 mg/mL)建立TAO大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观察患肢形态变化并进行评级;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扫描各组大鼠后肢血流量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ICAM-1、VCAM-1水平;HE染色观察股动脉和股静脉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股动脉组织中TNF-α、IL-6、JAK2、p-JAK2、STAT3、p-STAT3、ICAM-1、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患肢形态学评分升高(P<0.01);患侧/健侧血液灌注量比降低(P<0.01);血浆TNF-α、IL-6、ICAM-1、VCAM-1水平升高(P<0.01);股动脉及股静脉组织中存在富含大量炎性细胞的血栓浸润,股动脉组织中TNF-α、IL-6、p-JAK2、p-STAT3、ICAM-1、VCAM-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凉血和营方中、高剂量组大鼠患肢形态学评分降低(P<0.01),患侧/健侧血液灌注量比升高(P<0.01),股动脉及股静脉组织中血栓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股动脉组织中IL-6、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1);各剂量组血浆TNF-α、IL-6、ICAM-1、VCAM-1水平降低(P<0.05,P<0.01),股动脉组织中TNF-α、ICAM-1、VCAM-1、p-JAK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凉血和营方可以改善TAO大鼠全身炎症状态,抑制内皮细胞活化,减轻血管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和营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皮细胞活化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活化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冯夏 曹烨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33-39,共7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主要影响四肢中小血管的炎症性血管疾病,内皮细胞活化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高滴度的炎症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过表达、氧化应激反应、内质网应激、线...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主要影响四肢中小血管的炎症性血管疾病,内皮细胞活化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高滴度的炎症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过表达、氧化应激反应、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铜稳态、铁代谢、糖酵解等生理、病理过程都会促使内皮细胞活化而参与到TAO的病理进程中,因此掌握其分子机制,减轻内皮细胞活化或损伤是治疗TAO疾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理机制 内皮细胞活化 免疫反应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玮 周海东 +3 位作者 罗昌泰 罗东 陈禄昌 韦积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527-2531,2537,共6页
总结国内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发展革新以及该技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为未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骨横搬治疗提供参考。查阅关于横向骨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文献,总结该技术的发展、应用、疗效以及优缺点等。胫骨横... 总结国内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发展革新以及该技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为未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骨横搬治疗提供参考。查阅关于横向骨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文献,总结该技术的发展、应用、疗效以及优缺点等。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利用牵引产生的机械刺激促进肢体远端微循环重建,使缺血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保肢率,促进创面愈合,近年来临床应用显示了较好的疗效。胫骨横向骨搬移可显著改善肢体远端缺血坏死的问题,但其并发症、作用机制、技术要点等还存在争议。目前临床应用病例较少、应用范围不足,其有效性、远期疗效以及具体手术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舒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地塞米松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周和成 赵小琴 +2 位作者 谢青 吴邓中 刘智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35-40,共6页
目的观察脉络舒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地塞米松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鹰潭市人民医院的80例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参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参... 目的观察脉络舒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地塞米松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鹰潭市人民医院的80例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参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参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38 U/kg,q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qd),联合组采用联合口服脉络舒通丸(36.0 g,1瓶/次,ti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的Rutherford分级分布和治疗效果,比较治疗7、14 d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14 d后Rutherford分级分布情况优于参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后TT、PT、APTT、6-k-PGF1α、NO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后FIB、TXB2、PAF,IL-1β、IL-6、IL-7、TNF-α水平及ET-1、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舒通丸和低分子肝素、地塞米松可以显著提升TAO治疗效果,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及促进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脉络舒通丸 低分子肝素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谢庆欣 孙秋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是一种主要累及于四肢末端中、小静脉,阶段分布的慢性复发性血管闭塞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时期,目前尚未明确具体病因机制,但一般认为多与吸烟、寒冷刺激、外伤等因素有关。近年来...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是一种主要累及于四肢末端中、小静脉,阶段分布的慢性复发性血管闭塞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时期,目前尚未明确具体病因机制,但一般认为多与吸烟、寒冷刺激、外伤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中西医治疗TAO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查阅近五年中西医治疗TAO相关文献,下文综述了中西医治疗TAO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TAO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西医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通阳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验案
18
作者 李壮花 梁建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以口服扩张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药、血管扩容药等药物治疗为主,严重时行手术治疗,必要时需截肢,甚者远端截肢。中医称该病为“脱疽”,认为寒凝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以口服扩张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药、血管扩容药等药物治疗为主,严重时行手术治疗,必要时需截肢,甚者远端截肢。中医称该病为“脱疽”,认为寒凝血滞是其主要病机。该文分享1则采用温经通阳法治疗的TAO病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脱疽 脱骨疽 山西门氏杂病流派 联合方组 温经通阳法 督脉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沏其日甘-8丸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药、辅药、佐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马明星 孟根杜希 安娜 《药物资讯》 2024年第3期289-297,共9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脉管炎,多发于中青年男性,近年来女性患者也逐渐增加。它的病因与长期吸烟、感染、牙周炎与激素紊乱等多种状态息息相关。脉管炎多发在四肢的中小动脉或静脉,并且伴有继发的神经性、缺血性改变,下肢多见。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脉管炎,多发于中青年男性,近年来女性患者也逐渐增加。它的病因与长期吸烟、感染、牙周炎与激素紊乱等多种状态息息相关。脉管炎多发在四肢的中小动脉或静脉,并且伴有继发的神经性、缺血性改变,下肢多见。临床表现为早期的患肢发冷、间歇性跛行,严重后则可演变为患肢静息痛、坏疽等。且在临床中难以治愈,因此,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症状、减轻痛苦方面,蒙医药有着独特的见解及处方。沏其日甘-8丸在临床中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改善血流变学、抑制血栓、清理血管以及控制血脂水平的效果。鉴于此,本文对沏其日甘-8丸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相关主药、辅药、佐药的活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梳理,为临床以及科研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沏其日甘-8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坏疽的局部处理(附114例分析)
20
作者 尚德俊 赵绚德 +3 位作者 赵纯修 杨东海 范全心 李世荣 《山东医药》 CAS 1981年第1期14-15,共2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肢体溃疡和坏疽,具有缺血性坏疽的特性,正确的局部处理,对解除病人痛苦、促进创口愈合和保存肢体有重要意义。1965年7月~1979年12月,我们应用小剂量腰麻对11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坏疽作局部处理,效果满意,报...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肢体溃疡和坏疽,具有缺血性坏疽的特性,正确的局部处理,对解除病人痛苦、促进创口愈合和保存肢体有重要意义。1965年7月~1979年12月,我们应用小剂量腰麻对11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坏疽作局部处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坏疽 切除缝合 趾部 切除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疾病 创口感染 坏死组织 局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