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西北金矿阶梯式成矿模式 被引量:71
1
作者 宋明春 伊丕厚 +5 位作者 徐军祥 崔书学 沈昆 姜洪利 袁文花 王化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2-1000,共9页
在胶西北深部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对控矿断裂构造的深部变化、金矿体的空间分布研究,提出了焦家金矿带金矿受铲式断裂控制,胶西北金矿受伸展构造带控制的认识.建立了焦家带金矿床空间分布模式和胶西北金矿区域成矿模式,认... 在胶西北深部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对控矿断裂构造的深部变化、金矿体的空间分布研究,提出了焦家金矿带金矿受铲式断裂控制,胶西北金矿受伸展构造带控制的认识.建立了焦家带金矿床空间分布模式和胶西北金矿区域成矿模式,认为,胶西北主要金矿成矿带深部存在多重成矿空间,控制金矿床的铲式断裂沿倾斜方向出现若干个倾角由陡变缓的变化台阶,相应的会形成若干个呈阶梯式分布的金矿床(体),称之为胶西北金矿阶梯式成矿模式.本文指出,胶东金矿形成于三叠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强烈碰撞之后白垩纪地壳伸展减薄期,陆壳重熔、流体活化、伸展拆离是金成矿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金矿 阶梯式成矿 断裂 伸展构造 胶西北 焦家金矿带
原文传递
胶东金矿成矿模式 被引量:99
2
作者 宋明春 林少一 +5 位作者 杨立强 宋英昕 丁正江 李杰 李世勇 周明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36,共22页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深入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系统总结胶东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型式、构造与矿体的耦合关系、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其他成矿地...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深入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系统总结胶东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型式、构造与矿体的耦合关系、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其他成矿地质因素,在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金矿赋矿规律、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胶西北金矿和深部金矿成矿模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模式,其要义是:早白垩世,由于板块俯冲、回撤,诱发壳幔相互作用,产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引起广泛的流体活动;同时,地壳拉张和岩浆隆升,形成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出现大量铲式断层、拆离断层等。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高强度含矿流体活动和交代蚀变作用是胶东金矿大规模集中产出的基础条件,地壳快速隆升引起强烈减压、降温是大量金质从流体中析出、沉淀的重要原因,伸展构造则为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胶东金矿 成矿 断裂构造 热隆-伸展 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 阶梯式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超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
3
作者 刘向东 杨真亮 +4 位作者 徐韶辉 解天赐 王慧 曹智慧 孙雪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51,共3页
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全球第三大金矿集区—胶东金矿集区招平断裂成矿带中段,累计探明金资源量已超180 t,是近年来在500~2000 m深度找矿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任剑成等,2016;王宗永等,2016)。在系统梳理以往浅部找矿和近年深部找矿的主要成... 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全球第三大金矿集区—胶东金矿集区招平断裂成矿带中段,累计探明金资源量已超180 t,是近年来在500~2000 m深度找矿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任剑成等,2016;王宗永等,2016)。在系统梳理以往浅部找矿和近年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床的主要特征,剖析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和深部变化,并综述了前人在成矿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成矿 热隆—伸展成矿作用 地质特征 超大型金矿床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世勇 李杰 +8 位作者 宋明春 丁正江 周明岭 范家盟 解天赐 刘向东 王斌 张亮亮 杨真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34-3260,共27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金矿。但对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玲珑金矿田的矿床特征及深部变化,综述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断裂与成矿的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受总体缓倾斜的主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陡倾张裂隙中。以往认为的多个蚀变岩型矿床实际是同一个金资源量近600 t的巨型金矿床,矿床在垂向2500 m范围内形成3个矿化富集带。其Ⅰ-2号主矿体埋深44~2333 m,控制最大走向长4750 m,最大倾斜深2430 m,矿体平均厚度11.50 m,矿石平均品位3.15 g/t。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金矿化发生于约120 M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还原条件HO-CO-NaCl±CH体系热液,H-O同位素组成大部分投点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矿石的S、Pb同位素特征与赋矿围岩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贡献。研究发现,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构成阶梯成矿模式,其原因是断裂倾角变化引起流体压力波动造成金质沉淀;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体特征有明显区别,后者矿体倾角缓、规模大,矿石平均品位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少(平均S含量约是前者的1/3),金矿物粒度细,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前者主要为包体金);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略有差异,后者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盐度和温度相对较低,石英脉型矿石的H-O同位素投点位置更接近于岩浆水,蚀变岩型金矿偏向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胶东岩群相似,而蚀变岩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晚中生代岩浆岩更接近。这些差异说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是同一成矿事件不同成矿方式和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胶东地区的大规模壳幔混合源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运移通道和部分流体来源;岩浆快速隆升引发地壳浅部产生拆离断层和相关张裂构造,为流体聚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玲珑金矿田 石英脉型 蚀变岩型 深部找矿 巨型金矿床 阶梯式成矿 热隆-伸展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东北缘辽上式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志新 焦秀美 +4 位作者 丁正江 刘晓敏 李国华 纪旭波 唐俊智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3期61-69,共9页
"辽上式"金矿是在辽上矿区深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以含黄铁矿碳酸盐脉为金矿物载体的新类型金矿,该矿床是目前胶莱盆地东北缘成矿区内首例特大型金矿。通过对辽上特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 "辽上式"金矿是在辽上矿区深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以含黄铁矿碳酸盐脉为金矿物载体的新类型金矿,该矿床是目前胶莱盆地东北缘成矿区内首例特大型金矿。通过对辽上特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床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与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矿体受断裂及层间滑动构造控制,主矿体沿控矿断裂由浅部至深部表现为分段富集、尖灭再现规律,构成阶梯式成矿模式;赋矿构造属沿荆山群与中生代花岗岩体之间及变质基底与中生代盖层之间发育的拆离断层系统,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内同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为该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辽上金矿 阶梯式成矿 拆离断层 找矿方向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邓格庄金矿床深部成矿特征及找矿方法组合 被引量:7
6
作者 万鹏 丁正江 +3 位作者 胡弘 吴凤萍 程蓉蓉 邹键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3期46-53,共8页
牟乳成矿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近年来其深部找矿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分析总结邓格庄深部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找矿方法,分析了深部找矿潜力。邓格庄金矿床为产于侏罗纪玲珑型花岗... 牟乳成矿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近年来其深部找矿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分析总结邓格庄深部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找矿方法,分析了深部找矿潜力。邓格庄金矿床为产于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中的大型金矿,深部主矿体赋存标高为-350^-733 m,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分支断裂的控制。分析认为,NNE向与NE向断裂交会部位、断裂走向转折部位及倾角由陡变缓的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研究提出,结合阶梯式成矿模式理论,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井中激电测量、EH4系统、构造叠加晕测量和钻探验证等是开展深部找矿的有效方法组合。进一步指出,邓格庄金矿具有良好的深部找矿前景,Ⅱ-1号矿体深部54~86勘探线和Ⅲ-6号矿体深部62~110勘探线2个区域为深部找矿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综合找矿方法 阶梯式成矿 盲矿预测 邓格庄金矿 牟乳成矿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46
7
作者 宋明春 伊丕厚 +7 位作者 崔书学 徐军祥 周明岭 姜洪利 黄太岭 焦秀美 万国普 曹春国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7期1-12,共12页
胶东地区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探明金资源储量1 500多吨,发现了千吨级金矿田。研究指出:胶东不同类型金矿形成于同一地质时代,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主要有2类赋矿围岩,受3种成矿构造带控制,有4种主要蚀变类型。"岩浆热隆... 胶东地区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探明金资源储量1 500多吨,发现了千吨级金矿田。研究指出:胶东不同类型金矿形成于同一地质时代,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主要有2类赋矿围岩,受3种成矿构造带控制,有4种主要蚀变类型。"岩浆热隆、流体活动、伸展拆离"是导致胶东大规模金矿形成的三大关键要素,早白垩世地幔隆起引起壳幔同熔型伟德山花岗岩强烈活动,诱发大范围流体活化和广泛的伸展拆离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创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提出焦家式金矿不同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其他类型金矿。认为金矿在倾斜方向上主要沿控矿断裂倾角变化的平缓部位和陡、缓转折部位富集,构成"阶梯式"分布型式,在胶东地区已探明和开采的浅部金矿(第一台阶)之下还会有第二、第三个成矿台阶,胶东主要成矿区深部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隆-伸展 成矿理论 阶梯式成矿 深部找矿 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仓上断裂带控矿规律与找矿勘查实践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日富 周鑫 +1 位作者 吕雨璐 许延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8-541,共14页
三山岛-仓上断裂带是我国著名胶东金矿集区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之一;近十年来,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校针对该成矿带深部资源的预测与勘查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提出了阶梯式成矿模式。三山岛-仓上断裂带断裂带主裂面整体较陡,主要沿不同岩体的接触... 三山岛-仓上断裂带是我国著名胶东金矿集区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之一;近十年来,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校针对该成矿带深部资源的预测与勘查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提出了阶梯式成矿模式。三山岛-仓上断裂带断裂带主裂面整体较陡,主要沿不同岩体的接触面进行展布,从上至下整体呈现逐渐变缓的趋势,构造蚀变带纵向上呈"S"型或反"S"型的张裂处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区域内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主裂面的下盘。对断裂带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的分析显示,断裂带北部在三山岛地段走向NE以张剪性为主,赋存矿体延深大于延长;而在南部新立地段和仓上地段之间断裂带走向近NEE以张性为主,赋存矿体延长大于延深。针对三山岛-仓上成矿带南部与北部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布设探矿工程,南部布设工程走向间距可大于倾向间距,钻孔相对较浅;北部布设工程倾向间距可大于走向间距,钻孔相对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阶梯式成矿 矿床勘查 三山岛-仓上断裂带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