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陶荟华 黄海敏 麦屏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收治的82例肺癌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收治的82例肺癌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5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不适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干预期间遵医行为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和总分、CD-RISC评分、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DASI-C、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期间,研究组规律作息、饮食合理、按时用药、适当锻炼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不适症状,提高自护能力、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且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理论 肺癌 化疗 自护能力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季家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4例,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于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4例,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阶段性改变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健康行为、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阶段性改变模式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健康行为,控制血糖,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模式 老年糖尿病 健康行为 自我管理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大健 宋广娟 王莹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52-0155,共4页
对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予以分析,研究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有效性。方法 将研究人员筛选日期定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参照研究内容于医院肺癌化疗患者登记信息中选出60例,在均等原则下实施奇偶分配法,共有人员均分为阶段组(阶段... 对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予以分析,研究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有效性。方法 将研究人员筛选日期定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参照研究内容于医院肺癌化疗患者登记信息中选出60例,在均等原则下实施奇偶分配法,共有人员均分为阶段组(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传统组(传统护理),以评估形式分析生存质量、情绪控制、态度调查。结果 阶段组选入6项指标衡量患者干预中的生存情况,了解到各项指标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上升趋向,患者生理及心理方面承受的痛苦减轻显著,化疗中患者具备一定生活积极性,能够及时听从医护人员安排,指标比较存在大幅差异(P<0.05);阶段组观察了患者化疗中的情绪及心理改变,结合量表评估结果得出,患者能够理解化疗的重要性,并服从医护人员的各项指导工作,始终保持稳定情绪完成治疗,交谈中患者心态良好,可及时提供相应反馈,指标比较存在大幅差异(P<0.05);阶段组指导患者参与满意调查,按照选出结果了解到患者均认可该护理措施,且护理效果符合预期和研究目的,大大减小了化疗对患者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负性影响,指标比较存在大幅差异(P<0.05)。结论 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对于肺癌化疗患者情绪变化有一定调节能力,同时逐步稳定患者生存状态,并坦然接受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 肺癌化疗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对初产妇的影响
4
作者 赵玲玲 田丽秀 朱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3年5月1日7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囊仿生助产护理;比较两...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3年5月1日7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囊仿生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不同宫颈口开度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入院时及分娩后24 h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钳产率,分娩2 h内出血情况,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宫颈口开至6、8、10 cm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24 h,实验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2 h内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气囊仿生助产护理能有效降低初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阶段性改变理论 气囊仿生助产 疼痛 焦虑 抑郁 自然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对SDS、SAS评分的影响
5
作者 陈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20-0223,共4页
分析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组方法为计算机分组法,研究组实施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分析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组方法为计算机分组法,研究组实施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应在临床中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阶段性改变理论 护理 SDS 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促进高血压患者规律运动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小芳 汪国成 +3 位作者 薛小玲 曾宇谷 俞浩 李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737-1739,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促进高血压患者运动的效果。方法选择11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阶段性改变模式的运动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行为改变阶段较高(P<...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促进高血压患者运动的效果。方法选择11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阶段性改变模式的运动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行为改变阶段较高(P<0.01),运动频率及运动持续时间亦较对照组高(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模式对促进高血压患者运动有效,运动干预后血压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模式 高血压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干预护理对肺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春贤 余鹤英 +1 位作者 邓转晴 胡云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干预护理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干预护理)各46例;两组均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干预护理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干预护理)各46例;两组均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遵医行为、自我效能、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生存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遵从率、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应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干预护理,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促进遵医行为,改善自我效能,提高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阶段性改变理论 自我效能 遵医行为 负性情绪 生存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侯丽 兀育坤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69-470,共2页
目的 探讨产妇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睡眠质量、产后并发症、产后... 目的 探讨产妇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睡眠质量、产后并发症、产后喂养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等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2h和6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QOL、PSQI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将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运用在产妇中,不仅可以减少产后抑郁和焦虑,预防产后并发症,还能改善产妇睡眠质量,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产后 阶段性改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模式对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酒精复饮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孟良英 葛玲玲 《浙江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49-51,33,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对酒精性肝硬化(AC)伴戒断综合征(AWS)患者酒精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AC伴AWS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对酒精性肝硬化(AC)伴戒断综合征(AWS)患者酒精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AC伴AWS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阶段性改变模式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复饮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监测、用药、日常生活及饮食管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敌对、偏执、强迫、焦虑等精神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8.62%、复饮率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4.14%,70.03%(P<0.05)。观察组酒精戒断94.83%高于对照组63.79%(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模式能显著提高AC伴AWS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精神状态,降低饮酒复发行为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模式 酒精性肝硬化 戒断综合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CHD患者行PCI术后不良生活方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4期1310-1311,共2页
目的:观察阶段性改变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生活方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CH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2例。两组均行PCI术,对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阶段性改变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生活方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CH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2例。两组均行PCI术,对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改变模式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后两组生活方式变化及康复进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饮食健康比例80.95%(34/42)、规律生活比例83.33%(35/42)均高于对照组54.76%(23/42)、61.90%(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PCI术后CHD患者,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模式 集束化护理干预 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行为阶段性改变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董曼丽 傅荣 殷贵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变化情况,为优化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1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对转录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经历拒绝择食、迷茫择食、间断择...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变化情况,为优化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1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对转录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经历拒绝择食、迷茫择食、间断择食、认知警觉择食、维持择食5种呈连续性、阶段性、递进性的改变;根据各种饮食自我管理行为提出针对性饮食指导策略。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是一个连续推进与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在每个阶段性改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策略,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饮食行为 自我管理 阶段性改变 变化轨迹 指导方案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角色转变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郜琳 李丽 梁玉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角色转变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建档且待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以...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角色转变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建档且待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基础的分阶段整体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采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评定初产妇产后对母亲角色的适应程度,观察产后两组喂养方式的变化,统计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应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评定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306,4.966;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角色适应差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适应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708,5.565;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χ~2=6.000,5.217;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技能、心理活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827,4.447;P<0.05);观察组产妇奶量足所占按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奶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232,8.106;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可纠正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心理,促进其适应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心理状态 阶段性改变理论 角色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席妤静 薛现军 刘敏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3期683-68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7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观察组(n=34)、对照组(n=33)。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7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观察组(n=34)、对照组(n=33)。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HAMA评分)、抑郁情绪(HAMD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69.70%(23/33,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1.18%(31/34)高于对照组66.67%(22/33,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效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阶段性改变理论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对初产妇喂养行为及泌乳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坚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对初产妇喂养行为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初产妇按照不平衡指数量最小的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的分阶段干预。分...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对初产妇喂养行为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初产妇按照不平衡指数量最小的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的分阶段干预。分别于产后42 d、4个月对两组产妇的喂养行为、泌乳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率、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的分阶段干预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使产妇坚持按需哺乳,促进乳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 阶段干预 母乳喂养 泌乳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奉林 万国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9期78-79,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出院指导,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护理与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采取对照护理与健康指导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行为改变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4%(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达到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4%(P<0.05)。此外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7%(P<0.05)。结论: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有效改善患者日常行为习惯,对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模式 糖尿病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模式行为干预预防复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解红文 冷晓辉 +1 位作者 甘荣燕 戎美清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行为干预预防复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172例复发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87例和对照组85例。干预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阶段性改变模式的行为干预措施,包括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行为干预预防复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172例复发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87例和对照组85例。干预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阶段性改变模式的行为干预措施,包括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干预,评估患者所属阶段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间跌倒发生率。结果出院6个月干预组失访5例,发生跌倒5例;对照组失访9例,发生跌倒16例,两组失访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2,P=0.011)。结论运用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复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帮助脑卒中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发 跌倒 阶段性改变模式 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智萍 彭慧妍 +3 位作者 祝建辉 江信炎 叶媛 莫敏丽 《全科护理》 2017年第36期4540-4542,共3页
[目的]研究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45例。对照组病人施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 [目的]研究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45例。对照组病人施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以阶段变化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遵医行为状况。[结果]干预4个月、6个月后,两组病人的IDWG/体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液体摄入量不依从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病人的,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对血液透析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焦虑抑郁 阶段性改变理论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文英 莫文梅 +2 位作者 汪陈设 朱玉燕 沈卫华 《护理与康复》 2009年第4期348-350,共3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阶段性改变模式 健康教育 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陪伴式分娩在孕产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剑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陪伴式分娩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瑞金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20例孕妇,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陪伴式分娩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陪伴式分娩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瑞金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20例孕妇,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陪伴式分娩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陪伴式分娩模式干预;记录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会阴情况;观察两组产后出血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及窒息发生率;分娩后出院时对产妇满意度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WHO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产妇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会阴侧切、Ⅰ+Ⅱ度裂伤发生率、SAS及SDS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评分、产妇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联合陪伴式分娩可有效提升产妇的分娩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理论干预模式 陪伴式分娩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玉兰 陈淑梅 柳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1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1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产后情况、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产褥感染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生存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产后2 h、4 h出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减少产妇出血及产褥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后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新生儿身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改变理论 产后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