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铭军 刘玉兰 詹丽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肌间沟 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 临床观察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向东东 李金牛 +3 位作者 汲广成 乔晋琳 沈红星 顾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76-376,共1页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疼痛诊疗中心最常规的治疗方法,国外疼痛诊疗中心的50%治疗方法是星状神经节阻滞。文献统计有多人行500次以上星状神经节阻滞而无任何副作用。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法 临床观察 改良 治疗方 文献统计 副作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n-lint面神经阻滞法治疗眼睑痉挛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道宏 郭向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Van-lint面神经阻滞法 治疗 眼睑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腰椎旁阻滞法与硬膜外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傅会 柳子明 林宪法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腰椎旁阻滞法与硬膜外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改良腰椎旁阻滞法(G组,30例)与硬膜外阻滞法(Y组,30例)治疗,使用药物均为0.5%利多卡因加复方倍他米松,每周注射1次,最多3次。记录... 目的评价改良腰椎旁阻滞法与硬膜外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改良腰椎旁阻滞法(G组,30例)与硬膜外阻滞法(Y组,30例)治疗,使用药物均为0.5%利多卡因加复方倍他米松,每周注射1次,最多3次。记录注射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时的视觉疼痛模似评分(VAS),术后3个月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时的VAS均下降(均P<0.05);与Y组比较,G组治疗后3个月时疗效更好(P<0.05),且注射次数少(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与硬膜外阻滞法比较,改良腰椎旁阻滞法能更好、更快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腰椎旁阻滞法 硬膜外阻滞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迁移阻滞法分析人类端粒酶的DNA结合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俊宜 周俊梅 +5 位作者 谢金卫 周世豪 杜贻鹏 谢奇峰 陶莎 罗超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采用凝胶迁移阻滞法分析研究人类端粒酶DNA结合特性。方法以地高辛标记的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进行结合反应,以未参与结合反应的单纯标记寡核苷酸作为参照。实验所设的3组样品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 目的采用凝胶迁移阻滞法分析研究人类端粒酶DNA结合特性。方法以地高辛标记的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进行结合反应,以未参与结合反应的单纯标记寡核苷酸作为参照。实验所设的3组样品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第一组显示一条阻滞性条带,第二组显示两条条带,前方的一条与第一组条带平行,为单纯探针条带,后方的一条迁移率被阻滞,应为探针与纯化的蛋白复合体相结合的结果;第三组为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阴性洗涤液,只显示单一探针条带。结果只有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结合反应管显示特异的凝胶迁移阻滞性电泳条带。结论人端粒酶具有和端粒DNA片段结合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凝胶迁移阻滞法 DNA结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在颈部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小京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666-666,共1页
关键词 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法 颈部手术 麻醉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120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发团 杨云丽 +1 位作者 李棋 张承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4-66,75,共4页
目的比较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和单点阻滞法用于上肢及手部长时间手术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急诊断指(3~5指)、断腕和断臂(前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2h,按随机双育法抽取三种手术中的1/3病例分为三组,每组40例.A... 目的比较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和单点阻滞法用于上肢及手部长时间手术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急诊断指(3~5指)、断腕和断臂(前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2h,按随机双育法抽取三种手术中的1/3病例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同侧肌间沟(0.5%罗哌卡因20mL)联合腋路(0.5%罗哌卡因16mL)阻滞.B组:肌间沟阻滞组.C组:腋路阻滞组,均单次注射5%罗哌卡因36mL,比较三组间阻滞效果,阻滞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点阻滞法对尺和桡侧感觉和运动的阻滞均较完善(P<0.05),阻滞时间显著延长(P<0.05),能较好地满足显微手术无痛、安静不动、血管不痉挛、时间长的需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增加(P>0.05).结论相同浓度和剂量罗哌卡因行同侧臂丛神经两点阻滞克服单点阻滞法尺侧或桡侧阻滞不全的不足,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适合用于上肢长时间的精细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两点阻滞法 上肢长时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突尖端三点阻滞法治疗L_3横突综合征48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朱红霞 苏心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2-552,共1页
关键词 横突尖端三点阻滞法 治疗 L3横突综合征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法治疗幻肢痛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定坤 许建波 仝平欣 《中国骨伤》 CAS 1996年第1期21-21,共1页
神经阻滞法治疗幻肢痛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471002)康定坤,许建波,仝平欣作者自1989年元月以来,对较严重的幻肢痛患者14例应用单纯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 神经阻滞法治疗幻肢痛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471002)康定坤,许建波,仝平欣作者自1989年元月以来,对较严重的幻肢痛患者14例应用单纯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15~75岁;上肢4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法 治疗 幼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法联合中药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L-4、IFN-γ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竹英 刘建秋 张丽 《中医药信息》 2007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法联合中药对哮喘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 -γ)浓度的影响,探讨该方法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A组),...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法联合中药对哮喘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 -γ)浓度的影响,探讨该方法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A组),哮喘组(B组),中药组(C组),硬膜外阻滞组(D组),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组(E组)。B、C、D和E组进行哮喘造模。D和E组同时用制成硬膜外阻滞模型。C和E组给予中药灌胃。15d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4、IFN-γ的浓度。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法联合中药可以降低哮喘大鼠血清中IL-4、升高哮喘大鼠血清中IFN-γ的浓度,该方法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大鼠模型 中药 胸段硬膜外阻滞法 IL-4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梁斌 赵顺滔 周锦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颈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 ,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 ,每周 1次 ,3~ 4周为 1疗程 ,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优... 目的 :探讨颈硬膜外腔阻滞法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 ,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 ,每周 1次 ,3~ 4周为 1疗程 ,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优 ,12例良 ,2例一般 ,1例差。CT和MRI片显示为中央型椎间盘且尚未脱出的病人 ,临床上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 ,并以疼痛为主 ,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但对于椎间孔部位及骨化的椎间盘效果较差 ,患者临床症状是以麻木为主 ,此类有明确压迫者应进行PCD或前路减压治疗。结论 :硬膜外快速注射阻滞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部位可指导对其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病变程度、注射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腔阻滞法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细胞组学研究指标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恬静 刘青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141-143,共3页
近年来利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微核、核质桥、核芽、核分裂指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等细胞组学指标,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探讨不同人群结构、环境、职业暴露等因素对基因组不稳定性、染色体断裂、丢失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的常用方法。现... 近年来利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微核、核质桥、核芽、核分裂指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等细胞组学指标,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探讨不同人群结构、环境、职业暴露等因素对基因组不稳定性、染色体断裂、丢失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的常用方法。现将利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多种细胞组学指标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做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分裂阻滞法 微核 核质桥 核芽 核分裂指数 细胞组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椎旁阻滞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俊强 曹新坚 胡红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目的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椎旁阻滞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疼痛科治疗的14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椎旁阻滞法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结果治疗组有... 目的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椎旁阻滞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疼痛科治疗的14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椎旁阻滞法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6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椎旁阻滞法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星状神经节阻滞法 颈椎旁阻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仓鼠肺细胞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灵敏性初探
14
作者 倪祖尧 刘玉清 +4 位作者 董奇男 李寿祺 杜宝全 翟祥群 李旭东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作者测试了断裂剂与非整倍剂对细胞松弛素B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双核细胞率的影响;对诱变剂诱发常规法单核细胞,胞质分裂阻滞法单、双核细胞微核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丝裂霉素C对细胞松弛素B诱发双核细胞率有降低作... 作者测试了断裂剂与非整倍剂对细胞松弛素B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双核细胞率的影响;对诱变剂诱发常规法单核细胞,胞质分裂阻滞法单、双核细胞微核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丝裂霉素C对细胞松弛素B诱发双核细胞率有降低作用,而秋水仙素有增加作用;诱变剂诱发的双核细胞微核率并不显著高于常规法单核细胞微核率。该结果提示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不能显著提高微核试验的灵敏性。作者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细胞松驰素B 胞质分裂阻滞法 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颈丛阻滞法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景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5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颈丛阻滞法 疗效观察 落枕 治疗 阻滞 并发症观察 临床医生 颈浅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路臂丛阻滞法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屈献锋 陈淼 +1 位作者 冉启华 孙小琳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前斜角肌综合征 疗效观察 颈路臂丛 阻滞法 治疗 麻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体位变化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向东东 李金牛 +1 位作者 汲广成 陈裔英 《海军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阻滞法 体位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两种颈丛阻滞法效果比较
18
作者 刘灿辉 胡宏强 +1 位作者 吴晓智 窦元元 《人民军医》 2002年第5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统计学处理 甲状腺手术 颈丛阻滞法 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沟阻滞法治疗肩周炎47例
19
作者 史建敏 何承 焦文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6期678-678,共1页
我院2000年以来应用肌间沟阻滞法治疗肩周炎4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肌间沟阻滞法 治疗 肩周炎 疗效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颈椎横突及周围三点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兰忠平 袁清霞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5-45,共1页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存在尺神经阻滞不全及并发症较多[1]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80例上肢手术中运用第六颈椎横突及周围三点阻滞法,取得了良好的...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存在尺神经阻滞不全及并发症较多[1]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80例上肢手术中运用第六颈椎横突及周围三点阻滞法,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颈椎横突 周围三点阻滞法 上肢 手术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