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廖荣宗 彭健泓 +4 位作者 陈耀雄 区锦燕 梁玉萍 周曙 史誉吾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63-1564,1567,共3页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方法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上侧卧,L3 ̄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方法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上侧卧,L3 ̄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0.8ml(6mg),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ml后单次注射,注速1ml/15s,注药后保持原位15min后仰卧。实验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LB),其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①两组比较,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中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组较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的单侧阻滞率均为100%,且单侧阻滞均完善。结论LB和B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较短外基本一致,对循环的干扰均较轻,二者应可任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左旋布比卡因 阻滞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个体化注药对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阻滞特征的影响(附240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诚章 严江 +1 位作者 廖荣宗 陈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腰麻个体化注药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均L4-5行蛛网膜下隙阻滞,L3-4预留硬膜外管备用。Ⅰ组(对照组)单次注药2ml(0.3%布比卡因轻比重液6mg),Ⅱ组(实验组)采用以... 目的探讨腰麻个体化注药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均L4-5行蛛网膜下隙阻滞,L3-4预留硬膜外管备用。Ⅰ组(对照组)单次注药2ml(0.3%布比卡因轻比重液6mg),Ⅱ组(实验组)采用以手术麻醉阻滞平面L1为目标分次试探性给药,用反映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及有关成功率的8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Ⅱ组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其持续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均延长(P<0.05);痛觉和运动阻滞达标及麻醉成功率均高于Ⅰ组(P<0.05),循环更为稳定。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腰麻麻醉阻滞平面L1为目标,小剂量分次个体化注药的方法更安全和可靠,在临床上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个体化注药 老年人 阻滞特征 人工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返吸注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廖荣宗 陈耀雄 +3 位作者 彭健泓 区锦燕 周曙 李振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观察往返吸注给药法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的影响。方法行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应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2 ml(9 mg)单次注射... 目的观察往返吸注给药法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的影响。方法行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应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2 ml(9 mg)单次注射,注射速度1 ml/3 s;Ⅱ组加用往返吸注给药法,注射速度和剂量均与Ⅰ组完全相同。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及持效时间短、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快和持效时间长(P<0.05)。两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往返吸注给药法在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中呈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及持效短、阻滞平面固定快和持效长的特点。左旋布比卡因往返吸注给药腰麻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阻滞 左旋布比卡因 阻滞特征 往返吸注给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卧时间对高龄患者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任慧娟 廖荣宗 +2 位作者 彭键泓 余建华 刘莱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侧卧时间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15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 mg进行单侧腰麻,注药后侧卧的时间Ⅰ组15 min、Ⅱ组20 min、Ⅲ组25 mi... 目的探讨不同侧卧时间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15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 mg进行单侧腰麻,注药后侧卧的时间Ⅰ组15 min、Ⅱ组20 min、Ⅲ组25 min、Ⅳ组30 min及Ⅴ组35 min。观察5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血压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1)5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Ⅴ组和Ⅳ组>Ⅲ组>Ⅱ组>Ⅰ组(P<0.05);(3)单侧腰麻的比率,Ⅴ组>Ⅲ组>Ⅱ组和Ⅰ组(P<0.05),Ⅳ组>Ⅱ组和Ⅰ组(P<0.05);(4)Ⅰ组、Ⅱ组及Ⅲ组在变仰卧位后均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P<0.05);(5)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Ⅰ组和Ⅱ组>Ⅳ组和Ⅴ组(P<0.05);(6)5组均未发生麻醉失败的情况。结论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注药后需维持侧卧时间超过30 min才更安全、可靠,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时间 高龄 单侧腰麻 阻滞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穿刺间隙对高龄患者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慧娟 廖荣宗 +2 位作者 彭键泓 余建华 刘莱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9-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穿刺间隙对高龄患者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龄患者根据不同的穿刺间隙随机等分成3组:Ⅰ组为L3~4间隙、Ⅱ组为L4~5间隙、Ⅲ组为L5~S1间隙。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mg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的穿刺间隙对高龄患者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龄患者根据不同的穿刺间隙随机等分成3组:Ⅰ组为L3~4间隙、Ⅱ组为L4~5间隙、Ⅲ组为L5~S1间隙。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mg进行单侧腰麻,观察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血压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1)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Ⅰ组<Ⅱ组<Ⅲ组(P<0.05)。(2)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比较,Ⅰ组高于Ⅲ组(P<0.05)。(4)3组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的失败率及术后尿潴留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变仰卧位后均未出现平均动脉压下降的情况(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穿刺间隙位置越高,则阻滞起效越快,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越高,但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的失败率及术后尿潴留等均与穿刺间隙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间隙 老年人 单侧腰麻 阻滞特征 轻比重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慧娟 廖荣宗 +3 位作者 彭键泓 余建华 熊亮 刘莱莉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 90例高龄患者随机等分为Ⅰ、Ⅱ和Ⅲ组,分别采用4.5、6.0和7.5 mg的0.3%布比卡因进行单侧腰麻。观察3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单...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 90例高龄患者随机等分为Ⅰ、Ⅱ和Ⅲ组,分别采用4.5、6.0和7.5 mg的0.3%布比卡因进行单侧腰麻。观察3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和血压等情况。结果 (1)Ⅱ组和Ⅲ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均快于Ⅰ组(P<0.05);(2)Ⅲ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最长,Ⅱ组次之,Ⅰ组最短(P<0.05);(3)Ⅰ组单侧腰麻的比率最高,Ⅱ组次之,Ⅲ组最低(P<0.05);(4)Ⅰ组麻醉失败率最高(P<0.05);(5)自注药后至维持侧卧体位20 min内,3组血压均无异常改变,但变仰卧位后Ⅲ组出现血压下降(P<0.05)。结论 (1)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剂量较小则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更慢,且持效更短、麻醉失败率更高,但单侧腰麻的比率更高;(2)高龄患者单侧腰麻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6.0 mg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高龄 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阻滞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罗哌卡因腰麻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阻滞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愉佳 翟晶雯 王思蓉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罗哌卡因腰麻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102例进行罗哌卡因腰麻术患者分为D1、D2、D3组各34例,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罗哌卡因腰麻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102例进行罗哌卡因腰麻术患者分为D1、D2、D3组各34例,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比3组血压、心率、疼痛评分、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D1组血压与D2和D3组相比变化更大(P<0.05);D1组10min时心率明显低于D2和D3组(P<0.05);D1组和D2组在麻醉后的2h、4h、6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3组(P<0.05);D1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明显优于D2和D3组(P<0.05)。结论:应用0.25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不仅可以较好阻滞患者感觉和运动,而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鞘内注射 罗哌卡因腰麻 血流动力学参数 阻滞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