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旱塬区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生产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中利 蒋丛泽 +4 位作者 马仁诗 高玮 受娜 沈禹颖 杨宪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62,共13页
为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丰产优质饲用甜高粱品种,本研究通过2021-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对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分配、饲用品质以及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品种对饲用甜高粱主要农艺... 为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丰产优质饲用甜高粱品种,本研究通过2021-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对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分配、饲用品质以及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品种对饲用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饲用品质以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收获期株高和茎粗最大的品种均为绿巨人,两年平均分别达到344.9 cm、24.2 mm;叶面积指数最大的品种是海牛,两年平均为3.6;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大的品种是绿巨人,两年平均分别达到78.4、22.1 t·hm^(-2);全株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大卡,两年平均为7.6%;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海狮最低,两年平均分别为54.9%和27.6%;相对饲喂价值、相对饲草品质以海狮为最高,两年平均分别达到了115.5、158.1;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以绿巨人为最高,两年平均分别为45.7 kg·hm^(-2)·mm^(-1)、122.7 kg·kg^(-1)。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评价得出,绿巨人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饲用甜高粱 生产性能 饲用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品系形态特征和草产量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宋谦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4-1435,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秋播小黑麦品系。以‘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与‘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为对照,在陇东旱塬区对22个小黑麦品系的株高、枝条数、茎粗、穗长、穗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进行了2个年度(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秋播小黑麦品系。以‘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与‘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为对照,在陇东旱塬区对22个小黑麦品系的株高、枝条数、茎粗、穗长、穗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进行了2个年度(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的研究,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2020-2021年度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2021-2022年度。2个年度小黑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125.00~185.90 cm,平均枝条数为515.83×104~663.33×104 hm^(-2),平均茎粗为3.33~3.89 mm,平均穗长为10.06~12.01 cm,平均穗粗为6.00~8.57 mm,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为33.71~43.44 t/hm^(2)、11.22~15.78 t/hm^(2)。2020-2021年度TP17-20、TP17-45、TP17-39、TP17-51、TP17-1、TP17-27与TP17-34的干草产量较高,丰产性较好;2021-2022年度TP17-34、TP17-15、TP17-51、TP17-20与TP17-48的干草产量较高,抗旱性强。综合评价表明,品系TP17-20、TP17-56、TP17-34、TP17-60、TP17-48、TP17-15、TP17-45、TP17-38、TP17-51的加权关联度值较高,并高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TP17-34、TP17-51、TP17-20既高产又稳产,且抗旱性强,适宜于陇东旱塬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陇东旱塬 形态特征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筛选
3
作者 王芳芳 吕和平 +5 位作者 高彦萍 梁宏杰 吴雁斌 杨昕宇 李鹏 张武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为研究陇东旱塬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区组设计,以陇薯7号原种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计8种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筛选... 为研究陇东旱塬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区组设计,以陇薯7号原种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计8种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冬油菜茬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平作起垄、垄沟种植3个栽培模式表现较好,667 m^(2)产量分别为2292.81、1917.63、1655.46 kg,比对照露地平作分别增产41.27%、18.15%和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陇东旱塬 复种 栽培模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与黑麦立体种植模式探究
4
作者 齐文嘉 宋谦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204,共10页
研究5个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甘农2号’,‘甘农3号’,‘甘农4号’,‘甘农7号’,‘藏饲1号’)分别与‘甘农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nong No.1’)以不同混播比例(100∶0, 90∶10, 80∶20, 70∶30, 60∶4... 研究5个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甘农2号’,‘甘农3号’,‘甘农4号’,‘甘农7号’,‘藏饲1号’)分别与‘甘农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nong No.1’)以不同混播比例(100∶0, 90∶10, 80∶20, 70∶30, 60∶40, 50∶50, 0∶100)进行立体种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为陇东旱塬区秋播小黑麦和黑麦立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区B1(‘甘农2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混播)和B2组合(‘甘农3号’与‘甘农1号’黑麦混播)以不同比例混播的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B5(‘藏饲1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组合,分别提高21.68%和18.80%;不同小黑麦品种与‘甘农1号’黑麦以A6(50∶50)的比例混播时,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小黑麦单播,且高于黑麦单播,增幅分别为22.94%和3.05%;基于干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倒伏率的综合评价表明,‘甘农3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以70∶30的比例混播进行立体种植时效果最好,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及其他气候相似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黑麦 混播 立体种植 综合评价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谷子生产现状及优化发展建议
5
作者 刘奕宏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10-813,共4页
陇东旱塬谷子种植历史悠久,作为当地重要的杂粮作物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扶持陇东旱塬特色农产品-谷子产业的发展,在阐述陇东旱塬谷子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新品种引进及选育;提... 陇东旱塬谷子种植历史悠久,作为当地重要的杂粮作物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扶持陇东旱塬特色农产品-谷子产业的发展,在阐述陇东旱塬谷子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新品种引进及选育;提升并完善种植技术;打造高标准绿色示范基地;丰富谷子加工产品;培育龙头企业,统一地域标识;加强产品宣传,拓宽销售渠道等发展建议,以期为陇东旱塬地区谷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陇东旱塬 生产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果园节水抗旱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余群英 刘小勇 +2 位作者 尹晓宁 李红旭 赵明新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8期47-49,共3页
甘肃陇东旱塬地区具有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化学污染等优越条件,所产果品以色泽艳丽、糖度高、风味浓郁而著称,是生产绿色果品的理想区域,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优质苹果、梨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降水及灌溉条件的限制,果园水分... 甘肃陇东旱塬地区具有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化学污染等优越条件,所产果品以色泽艳丽、糖度高、风味浓郁而著称,是生产绿色果品的理想区域,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优质苹果、梨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降水及灌溉条件的限制,果园水分高效利用难度增大,水分已成为果品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抗旱技术 陇东旱塬 果园 水分高效利用 陇东旱塬地区 绿色果品 生产基地 土层深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氮肥运筹对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建军 樊廷录 +3 位作者 党翼 赵刚 王磊 李尚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574-4584,共11页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陇东雨养农业区产量和生育指标同步提高的最佳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方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方法】本试验以先玉335为试材,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设置了2个氮肥用量(150、225kg·hm-2),...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陇东雨养农业区产量和生育指标同步提高的最佳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方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方法】本试验以先玉335为试材,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设置了2个氮肥用量(150、225kg·hm-2),2个密度(6×104、7.5×104株/hm2)和5个氮肥追施比例及时期(底肥100%;拔节期追施100%;底肥50%、拔节期50%;底肥50%、拔节期30%、抽雄期20%;底肥50%、拔节期10%、抽雄期40%)。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氮肥用量及密度范围内,相同施氮量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极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减少;相同密度不同氮肥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高氮处理玉米产量优于低氮处理;相同密度及氮肥用量条件下,氮肥运筹方式间产量差异均极显著,以基肥﹕拔节肥比例为50%﹕50%的处理Pn、Gs、Tr均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变化一致。与播前或拔节期一次性施肥相比,氮肥分期施用可以延缓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下降,增加生育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和转运量,优化产量构成,基肥和拔节肥施用比例为50%﹕50%时效果尤为显著。因此,通过种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的集成优化,可以实现陇东雨养农业区春玉米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协同提高。【结论】产量不降低是农业生产的目的,玉米生理指标的提高是保证产量的根本。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密度7.5×104株/hm2、施氮量150 kg·hm-2以及基肥:拔节肥比例为50%﹕50%的氮肥运筹方式,是陇东雨养农业区的一种高产、节氮、增效、环保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氮肥运筹 产量 生理指标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型高丹草在陇东旱塬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何振富 贺春贵 +1 位作者 魏玉明 刘陇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174,共9页
在陇东旱塬地区研究了海牛、BJ0603和大卡,共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刈割次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时,各品种都处于抽穗或开花期,不能完成生殖生长。收获前测定表明... 在陇东旱塬地区研究了海牛、BJ0603和大卡,共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刈割次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时,各品种都处于抽穗或开花期,不能完成生殖生长。收获前测定表明,品种间在株高、节间数、叶数和茎粗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叶片和单秆重差异显著(P<0.05);每个品种全年刈割1茬的标准草产量(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全年刈割2茬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全年刈割2茬的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P<0.01)1茬的。无论全年刈割1茬或2茬,品种间的鲜草、标准草(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差异显著(P<0.05),产量依次为海牛>BJ0603>大卡;从拔节前期到孕穗期,各品种茎秆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呈下降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上升趋势,粗纤维(CF)、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粗灰分(ASH)含量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秆中CP、ADF、NDF、ASH、NFE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EE、C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产量和养分含量变化,我们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春播光敏型极晚熟高丹草生产模式中,作为青贮利用时,以全年刈割1茬且在霜降前收割最佳;作为干草调制或青饲利用时,以全年刈割2茬且第1茬在拔节后期孕穗前刈割,第2茬在霜降前刈割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型 高丹草 陇东旱塬 生物学特性 产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魏玉明 杨发荣 +3 位作者 刘文瑜 黄杰 金茜 王昶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5-686,共12页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藜麦 复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旱作苹果园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亚莉 李军 +1 位作者 王学春 张社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140,146,共11页
【目的】揭示苹果园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及土壤干燥化对果园生产力的长远影响。【方法】在WinEPIC模型模拟精确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19601999年期间陇东旱塬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变化动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 【目的】揭示苹果园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及土壤干燥化对果园生产力的长远影响。【方法】在WinEPIC模型模拟精确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19601999年期间陇东旱塬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变化动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1)19601999年模拟研究期间,果树产量在10龄达到最高值26.83t/hm2后,呈显著波动下降趋势;2340龄,低产果园(年产量小于18 t/hm2)占71%,且随降水量的变化呈不稳定波动趋势,平均值为16.47 t/hm2。(2)123龄苹果园地年耗水量均高于同期降水量,010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其中,110龄与1123龄010 m土层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94.42和22.6 mm/a;2440龄苹果园地年均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基本相当,土壤有效含水量为70240 mm,随生长期与降水量的变化稳定波动。(3)苹果园地02 m土层土壤湿度随降水量的变化波动明显;210 m土层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干层逐年加深和加厚,12龄果园干层已达10 m,此后各树龄土壤湿度逐渐趋于凋萎湿度直到24龄达到稳定。(4)土壤干燥化强度由无干燥化(16龄)-轻度干燥化(7龄)-中度干燥化(89龄)-严重干燥化(1011龄)-强烈干燥化(12龄以后)而逐渐加强,以至24龄以后形成稳定的强烈干燥化状态。【结论】陇东旱塬西峰地区旱作苹果园地土壤水分合理利用年限为232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旱作苹果园 WINEPIC模型 水分生产力 土壤干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施化学钾肥对陇东旱塬作物产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婷 周海燕 +3 位作者 李利利 丁宁平 俄胜哲 车宗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9,共6页
依托1978年开始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陇东旱塬长期不施化学钾肥条件下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麦田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肥、单施氮肥、氮磷肥配施、秸秆与氮磷肥配施、单施有机肥、氮磷与... 依托1978年开始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陇东旱塬长期不施化学钾肥条件下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麦田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肥、单施氮肥、氮磷肥配施、秸秆与氮磷肥配施、单施有机肥、氮磷与有机肥配施。结果表明,与习惯氮磷配施比较,氮磷与有机肥配施大幅提高了作物总产22.57%,秸秆与氮磷配施也有增产效果,单施有机肥产量接近。施用有机肥提高了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秸秆还田可以缓解土壤钾素消耗,但不能抵消作物携出的钾素,单施氮肥、氮磷肥配施导致土壤速效钾严重耗竭。无有机肥投入各处理在孕穗期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在夏闲期则中层土壤相对较低。与试验前初始值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速效钾有较大提高,秸秆还田以及其他各处理则明显降低。仅施氮肥或仅氮磷配施处理36年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接近黄土高原大田作物钾素临界值,应及时考虑对土壤的钾素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施化学钾肥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速效钾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果园生草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白岗栓 郑锁林 +1 位作者 邹超煜 杜社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陇东旱塬为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偏小且分布不均,果园生草是否会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陇东旱塬果园生草是否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2014-2015年本试验以果园清耕和果园覆草为对照,探讨果园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陇东旱塬为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偏小且分布不均,果园生草是否会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陇东旱塬果园生草是否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2014-2015年本试验以果园清耕和果园覆草为对照,探讨果园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对果园土壤水分及苹果树(Malus domestic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降低了0~120cm土层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蒸散量较果园清耕分别提高30.20mm和48.65mm,较果园覆草分别提高29.54mm和47.99mm;果园覆草与果园清耕则基本一致。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的苹果单果重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7.17%和13.69%,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12.05%和18.22%;苹果产量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14.33%和20.18%,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21.84%和27.17%。果园覆草的苹果单果重较果园清耕提高5.53%,产量提高9.60%。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20.56%和28.99%,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27.39%和35.10%;果园覆草较果园清耕提高9.42%。陇东旱塬苹果园不宜生草,而应覆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果园覆草 土壤水分 苹果生长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雨养条件下陇东旱塬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婷 李利利 +2 位作者 周海燕 丁宁平 车宗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基于1978年开始的陇东旱塬定位试验,分析雨养条件下麦田0~100 cm剖面土壤氮素状况。设计6种试验处理:不施肥、氮肥、氮磷肥、氮磷配施秸秆、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改善土壤氮素肥力效果优于其... 基于1978年开始的陇东旱塬定位试验,分析雨养条件下麦田0~100 cm剖面土壤氮素状况。设计6种试验处理:不施肥、氮肥、氮磷肥、氮磷配施秸秆、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改善土壤氮素肥力效果优于其他施肥措施,0~4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无机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0~20 cm土壤全氮较36年前平均提高了26.2%;氮磷配施秸秆处理土壤全氮及碱解氮显著高于对照,全氮与试验前持平或略有提升;氮肥、氮磷肥处理的耕层土壤全氮较试验前分别降低了13.1%和6.4%。氮肥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明显较高,其他各施肥处理均能减少硝态氮下移。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的无机氮构成,有机肥与秸秆的作用有较大差异。结果说明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状况,施用有机肥是培育土壤氮库、而无机氮磷肥配合及有机无机配施是减少NO3--N下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不同施肥制度 土壤氮素特征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苹果叶片主要营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志龙 吴健君 +1 位作者 马剑 李科 《中国果树》 2016年第3期16-20,30,共6页
对31个陇东旱塬苹果园苹果树叶片鲜重、干重、含水量、叶厚、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片全N、全P、全K、全C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树叶片鲜重、干重、叶厚、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含水量均表现正常,果园间变异程度不大;叶片全N含... 对31个陇东旱塬苹果园苹果树叶片鲜重、干重、含水量、叶厚、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片全N、全P、全K、全C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树叶片鲜重、干重、叶厚、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含水量均表现正常,果园间变异程度不大;叶片全N含量在2.10%-2.50%,果园间变异系数9.02%,弱度变异,平均值2.32%,基本接近标准值2.33%;叶片全P含量在0.12%~0.29%,平均为0.19%,比标准值低0.04%,果园间变幅较大,变异系数为19.33%;叶片全K含量在0.84%-1.94%,平均为1.31%,比标准值低0.21%,变异系数高达21.12%;叶片全Ca含量在1.37%-2.34%,平均为1.80%,远大于标准值1.40%,变异系数11.67%;N:P:K=12.2: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苹果 叶片 全N 全P 全K 全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苹果园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志龙 李科 +1 位作者 吴健君 马剑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7期132-140,共9页
为探明陇东旱塬区苹果园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农化分析法和比较法对陇东旱塬31个代表性果园土壤10个主要肥力性状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土壤p H和吸湿水含量与大田土壤相似,且果园间表现稳定;土... 为探明陇东旱塬区苹果园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农化分析法和比较法对陇东旱塬31个代表性果园土壤10个主要肥力性状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土壤p H和吸湿水含量与大田土壤相似,且果园间表现稳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水平偏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表现正常;土壤全钾、速效钾和水溶性钙含量普遍处于高位水平。不同果园间除吸湿水和全钾含量属弱度变异外,其他养分含量变异系数14.33%~56.77%,均属中度变异。上下土层间,土壤水溶性钙和吸湿水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低于下层,土壤p H呈交错分布,其他养分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根际土壤生态环境,适氮、稳磷、控钾、以水调钙等是陇东旱塬苹果园土壤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苹果园 土壤 肥力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建红 漆永红 +3 位作者 胡冠芳 岳德成 杨发荣 李敏权 《杂草科学》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玉米田杂草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发生期(4月上中旬)较露地约提前1个月。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其密度分别呈"N"字形和"∧"形,均与露地相似... 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玉米田杂草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发生期(4月上中旬)较露地约提前1个月。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其密度分别呈"N"字形和"∧"形,均与露地相似,但其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露地,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种植模式下,阔叶杂草物种丰富度和密度的波动幅度均远大于禾本科杂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阔叶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均呈"∧"形,而露地呈持续递增形,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峰值均明显小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禾本科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波动幅度均远大于阔叶杂草,均与露地情形相反。杂草发生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及玉米生长发育均造成持续性危害,以玉米播后出苗期和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危害最重,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危害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全膜双垄沟 玉米田 杂草群落 消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作物生产潜力估算研究——以镇原试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小黎 刘建华 牛俊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5,共3页
以镇原试区主栽作物冬小麦、春玉米为例,选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模拟公式,计算陇东旱塬区主栽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势、光温生产潜势、气候生产潜势。结果表明,水分是该地区实现生产潜力的最低限制因子;作物可增产潜力均较大,光合、光温、... 以镇原试区主栽作物冬小麦、春玉米为例,选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模拟公式,计算陇东旱塬区主栽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势、光温生产潜势、气候生产潜势。结果表明,水分是该地区实现生产潜力的最低限制因子;作物可增产潜力均较大,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是冬小麦:24 394、16 978、5 323 kg/hm2,春玉米:138 400、110 979、16 868kg/hm2。生产中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建立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抗逆应变型种植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农业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生产潜力 资源利用率 种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年份陇东旱塬地膜覆盖穴播冬小麦增产效果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勇 樊庭禄 宋尚有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7,共3页
1994~1995年度在陇东旱塬进行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年份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增幅37.24%~157.6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7.66%~ 137.96%。植株结实小穗数增加0.6~3.6个,单穗粒... 1994~1995年度在陇东旱塬进行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年份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增幅37.24%~157.6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7.66%~ 137.96%。植株结实小穗数增加0.6~3.6个,单穗粒数增加1.3~14.6粒,同时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冬小麦 地膜覆盖 穴播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7 位作者 续创业 党翼 程万莉 赵刚 周刚 李尚中 王磊 张建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3-47,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机械籽粒直收的优质丰产玉米新品种,采用DA7200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平凉市泾川县高平玉米籽粒机械直收试验的20个玉米品种的籽粒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13个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机械籽粒直收的优质丰产玉米新品种,采用DA7200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平凉市泾川县高平玉米籽粒机械直收试验的20个玉米品种的籽粒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13个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其中MC703、新玉108、瑞普909、联创825、先玉698、MC618和京科999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同时,脂肪含量也比较高,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3个指标比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分别高1.45%~3.33%、7.50%~21.25%和16.67~43.33%。结合产量和籽粒机械粒收指标数据,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3个品质指标均较高且适宜旱塬区机械粒收的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机械粒收 蛋白质 脂肪 淀粉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刍议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武 吕和平 +4 位作者 文国宏 王敏 高彦萍 吴雁斌 梁宏杰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78-82,共5页
分析了甘肃马铃薯生产现状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讨论了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发展建议:优化品种结构,示范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进一... 分析了甘肃马铃薯生产现状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讨论了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发展建议:优化品种结构,示范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进一步优化夏播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规范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组建马铃薯产业联合体,助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政策支持机制,保障马铃薯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夏播 复种 生产现状 发展建议 陇东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