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
1
作者 刘柏佑 仲崇军 +2 位作者 曹勇锋 叶晓妍 荣宏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得到有效解决,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广州市猎德涌流域排水系统的水力水质模型,系统分析了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大降雨...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得到有效解决,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广州市猎德涌流域排水系统的水力水质模型,系统分析了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大降雨强度达到50 mm/h时,初雨径流污染达到峰值;当汇水面积小于100 hm^(2)时,管渠排放具有明显初雨效应,当汇水面积超过100 hm^(2)后,初雨效应会逐渐削弱。通过定量化表征降雨强度、汇水面积与降雨径流污染的关系,为城市雨水处理设施布设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污染 汇水面积 降雨强度 水力水质模型 Infoworks I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太湖地区典型菜地氮磷动态流失过程的影响
2
作者 程明琨 闵炬 +3 位作者 张艳颖 王雨荷 郝雅琼 施卫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以往研究多关注菜地氮磷径流流失系数、流失量的研究,对菜地氮磷径流流失动态过程研究尚缺乏。为此,本文选择在降雨频繁、径流发生量高的太湖地区,开展降雨强度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菜地氮磷流失过程影响的研究,以此为太湖地区菜地氮磷面... 以往研究多关注菜地氮磷径流流失系数、流失量的研究,对菜地氮磷径流流失动态过程研究尚缺乏。为此,本文选择在降雨频繁、径流发生量高的太湖地区,开展降雨强度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菜地氮磷流失过程影响的研究,以此为太湖地区菜地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田间模拟降雨的方法,设置55和110 mm·h^(-1)两个降雨强度,不施氮(-N)、不施磷(-P)、施纯化肥(N+P)、有机无机肥配施(1/4MN+1/3MP)和施纯有机肥(MN+MP)5个处理,观测不同降雨强度及施肥处理下径流氮磷各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对氮磷径流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处理相比,在55和110 mm·h^(-1)降雨强度下,1/4MN+1/3MP处理可使径流初损历时分别延后7.0和5.3 min。在产流0~25 min,各处理径流总氮浓度在5.5~25.1 mg·L^(-1)间波动;产流25~60 min,各处理径流总氮浓度在5.3~14.0 mg·L^(-1)间波动。在55和110 mm·h^(-1)降雨强度下,N+P和MN+MP处理的总氮流失量分别最高,与其相比,1/4MN+1/3MP能减少21.9%~44.7%的总氮流失。产流0~35 min,各处理径流总磷浓度在0.31~3.20 mg·L^(-1)间波动;产流35~60 min,各处理总磷浓度在0.35~1.60 mg·L^(-1)间波动。在55和110 mm·h^(-1)降雨强度下,MN+MP处理总磷流失量最高,与MN+MP处理相比,1/4MN+1/3MP可减少65.4%~69.0%的总磷流失。综上,1/4MN+1/3MP处理可延长初损历时;在产流0~25和0~35 min分别是控制径流氮和磷流失的关键时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有效减少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地 模拟降雨 降雨强度 有机无机配施 氮磷流失 地表径流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草模式下降雨强度对土壤氮磷淋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翠 刀承娇 +4 位作者 赵鹏程 邢赟 陈建军 李元 祖艳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8-1579,共12页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鸭茅混作],研究暴雨和大暴雨强度对淋溶过程(20、40、60 cm)中氮、磷流失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模式的差异对淋溶氮流失通量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作氮流失严重,60 cm处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流失浓度较40 cm处孔隙水增加27%和29%,鸭茅单作能有效降低0~40 cm孔隙水和60 cm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的浓度,60 cm较40 cm处均降低60%左右。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能显著影响磷流失通量,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较紫花苜蓿单作、鸭茅单作分别减少70%和60%。相关性分析表明,淋溶液中总氮、可溶性氮、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氮相关,并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生草模式对速效氮的影响增大,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后0~4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为32.6 mg·kg^(-1),到60 cm处3种生草模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暴雨强度下,鸭茅单作对减少氮流失通量有显著作用,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根平均直径和总根体积的增加,能提高土壤速效氮在20~40 cm处的截留,减少土壤中速效氮成分向深处的迁移,因此,推荐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模式以减少极端降雨下氮、磷流失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生草模式 降雨强度 淋溶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环境下高速公路跟驰模型标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单华刚 于长海 +2 位作者 许金良 高超 尧玉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198,共9页
为了标定不同降雨环境下高速公路跟驰模型,通过实地试验探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驾驶员跟驰行为特性,基于遗传算法对跟驰模型进行标定,并采用交叉验证方式对标定参数进行验证。首先,通过实地试验收集了正常、小雨、中雨及大雨条件下的交通... 为了标定不同降雨环境下高速公路跟驰模型,通过实地试验探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驾驶员跟驰行为特性,基于遗传算法对跟驰模型进行标定,并采用交叉验证方式对标定参数进行验证。首先,通过实地试验收集了正常、小雨、中雨及大雨条件下的交通流数据,根据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筛选跟驰事件;其次,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下驾驶员跟驰行为的变异性,探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车头间距和跟驰速度的关系;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对GHR模型、FVD模型以及IDM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并采用交叉验证检验了模型精度。结果显示,降雨强度对高速公路的车辆跟驰行为有显著影响。降雨强度越大,驾驶员倾向于保持更大的车头间距和更低的跟驰速度。大雨天气与正常天气相比,跟驰速度相同时的平均跟驰间距增加30 m以上,跟驰间距相同时的平均跟驰速度降低10 km·h^(-1)以上。标定结果进一步显示,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跟驰模型中体现驾驶员敏感程度的参数逐渐增加,反映驾驶行为或期望驾驶行为的参数呈现向更加保守方向变化的趋势。交叉验证分析还表明,与GHR模型和FVD模型相比,IDM模型更能有效反映不同降雨强度对驾驶员跟驰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遗传算法 高速公路 降雨强度
原文传递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和降雨强度对桂南崩积体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志勇 杨以翠 +3 位作者 卢宝鹏 刘艳 裴承若 杨春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目的]探究坡度和降雨强度对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为桂南地区崩积体水土流失预测及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15°,20°,25°)和降雨强度(60,90,120 mm/h)条件下崩积体坡... [目的]探究坡度和降雨强度对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为桂南地区崩积体水土流失预测及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15°,20°,25°)和降雨强度(60,90,120 mm/h)条件下崩积体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结果]各坡度条件下,60 mm/h降雨强度时,崩积体坡面侵蚀速率变化过程较为稳定,且侵蚀速率多低于5.0 g/(m^(2)·s),并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90~120 mm/h降雨强度下,侵蚀速率呈先波动增大后波动减小的变化趋势。降雨过程中侵蚀速率最大值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侵蚀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0~25 min内,且随坡度的增大有提前的趋势。次降雨产沙量(3.64~48.07 kg/m^(2))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与降雨强度和坡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结果(幂函数)优于线性回归结果。次降雨产沙量与坡度和降雨强度的交互项相关性最为显著,二者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结论]次降雨产沙量对降雨强度的敏感系数要高于对坡度的敏感系数,降雨强度对次降雨产沙量的影响强于坡度,崩积体侵蚀防治中建议做好坡面排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崩积体 坡度 降雨强度 侵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R模型的台风极值降雨强度预测
6
作者 王荣 黄文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0,427,共6页
近些年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与洪水灾害给沿海城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极端降雨环境多数是在台风作用下产生的,且极值降雨强度是城市防洪排涝、排水规划和工程设计的雨量计算依据。为更加合理准确地预测极值降雨,文章引入热带气... 近些年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与洪水灾害给沿海城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极端降雨环境多数是在台风作用下产生的,且极值降雨强度是城市防洪排涝、排水规划和工程设计的雨量计算依据。为更加合理准确地预测极值降雨,文章引入热带气旋降雨(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TCR)模型,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技术模拟香港地区的极值降雨强度。对比相关规范与历史数据,该方法能较好地预测极值降雨强度,为后续台风降雨灾害危险性分析和排水工程建设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热带气旋降雨(TCR)模型 极值降雨强度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对岩土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海涛 林洋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268-269,272,共3页
为了研究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对岩土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依托坡耕地水土保持工程,分析了不同雨强下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的增大,径流小区的径流量随之增大,其中荒地(A小区)的径流量最大,在植... 为了研究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对岩土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依托坡耕地水土保持工程,分析了不同雨强下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的增大,径流小区的径流量随之增大,其中荒地(A小区)的径流量最大,在植被类型相同的小区,植被覆盖率越大,小区的径流量越小。(2)不同雨强下,荒地的径流量大于植被覆盖的小区,其中覆盖率为85%混合植被小区(B7小区)径流量最小。(3)相同的降雨强度下,荒地(A小区)的产沙量最大,覆盖率为85%混合植被小区产沙量最小。因此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建议采用草本和灌木混合种植的模式,提高坡面植被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降雨强度 植被覆盖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架构搜索的雷达回波降雨强度分类算法
8
作者 柴怡君 陆冰鉴 +1 位作者 陆振宇 颜诗洋 《信息技术》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天气雷达是降雨监测的重要手段,基于天气雷达降雨回波特征实现准确的降雨强度分类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基于3D注意力模块的CNN(EA-CNN)进化搜索算法,算法利用遗传算法(GA)自动搜索最优结构,快速优化CNN架构的宽度与深度,准确找到最佳CN... 天气雷达是降雨监测的重要手段,基于天气雷达降雨回波特征实现准确的降雨强度分类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基于3D注意力模块的CNN(EA-CNN)进化搜索算法,算法利用遗传算法(GA)自动搜索最优结构,快速优化CNN架构的宽度与深度,准确找到最佳CNN结构,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算法引入3D注意力模块有效抑制分类中的干扰像素问题,能够准确提取各强度降雨特征,帮助相关人士从雷达回波中快速获取降雨分级结果。实验表明,与4种经典的算法(KNN、SVM、VGG、ResNet12)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在人力、物力等成本上更具竞争性,分类准确率提升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CNN) 神经架构搜索(NAS) 雷达降雨强度 遗传算法(GA) 3D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原状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王婉莹 郭慧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118-0121,共4页
研究降雨强度对原状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济源市小浪底引水隧洞冒顶区域周围的黄土为例,不仅对黄土的基本物理参数、颗粒级配进行试验分析,并且采用了美国RSI ShearTrac-Ⅱ对原状黄土开展了在恒定的剪切速率0.06mm/min下,不同垂... 研究降雨强度对原状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济源市小浪底引水隧洞冒顶区域周围的黄土为例,不仅对黄土的基本物理参数、颗粒级配进行试验分析,并且采用了美国RSI ShearTrac-Ⅱ对原状黄土开展了在恒定的剪切速率0.06mm/min下,不同垂直压力下(50kP、100kPa、200kPa、400kPa)不同含水率(10%、14%、18%、22%、26%)下的直接剪切试验,以此研究降雨强度对土体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低含水率-低应力下呈应力-应变软化,在高含水率-高应力呈应力-应变硬化;土体的粘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减小,受含水率变化影响较大,但内摩擦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土体的力学特征受降雨强度的控制,为隧洞“冒顶 ”区域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原状黄土 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陈丹妮 蔡嘉婧 +1 位作者 许燕 谢礼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强降雨是突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不同特点的强降雨诱发不同数量的突发地质灾害,研究暴雨强度与突发地质灾害之间的数量关系,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对不同降雨强度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德阳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 强降雨是突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不同特点的强降雨诱发不同数量的突发地质灾害,研究暴雨强度与突发地质灾害之间的数量关系,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对不同降雨强度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德阳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此次降雨强度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通过研究德阳市的地质环境特点,并结合历史降雨资料和地质灾害记录进行了探讨。目的是提供科学地预报、预警和防治德阳市地质灾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市 降雨强度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分法的极化相移反演降雨强度算法
11
作者 陈铮 唐菲菲 胡川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降雨强度-极化相移模型的函数表达式较为复杂,难以导出反演降雨强度的解析式.模拟退火法是一种反演降雨强度的有效方法,虽其能够较好地反演降雨强度,但计算耗时较长.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二分法的极化相移反演降雨强度算法.首先将降雨强... 降雨强度-极化相移模型的函数表达式较为复杂,难以导出反演降雨强度的解析式.模拟退火法是一种反演降雨强度的有效方法,虽其能够较好地反演降雨强度,但计算耗时较长.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二分法的极化相移反演降雨强度算法.首先将降雨强度反演问题转化为函数零点求解问题;然后采用二分法进行模型解算,并给出了基于二分法的降雨强度反演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新算法的效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模拟退火算法相比,二分法能够在保证反演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反演效率,将每次反演所需平均时间缩短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极化相移化 降雨强度 模拟退火算法 二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与降雨历时对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梁安 黄明艳 +2 位作者 刘金华 肖豪 汪磊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9期16-20,共5页
降雨是导致加筋土挡墙在服役阶段变形过大及破坏失稳问题的重要因素,雨水渗入将显著降低墙后土体的基质吸力,进而影响加筋土挡墙的整体稳定性。运用PLAXIS2D有限元软件建立返包式加筋土挡墙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与降雨历时... 降雨是导致加筋土挡墙在服役阶段变形过大及破坏失稳问题的重要因素,雨水渗入将显著降低墙后土体的基质吸力,进而影响加筋土挡墙的整体稳定性。运用PLAXIS2D有限元软件建立返包式加筋土挡墙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与降雨历时下返包式加筋土挡墙基质吸力、面板侧向位移、最大筋材拉力及挡墙安全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雨水的不断渗入,挡墙上部土体的基质吸力大幅下降,抗剪强度降低,挡墙安全系数下降,使得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受到影响,整体有向临空面滑移的趋势,面板侧向位移逐渐增大;最大筋材拉力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降雨总量相同时,长时弱降雨比短时强降雨对加筋土挡墙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更大,安全系数较短时强降雨下降的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降雨历时 加筋土挡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的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关系研究分析
13
作者 朱小辉 陈拓嘉 《陕西水利》 2024年第5期118-120,共3页
以丽水石牛站为例,基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丽水石牛站5个径流小区2022年的降雨、产流、产沙量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产流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关系,并得出结论: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径流小... 以丽水石牛站为例,基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丽水石牛站5个径流小区2022年的降雨、产流、产沙量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产流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关系,并得出结论: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也随之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各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大小为裸地>桃树>杨梅>茶叶>茶花,说明种植均能对径流泥沙进行有效拦蓄,可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分析 径流小区 产流产沙量 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王焕泳 赵乐静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6期134-137,共4页
以浙江省某边坡为例,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的基质吸力和安全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对边坡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降雨强度越大,边坡的安全系数越低。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建议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强排水、安装护... 以浙江省某边坡为例,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的基质吸力和安全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对边坡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降雨强度越大,边坡的安全系数越低。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建议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强排水、安装护坡网、加固地基、植被恢复等。此外,应当配备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滑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降雨强度 边坡稳定性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优先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15
作者 吴庆华 朱国胜 +2 位作者 崔皓东 张家发 张发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18-127,共10页
为了研究优先通道发育程度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优先流特征的影响,该文选取不同深度的田间原状土样,在不同降雨强度下进行土壤优先流的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并采用双渗透介质模型Hydrus-1D对优先流发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先通... 为了研究优先通道发育程度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优先流特征的影响,该文选取不同深度的田间原状土样,在不同降雨强度下进行土壤优先流的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并采用双渗透介质模型Hydrus-1D对优先流发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先通道越发育,其优先流程度越高。降雨强度对优先流速率及其增加幅度的影响随土壤优先通道发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优先通道发育的土柱,降雨强度越大时,其土柱下端初始出流时间越短,而优先通道一般发育的土柱,其土柱下端初始出流时间均随降雨强度增加呈先减小而后增加的规律。当降雨强度小于土柱最大导水能力(原状土柱表面出现积水时的导水能力)时,优先流速率随降雨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当降雨强度接近或大于其最大优先导水能力时,优先流速率增加缓慢或趋于稳定。土壤优先通道对降雨入渗的导水能力(即优先流速率与降雨强度之比)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变小。双渗透介质模型能较理想地模拟优先流发育过程,对土壤基质向大孔隙排水过程的模拟较差,但模型不适用于裂隙发育的土壤。各土柱的优先流程度为93.6%~99.9%。在研究降雨强度对优先流的影响规律时,该研究考虑了优先通道发育程度对此规律的影响,丰富了优先流理论,同时对农业节水、土壤污染迁移、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以及滑坡机理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孔隙结构 优先通道 优先流 降雨强度 双渗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黄土坡面矿质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2
16
作者 张亚丽 张兴昌 +1 位作者 邵明安 李世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黄土区土壤矿质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流失和入渗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径流与土壤矿质氮素的作用深度EDI,并提出了EDI深度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土壤矿质氮素流失是降雨、径流与表层土壤矿质氮素作用的结果,...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黄土区土壤矿质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流失和入渗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径流与土壤矿质氮素的作用深度EDI,并提出了EDI深度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土壤矿质氮素流失是降雨、径流与表层土壤矿质氮素作用的结果,随径流流失量显著高于随泥沙流失量,地表产流过程径流养分浓度呈现高—低—较高变化;降雨(降雨强度)和径流是土壤溶质迁移的动力,对土壤矿质氮素随径流流失和入渗有着重要影响。雨强增大,土壤矿质氮素流失量、径流作用深度(EDI)和土壤硝态氮入渗锋值深度均增加;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土壤NO-3-N与径流有效作用深度(EDI)和浓度锋值深度不同,坡中下部最深,坡顶部和坡底部较浅;土壤NO-3-N和土壤NH+4-N入渗和再分布过程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矿质氮素 黄土坡地 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黄绵土坡地磷流失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2 位作者 郑纪勇 李秋芳 张兴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6,共8页
坡地磷(P)的流失是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与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探讨降雨特征对土壤P流失的影响机理对于坡地养分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以黄绵土(质地为粉质壤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强对坡地P随径... 坡地磷(P)的流失是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与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探讨降雨特征对土壤P流失的影响机理对于坡地养分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以黄绵土(质地为粉质壤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强对坡地P随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坡地径流中溶解态磷(DP)含量达到0.18 mg/L以上。相同雨量时,径流中DP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泥沙浸提态磷(SEP)与全磷(STP)的含量与流失量以小雨强(0.91 mm/min)时为最大。坡面产流过程中DP、SEP及STP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与径流含沙量呈正相关,而累积流失量则表现为加速增加的趋势。黄绵土坡地径流中不同形态P的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而总的流失量受雨强与产流过程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黄绵土 坡地 磷流失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对农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及LEACHM模型验证 被引量:49
18
作者 高海鹰 黄丽江 +1 位作者 张奇 徐力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46-1352,共7页
云南抚仙湖北岸农田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较浅,约0.6m,农田土壤氮素的淋失易对地下水和湖泊造成污染。采自抚仙湖北岸典型农田-蔬菜地土壤,应用3组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室内土柱实验方法,通过测定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以及渗漏液流量及... 云南抚仙湖北岸农田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较浅,约0.6m,农田土壤氮素的淋失易对地下水和湖泊造成污染。采自抚仙湖北岸典型农田-蔬菜地土壤,应用3组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室内土柱实验方法,通过测定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以及渗漏液流量及其氮素浓度来探讨氮在土壤中的淋失规律。选用土壤营养物淋失模型(LEACHM模型),模拟了实验条件下水分运移和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变化过程,并对实验数据作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出现地表径流的情况下,降雨强度越大,水分下渗速率、铵态氮和硝态氮淋失速率也越快,总氮的淋失量也越大。实验中渗漏液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达10和120mg·L-1,说明地下径流是营养盐损失的途径之一,硝态氮是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营养盐淋失是地下水氮素污染的原因之一。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研究区农田氮素淋失的模拟,为评估氮素淋失提供有效工具,同时也为现场模拟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氮素 降雨强度 LEACHM 抚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细沟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61
19
作者 沈海鸥 郑粉莉 +2 位作者 温磊磊 姜义亮 卢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2-170,共9页
细沟的形态特征研究可揭示坡面侵蚀发生机理,且细沟形态对坡面径流和侵蚀有重要影响;而现有研究仅用细沟密度和细沟宽深比等指标来表征细沟形态,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细沟的形态特征。为此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黄土坡面... 细沟的形态特征研究可揭示坡面侵蚀发生机理,且细沟形态对坡面径流和侵蚀有重要影响;而现有研究仅用细沟密度和细沟宽深比等指标来表征细沟形态,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细沟的形态特征。为此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和细沟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试验处理包括3种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侵蚀性降雨(50、75、100 mm/h)和3个细沟侵蚀发生最常见的坡度(10°、15°、20°)。试验结果表明,坡面侵蚀速率和细沟侵蚀速率均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试验条件下,细沟倾斜度介于16°-20°之间,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细沟密度、细沟割裂度和细沟复杂度分别为0.74-1.95 m/m^2、0.08-0.17和1.09-1.38,三者皆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细沟宽深比为1.93-2.35,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细沟割裂度是评价细沟侵蚀和细沟形态的最优指标;研究降雨强度对细沟形态的影响时,建议优先选用细沟割裂度、细沟复杂度和细沟倾斜度指标;分析坡度对细沟形态的影响时,除选取细沟割裂度外,建议优先选用细沟密度和细沟宽深比指标。细沟横断面主要呈"V形",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径流紊动性增强,细沟横断面变化趋于不规则,说明细沟横断面变化可以反映径流的变化特征,从而揭示细沟侵蚀发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降雨强度 坡度 细沟形态 细沟横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赵耕毛 刘兆普 +1 位作者 陈铭达 邓力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第 2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剖面上盐分运动规律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小雨时土体中的盐分再分布十分缓慢 ,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中雨和大雨时土体中的盐分明显发生再分布 ,且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即盐分迅速下降阶段和盐分缓慢上升阶段。中雨和大雨第 2阶段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就脱盐效果而言 ,小雨很难使土体脱盐 ;中雨能使土体在短时间内部分脱盐 ,但长期而言 ,整个剖面脱盐效果不理想 ;大雨能使整个土壤剖面长期处于脱盐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滨海盐渍土 运动规律 模拟实验 水分运动 盐分运动 脱盐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