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拟人化”应用研究——以陶瓷文物为例
1
作者 王静 《佛山陶瓷》 2025年第3期128-130,145,共4页
文物拟人化设计,指的是将文物的特性、故事或时代背景以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创意转化的设计方法。近年来,这种设计手法被用于越来越多的文创设计中,尤其是陶瓷类文物类的文创产品设计,其原本冰冷难以情感化的本质属性,通过赋予这些陶瓷文... 文物拟人化设计,指的是将文物的特性、故事或时代背景以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创意转化的设计方法。近年来,这种设计手法被用于越来越多的文创设计中,尤其是陶瓷类文物类的文创产品设计,其原本冰冷难以情感化的本质属性,通过赋予这些陶瓷文物以人的性格、情感、外貌等特征,使原本静默的陶瓷文物变得生动、亲切,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文化传播和教育等多重目的,同时也为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 文创 设计 拟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陶瓷文物修复技艺新形态教材设计与建设探索
2
作者 张译丹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第1期79-81,共3页
本文以职业院校陶瓷文物修复技艺新形态教材开发为具体研究对象,以职业院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三教”改革为落脚点,从新型教材建设要求、具体开发设计步骤、教材内容设计样本、教材体例设计模式、配套电子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展开详细... 本文以职业院校陶瓷文物修复技艺新形态教材开发为具体研究对象,以职业院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三教”改革为落脚点,从新型教材建设要求、具体开发设计步骤、教材内容设计样本、教材体例设计模式、配套电子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阐述。旨在确立适合新时代高职院校使用的、聚焦国家陶瓷文物修复师技能培养的、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陶瓷文物修复技艺新形态教材内容与体系。希望能为职业院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在教材改革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陶瓷文物修复 新形态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陶瓷史》陶瓷文物图片说明英译研究——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视角
3
作者 张建平 朱艳萍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陶瓷文物是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图片说明的英译质量对能否成功实现陶瓷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教授的《中国陶瓷史》以艺术人类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和陶瓷经济、陶瓷文化的地区... 陶瓷文物是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图片说明的英译质量对能否成功实现陶瓷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教授的《中国陶瓷史》以艺术人类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和陶瓷经济、陶瓷文化的地区与国际交流,是目前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研究的集大成的最新成果,插图达800余幅。2015年,该书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23年,该书英译本The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在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出版。本文选取《中国陶瓷史》中的陶瓷文物图片说明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视角对其英译进行探讨,旨在探究翻译过程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具体翻译策略及方法,以期为陶瓷文物说明的翻译提供有益借鉴,促进陶瓷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 《中国陶瓷史》 图片说明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材料在古陶瓷文物修复中的独特性表现
4
作者 刘欢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132-134,共3页
本论文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入剖析纤维材料在古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性能。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对纤维材料的这些特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更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了其在古陶瓷文物修复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本... 本论文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入剖析纤维材料在古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性能。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对纤维材料的这些特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更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了其在古陶瓷文物修复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揭示了纤维材料在提高古陶瓷文物修复的整体效果、显著增强修复后结构的稳固性以及大幅提升修复工作的便捷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发现不仅为古陶瓷文物修复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未来的修复实践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材料 陶瓷文物修复 独特性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文物犯罪治理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5
作者 刘原 丁怡然 +1 位作者 周佳艺 高信洁 《山东陶瓷》 CAS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陶瓷文物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陶瓷文物犯罪类型多样、对象特殊、方式复杂以及后果严重,对其加以及时治理兼具法治和历史意义。然而,目前陶瓷文物犯罪治理面临法治手段不健全和治理能力不足等困境,应以现代化的法... 陶瓷文物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陶瓷文物犯罪类型多样、对象特殊、方式复杂以及后果严重,对其加以及时治理兼具法治和历史意义。然而,目前陶瓷文物犯罪治理面临法治手段不健全和治理能力不足等困境,应以现代化的法治手段加以治理,这既是法治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也是刑事治理陶瓷文物犯罪的现实所需。具体而言,应通过完善打击陶瓷文物犯罪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陶瓷文物犯罪的执法力度、提升陶瓷文物的刑事鉴定能力和促进打击陶瓷文物犯罪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实现对陶瓷文物犯罪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 犯罪治理 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的细化与应用
6
作者 袁芳芳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90-92,共3页
加强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的细化与应用,有助于促进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安装质量。文章以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的细化与应用进行梳理与分析,对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细化进行了讨论后,结合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博物馆陶... 加强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的细化与应用,有助于促进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安装质量。文章以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的细化与应用进行梳理与分析,对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细化进行了讨论后,结合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安装思路,以期为广大学者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安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陶瓷文物展柜 技术标准细化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工艺与方法探究
7
作者 褚晓光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6期110-111,共2页
陶瓷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保存与修复对于传承文明、展示历史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许多陶瓷文物面临着破损和腐蚀的问题,急需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本论文探究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工艺与方法,通过本文... 陶瓷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保存与修复对于传承文明、展示历史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许多陶瓷文物面临着破损和腐蚀的问题,急需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本论文探究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工艺与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保护 修复工艺 方法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以人为本”的博物馆陶瓷文物展示的路径选择
8
作者 张蔓 陈镇江 《陶瓷研究》 2024年第6期6-8,共3页
陶瓷文物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面对世界各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展现陶瓷文物的独特价值。本文在了解博物馆新定义下的“以人为本”理念后,根据博物馆陶瓷文物展... 陶瓷文物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面对世界各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展现陶瓷文物的独特价值。本文在了解博物馆新定义下的“以人为本”理念后,根据博物馆陶瓷文物展示的教育功能,深层研究“以人为本”的博物馆陶瓷文物展示的主要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博物馆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为社会居民创建优质的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博物馆 陶瓷文物 展览活动 陈列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浮放陶瓷文物地震摇晃响应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纪金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4,共7页
为保护可移动文物,采取试验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馆减浮放文物的摇晃响应。以故宫某展柜为原型,制作了1:1比例的模型,并在展柜内放置了一陶瓷文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展柜的基频;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不同强... 为保护可移动文物,采取试验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馆减浮放文物的摇晃响应。以故宫某展柜为原型,制作了1:1比例的模型,并在展柜内放置了一陶瓷文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展柜的基频;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研究了展柜和文物的地震响应;通过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对模型地震响应进行了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对展柜而言,其基频在29~35Hz之间,与地震波卓越频率相差较大,因而在地震作用下摇晃不明显;对文物而言,在地震波强度较小时能保持稳定振动状态,而在地震波强度较大时,文物容易产生明显摇晃并导致倾覆。此外,数值模拟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证明了试验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工程中,对高宽比较大的文物,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减轻其摇晃震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放 陶瓷文物 摇晃响应 振动台 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成像技术对常见陶瓷文物断面结构的无损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俊卿 李青会 严鑫 《自然杂志》 2015年第5期325-331,共7页
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对河南和安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几种陶瓷质文物(彩陶、漆绘陶、唐三彩、绞胎釉陶、青瓷和钧瓷)的断面结构进行无损分析,获取了不同类别陶瓷器的表层(颜料层、底漆层和釉层)、中间层、胎釉结合面以... 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对河南和安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几种陶瓷质文物(彩陶、漆绘陶、唐三彩、绞胎釉陶、青瓷和钧瓷)的断面结构进行无损分析,获取了不同类别陶瓷器的表层(颜料层、底漆层和釉层)、中间层、胎釉结合面以及胎体表面的断面结构图像特征。通过这些结构图像,探讨了不同陶瓷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同时也讨论了OCT成像技术分析不同类别陶瓷文物的断面结构的优点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OCT) 陶瓷文物 断面结构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文物考古中的数字化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子林 吴笑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79,87,共3页
通过对陶瓷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数字化应用的探讨,揭示了数字化在陶瓷考古研究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陶瓷文物 考古研究 数字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的古陶瓷文物建模与逆向修复技术数字化探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娟 钱晋 钱钶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2年第3期8-9,共2页
利用VR和数字化技术对古陶瓷文物进行重建和修复,一方面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提供了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本文着重探析VR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在重建以及逆向修复古陶瓷文物的完整工作流程,对其中的三... 利用VR和数字化技术对古陶瓷文物进行重建和修复,一方面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提供了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本文着重探析VR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在重建以及逆向修复古陶瓷文物的完整工作流程,对其中的三维建模,材质纹理重建,光照和烘焙的虚拟现实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 修复 保护 三维建模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翻译目的论视阈下陶瓷文物英译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饶小飞 姚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4-40,128,共8页
博物馆是新时期“中国话语”外宣的重要窗口,是一国软实力提升的可视化体现。陶瓷文物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信息,其英译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一环。采集、梳理了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古代陶瓷馆内480余件陶瓷文物的英译语料,以功能翻... 博物馆是新时期“中国话语”外宣的重要窗口,是一国软实力提升的可视化体现。陶瓷文物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信息,其英译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一环。采集、梳理了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古代陶瓷馆内480余件陶瓷文物的英译语料,以功能翻译目的论视阈探究文物名称中的文化信息及翻译失误,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 功能翻译目的论 文化信息 翻译失误 上海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技术对陶瓷文物的影响
14
作者 胡治宇 利莉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发展新应用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探索模式,信息网络化、虚拟技术等新技术对传统的陶瓷文物修复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冲击。同时对陶瓷文物展示保护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科学手段,对传统文物保护和展示将产... 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发展新应用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探索模式,信息网络化、虚拟技术等新技术对传统的陶瓷文物修复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冲击。同时对陶瓷文物展示保护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科学手段,对传统文物保护和展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技术 陶瓷文物 展示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清洗陶瓷文物表面污染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便便 刘晓龙 +2 位作者 王琮 李晨毓 曲亮 《光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6-471,共6页
近年来激光清洗技术逐渐应用在文物保护领域。针对陶瓷文物样品表面的黄色污染层(铁锈)和黑色污染层(CaSO4或PbCO3与灰尘的混合物),进行纳秒激光清洗文物的实验研究。实验上采用肉眼观察和激光共聚焦高倍显微镜测量等手段,通过改变激光... 近年来激光清洗技术逐渐应用在文物保护领域。针对陶瓷文物样品表面的黄色污染层(铁锈)和黑色污染层(CaSO4或PbCO3与灰尘的混合物),进行纳秒激光清洗文物的实验研究。实验上采用肉眼观察和激光共聚焦高倍显微镜测量等手段,通过改变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清洗次数等参数,控制陶瓷表面污染物的烧蚀作用和清洗效果,探索两种污染物的优化清洗参数。实验中得到了陶瓷文物样品表面两种污染物的最佳清洗参数,为陶瓷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陶瓷文物 清洗参数 文物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陶瓷文物修复需求的石膏耐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涵辉 胡雨晴 +1 位作者 温建华 周华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2年第2期19-23,共5页
石膏是陶瓷文物保护最常用的填补材料。为筛选出性能优良、耐候性强的陶瓷文物修复用石膏材料,将模型石膏、建筑石膏、GRG石膏、牙科石膏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湿冷、湿热、干冷、干热一系列循环老化试验后,进行硬度测试、抗冲击测试、... 石膏是陶瓷文物保护最常用的填补材料。为筛选出性能优良、耐候性强的陶瓷文物修复用石膏材料,将模型石膏、建筑石膏、GRG石膏、牙科石膏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湿冷、湿热、干冷、干热一系列循环老化试验后,进行硬度测试、抗冲击测试、抗折度测试,并且通过显微镜观察评估各种石膏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挑选硬度较大、抗折度强、耐候性强的石膏材料作为陶瓷修复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牙科石膏性能最佳、耐候性较好,适合陶瓷文物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修复 石膏 老化 耐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陶瓷文物修复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刍议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晓平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S02期173-175,共3页
古陶瓷修复是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主要方向,在行业里积累了丰富的修复经验。然而,由于地域流派及修复者的手艺不同,所修复与保护的古陶瓷也存在多样性,使得高职院校里陶瓷文物修复技术课程面临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出全面实用的... 古陶瓷修复是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主要方向,在行业里积累了丰富的修复经验。然而,由于地域流派及修复者的手艺不同,所修复与保护的古陶瓷也存在多样性,使得高职院校里陶瓷文物修复技术课程面临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出全面实用的技能型人才的问题。文章基于此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陶瓷文物修复技术课程 校本教材 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陶瓷文物修复材料、技术、理念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子薇 周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中国的陶瓷文物修复材料、技术、理念一直在发展,但却较少见到系统梳理的文章。故从陶瓷文物修复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做总结梳理,包括宋、明时期的天然修复材料以及景德镇和民间的修复技术等。此外还对修复理念进行了梳理,包括陶瓷文物修... 中国的陶瓷文物修复材料、技术、理念一直在发展,但却较少见到系统梳理的文章。故从陶瓷文物修复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做总结梳理,包括宋、明时期的天然修复材料以及景德镇和民间的修复技术等。此外还对修复理念进行了梳理,包括陶瓷文物修复理念是如何从西方逐渐引进国内,在没引进之前国内的修复理念又是什么。可以看出在国内的陶瓷文物修复发展历程中,我们对于器物完整性和美观性的追求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与西方科学的修复理念相结合后形成了如今的中国陶瓷文物修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 修复理念 修复材料 修复技术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让陶瓷文物“开口说话”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亦然 《江苏陶瓷》 CAS 2022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以国内外博物馆文物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优势,让陶瓷文物借助数字化和互联网平台等全新形式,加快脚步走向普通大众,“开口说话”讲述“中国故事”。
关键词 陶瓷文物 博物馆 文物展陈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复原性修复方法在陶瓷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爱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当前文物出土和馆藏的重要类别之一。大多数陶瓷文物源于考古出土,经过长时间的地下腐蚀和冲压作用,绝大部分陶瓷文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形变、缺失,大量陶... 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当前文物出土和馆藏的重要类别之一。大多数陶瓷文物源于考古出土,经过长时间的地下腐蚀和冲压作用,绝大部分陶瓷文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形变、缺失,大量陶瓷类文物亟待文物修复人员进行修复处理。基于此,文章以陶瓷文物的复原性修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汉灰陶楼、汉褐陶猪圈、元白釉俑、唐黄釉瓷执壶、隋青釉四系盘口壶、宋三彩虎枕陶瓷类文物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六种陶瓷类文物的实际情况,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以保护陶瓷文物的总体安全、不损害陶瓷文物的原始风貌为前提,对其进行修复,更好地还原文物原貌,展示文物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性修复 陶瓷文物 文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