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成药治疗眩晕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总结与评价
1
作者 李肇基 张雅姿 +4 位作者 史梦龙 张永辉 董娟 季昭臣 赵敏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各数据库建库以来中成药治疗眩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分析,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参考,帮助提高临床证据质量,并为制定相关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医药循证研究证据库系统(EVDS)旗下中成药临床证...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各数据库建库以来中成药治疗眩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分析,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参考,帮助提高临床证据质量,并为制定相关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医药循证研究证据库系统(EVDS)旗下中成药临床证据数据库(AICED-CPM)收录的文献,结合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中成药治疗眩晕的RCT,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oB和CONSORT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检索得到符合纳排标准的RCTs 242篇,其中纳入患者样本量300例及以上的RCTs 7篇,包含8种中成药;所有文献涉及中成药共有97种(口服中成药65种,中药注射剂32种),发文量最多的中成药为天麻素注射液(75篇,30.99%);干预/对照设计27种,其中“中成药+西药vs.西药”为最常用设计(66篇,27.27%);疗程以7~28 d为主(164篇,67.77%);评价指标中,共出现9种计数指标(331次),46种计量指标(599次);方法学质量方面,分配隐藏及其他偏倚均为中高风险,报告质量方面,方法、随机方法、讨论中部分小条目报告情况较差。[结论]中成药治疗眩晕RCT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较低,偏倚风险过高,试验设计不够严谨。后续研究开展应遵循CONSORT声明规范研究方案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重视试验注册,为指南制定提供更高级别证据支持,为未来研究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眩晕 随机对照试验 循证医学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对透刺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屠颖 李成龙 +2 位作者 伊虎 李诗军 王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透刺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了解透刺法的研究现状、热点、优势病种以及在新兴领域的研究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VIP)数据...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透刺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了解透刺法的研究现状、热点、优势病种以及在新兴领域的研究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检索透刺法RCT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4—2024年,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透刺法RCT研究文献发文量机构排名前3位分别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省针灸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东贵荣、鲍春龄等为高产作者;透刺法治疗排名前5位的穴组为阳白-鱼腰、督脉组穴、颊车-地仓、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针灸、中风、面瘫、头针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显示中风、面瘫仍然是透针研究的优势病种,且近年来多与温针灸、电针、穴位注射、影像学技术等方法联合应用;聚类分析得到中风、透刺、针刺疗法、周围性面瘫、头穴透刺、肩周炎、电针、单纯性肥胖、偏头痛9个聚类;关键词突现图谱体现吞咽训练、生活质量、康复运动等关键词目前研究热度高涨并且可能持续进行研究。结论:透刺法临床RCT研究文献发文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主要研究对象为神经系统疾病,与影像学结合、提高生活质量等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但各个团队之间的合作亟需加强,应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法 可视化分析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效果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凯瑞 叶宇 +3 位作者 李娇月 裴蓓 李学军 程红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66-2475,共10页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治未病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结果为CAG伴IM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A 68例,治疗组B 67例,均参与6周治疗。(1)对照组: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3次/d);(2)治疗组A:予脾胃培源方分证型加减(2次/d);(3)治疗组B:脾胃培源方(用法同组A)联合针刺(1次/d),以足三里、梁丘、公孙、内关、中脘为主穴,据证型选用配穴。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记录OLGA、OLGIM分期,胃黏膜病理疗效,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评分,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结果完成6周疗程的患者共192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A:66例,治疗组B:64例)患者。对照组有效率为48.39%(30/62),治疗组A有效率为69.70%(46/66),治疗组B有效率为71.88%(46/64);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1)。三组治疗后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PRO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黏膜病理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慢性炎症、萎缩、I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活动性炎症、发育不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胃脘胀满、胃脘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RO量表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反酸、消化不良、排便、心理状态、全身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AE、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培源方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比传统抗酸剂与胃黏膜保护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脾胃培源方 针药联合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腹胀临床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萍 杨倩 +7 位作者 霍永利 梁海清 李一然 贺涛 孔伟光 杨华 吕红霞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F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4家医院纳入的FB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对照组30例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模拟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F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4家医院纳入的FB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对照组30例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模拟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腹胀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应答率、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rating scales,GSRS)评分、FB各单项症状评分、疾病总体评价有效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腹胀VAS应答率[全分析数据集(full analysis set,FAS):80.00%;符合方案数据集(per protocol set,PPS):82.10%]和GSRS有效率(FAS:96.67%;PPS:96.40%)高于对照组腹胀VAS应答率(FAS:23.33%;PPS:24.1%)和GSRS有效率(FAS:86.67%;PPS:8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VAS评分变化值(FAS:-4.37±2.08;PPS:-4.27±2.07)大于对照组(FAS:-1.34±1.32;PPS:-1.34±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GSRS评分及变化值、FB各单项症状评分(肠鸣、大便不调、腹胀、纳差、矢气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及变化值、疾病总体评价有效率以及HAD评分的焦虑变化值(FAS、PP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可改善FB患者腹胀等症状,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功能性腹胀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分析报告(2021)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德慧 张雅姿 +3 位作者 胡海殷 张俊华 季昭臣 王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目的通过检索和整理2021年发表在中、英文期刊的中成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中成药临床证据的生产和转化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为后续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开展和证据的合理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药... 目的通过检索和整理2021年发表在中、英文期刊的中成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中成药临床证据的生产和转化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为后续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开展和证据的合理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药循证研究证据库系统(Evidence Database System,EVDS)旗下中成药临床证据数据库收录,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 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全面获取2021年发表的中成药RCTs,对其研究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2215篇(中文2206篇、英文9篇),包括237379例受试者,覆盖中成药750种(口服中成药619种、中药注射剂91种、外用中成药40种),涉及疾病类型26类,研究热点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热点病种为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规模方面,纳入研究样本量最小30例,最大8000例,59.01%的研究样本量<100例;病例来源以单中心研究为主。方法学方面,分配隐藏、盲法的实施仍未被重视。结论总体而言,与2020年相比,2021年RCT发文数量有所上升,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关注度有所提高,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仍需要改善,以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加快证据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研究 证据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声明评价推拿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的研究
6
作者 王洪博 王晓增 +2 位作者 高玉奇 张宇 吕子萌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5期68-73,共6页
目的:采用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声明2010版及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国内外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的报告质量。方法:使用计算机检... 目的:采用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声明2010版及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国内外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的报告质量。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OVID数据库、Pub Med,根据其纳排标准进行剔除、筛选、确定文献,采用Note Express 3.2文献管理器进行文献题录管理,最终将纳入的文献运用CONSORT声明20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别由2位评价人员独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共22篇,无外文文献。根据CONSORT声明2010条目结果可看出,文章所纳入文献报告质量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题目及摘要的报告率为0.00%、背景和目的报告率约为31.81%、描述样本量的文献为0.00%、阐述具体随机方法约占32.00%、盲法报告率为0.00%、基线资料完整约占95.00%、对文章局限性进行报告的文献约占4.54%。另外根据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评价为低风险、不清楚及高风险的分别占18.18%、67.53%及14.29%。结论:目前推拿治疗肩周炎RCT的研究报告质量普遍较低,今后应注意严格按照CONSORT声明要求,进一步完善临床试验设计,开展标准化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推拿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声明 偏倚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清气化痰汤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7
作者 徐海燕 贾维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32-1236,1242,共6页
目的:评价加味清气化痰汤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加味清... 目的:评价加味清气化痰汤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加味清气化痰汤,疗程7 d。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咳嗽症状积分、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主症及发热、啰音、便秘、口干口渴欲饮等次症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清气化痰汤可改善咳嗽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痰热郁肺证 加味清气化痰汤 临床疗效 炎症指标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章的编辑审查要点及建议
8
作者 韩宏志 陈思含 +3 位作者 官鑫 李昕蔚 姜瑾秋 李欣欣 《学报编辑论丛》 2024年第1期292-298,共7页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研究设计类型,其在研究设计、试验实施和统计学分析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研究者、作者及医学期刊编辑通常基于RCT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声明和《中国高校医学期刊论文统计报告...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研究设计类型,其在研究设计、试验实施和统计学分析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研究者、作者及医学期刊编辑通常基于RCT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声明和《中国高校医学期刊论文统计报告推荐清单(2023版)》进行此类研究的设计、试验实施和报告以及审查,但由于其涉及的专业性强,声明条目多,对于非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专业的人员而言,实施有一定的困难,现对已发表的RCT文章中出现的研究样本量、多中心临床试验、随机化、分配隐藏、盲法及方法应用的错误案例进行辨析,并提出相关医学期刊编辑审查要点,以提高编辑处理该类文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样本量 多中心临床试验 随机 分配隐藏 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穆婧雯 王雪峰 +8 位作者 王梅 崔振泽 王孟清 尚莉丽 刘英 尹庆锋 迟磊 张秀英 沈红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6,共6页
目的评价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计划纳入300例受试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小儿解表口服液,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目的评价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计划纳入300例受试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小儿解表口服液,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疗程5 d。比较两组疾病临床痊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加拿大急性呼吸道疾病和流感量表(Canadian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and Flu Scale,CARIF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消失率,退热持续时间,并发症、重症及危重症发生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临床诊断患儿300例,其中297例进入全分析数据集(Full a⁃nalysis set,FAS),289例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er protocol set,PPS),297例进入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治疗后,疾病临床痊愈中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回归分析,按0.75的非劣标准,治疗组非劣效于对照组,PPS与FAS分析结论一致;完全退热中位时间,组间比较,FAS/PPS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回归分析,按0.75的非劣标准,治疗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流涕消失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退热持续时间治疗组6(6~12)h,对照组6(6~7.5)h,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IF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并发症、重症及危重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解表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具有缩短病程作用,疗效非劣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解表口服液 儿童 流行性感冒 风热犯卫证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9
10
作者 邵妍 刘建平 +7 位作者 鞠庆波 崔聪 康健 于丽华 关威 富作平 李茜 王鹏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1组120例,试验2组122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熥疗治疗... 目的观察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1组120例,试验2组122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熥疗治疗,试验2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眼针结合熥疗进行治疗。比较3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GEPI评分、疼痛评分与GEPI相关性评价、首次疼痛起效时间。结果治疗前,3组之间VAS的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2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3组治疗前后比较都有差异(P<0.001);试验1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较,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2组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01)。3组治疗前后比较都存在差异(P<0.001);3组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治疗前(访视1)和治疗第2周后(访视2),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周后(访视3)及治疗第6周随访(访视4),共评分4次,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首次止痛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止痛效果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随着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度范围增加,止痛疗效眼针结合熥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熥疗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疗法 止痛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杵针治疗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泓涛 李晶 +3 位作者 刘兴星 张艺凡 李晓静 杜元灏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2-5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讨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检索关于杵针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讨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检索关于杵针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RCT,以改良的JADAD评分分析其随机方法、盲法实施情况。结果:获得符合标准的RCT 10项,发现文献质量存在差异,杵针的选择穴位和工具较为集中,以大椎八阵和河车脑椎段为主,使用工具以4种工具综合使用为主。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杵针具有治疗优势和特色,但文献的循证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跨区交流、临床穴位配伍、对量效关系和基础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杵针 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8
12
作者 边静 张为民 +2 位作者 王宇峰 丛德毓 宋柏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央区组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89例)和对照组(95例)。2组患者均予以间歇性导尿和...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央区组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89例)和对照组(95例)。2组患者均予以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同时予以电针(20min/次,每天1次,每周6d)和推拿(20min/次,每天1次,每周6d)治疗,2周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1),膀胱安全容量明显升高(P<0.01),膀胱内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1),但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减少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且疗效明显优于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现代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康复疗法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中医》随机对照临床治疗试验文献评价——1980~1998手检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宗文 于迎春 +1 位作者 王蕾 毛兵 《华西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257-258,共2页
目的 :评价《江苏中医》从 1980年至 1998年间临床治疗试验中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论文质量 ,并向中国Cochrane中心输送基线资料。方法 :逐期逐页手工检索《江苏中医》 1980年至 1998年中发表的临床治疗性研究的对照试验 ,根据“国际Coc... 目的 :评价《江苏中医》从 1980年至 1998年间临床治疗试验中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论文质量 ,并向中国Cochrane中心输送基线资料。方法 :逐期逐页手工检索《江苏中医》 1980年至 1998年中发表的临床治疗性研究的对照试验 ,根据“国际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 1997”对RCT和临床对照试验 (CCT)的定义严格鉴定RCT和CCT。结果 :在 19卷 198期中共刊登临床试验论文 2 0 2 4篇 ,其中RCTs149篇 (7 36 % ) ,盲法 3篇 (占RCTs的 2 0 1% ) ,CCTs136篇 (6 72 % )。RCT论文呈逐年趋势 ,1990年以后高于 1990年以前 ,尤以 1995年以后为甚。结论 :《江苏中医》刊登RCT论文呈逐年增加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RCT样本量较小 ,且不规范 ,盲法采用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 论文质量 rct 手工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4000治疗成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14
作者 周丽雅 夏志伟 +7 位作者 林三仁 王惠吉 于中麟 黄乃侠 吕宗舜 胡伏莲 陈宝雯 王化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4000治疗成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临床试验以欧车前亲水胶体为对照,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试验共入选病例124例,其中入选聚乙二醇4000治疗组64例,临床治疗评价病...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4000治疗成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临床试验以欧车前亲水胶体为对照,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试验共入选病例124例,其中入选聚乙二醇4000治疗组64例,临床治疗评价病例63例,安全性评价64例;入选欧车前亲水胶体对照60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59例,安全性评价60例。聚乙二醇4000和欧车前亲水胶体的剂量分别为10g和6g,每日2次口服,疗程两周。结果:聚乙二醇4000与欧车前亲水胶体均可使大部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大便形状、次数恢复正常,主要消化道症状消失,其总有效率相近,分别为85.7%和86.4%,但显效率不同,分别为81.0%及62.7%,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1%和11.7%,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聚乙二醇4000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安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4000 欧车前亲水胶体 功能性便秘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告格式CONSORT介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玉秀 姚晨 +1 位作者 陈峰 杨友春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美国医学会杂志》推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告格式CONSORT后 ,在实用中受到好评 ,已作为该刊物的作者、编者和审稿人提交论文发表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本文对CONSORT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内容和要求进行介绍 ,展示了报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美国医学会杂志》推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告格式CONSORT后 ,在实用中受到好评 ,已作为该刊物的作者、编者和审稿人提交论文发表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本文对CONSORT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内容和要求进行介绍 ,展示了报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完整框架 ,期望对规范我国临床试验的报告和论文发表工作有所裨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CONS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林 詹红生 +3 位作者 陈博 张明才 高宁阳 石印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评价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 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 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篇,其中1... 目的:评价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 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 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篇,其中11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11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1篇文献共1108例患者。10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2.61,95%CI为[2.01,3.39],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总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54,95%CI为[2.22,5.65],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3篇文献整体疼痛程度汇总合并OR值为1.53,95%CI为[0.79,2.27],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目前就纳入研究显示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还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非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蕾 周明娟 +1 位作者 林琳 许银姬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9,共2页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est,RCT)在判断干预措施效应的真实程度上,较其它类型的研究设计能提供更强的论证强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的金标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它不仅适用于西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est,RCT)在判断干预措施效应的真实程度上,较其它类型的研究设计能提供更强的论证强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的金标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它不仅适用于西医药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同样也适用于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评价,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认识到,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 trial,non—RCT)对于各级证据均主要源于临床实践的中医药学,以及有着大量非盲法、非随机化临床试验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郭凯 李林 +2 位作者 詹红生 王辉昊 石印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分析目前治疗现状。方法检索PubMed全文数据库、OVID医学全文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分析目前治疗现状。方法检索PubMed全文数据库、OVID医学全文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270篇,中文文献有254篇,英文文献16篇,其中9篇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全部为中文文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9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9篇文献共1015例患者。9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比值比(OR)为2.46,95%可信区间(CI)为(1.86,3.27);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2.85,95%CI为(1.87,4.35);手法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药物等)组(P<0.01)。结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因此需要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并且随访时间长的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Ⅱ/Ⅲ期及补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全睿 赵永强 +33 位作者 储大同 徐兵河 廖美琳 姜丽岩 徐建民 王华英 李进 侯梅 周清华 张力建 张树才 夏忠军 姜文奇 吕跃 翟明 孟凡义 王东星 王健民 陈正堂 关华军 王庆余 陈协群 刘基巍 张阳 宋善俊 刘文励 于世英 徐建明 宋恕平 徐健 李丽庆 张梅 孙红 江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53,共9页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组63例,Ⅲ期试验入组154例,补充临床试验入组59例;其后剔除5例、脱落41例,共有230例纳入符合方案(pre-protocol,PP)数据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患有实体肿瘤。Ⅱ期临床试验和补充临床试验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按是否参加随机交叉对照分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部分和非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部分。将接受rh-TPO用药的试验周期定义为用药周期,未用rh-TPO的周期定义为空白对照周期,试验期间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均维持不变。将所有临床试验数据合并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意向性治疗人群(intention-to-treat,ITT)数据集及PP数据集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变化(以ITT集数据为例)。与对照周期相比,rh-TPO治疗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损伤的程度[化疗后PLT下降的最低值:(63.02±46.48)×109vs(49.47±31.41)×109个/L,P=0.002],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恢复至75×109个/L以上需要的天数:(11.18±9.71)vs(17.8±10.46)d,P=0.000],大幅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末次随访时PLT检测值:(211.21±119.20)×109vs(138.13±71.54)×109个/L,P=0.000;化疗后PLT最高值:(262.78±162.60)×109vs(149.36±73.26)×109个/L,P=0.000;末次随访时PLT与基线的差值:(79.64±118.06)×109vs(-8.92±102.50)×109个/L,P=0.000]。rh-TPO还可降低PLT输注患者的比例(12.21%vs 19.85%,P=0.017),减少PLT输注例次(0.22±0.72)vs(0.37±0.90)次,P=0.010)和输注量[(1.66±6.09)vs(2.77±7.08)U,P=0.009];补充试验中,PLT输注患者比例减少更为显著(13.79%vs 33.93%,P=0.0082)。用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患者中仅出现11例次不良反应,多为发热(6例)或寒战(2例)。结论: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给予国产rh-TPO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的损伤程度,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大幅提高PLT水平,降低患者PLT输注的例次和数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实体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随机对照试验 自身交叉 多中心临床试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段鑫 周礼鲲 +1 位作者 吴泰相 刘关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质量。方法:手工检索83种中医类杂志(1977—2002年6月)。纳入标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675篇。(1)交待了随机分配方法的58篇(8.59%...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质量。方法:手工检索83种中医类杂志(1977—2002年6月)。纳入标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675篇。(1)交待了随机分配方法的58篇(8.59%);(2)提到了诊断标准及研究纳入标准的637篇(94.37%);(3)无一篇提到分配隐匿;(4)使用了盲法的64篇(9.48%),采用双盲的29篇(4.29%),单盲的35篇(5.19%);(5)提到基线可比性的563篇(83.41%);(6)无一篇提到样本含量的估算依据;(7)12个临床研究中病人有丢失,但无一在结果统计中进行intention-to-treat处理;(8)统计方法错误的24篇,占3.56%;有统计结果但没有说明方法的394篇,占58.37%。结论:迄今为止临床随机对照实试在有关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中还没有被广泛运用。我们在这一领域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中还很难见到分配隐匿,样本的估算依据,盲法与intention-to-treat的运用。一些文章还混淆了随机分配与随机抽样的概念。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的运用率还比较低。总的看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RCT试验文献的质量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质量分析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