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的连续型条件价值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廉欢 王尔大 +2 位作者 陈哲昂 张冠宇 刘轶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59-3269,共11页
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对文化遗产景区的价值判断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的连续型价值评估方法(random utility maximization-continuous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RUM-CCVM)... 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对文化遗产景区的价值判断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的连续型价值评估方法(random utility maximization-continuous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RUM-CCVM),有效实现了两种传统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e evaluation,CVM)的优势互补.通过对问卷信息的二元离散化处理,将连续型CVM的连续型信息获取方式,与离散型CVM的随机效用最大化价值测度方法相结合,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CVM导致的积极回答偏差以及起点偏差等问题,使价值评估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并同时具有直观的经济学含义.最后,利用沈阳东陵公园的调研数据对RUM-CCVM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并测算了景区对游客的总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效用最大化 连续型条件价值评价法 支付意愿 文化遗产景区
原文传递
考虑异质性的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改进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飞 侯宗廷 周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196,共6页
传统基于后悔理论的交通行为模型对异质性考虑不充分,对真实选择行为的解释存在不足.本文利用韦伯比率,考虑出行者对各方式属性变量感知的异质性,对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进行改进,分别建立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和改... 传统基于后悔理论的交通行为模型对异质性考虑不充分,对真实选择行为的解释存在不足.本文利用韦伯比率,考虑出行者对各方式属性变量感知的异质性,对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进行改进,分别建立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和改进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的选择模型;以网约车选择行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改进模型效果.结果表明:3种模型参数标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改进模型的拟合优度(0.271)和命中率(75.8%)相较于另外两个模型均较优;改进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多维属性决策过程中的半补偿原则和折中效应,可以提高模型对真实选择行为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行为分析 异质性 随机效用最大化 随机后悔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出行决策机理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晓锋 左志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年第1期55-62,共8页
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是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准则构建的,然而考虑到决策者的异质性,不同的群体可能采用不同的决策机理。为此,本文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机理:随机效用最大化准则和相对优势最大化准则,并采用潜在类别模型来验证出行决策机... 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是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准则构建的,然而考虑到决策者的异质性,不同的群体可能采用不同的决策机理。为此,本文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机理:随机效用最大化准则和相对优势最大化准则,并采用潜在类别模型来验证出行决策机理异质性的存在。首先,基于SP实验设计收集出行数据;其次,分别构建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准则的logit模型、基于相对优势最大化准则的logit模型和结合两者的潜在类别模型;最后,对比分析各个模型的拟合度并基于不同模型进行了弹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准则的logit模型和基于相对优势最大化准则的logit模型两者的拟合度相似,且均低于结合了两者的潜在类别模型;②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准则的logit模型和基于相对优势最大化准则的logit模型对于不同出行选项属性的弹性分析结果相似,然而与结合了两者的潜在类别模型的弹性分析结果相差较明显。该结论说明了出行决策机理异质性的重要性,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忽略出行决策机理的异质性可能对相应政策的制定与评估带来误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选择行为 决策机理异质性 潜在类别模型 随机效用最大化 相对优势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成华 段力伟 《城市公共交通》 2021年第3期41-46,共6页
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主要受到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步行、小汽车、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五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规律,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揭示了影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的各种因... 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主要受到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步行、小汽车、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五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规律,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揭示了影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的各种因素,实现了对出行者交通方式决策过程的刻画。同时,以平均增长率法和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重庆市主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汽车和出租车的发展规模、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对2025年、2035年的五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分担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机动化出行比例的不断升高,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将日益显现,地面公交的保障作用也得到增强,预计2035年,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4.41%、18.72%,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交通方式结构 影响因素 随机效用最大化 分担率 公共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悔理论视角下的出行选择行为(英文) 被引量:12
5
作者 鲜于建川 隽志才 朱泰英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2,100,共7页
应用随机后悔最小化理论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分别建立RRM-MNL模型和RUM-MNL模型研究了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在模型参数、拟合优度方面对2个模型进行了比较,应用直接弹性分析了在交通管理措施评价方面的区别,并通过城际出行方式中的飞机... 应用随机后悔最小化理论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分别建立RRM-MNL模型和RUM-MNL模型研究了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在模型参数、拟合优度方面对2个模型进行了比较,应用直接弹性分析了在交通管理措施评价方面的区别,并通过城际出行方式中的飞机、火车、长途汽车、小汽车4种出行方式数据进行实际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RUM-MNL模型,RRM-MNL模型能够描述在多属性方案选择过程中的部分补偿性决策行为和折衷效应,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出行行为选择过程;等待时间、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对飞机、火车和长途汽车3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都具有弹性;在RRM-MNL模型中,等待时间对3种方式的弹性值分别较RUM-MNL模型的低7.30%、13.14%和7.70%。可见,对于同一属性变量,出行者具有不同的选择偏好,会表现出不同的选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出行方式 随机后悔最小化 随机效用最大化 部分补偿性决策 折衷效应 直接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