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泽宇 夏黎红 +6 位作者 付洋 姜一弘 朱靖 畅通 张敏 阮柏 王小成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隐匿性听力损失以纯音测听结果正常,但伴有严重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功能障碍为特点。目前,有1%~10%的听阈正常人群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症状表现。与其他类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同,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病理损伤不伴有毛细胞死亡或丢失,而... 隐匿性听力损失以纯音测听结果正常,但伴有严重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功能障碍为特点。目前,有1%~10%的听阈正常人群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症状表现。与其他类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同,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病理损伤不伴有毛细胞死亡或丢失,而以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间带状突触丢失为主要表现。早期患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患者未来更易产生老年性听力损失,对耳毒性药物和噪声的耐受性也会发生显著下降。因此,为了更好应对隐匿性听力损失带来的影响,本文就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听力损失 带状突触 诱发因素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航空噪声引起的隐匿性听力损失小鼠存在耳蜗核神经元过度激活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靖 姜一弘 +8 位作者 吴侃 郑泽宇 张鹏 畅通 张卓儒 王菲 王昊天 张敏 王小成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构建小鼠隐匿性听力损失(HHL)和噪声性听力损失模型,分析军事航空噪声暴露对小鼠耳蜗核神经元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听力正常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110 dB 2 h噪声、115 dB 4 h噪声和不给噪声刺激。在噪声暴露后1、7... 目的构建小鼠隐匿性听力损失(HHL)和噪声性听力损失模型,分析军事航空噪声暴露对小鼠耳蜗核神经元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听力正常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110 dB 2 h噪声、115 dB 4 h噪声和不给噪声刺激。在噪声暴露后1、7、14、28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和小鼠耳蜗核c-Fos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HHL组小鼠噪声暴露后听阈发生暂时性阈移,阈上刺激ABRⅠ波幅值降低,耳蜗核c-Fos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结论军事航空噪声引起小鼠HHL表现为听觉暂时性阈移、阈上刺激ABRⅠ波幅值降低,并且耳蜗核神经元出现过度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听力损失 军事航空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核 C-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航空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C57小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3
作者 姜一弘 张敏 +7 位作者 朱靖 王菲 郑泽宇 刘玉辉 李聪聪 张卓儒 畅通 王小成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建立军事航空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HHL)C57小鼠动物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军事航空噪声性HHL的研究提供稳定的小鼠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将听力正常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噪声暴露:105 dB 2 h,... 目的建立军事航空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HHL)C57小鼠动物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军事航空噪声性HHL的研究提供稳定的小鼠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将听力正常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噪声暴露:105 dB 2 h,110 dB 2 h,110 dB 4 h,115 dB 4 h。将噪声暴露前的小鼠作为对照组,根据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分为噪声暴露后1 d组(NE-1 d)、噪声暴露后7 d组(NE-7 d)、噪声暴露后14 d组(NE-14 d)和噪声暴露后28 d组(NE-28 d)。各实验组进行相应强度的军用直升机噪声暴露,并在各时间节点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噪声暴露强度,并进行该条件噪声暴露后基底膜的免疫荧光染色和带状突触计数验证。结果105 dB 2 h军用直升机噪声暴露后C57小鼠听阈阈移不明显;110 dB 4 h和115 dB 4 h军用直升机噪声暴露后小鼠听阈发生永久性阈移;110 dB 2 h军用直升机噪声暴露后,C57小鼠听阈暂时性阈移,ABR波Ⅰ幅值降低,耳蜗带状突触数量降低,满足HHL的功能学和形态学要求。结论110 dB 2 h军用直升机噪声暴露可作为军事航空噪声性HHL C57小鼠模型的理想刺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听力损失 军事航空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带状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听力损失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和致病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庞功采 孙毓晗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5,共6页
近年来因听力障碍就诊的患者迅速增加,其中部分患者听功能异常症状十分隐匿,表现为在嘈杂的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降低,但临床上采用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这些患者的听阈大多处于正常范围内。上述患者中相当比例有长期噪声... 近年来因听力障碍就诊的患者迅速增加,其中部分患者听功能异常症状十分隐匿,表现为在嘈杂的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降低,但临床上采用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这些患者的听阈大多处于正常范围内。上述患者中相当比例有长期噪声接触史,且其在衰老过程中听力损害出现较早、程度较重,目前将上述现象称为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因临床症状及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往往不能引起医生和患者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关于隐匿性听力损失的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逐渐增多,对于发生机制和干预的研究逐步深入。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关于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研究现状,包括HHL可能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干预方法等内容,为临床早期发现及预防隐匿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听力损失 噪声暴露 衰老 耳蜗带状突触 传入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航空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玉辉 姜一弘 +6 位作者 张卓儒 陈学敏 张敏 吴侃 张久旺 刁殿龙 王小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0-625,共6页
目的 建立军事航空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动物模型并从功能学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9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100dB(A)组、105 dB(A)组、110dB(A)组,不同噪声强度组再随机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暴露后1天组(1d PE... 目的 建立军事航空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动物模型并从功能学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9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100dB(A)组、105 dB(A)组、110dB(A)组,不同噪声强度组再随机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暴露后1天组(1d PE)、暴露后1周组(1w PE)、暴露后2周组(2w PE)、暴露后1月组(1m PE)。对照组不给予噪声刺激,各实验组给予相应强度的军用直升机噪声刺激2h,在相应的时间点运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进行测试。结果100dB SPL噪声暴露后,豚鼠ABR阈值表现为暂时性阈移,Ⅰ波波幅、DPOAE幅值降低后可恢复至暴露前水平;105dB SPL噪声暴露后,豚鼠ABR阈值表现为暂时性阈移,Ⅰ波波幅降低后未能恢复至暴露前水平,高频区的DPOAE幅值降低;110dB SPL噪声暴露后,豚鼠ABR阈值表现为永久性阈移,Ⅰ波波幅降低后未能恢复至暴露前水平,高频区的DPOAE幅值降低。结论 105 dB SPL某型军用直升机噪声暴露后可使豚鼠出现暂时性听阈偏移,ABRⅠ波波幅降低,从功能学角度考虑,可作为军事航空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模型的理想刺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听力损失 军事航空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噪声耳鸣患者隐匿性听力损失的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黎 黄一玲 +2 位作者 冯晓华 叶伟凤 唐凌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通过脉冲噪声暴露患者扩展高频纯音测听(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EHF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探讨脉冲噪声暴露患者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的检测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 目的通过脉冲噪声暴露患者扩展高频纯音测听(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EHF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探讨脉冲噪声暴露患者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的检测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将门诊就诊的有脉冲噪声暴露超过3个月的2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暴露1组:双耳纯音平均听阈<20 d B HL,16例;暴露2组:双耳纯音平均听阈20~34 d B HL,7例。对照组选择纯音听阈正常且无噪音接触的受试者25例。各组分别检测:EHFA、DPOAE、ABR,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EHFA结果显示,暴露1组和对照组在8~18 k Hz,各频率三组听阈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1组与对照组幅值、信噪比在6~8 k Hz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ABR的Ⅴ波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1组和对照组Ⅰ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波波幅、Ⅴ/Ⅰ波幅、Ⅰ-Ⅴ波间期比值组间无规律,比较无意义。结论脉冲噪音暴露者存在HHL。DPOAE幅值、信噪比联合ABR中Ⅴ波波幅、潜伏期可用于评价脉冲噪声H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声发射 自发性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听力损失 噪声 隐匿性听力损失 脉冲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听力损失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冰 焦洁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是一种表现为纯音听阈(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正常而嘈杂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和编码能力受损的听觉功能缺失性疾病。突触及神经损伤是HHL目前最可能的病理机制,噪声暴露、衰老以... 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是一种表现为纯音听阈(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正常而嘈杂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和编码能力受损的听觉功能缺失性疾病。突触及神经损伤是HHL目前最可能的病理机制,噪声暴露、衰老以及耳毒性药物都可能影响HHL的发生,但其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易造成HHL漏诊。本文就HHL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提出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HHL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隐匿性听力损失 噪声 耳蜗带状突触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噪声暴露次数对C57小鼠听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曙光 杜政德 +1 位作者 龚树生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通过噪声暴露构建C57小鼠不同程度的耳聋模型。方法听力正常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一次噪声暴露组B,二次暴露组C和三次暴露组D,白噪声100dBSPL持续2小时,二次和三次噪声暴露为隔日给声。噪声暴露组分别在噪声暴露前,和最后一次噪声... 目的通过噪声暴露构建C57小鼠不同程度的耳聋模型。方法听力正常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一次噪声暴露组B,二次暴露组C和三次暴露组D,白噪声100dBSPL持续2小时,二次和三次噪声暴露为隔日给声。噪声暴露组分别在噪声暴露前,和最后一次噪声暴露后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进行ABR阈值测试,第14天Ⅰ波振幅测试和耳蜗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噪声暴露后第1天和第7天ABR阈值有明显升高,但B组第7天已经呈现恢复状态,而C、D组则呈现渐进性加重趋势。第14天时,B组阈值已经完全恢复,而C、D组小鼠未能完全恢复正常。ABRI波振幅在B、C、D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组小鼠耳蜗内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单次噪声暴露外毛细胞无明显损失,但随暴露次数增多,损失逐渐加重。结论通过不同次数的噪声暴露,可以构建稳定的C57小鼠的隐匿性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隐匿性听力损失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dB SPL白噪声暴露对小鼠耳蜗听神经髓鞘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晓安 柯朝阳 +2 位作者 柳柯 魏薇 施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噪声暴露是否对成年C57BL/6J小鼠耳蜗听神经造成损害。方法选取24只听阈正常的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6只/每组),实验组按照暴露后时间分别为暴露后即刻(P0)、暴露后7天(P7)和暴露后14天(P14)组,另外一组未...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噪声暴露是否对成年C57BL/6J小鼠耳蜗听神经造成损害。方法选取24只听阈正常的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6只/每组),实验组按照暴露后时间分别为暴露后即刻(P0)、暴露后7天(P7)和暴露后14天(P14)组,另外一组未经噪声暴露,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用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暴露2小时,在噪声暴露后即刻、7天和14天分别检测小鼠ABR阈值,之后取小鼠耳蜗行基底膜免疫荧光观察,并进一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听神经髓鞘结构的变化。结果 1)听力学表现:P0组C57BL/6J小鼠各个频率的ABR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8kHz、16kHz及32kHz最为显著(P<0.01);P7时各频率阈值基本恢复,仅在32kHz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14时小鼠ABR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2)形态学表现: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0时听神经髓鞘信号偶有轻微减弱,而各组标本中髓鞘信号的数量和密度无明显差异。冰冻切片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髓鞘信号均有效表达,信号强度均匀、致密连贯,条索样结构清晰,数量亦无明显缺失。透射电镜下各时间点听神经髓鞘成像清晰,排列整齐,且板层样结构致密,边缘光滑,与对照组相比髓鞘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暴露后可造成小鼠出现暂时性阈移(TTS);此种噪声暴露下耳蜗听神经髓鞘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噪声 暂时性阈移 耳蜗 听神经髓鞘 隐匿性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强度噪声暴露对耳蜗带状突触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园园 孙毓晗 +1 位作者 柳柯 孔婷婷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哺乳动物耳蜗是编码声音信号的器官,其中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 OHCs)、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s, IHCs)与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是将声波振动转化成神经信号的三个关键结构,其对声音暴露、耳毒性物质... 哺乳动物耳蜗是编码声音信号的器官,其中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 OHCs)、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s, IHCs)与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是将声波振动转化成神经信号的三个关键结构,其对声音暴露、耳毒性物质、衰老以及遗传缺陷等因素都很敏感。高强度的噪声暴露可以损伤耳蜗毛细胞等结构进而导致耳聋,最新研究表明,中-低强度噪声暴露可导致暂时性听阈升高,然而这种暴露常常并未引起耳蜗毛细胞的缺失或损伤;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内毛细胞和螺旋神经纤维之间的带状突触很容易受到噪声损伤,从而产生不可逆转病变,进而导致各种形式听功能的异常表现。内毛细胞带状突触(Ribbon Synapses)是听觉通路中第一个兴奋性传入突触,该结构对于声音的编码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声刺激会引起带状突触在数量、结构、形态及功能方面发生相应的改变。本文通过对中-低等强度噪声暴露对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的影响以及它所引起的听觉障碍做一简要综述,希望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疾病预防有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暂时性阈移 耳蜗带状突触 隐匿性听力损失 中-低强度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