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结合病理特征术前预测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价值
1
作者 陈金耀 邵燕 +1 位作者 章潇潇 方存昊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探讨CT结合病理特征对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31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活检病理特征、术前肿瘤指标及CT影像,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训练集... 目的探讨CT结合病理特征对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31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活检病理特征、术前肿瘤指标及CT影像,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训练集中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OPM分为OPM阳性组和OPM阴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胃癌OPM的影响指标,采用LASSO回归分析以进一步筛选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校准度,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预测效能,同时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外轮廓、胃壁增厚程度、肿瘤长径、瘤周脂肪间隙CT值及少量腹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的变量为CEA、CA125、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瘤周脂肪间隙CT值及少量腹水。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OR=4.389,95%CI:1.351~14.261)、肿瘤长径(OR=1.040,95%CI:1.014~1.067)和少量腹水(OR=21.060,95%CI:6.248~70.993)是胃癌OPM独立预测因子(P<0.05),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训练集AUC为0.940(95%CI:0.904~0.977),验证集AUC为0.901(95%CI:0.830~0.972);Delong检验表明两者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列线图模型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9.5%;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良好(训练集P=0.965,验证集P=0.273)。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备良好的临床效能。结论基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和少量腹水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地预测胃癌O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隐匿性腹膜转移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和临床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局部进展期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谢建高 易鑫 +3 位作者 杨芬霞 邹添秀 林维文 王莉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23-330,共8页
目的利用CT多模态参数构建并评估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患者的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状态。方法收集310例LAG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17例,其中OPM阴性201例,OPM阳性16例)和验证组... 目的利用CT多模态参数构建并评估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患者的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状态。方法收集310例LAG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17例,其中OPM阴性201例,OPM阳性16例)和验证组(93例,其中OPM阴性84例,OPM阳性9例),构建3个模型,即影像评分模型、临床特征模型和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模型评价,并采用DeLong检验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和诊断效能。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显著特征,包括几何特征GeoFd2和灰度直方图特征Mean,计算影像评分(Rad-score)。临床特征模型纳入了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胃镜下肿瘤部位和CT-N分期。联合模型结合了影像评分和上述临床特征,基于爬山法贝叶斯网络(BN)进行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联合模型显示出更高的预测性能,优于单独的影像评分模型(IDI:0.237和0.200,P<0.05)和临床特征模型(IDI:0.177和0.278,P<0.05)。结论联合胃镜下肿瘤部位、CA125和影像特征的BN联合模型,可预测LAGC患者的OPM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隐匿性腹膜转移 影像组学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进展期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德雷 赵灿灿 +2 位作者 李淑华 徐敏 谢宗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2-65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PM)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且行术后PM评估的110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4.65±10.24)岁。所有...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PM)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且行术后PM评估的110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4.65±10.24)岁。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且PM诊断为阴性。将全部病人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7例(术后PM阳性33例)与验证集33例(术后PM阳性14例)。采用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隐匿性PM显著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来构建临床模型。基于增强CT影像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组学模型并计算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将临床独立预测因素与Radscore联合来构建联合模型及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的AUC值,并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联合模型的拟合优度和临床价值。结果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AUC值分别为0.944、0.915)均高于临床模型(AUC值分别为0.780、0.865)及组学模型(AUC值分别为0.844、0.825)(均P<0.05),并且联合模型的准确度及特异度均最高,组学模型的敏感度均最高。联合模型的列线图结果显示,Radscore得分最高,其次是癌胚抗原(CEA),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得分最低。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5%时,联合模型具有最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在术前精准预测进展期胃癌是否发生隐匿性PM,协助临床决策,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列线图 进展期胃癌 隐匿性腹膜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隐匿性腹膜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攀益 张子龙 +6 位作者 窦荣章 陶浩冉 王首超 胡应朝 杨朝纲 王舒艺 熊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术时间按3∶1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并收集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在长江大学荆州市中心医院的193例CRC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集。通过套索-逻辑回归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ve operator-Logistic,LASSO-Logistic)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从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等方面验证诺模图的性能和临床效益。结果从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中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影像学腹水、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D-二聚体。建立了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构建了用于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诺模图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936~0.975)、0.891(95%CI:0.857~0.925)和0.901(95%CI:0.860~0.942),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分析曲线验证了模型较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在训练集中,采用约登指数获得分组的最佳截断值为206.6,此时的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86.6%,Kappa值为0.753,说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性能。结论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了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能为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隐匿性腹膜转移 风险预测模型 诺模图 术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冲洗不能预测肝门胆管癌的隐匿性腹膜转移
5
作者 马保金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腹腔冲洗 肝门胆管癌 腹膜细胞学 隐匿性腹膜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脂肪组织对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晨晨 李莉明 +3 位作者 黄文鹏 刘娜娜 梁盼 高剑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2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及CT征象。分别测量CT图像中胃癌病灶最大层面以下15、25 mm范围的脂肪组织参数,包括V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平均CT值及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OPM与非OPM组间的临床、病理及CT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结果OPM与非OPM组间年龄、病理类型、CA125、腹腔积液、cT分期、病灶最厚径、15 mm VAT平均CT值、25 mm VAT平均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4.940(1.287~18.967)、4.284(1.270~14.455)、1.149(1.013~1.303),建立联合模型。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15 mm VAT平均CT值及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718、0.703、0.674和0.813,联合模型与上述4个单一指标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8、2.63、2.09、2.54,P=0.003、0.009、0.037、0.011)。结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隐匿性腹膜转移 内脏脂肪
原文传递
弥漫浸润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的效能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蒙 李佳铮 +6 位作者 刘一婷 李晓婷 魏义圆 李浙民 孙应实 李子禹 唐磊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8-1325,共8页
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BorrmannⅣ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CT和腹腔镜探查/灌洗细胞学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BorrmannⅣ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CT和腹腔镜探查/灌洗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53例)和非OPM组(48例)。记录患者病理结果,包括组织学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对术前CT进行分析,评估指标包括肿瘤中心位置、累及分区数、累及方位、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模式、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和肿大淋巴结,测量原发肿瘤最大厚度、肿瘤平均CT值(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静脉期与动脉期CT值差值、延迟期与静脉期CT值差值及肿瘤强化曲线类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病理和CT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OPM的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结果OPM和非OPM组间肿瘤累及分区数、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强化曲线模式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织学分化程度(OR=0.19,P=0.033)、三分层强化(OR=7.02,P=0.005)、浆膜侵犯(OR=14.27,P<0.001)为OPM的独立风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OPM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5~0.908),灵敏度为0.566,特异度为0.938,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的OPM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525),。结论BorrmannⅣ型胃癌OPM患者原发癌灶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基于组织分化程度、分层强化和浆膜侵犯的诊断模型评价OPM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BorrmannⅣ型 隐匿性腹膜转移
原文传递
胃癌远处隐匿型腹膜转移初探
8
作者 朱岭 彭开勤 +1 位作者 刘丽江 张应天 《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远处腹膜隐匿性转移 肿瘤转移 DO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