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的不同用药方式对患者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永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氨甲环酸(TXA)不同用药方式对患者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TH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1组于切皮前单次静滴TXA,对照2组分别于术中三个时点局部应用TXA,观察组采用静...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氨甲环酸(TXA)不同用药方式对患者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TH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1组于切皮前单次静滴TXA,对照2组分别于术中三个时点局部应用TXA,观察组采用静脉联合局部TXA用药。比较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以及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中应用TXA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联合局部TXA用药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失血 隐形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隐形失血的研究
2
作者 农文海 宋猛先 +2 位作者 黄毅 莫金平 潘文奇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评价初次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隐性失血状况。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隐性出血量、围术期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以及评估在不同年龄、性别... 目的评价初次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隐性失血状况。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隐性出血量、围术期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以及评估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术后是否下肢静脉血栓及术后抗凝方式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出血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为(560.82±89.16)ml,占总失血量的62.22%;术后第2天是患者Hct的最低值,在术后第3天以后患者的Hct呈现出平稳上升趋势;患者体质量指数>25 kg/m2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25 kg/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术前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术后是否下肢静脉血栓及术后抗凝方式的差异对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体质量指数对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隐形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隐形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晓光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21期2270-2273,共4页
目的 探析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率及隐形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择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9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统计所有患者术后隐形失血发生情况,根据发生情况分为... 目的 探析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率及隐形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择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9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统计所有患者术后隐形失血发生情况,根据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以医院信息系统核查患者就诊记录和电子病例,获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隐形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9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高失血量组患者47例,占比52.22%,出血量范围500~730 mL,平均(650.54±50.67)mL;低失血量组患者43例,占比47.78%,出血量范围210~470 mL,平均(320.55±33.88)mL;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失血量组合并症患者、年龄≥60岁、包扎方法局部包扎以及术前贫血占比高于低失血量组无合并症患者、年龄<60岁、包扎方法整体包扎以及术前无贫血占比(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合并症、年龄、包扎方法以及术前贫血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隐形失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隐形失血量较高,合并症、年龄、包扎方法以及术前贫血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隐形失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固定术 股骨干骨折 隐形失血 高血压 糖尿病
原文传递
PFNA与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失血量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永强 邵季超 +2 位作者 李静 王浩汀 柴雪娇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2910-2912,共3页
目的比较PFNA与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失血量。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随机分为PFNA组60例和DHS组60例,2组再顺序分为抗凝组30例和非抗凝组30例。通过观察2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 目的比较PFNA与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失血量。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随机分为PFNA组60例和DHS组60例,2组再顺序分为抗凝组30例和非抗凝组30例。通过观察2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结果 DHS组显性失血量较PFNA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抗凝组隐性失血量较DHS抗凝组增多,PFNA非抗凝组隐性失血较DHS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骨折类型手术上,PFNA与DHS失血量差别不大,增多的隐性失血量并能作为不主张PFNA手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DHS 隐形失血 低分子肝素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失血和输血状况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江 吴波 +1 位作者 徐峰 吴小平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失血和输血的状况,探讨能降低术后患者贫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半髋关节置换的80例胫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术中和术后的失血及输血量。...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失血和输血的状况,探讨能降低术后患者贫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半髋关节置换的80例胫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术中和术后的失血及输血量。结果:80例患者术后1d的平均失血量占患者术后3d平均总失血量的71.64%;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110g/L的患者输血的比例比较高。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隐性失血的比例很高,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增加,对Hb较低的患者要提前做好输血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失血 输血 隐形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医派生血补髓方对PFNA术后OP-HF的影响
6
作者 翁文炉 《光明中医》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和医派学术思想指导加味生血补髓方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质疏松(OP)-髋部骨折(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上饶东信第五医院确诊的60例PFNA术后OP-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中和医派学术思想指导加味生血补髓方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质疏松(OP)-髋部骨折(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上饶东信第五医院确诊的60例PFNA术后OP-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生血补髓方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术后Harris评分、隐形失血量、B-ALP、TGF-β、PTH、ICTP、BMP-2、VEGF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B-ALP、TGF-β、BMP-2和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TH和ICTP水平低于对照组,隐形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和医派学术思想指导加味生血补髓方能促进PFNA术后OP-HF患者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加味生血补髓方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隐形失血 中和医派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关节腔内灌注联合2小时引流管夹闭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卞春喜 耿秋丽 +2 位作者 马永成 王浩然 李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评价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科室自2013年8月~2014年11月拟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男29例,女69例,年龄56~73岁,平均6... 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评价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科室自2013年8月~2014年11月拟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男29例,女69例,年龄56~73岁,平均65.3岁,病程4~10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9),试验组在关节囊层缝合后松止血带前10分钟将1瓶100m L氨甲环酸(规格100m L:氨甲环酸0.5g与氯化钠0.85g)经引流管灌注到关节腔,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注,术后给予引流管夹闭2小时后完全打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输血比率,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12天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内灌注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显性失血、隐性失血及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显性失血 隐形失血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及静脉血栓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川 汪昌发 +3 位作者 柯文坤 杜区成 李明 桂燃燃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按照10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按照10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血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4d观察组患者Hct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纤维蛋白原、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形失血量,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隐形失血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负压引流方式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失血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爱明 肖智青 +3 位作者 徐洲发 陈焕文 林子华 陈欢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负压引流方式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失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行THA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关节... 目的比较两种负压引流方式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失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行THA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关节囊内引流,B组患者采用关节囊外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失血状况,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和第3天失血量,根据收集数据计算两组患者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前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患者的CRP、IL-1β、IL-6、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总失血量、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分别为(33.35±8.67)mL、(595.36±157.87)mL、(846.25±210.09)mL、(409.23±116.83)mL,明显多于B组的(31.56±7.87)mL、(346.12±72.18)mL、(655.67±114.23)mL、(185.81±52.29)mL,隐性失血量为(362.75±65.37)mL,明显少于B组的(502.87±73.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关节囊外引流相较于关节囊内引流,其CRP等炎性因子指标升高,隐形失血量增加,但术后总失血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负压引流 失血 关节囊外引流 隐形失血 炎性因子 关节囊内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树雄 陈小萍 +2 位作者 曾健聪 屈家辉 梁炳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4期2158-216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我院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同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975 ml,其中平均显... 目的 探讨老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我院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同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975 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283 ml,平均隐性失血量692ml,其中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71.0%.肥胖、心血管疾病、胃肠道溃疡/出血及使用抗凝药物等因素为出血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时应注意隐性失血及其高危因素,及时补充血容量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失血 半髋置换术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汤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真真 胡陈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八珍汤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福鼎市总医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依据双色球法分为常规组(n=41)与联合组(n=41)。常规... 目的观察八珍汤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福鼎市总医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依据双色球法分为常规组(n=41)与联合组(n=41)。常规组术后予以骨肽注射液,联合组术后予以八珍汤联合骨肽注射液,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隐形失血量、血红蛋白、中医症状评分、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骨钙素、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97.56%vs.80.49%,χ^(2)=4.493,P=0.034)。用药3、7 d后,联合组隐形失血量少于常规组,血红蛋白高于常规组(P<0.01)。用药4周后,2组头晕眼花、面白无华、手足麻木、心悸失眠评分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1)。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用药4周后,2组骨密度、骨钙素高于用药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应用八珍汤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控制隐性失血,改善临床症状,加快骨折愈合,提高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术 隐形失血 八珍汤 骨肽注射液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时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尚旭亚 童良勇 +2 位作者 张志凌 严惠强 李民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的状况,探讨最佳输血时机,有效控制输血量。方法:回顾性研究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6例,统计术中和术后的...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的状况,探讨最佳输血时机,有效控制输血量。方法:回顾性研究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6例,统计术中和术后的失血、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965±322)ml,其中平均隐性失血量(675±345)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69.9%。患者术后第1天的平均失血量占患者术后3天平均总失血量的72.0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高龄患者术后第一天为隐形失血的高峰期,为最佳输血时机,术者对输血指征及输血时机的掌握有助于合理用血和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失血 输血 隐形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用药对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何敏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联合用药对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11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据施行局部膝关节逆行注入...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联合用药对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11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据施行局部膝关节逆行注入措施,对照组在外周静脉加注0.9%氯化钠溶液,而观察组则在外周静脉加注氨甲环酸,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分别为(385.69±95.47)ml、(498.54±92.68)ml,观察组失血量更少(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显性失血量分别为(551.39±91.54)ml、(778.21±93.49)ml,观察组失血量更少(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输血量分别为(556.05±101.01)ml、(796.44±105.37)ml,观察组输血量更少(P<0.05)。结论探究氨甲环酸联合用药对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 隐形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
14
作者 王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8期6-7,共2页
目的:主要对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形失血临床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8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80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进行血液回输和未进行血液回输的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以及实... 目的:主要对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形失血临床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8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80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进行血液回输和未进行血液回输的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以及实际失血总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显然要比对照组高,并且进行血液回输患者显性失血量与实际失血总量要低于未行血液回输患者,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红蛋白丢失与实际失血总量和对照组对比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隐形失血量要比全髋关节置换术高,治疗时实施引流血回输也难以满足机体正常循环需求,需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并采取合理措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形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业 张国梁 王跃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2-1328,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出血量往往较大,甚至需要输血。而止血带的应用会破坏纤溶/凝血系统,不利于置换后伤口止血。近几年来,氨甲环酸由于低廉的使用价格、简单的给药途径、超高的止血效价被广泛应用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失血。目的:... 背景: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出血量往往较大,甚至需要输血。而止血带的应用会破坏纤溶/凝血系统,不利于置换后伤口止血。近几年来,氨甲环酸由于低廉的使用价格、简单的给药途径、超高的止血效价被广泛应用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失血。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至2015年10月PubM 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tranexamic acid,total knee arthroplasty,hemorrhage",中文检索词"氨甲环酸,全膝关节置换,出血"为中文检索词。共检索到200余篇相关文献,5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是一种纤溶抑制剂,能可逆的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之间的结合,有效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出血。但氨甲环酸的用法、用量及在止血中的效果在众多文献中存在很大差异。氨甲环酸作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有效止血药物,其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作用包括减少置换后显性失血和隐形失血,且不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氨甲环酸的应用时机、使用剂量、给药途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仍存在着争议,尚无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 止血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 剂量 显性失血 隐形失血 研究进展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罗涛 黄伟杰 +2 位作者 吴伟 华筠毅 洪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9例,其中男33例,女36例,平均年龄(80.4±3.4)岁(75~92岁);左髋30例,右髋39... [目的]探讨肥胖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9例,其中男33例,女36例,平均年龄(80.4±3.4)岁(75~92岁);左髋30例,右髋39例:肥胖组(BMI>30)36例,非肥胖组(BMI≤30)33例;GardenⅢ型32例,GardenⅣ型37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次单侧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 000 ml,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即为隐性失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962 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308 ml,平均隐性失血量654 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2%、68%,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肥胖组失血总量平均为1 079 ml,显性失血量平均为349 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830 ml。非肥胖组平均失血总量为865 ml,显性失血量为271 ml,隐性失血量为594 ml,两组间比较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肥胖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失血的风险更大,其中隐性失血是主要原因,应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半髋置换术 隐形失血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冰袋冷敷对隐性失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詹学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38-39,共2页
隐性失血对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很大,虽然TKA手术过程均在止血带控制下完成,围手术期显性出血较少,但由于术后隐性失血较多,患者常出现贫血、血红蛋白的显著下降,术后输血是必不... 隐性失血对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很大,虽然TKA手术过程均在止血带控制下完成,围手术期显性出血较少,但由于术后隐性失血较多,患者常出现贫血、血红蛋白的显著下降,术后输血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置换术 隐形失血 冷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