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兰肯斯坦》中的隐性叙事进程分析
1
作者 张园园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3-135,157,共4页
玛丽·雪莱经典之作《弗兰肯斯坦》,运用了隐性叙事方法。在众多叙事手法中,隐性叙事进程尤为引人注目,为整部小说构建了丰富深层结构。通过分析叙述者的可靠性,可以洞察到其背后复杂心理和动机,这种深层次探讨让小说情节更加引人... 玛丽·雪莱经典之作《弗兰肯斯坦》,运用了隐性叙事方法。在众多叙事手法中,隐性叙事进程尤为引人注目,为整部小说构建了丰富深层结构。通过分析叙述者的可靠性,可以洞察到其背后复杂心理和动机,这种深层次探讨让小说情节更加引人入胜。此外,戏剧反讽的巧妙运用,使得读者在了解真相后产生震撼与反思。而误会这一叙事策略,则推动了情节发展,让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增强了小说可读性。隐性叙事进程不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更是为了传达作者对于科技、人性与伦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叙事策略的运用,雪莱成功地引导读者走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探索的世界,展现隐性叙事进程在构建小说深层结构和主题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隐性叙事进程 叙事策略 双重叙事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叙事进程在门罗短篇小说中的运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唐瑛 陈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很多叙事作品中都存在两种叙事进程,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文本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作品中隐性叙事进程的应用尤显突出。门罗运用隐... 在很多叙事作品中都存在两种叙事进程,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文本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作品中隐性叙事进程的应用尤显突出。门罗运用隐性叙事进程不断挑战其显性叙事进程从而非常细腻真实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从意象设置、结构技巧、细节刻画等角度探索门罗作品中隐性叙事进程的建构,有助于分析其隐性进程对显性进程的消解功能及其所揭示的生活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罗 《逃离》 隐性叙事进程 消解 生活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狄浦斯情结和消费主义背后的伦理失衡:劳伦斯《木马赢家》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润洁 《海外英语》 2018年第9期153-155,共3页
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叙事研究一直围绕情节发展展开。然而,在劳伦斯的《木马赢家》中,像在其他很多作品中一样,在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贯穿全文的隐性叙事进程。在《木马赢家》的情节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俄狄浦斯情结和消费主义分析... 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叙事研究一直围绕情节发展展开。然而,在劳伦斯的《木马赢家》中,像在其他很多作品中一样,在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贯穿全文的隐性叙事进程。在《木马赢家》的情节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俄狄浦斯情结和消费主义分析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与此同时,隐性进程却使我们看到了背后的人际伦理失衡。隐性进程与情节相互补充,表达出更丰富的主题意义,生产出卓越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木马赢家》 隐性叙事进程 伦理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背后的文化殖民主义--《土生子》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4
作者 江思琦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9期98-100,共3页
《土生子》是黑人文学的重要开创者——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被誉为黑人文学的“里程碑”。由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特殊,作者将当时最敏感的种族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创作主题,所以现实主义成为了小说最为突出的特征。在小说显性情... 《土生子》是黑人文学的重要开创者——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被誉为黑人文学的“里程碑”。由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特殊,作者将当时最敏感的种族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创作主题,所以现实主义成为了小说最为突出的特征。在小说显性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与之并行的以文化殖民主义为主导的隐性叙事进程。分析这一叙事暗线,揭示出它对小说显性情节发展的交互和补充作用,可以丰富对主人公别格形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读者对作品主题意蕴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特 土生子 文化殖民主义 隐性叙事进程 黑人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叙事进程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哦,香雪》为例
5
作者 徐佳敏 《中学语文》 2022年第5期82-83,共2页
铁凝小说《哦,香雪》存在两种叙事进程,即显性和隐性。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叙事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铁凝通过对物象、片段铺设,插叙、环境等隐性叙事方面的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又使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增强... 铁凝小说《哦,香雪》存在两种叙事进程,即显性和隐性。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叙事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铁凝通过对物象、片段铺设,插叙、环境等隐性叙事方面的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又使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叙事进程 显性叙事 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花》的沉默叙事与隐性叙事进程
6
作者 周明鹃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金宇澄《繁花》作为当下极具典型性的沉默文本,其沉默叙事以“不响”为表征,以“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统领全篇,从人物、时间、空间三重维度开启了不言之言、不写之写与言而未言、写而未写的隐性叙事进程。其拔开日常生活的琐屑庸... 金宇澄《繁花》作为当下极具典型性的沉默文本,其沉默叙事以“不响”为表征,以“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统领全篇,从人物、时间、空间三重维度开启了不言之言、不写之写与言而未言、写而未写的隐性叙事进程。其拔开日常生活的琐屑庸常,从沉默中窥见爱情、生命、死亡与命运的真相,借由双重叙事的张力,达至渊默而雷声的艺术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语默不二、以默为本的沉默诗学,独标一格,为众声喧哗的当代文坛奉上了一幅“不响”的别样图景,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不响 沉默叙事 隐性叙事进程 沉默诗学
原文传递
矛盾背后的矛盾:《头号玩家》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蕾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一经上映便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也饱受争议。受到传统类型电影评论的影响,大家更多的是关注电影科技和电影中塑造的虚拟形象。倘若我们打破传统的束缚,把视野拓展到其电影情...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一经上映便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也饱受争议。受到传统类型电影评论的影响,大家更多的是关注电影科技和电影中塑造的虚拟形象。倘若我们打破传统的束缚,把视野拓展到其电影情节,我们会发现电影本身的情节和背后的另一种叙事运动,一种不同性质的冲突。电影的意义在于这两种叙事运动的交互作用,在于这两种冲突的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如果能看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理解《头号玩家》在斯皮尔伯格创作中的重要突破,更好地把握为何《头号玩家》成为理解西方类型电影创作的一把关键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号玩家》 个体与社会 隐性叙事进程
原文传递
对抗沉沦: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永远的丈夫》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变革 任晓舜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2期16-25,共10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永远的丈夫》中存在着显现情节和两条隐性叙事进程。以复仇为主题的显性情节发展背后,并行存在着另外两条贯穿全文的隐性叙事进程,分别指向情夫和丈夫曲折的精神上升运动,成为作家隐蔽的表意轨道。在显性情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永远的丈夫》中存在着显现情节和两条隐性叙事进程。以复仇为主题的显性情节发展背后,并行存在着另外两条贯穿全文的隐性叙事进程,分别指向情夫和丈夫曲折的精神上升运动,成为作家隐蔽的表意轨道。在显性情节中,作为感情受害者的丈夫报复情夫,对后者发起各种心理折磨,成为丑陋凶狠的施虐者;在第一个隐性进程中,情夫因昔日荒淫的生活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而产生强烈的罪感,承受磨难并经受诱惑,显示出拒绝沉沦而不断上升的精神运动;在第二个隐性进程中,受害的丈夫通过对"顺从的人"和"凶狠的人"的拷问,完成了自我认知,回到他憧憬的道德生活中。两个隐性叙事进程相互补充,共同勾勒出主人公对抗沉沦的精神上升运动。三条并行的叙事运动既相互补充,又形成张力,共同揭示出小说的多重主题,指向不同读者,显示出小说文本丰富多层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永远的丈夫 隐性叙事进程
原文传递
隐藏于历史背后的好战心态——井上靖《明妃曲》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9
作者 袁盛财 《芒种(下半月)》 2018年第1期66-67,共2页
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小说《明妃曲》以当代人的眼光解释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隐性叙事进程对井上靖《明妃曲》进行分析与阐述,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井上靖 《明妃曲》 好战心态 隐性叙事进程
原文传递
贝娄《抓住时机》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10
作者 肖颖 于元元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基于申丹的双重叙事动力理论,探讨贝娄《抓住时机》中显性叙事进程与隐性叙事进程如何相互颠覆、互为补充。显性叙事进程下国内外学者对父与子主题存在一种共识,即父亲阿德勒医生是家庭亲缘濒临破碎的元凶,其秉承的个人主义使他完全沦... 基于申丹的双重叙事动力理论,探讨贝娄《抓住时机》中显性叙事进程与隐性叙事进程如何相互颠覆、互为补充。显性叙事进程下国内外学者对父与子主题存在一种共识,即父亲阿德勒医生是家庭亲缘濒临破碎的元凶,其秉承的个人主义使他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隐性叙事进程却颠覆显性叙事进程所凸显的主题含义,调转矛头直指对儿子威廉的批判,揭示在威廉不可靠叙事下被遮蔽的父爱,并通过对显性叙事的补充共同批判物质主义,从而丰富文本内涵并增强其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住时机》 贝娄 双重叙事动力理论 隐性叙事进程 显性叙事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亮虎》的隐性叙事进程与“伪”女性主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晓晖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2,156,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为英国小说多元化创作高峰期,其中"编史元小说"从底层、女性、少数族裔等边缘人群视角挑战曾由白人男性控制的历史叙事,成为备受瞩目的小说文类。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莱夫利的布克奖小说《月亮虎》即被评论... 20世纪80年代为英国小说多元化创作高峰期,其中"编史元小说"从底层、女性、少数族裔等边缘人群视角挑战曾由白人男性控制的历史叙事,成为备受瞩目的小说文类。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莱夫利的布克奖小说《月亮虎》即被评论界奉为以女性书写重塑20世纪大英帝国历史的佳作。然而,这种认为作品凸显女性主义的观点值得商榷。通过沉默叙事、文体特征与叙事暗旨的研究发现,作品存在明显的文本悖论。这部所谓的女性书写作品背后暗藏着隐性叙事进程:它通过形塑第三世界实现对后者的控制,通过错置的女权推崇男权,并经由一套貌似多元包容的后现代话语宣扬了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实则是一部"伪"女性主义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史元小说 《月亮虎》 女性主义 帝国主义 隐性叙事进程
原文传递
乔治·桑德斯《骑士败北记》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12
作者 刘泽承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乔治·桑德斯在其短篇小说《骑士败北记》中建构了双重叙事进程。隐性叙事进程作为一条与情节发展并列前行的表意轨道,提供了“戏(生活)-戏中戏(工作)”以及包蕴其中的“假我—真我”二元对立框架,并通过第三维度拓展扩充了“假我... 乔治·桑德斯在其短篇小说《骑士败北记》中建构了双重叙事进程。隐性叙事进程作为一条与情节发展并列前行的表意轨道,提供了“戏(生活)-戏中戏(工作)”以及包蕴其中的“假我—真我”二元对立框架,并通过第三维度拓展扩充了“假我”“真我”人格间的双向互动。隐性叙事进程中的二元对立框架不仅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对比鲜明的参照系,其双向互动也从更深广的视域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普遍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士败北记》 双重叙事进程 隐性叙事进程 二元对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字》中的隐性叙事:家庭共同体叙写
13
作者 黄川 王丽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13,共5页
以隐性叙事理论为视角,美国浪漫主义经典之作《红字》存在一明一暗的双重叙事进程。不同于以“原罪、救赎”为主题的显性情节,其隐性情节向读者呈现了三种家庭共同体形式——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共同体的崩溃、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共同体... 以隐性叙事理论为视角,美国浪漫主义经典之作《红字》存在一明一暗的双重叙事进程。不同于以“原罪、救赎”为主题的显性情节,其隐性情节向读者呈现了三种家庭共同体形式——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共同体的崩溃、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共同体的建立以及两者兼具的家庭共同体的新生;书写了海丝特四人在跌跌撞撞中寻觅家庭共同体的过程,表现出主人公强烈的家庭渴望。探究其隐性叙事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物的矛盾形象,发掘小说传递的另一重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叙事进程 家庭共同体 《红字》 霍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利普·普尔曼《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14
作者 刘江 张生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儿童文学中“隐藏的成人”构成的双重叙述声音,形成了与生俱来的双重叙事动力。传统儿童文学中,成人叙述声音所主导的隐性叙事进程往往压迫和颠覆了面向儿童的故事情节发展。但在世纪之交以来的儿童文学之中,成人叙述声音更为隐蔽,甚至... 儿童文学中“隐藏的成人”构成的双重叙述声音,形成了与生俱来的双重叙事动力。传统儿童文学中,成人叙述声音所主导的隐性叙事进程往往压迫和颠覆了面向儿童的故事情节发展。但在世纪之交以来的儿童文学之中,成人叙述声音更为隐蔽,甚至呈现完全隐退的态势,成人叙述声音所形成的隐蔽的表意轨道引导故事中的儿童成长,同时也引导儿童读者与儿童主人公作出相同选择。双重叙事进程形成相互补充的动力关系。本研究借助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以菲利普·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为范例,考察儿童文学中互为补充的双重叙事动力,以此揭示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独特叙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菲利普·普尔曼 双重叙事进程 隐性叙事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块广告牌》中的双重叙事动力
15
作者 郭荣 张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6-80,共5页
文章从双重叙事动力角度对《三块广告牌》进行考察,发现该影片的情节发展为观众展现出“不合格”的母亲、“不作为”的警察、“不传递信息”的广告牌等表象,而影片的隐性叙事进程,伟大的母爱、正义善良的警察、以及传达爱与救赎的广告... 文章从双重叙事动力角度对《三块广告牌》进行考察,发现该影片的情节发展为观众展现出“不合格”的母亲、“不作为”的警察、“不传递信息”的广告牌等表象,而影片的隐性叙事进程,伟大的母爱、正义善良的警察、以及传达爱与救赎的广告牌才是影片的实质精神内核。情节发展和隐性叙事进程一明一暗相互交织构成整部影片强劲的叙事动力,使得整部影片情节紧凑且富有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三块广告牌》 情节发展 隐性叙事进程 双重叙事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序言 被引量:2
16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王彦兴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2,共4页
申丹的《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有力地提出了一套关于叙事进程的新理论,其严谨的论证令人信服,回应了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对仅关注情节发展的传统做法提出质疑,揭示出在显性情节和潜藏在表层文本后面的"隐性进程&q... 申丹的《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有力地提出了一套关于叙事进程的新理论,其严谨的论证令人信服,回应了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对仅关注情节发展的传统做法提出质疑,揭示出在显性情节和潜藏在表层文本后面的"隐性进程"之间通常存在着某种反讽性差异,并通过六篇叙事文本的阐释实践加以佐证。本书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修辞性叙事学一脉相承,但大大拓展了其研究范畴。对隐性进程的发掘还可以使读者认识到,某些小说(如曼斯菲尔德的《苍蝇》)真正的道德寓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以往批评家的公认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隐性进程反讽性差异 拓展修辞研究 不同道德寓意
原文传递
《暴雪将至》:叙事的隐暗面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净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0,共4页
《暴雪将至》作为一部反类型片,遭遇了类型误读。本文从人物与空间入手,分析了影片通过将侦探与凶手、追凶与行凶同构,以视听空间隐喻社会空间,在类型叙事话语的伪装下,以多层次的隐性叙事呈现社会转型时期国企工人沦落历史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 反类型 隐性叙事进程 隐喻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