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摩擦摆支座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减隔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海龙 张永亮 +1 位作者 周友权 刘海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研究摩擦摆支座在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的减隔震效果,以24、32、40m典型跨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传统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桥梁墩高、桥梁跨径和地震动峰值... 为研究摩擦摆支座在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的减隔震效果,以24、32、40m典型跨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传统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桥梁墩高、桥梁跨径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等因素对简支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墩墩高和截面形式对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的减震效果有较大影响,但在5~20m墩高内受墩高的影响更为显著;墩高从5m增加到20m时,墩底内力减震率分别为80%、35%,墩高从25m增加到45m时,墩底内力减震率分别为46%、37%;桥梁跨径对结构减震率有一定影响,但在10%以内;PGA对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的减震率总体上影响较小;墩高和PGA对FPB支座位移影响较大,PGA影响更为显著,支座位移增大倍数明显大于对应的PGA增加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简支梁桥 摩擦摆支座 隔震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上盖结构隔震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范重 崔俊伟 +4 位作者 薛浩淳 杨开 高嵩 王金金 吴徽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7-88,共12页
为了深入研究地铁上盖结构隔震效果,建立了大底盘-多塔楼双自由简化模型,考察质量比和周期比对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对塔楼和底盘地震作用的影响规律。采用ETABS软件建立了地铁上盖精细模型,研究塔楼高度、塔楼数量、隔震层刚度及粘滞阻尼... 为了深入研究地铁上盖结构隔震效果,建立了大底盘-多塔楼双自由简化模型,考察质量比和周期比对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对塔楼和底盘地震作用的影响规律。采用ETABS软件建立了地铁上盖精细模型,研究塔楼高度、塔楼数量、隔震层刚度及粘滞阻尼器等对结构动力特性、塔楼和底盘减震效果的影响。双自由度简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隔震塔楼与大底盘常见的周期比范围内,塔楼的剪重比与塔楼质量关系不大,大底盘的剪重比随着塔楼质量增大略有减小。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精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惯性力沿塔楼高度分布均匀,建筑高度对地震作用影响很小,大底盘的地震作用随塔楼高度增大总体上略有增大。随着塔楼数量增加,塔楼的减震效果略有下降,大底盘的地震作用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层刚度增大时,塔楼地震作用增大,大底盘地震作用减小。隔震设置粘滞阻尼器后,地震力沿塔楼高度的分布规律发生明显改变,塔楼底部的地震作用减小,顶部的地震作用显著放大;设置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大底盘的地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上盖 层间 简化模型 有限元分析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摩擦摆支座的超大跨连续梁桥隔震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超 刘涛 +1 位作者 余立 颜学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5,共7页
为了研究超大跨连续梁桥采用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效果,以某主跨为240 m的七跨钢-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桩土相互作用动力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连接单元模拟盆式滑动支座及摩擦摆支座的非线性受力性能.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超大跨连续梁桥采用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效果,以某主跨为240 m的七跨钢-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桩土相互作用动力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连接单元模拟盆式滑动支座及摩擦摆支座的非线性受力性能.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抗震体系时,超大跨连续梁桥的固定墩及其桩基础的内力需求非常大;采用摩擦摆支座的隔震体系可以减少固定墩及其桩基础内力约40%,并显著改善其他桥墩的地震力分配.摩擦摆支座对超大跨连续梁桥的减震机理主要体现为: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固定墩有效振动质量、改变地震力传递途径、增强附属装置耗能,从而显著地改善了超大跨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度 连续梁桥 摩擦摆支座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减隔震支座动力参数的设计方法及减隔震效果差异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阮怀圣 何友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229,共7页
为探讨强震区梁式桥减隔震支座的合理设计问题,根据设计经验归纳总结了铅芯橡胶和摩擦摆两种减隔震支座动力参数的一般设计方法及流程;针对实桥给出了两种支座的详细动力设计参数,并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时程分析结果对减隔震效... 为探讨强震区梁式桥减隔震支座的合理设计问题,根据设计经验归纳总结了铅芯橡胶和摩擦摆两种减隔震支座动力参数的一般设计方法及流程;针对实桥给出了两种支座的详细动力设计参数,并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时程分析结果对减隔震效果差异进行了对比,运用等效线性化理论解释了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支座摩擦系数并不是越大越有利,而应通过分析确定;由于铅芯橡胶与摩擦摆支座等效刚度值的明显不同,导致随着地震作用的提高结构内力响应差别将逐渐减小,而梁端位移响应差别呈显著增大趋势;建议高烈度区桥梁减隔震支座选型宜选用铅芯橡胶支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座 铅芯橡胶支座 摩擦摆支座 动力参数 设计方法 隔震效果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变化对大跨空间网架水平隔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君 李爱群 丁幼亮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08-212,共5页
提出在上部空间网架结构和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应用铅芯橡胶支座设置水平隔震层,可以有效地减小空间网架结构的水平地震响应。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了某大跨空间网架结构采用铅芯橡胶支座水平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 提出在上部空间网架结构和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应用铅芯橡胶支座设置水平隔震层,可以有效地减小空间网架结构的水平地震响应。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了某大跨空间网架结构采用铅芯橡胶支座水平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对网架结构水平隔震效果的主要影响参数,并详细分析了铅芯橡胶支座屈服力、屈服前刚度和屈服前后刚度比等三种设计参数的变化对水平隔震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网架结构的水平隔震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海卿 邵志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现有的基础隔震理论大多沿用刚性地基假定,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由于地基土的柔性和无限性,土-结构相互作用会对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机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隔震结构体系隔震效果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把... 现有的基础隔震理论大多沿用刚性地基假定,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由于地基土的柔性和无限性,土-结构相互作用会对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机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隔震结构体系隔震效果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把地基土视为匀质、各向同性的黏弹性半空间,用等效双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的非线性,建立基础隔震体系单质点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通过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用D-P材料考虑土的材料非线性,用接触单元模拟土与结构的接触非线性,分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芯橡胶支座 土-结构相互作用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试验研究及其隔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维 李爱群 +1 位作者 韩凤萍 邓建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对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简称为G3橡胶隔震支座,G3橡胶的剪切模量G近似为0.3MPa)进行水平压剪及竖向压缩试验,研究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铅-G3橡胶支座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索G3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结构... 本文对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简称为G3橡胶隔震支座,G3橡胶的剪切模量G近似为0.3MPa)进行水平压剪及竖向压缩试验,研究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铅-G3橡胶支座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索G3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G3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较小的水平及竖向刚度;随着面压的增加,G3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逐渐增大。橡胶支座规范(GB 20688-3 2006)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理论值与G3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实测值误差在10%以内。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铅-G3橡胶隔震支座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层间位移角的隔震效果均优于铅-G4橡胶隔震支座和铅-G6橡胶隔震支座,但其隔震效果提升较少,原因为上述3类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相比于上部结构的刚度都是较小的数值,橡胶隔震支座刚度的些许增减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硬度橡胶 支座 试验研究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住宅基础隔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黎 王宗华 +1 位作者 李天 郑伟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中原地区出现最多的一类村镇住宅为例,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的隔震设计,探索实践隔震设计全流程设计方法,形成标准化的设计选用表,并且对村镇住宅基础隔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6层以下的村镇住宅建筑结构,随着住宅层数的增加及... 以中原地区出现最多的一类村镇住宅为例,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的隔震设计,探索实践隔震设计全流程设计方法,形成标准化的设计选用表,并且对村镇住宅基础隔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6层以下的村镇住宅建筑结构,随着住宅层数的增加及住宅平面总长度的变大,隔震效果大体上逐渐增强,但变化逐渐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住宅 叠层橡胶支座 标准化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隔震系统基于负刚度装置的隔震效果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巧荣 任天娇 +1 位作者 何文福 于维欣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9,共7页
超设计特大地震下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变形控制得到了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种附带阻尼水平向负刚度装置以此来控制强震下隔震层变形;建立该装置的力学模型,并对其性能影响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同时结合铅芯橡胶支座进行协同工作,形成负刚度组合... 超设计特大地震下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变形控制得到了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种附带阻尼水平向负刚度装置以此来控制强震下隔震层变形;建立该装置的力学模型,并对其性能影响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同时结合铅芯橡胶支座进行协同工作,形成负刚度组合隔震系统;最后建立多自由度隔震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对比负刚度组合隔震系统和常规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研究表明,负刚度组合隔震系统在特大地震中不仅能有效控制隔震层的变形,且能降低隔震层及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避免隔震结构在特大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变形过大而引起的碰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 系统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滚珠隔震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蓉 隋杰英 孙晓东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7-10,共4页
以ANSYS软件为上部空间结构计算平台,建立包含土、隔震层、基础、空间结构在内的整体三维模型,并通过与框架结构和框架隔震结构的水平地震效应做对比,分析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滚珠隔震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土-... 以ANSYS软件为上部空间结构计算平台,建立包含土、隔震层、基础、空间结构在内的整体三维模型,并通过与框架结构和框架隔震结构的水平地震效应做对比,分析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滚珠隔震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滚珠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因此在隔震结构设计中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支座 土-结构相互作用 水平地效应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多塔结构同基础隔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正国 王焕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0-235,共6页
偏心隔震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除发生平动外,还将发生平-扭耦联的反应,从而使震害加重,尤其是隔震层较易发生破坏。本文利用自行编制的分析程序,对偏心多塔隔震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偏心多塔结构同基础隔震的设计方案。数... 偏心隔震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除发生平动外,还将发生平-扭耦联的反应,从而使震害加重,尤其是隔震层较易发生破坏。本文利用自行编制的分析程序,对偏心多塔隔震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偏心多塔结构同基础隔震的设计方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偏心单塔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采用多塔同基础隔震的方案,能大幅度降低结构隔震层的扭转反应,其中最大扭转加速度最少降低55%,最大扭转角最少降低84%。可见,在条件许可时,将相邻偏心单塔结构采用同基础隔震的方案,对提高隔震效果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结构 多塔 同基础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体系隔震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克俭 柳炳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23-27,共5页
基底隔震技术目前已逐步得到应用,为了避免滑动减震的盲目性,需要预先判断结构的减震效果,针对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中高层基底隔震体系,提出了以隔震系数定量评价结构隔震效果,并给出了隔震系数计算方法。
关键词 基底 剪切型结构 隔震效果 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渡槽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设计及减隔震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晓唐 彭继莹 殷开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83,24,共5页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沙河南—黄河南沙河段工程,借鉴桥梁相关规范和设计经验,采用双曲面球型支座减隔震技术对渡槽进行隔震设计,提出了支座设计流程及支座关键部位球芯的详细设计步骤;然后应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渡槽结构的动力特性和...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沙河南—黄河南沙河段工程,借鉴桥梁相关规范和设计经验,采用双曲面球型支座减隔震技术对渡槽进行隔震设计,提出了支座设计流程及支座关键部位球芯的详细设计步骤;然后应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渡槽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和减震率指标与渡槽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减隔震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种隔震支座后,渡槽支承结构顶部位移及底部剪力都明显减小,但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渡槽减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面球型减支座 渡槽 有限元分析 响应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移隔震系统隔震层质量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敏 童丽萍 牛勇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介绍了平面滑移隔震系统的计算模型,从能量的角度引出了隔震率的概念,以期通过对隔震率这一参数的研究来分析隔震层滑块的质量对滑移隔震系统隔震效率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隔震层滑块的质量对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且... 介绍了平面滑移隔震系统的计算模型,从能量的角度引出了隔震率的概念,以期通过对隔震率这一参数的研究来分析隔震层滑块的质量对滑移隔震系统隔震效率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隔震层滑块的质量对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且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会随着外部激励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滑移系统 隔震效果 能量 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层间滑移隔震结构隔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社良 曹晓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30-32,36,共4页
为了研究层间滑移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从理论上建立了层间滑移隔震结构的力学模型和静动转化条件。使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及隔震结构的模拟。对比分析其在小、中、大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层间滑移隔震结构隔... 为了研究层间滑移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从理论上建立了层间滑移隔震结构的力学模型和静动转化条件。使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及隔震结构的模拟。对比分析其在小、中、大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层间滑移隔震结构隔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滑移 有限元分析 隔震效果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夕森 刘超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280-283,297,共5页
在既有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增设隔震层,可以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间接"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通过分析了某一建筑物,分别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组合隔震系统时(滑板与橡胶支座的比例分别为1∶6、1∶4和1∶3)的... 在既有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增设隔震层,可以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间接"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通过分析了某一建筑物,分别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组合隔震系统时(滑板与橡胶支座的比例分别为1∶6、1∶4和1∶3)的地震反应,并把它们与非隔震时的地震反应进行比较,研究了各种工况的隔震效果,分析了支座比例与减震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隔震系统加固既有建筑,能够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且在支座总数量中滑板支座比例越大,隔震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组合系统 隔震效果 支座比例 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首幢隔震试验楼及其隔震效果测试介绍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国桢 王银根 赵竹占 《浙江建筑》 1999年第5期24-25,共2页
1 概况 杭州首幢试验隔震建筑建于1997年。建筑物为檐口高度21.3m,总建筑面积3568m^2的七层底框砖房;底层为商场,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承重;二~七层为住宅,采用砌体结构承重。建筑短边方向的剖面如图1,建成后的外观见图2。 该建筑经浙江省... 1 概况 杭州首幢试验隔震建筑建于1997年。建筑物为檐口高度21.3m,总建筑面积3568m^2的七层底框砖房;底层为商场,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承重;二~七层为住宅,采用砌体结构承重。建筑短边方向的剖面如图1,建成后的外观见图2。 该建筑经浙江省抗震办批准为隔震试验楼,由杭州市抗震办负责组建,设计单位为杭州市城建设计院,建设单位为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建筑 隔震效果 测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结构隔震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丽红 祁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年第11期30-33,共4页
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多个工况的时域反应最大值,通过分析,总结出地震波类型、隔震层位置、隔震层刚度会直接影响隔震效果。
关键词 叠层钢板橡胶垫 结构 隔震效果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BASIS-ME摩擦摆隔震系统隔震效果分析
19
作者 肖潇 孟琳 胥奇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5期80-84,109,共6页
摩擦摆隔震系统(FP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具有限位、自动复位以及通过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等优点,能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隔震效果明显,因此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摩擦摆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及其影... 摩擦摆隔震系统(FP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具有限位、自动复位以及通过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等优点,能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隔震效果明显,因此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摩擦摆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摩擦摆隔震系统的基本特性与隔震机理,利用隔震计算专用软件3D-BASIS-ME对隔震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隔震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3D-BASIS-ME软件计算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合成刚度的摩擦摆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进行数值分析,并确定了隔震效果最佳时,隔震系统的刚度范围,其结论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系统(FPS) 3D-BASIS-ME 隔震效果 系统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宽对隔震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朱丕凯 王者鹏 赵井清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12期28-30,共3页
以缝宽(d)为参量,缝后单元应力最大值和速度最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LS—DYNA数值软件对不同缝宽下的隔震效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0〈d〈4em时,缝后单元压力最大值和速度最大值降幅明显,且相对于d=0时降低2~3个数量级... 以缝宽(d)为参量,缝后单元应力最大值和速度最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LS—DYNA数值软件对不同缝宽下的隔震效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0〈d〈4em时,缝后单元压力最大值和速度最大值降幅明显,且相对于d=0时降低2~3个数量级,隔震效果较好;当d〉4cm时,缝后单元压力最大值和速度最大值降幅趋势变缓,此时增大预裂缝宽度,对隔震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YNA 预裂缝 数值模拟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