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IRT1、sICAM-1及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1
作者 刘帅 宋海容 段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难治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个月的疾病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分析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对难治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是影响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1、0.843、0.924、0.980,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可作为难治DLBCL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A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娟 杨晶 +2 位作者 曹丽萍 王巧玲 张义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6期2745-2747,共3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临床上最常见恶性淋巴瘤之一,常规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以往临床研究表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有限,一部分患者转变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目前对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临床上最常见恶性淋巴瘤之一,常规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以往临床研究表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有限,一部分患者转变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目前对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一般通过调整化疗方案来进行治疗[2].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方案包括DHAP(顺铂、阿糖胞苷、地塞米松)、ESHAP(依托泊苷、甲泼尼龙、顺铂、阿糖胞苷)和GDP(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等,但是由于化疗药物使用剂量较大,不良反应很严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依托泊苷 标准治疗方案 复发/难治性 恶性淋巴 阿糖胞苷 沙利度胺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AR017用于复发性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世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69,共1页
朱诺治疗药和赛尔基因公司宣布其研究性新药JCAR017(用于复发性和难治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是纵隔B细胞淋巴瘤或3B级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关键词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药 FDA 复发性 疗法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滤泡性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P方案节拍化疗治疗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永峰 宋诸臣 +1 位作者 魏金芝 杨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59-860,共2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节拍化疗治疗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8例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吉西他滨200 mg,静脉滴注qod×2 W,顺铂10 mg,静脉滴注...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节拍化疗治疗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8例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吉西他滨200 mg,静脉滴注qod×2 W,顺铂10 mg,静脉滴注qod×2 W,地塞米松2.5 mg,静脉注射bid×2 W,每21 d为1周期,治疗两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53.6%。疾病进展时间(TTP)4.6个月,1年生存率39.3%。毒性反应主要为中度骨髓抑制,及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合顺铂及地塞米松节拍化疗治疗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化疗 吉西他滨 顺铂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A-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曾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75-77,共3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R-DA-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R-DA-EPOCH方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R-DA-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R-DA-EPOCH方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6例患者完全缓解(CR)8例(22.2%),部分缓解(PR)12例(33.3%),稳定(SD)6例(16.7%),疾病进展(PD)10例(27.8%),总缓解率(RR)为55.6%。3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心脏毒性、脱发,发生率分别为100.0%(36/36)、80.6%(29/36)、86.1%(31/36)、19.4%(7/36)、100.0%(36/36)。3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4个月。结论采用R-DA-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控,有助于提高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方案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刘永钟 梁淑仪 +4 位作者 林贵南 彭杰文 殷兆锋 梁汉霖 贺景焕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1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探讨GEMOX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复发和难治性DLBCL采用GEMOX方案治疗:吉西他滨(GEM)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L—OHP)10... 目的探讨GEMOX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复发和难治性DLBCL采用GEMOX方案治疗:吉西他滨(GEM)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L—OHP)100mg/m2静脉滴注,第2天。2组均21d为1个周期,疗程不少于2个周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疾病进展情况。结果27例均能评价疗效(其中复发17例,难治10例),复发者总缓解率为64.7%(11/1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5个月(95%C16.8~8.2个月);难治者总缓解率为60.0%(6/1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2个月(95%CI5.3—7.1个月)。复发和难治患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但均为可逆,未出现因化疗毒性而死亡病例。结论GEMOX方案是治疗复发和难治性DLBCL安全有效的可行性解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化学疗法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结局:一项来自中国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硕 王黎 +17 位作者 胡建达 钱文斌 张曦 胡豫 朱琦 陈波斌 吴德沛 Chung-Chou H.Chang 许彭鹏 郑晓云 韦菊英 刘耀 崔国惠 唐勇 马燕 黄海雯 易红梅 赵维莅 《癌症》 CAS 2021年第12期523-533,共11页
背景与目的对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耐药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的患者预后较差。目前难治性DLBCL的定义仍存在争议,并缺少亚洲国家大样本队列研究的数据。为确定中国难治性DLBCL的定义及疾... 背景与目的对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耐药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的患者预后较差。目前难治性DLBCL的定义仍存在争议,并缺少亚洲国家大样本队列研究的数据。为确定中国难治性DLBCL的定义及疾病结局,我们开展了这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来自中国8个中心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了难治性DLBCL治疗反应的回顾性分析(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reatment REspoNse of refractory DLBCL,REAL-TREND)。接受根治性化疗的DLBCL患者被纳入REAL-TREND数据集。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由于不同研究中心之间的治疗缓解率存在差异,用随机效应模型对难治性患者的缓解率进行了汇总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确诊的、共2778例DLBCL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对之前文献报道的定义进行验证后,SCHOLAR-1研究的定义适合界定难治性DLBCL。难治性患者的估计5年累积发生率为2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8%–22%]。确定为难治性疾病后,总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0%(95%CI:22%–38%)和9%(95%CI:4%–15%)。对免疫化疗无反应或干细胞移植后12个月以内复发的患者生存较差,中位OS为5.9个月(95%CI:5.5–7.1),2年OS率为16%(95%CI:12%–20%)。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国际预后评分4–5[风险比(hazard ratio,HR)=2.22;95%CI:1.47–3.35]、中枢神经系统复发(HR=1.43;95%CI:1.04–1.97)及最佳缓解状态(部分缓解,HR=2.68,95%CI:1.42–5.03;疾病稳定/疾病进展,HR=5.97,95%CI:3.21–11.11)。结论本研究是针对难治性DLBCL的第一个大样本亚洲队列研究。证实SCHOLAR-1研究中的难治性DLBCL定义筛选出的患者,预后最差,因此适用于作为难治性DLBCL的筛选标准。由于在利妥昔单抗时代的临床治疗结局较差,难治性DLBCL患者仍需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多中心队列研究 难治性 复发 利妥昔单抗 免疫化疗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潘奕彤 吴剑秋 +1 位作者 汤唯艳 汤依群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3期376-381,共6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尽管CD20单抗的使用已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发展为难治性疾病。近年来,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抗体-药物耦合物(ADC)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尽管CD20单抗的使用已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发展为难治性疾病。近年来,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抗体-药物耦合物(ADC)等靶向药物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抗体、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等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中取得了瞩目效果,有望在复发/难治性(R/R)DLBCL的治疗中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复发/难治性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6
9
作者 胡雁 濮益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总结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血液科收治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12例,12例均证实存在CD19抗原表达,给予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注射液(NCT02976... 目的总结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血液科收治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12例,12例均证实存在CD19抗原表达,给予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注射液(NCT02976857,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治疗。护理内容包括预处理化的护理,抗CD19CAR-T细胞回输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出入量和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心理治疗。结果经单疗程抗CD19CAR-T细胞治疗后,12例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4例患者治疗后持续疾病进展,最终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应掌握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知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免疫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非霍奇金淋巴 复发 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Ox方案有效治疗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心肺功能不全1例
10
作者 黄月容 康举龄 +4 位作者 王亮 徐萌 李丽莎 赵建夫 李秋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8-840,共3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亚型之一。近年随着靶向肿瘤性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新型靶向药物、高剂量联合化疗及造血细胞移植等综合治...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亚型之一。近年随着靶向肿瘤性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新型靶向药物、高剂量联合化疗及造血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患者预后获得明显改善。然而,仍有约半数患者最终不能治愈,成为难治性/复发性DLBCL。由于疾病进展快、肿瘤负荷高以及前期治疗毒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患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使得挽救治疗更为棘手。近期我们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治疗1例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难治性DLBCL患者,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 心肺功能不全 GemOx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真实世界证据
11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80-280,共1页
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目前CAR-T细胞疗法的出现改变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 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目前CAR-T细胞疗法的出现改变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前景,然而真实世界证据表明,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结局有限。此研究收集551例在2018年—2020年期间接受CAR T细胞治疗的DLBCL老年患者(≥65岁)与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信息。CAR-T细胞疗法用于三线及以上,其中19%的患者为65~69岁的患者,22%为70~74岁的患者,而≥75岁的患者中该比例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免疫治疗 真实世界证据 临床肿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 CAR 治疗肿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O1高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静 顾岩 +2 位作者 管佳恒 吴雪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6,共14页
目的:探究核输出蛋白1(XPO1)在初发成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DLBCL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患者XPO1的表达水平。构建预后风险模型以寻找DLBCL患者生... 目的:探究核输出蛋白1(XPO1)在初发成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DLBCL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患者XPO1的表达水平。构建预后风险模型以寻找DLBCL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基因。通过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探索XPO1抑制剂(KPT-8602)及XPO1敲降对DLBCL细胞的影响。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转录组测序结果,寻找XPO1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XPO1在DLBC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XPO1低表组相比,XPO1高表组患者的预后明显更差(P<0.05)。通过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发现XPO1及核浆转运通路(NTP)中的14个基因可能是DLBCL患者的高危预后因素。此外,在两种DLBCL细胞系Farage及SU-DHL-4中,KPT-8602及XPO1敲降可以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基于公共数据库DLBCL转录组测序结果,将患者分为XPO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分析两组的DEG,提示MYBL1可能是XPO1的下游信号分子。抑制XPO1功能或者降低XPO1表达均可以显著降低MYBL1的表达。结论:XPO1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XPO1可能通过激活XPO1/MYBL1信号通路从而在DLBCL中发挥促肿瘤作用,XPO1抑制剂可能是初发DLBCL患者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XPO1 XPO1抑制剂 MYbL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细胞较少时的血涂片形态学特点及阅片经验分享
13
作者 王庚 张镓 +9 位作者 王欣 黄媛 毛镭篥 韩红 张馨霏 伍博深 连荷清 方喆君 李柏蕤 吴卫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出现外周血侵犯时镜下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分享血涂片阳性检出的阅片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首诊触发血细胞复检...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出现外周血侵犯时镜下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分享血涂片阳性检出的阅片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首诊触发血细胞复检规则并进行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4例DLBCL确诊患者和8例IVLBCL确诊患者的外周血涂片标本和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不明原因发热10例、盗汗4例、体重下降7例,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5例,肝大2例,脾大8例;以上DLBCL和IVLBCL患者出现外周血侵犯时,使用低倍镜浏览患者外周血涂片可于血膜边缘及尾部残留血边线处见直径达正常淋巴细胞2倍及以上的特征异常淋巴细胞或噬血细胞;该类细胞胞体大,染色质成熟程度不一,可呈条索样排列;细胞核形不规则,可见扭曲、折叠、切迹;胞质呈现强嗜碱性,颗粒少见。结论 血常规提示两系或三系减低时,应查看患者临床病历。若见全身B症状(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体重减轻、盗汗),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涂片应首先重点查看血膜边缘及残留血边线中是否存在直径大的涂抹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或噬血细胞,然后在低倍镜下浏览血片头部或头体交界处是否存在异常淋巴细胞,以及时提示临床。尤其见噬血细胞时,应警惕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 外周血涂片 手工推片 机器推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D基因突变及其共突变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14
作者 木提拜尔·米吉提 漆小龙 +8 位作者 热那古力·阿不来提 田文昕 刘沙 马卫媛 王增胜 安利 毛敏 木合拜尔·阿布都尔 李燕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伴KMT2D基因突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伴随突变基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5例初诊DLBCL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KMT2D突变在内的475种热点基因。根据有无KMT2D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KMT2D基... 目的探讨伴KMT2D基因突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伴随突变基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5例初诊DLBCL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KMT2D突变在内的475种热点基因。根据有无KMT2D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KMT2D基因突变型组及KMT2D基因野生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伴随突变基因的差异和生存差异。结果KMT2D突变频率为31%,突变型患者以老年居多(P=0.07),双表达阳性患者较少(P=0.07)。与KMT2D基因野生型相比,KMT2D基因突变分别与CDKN2A(OR=2.82,P=0.01)和BCL2(OR=3.84,P=0.016)基因共突变率高,而与MYC(OR=0.11,P=0.013)基因突变为相互排斥。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KMT2DmutBTG2mut突变患者较KMT2Dwt BTG2mut(P=0.07)、KMT2Dwt BTG2wt(P=0.05)患者具有较差的OS,而KMT-2Dmut CD79Bmut患者较KMT2Dmut CD79Bwt患者具有较好的OS趋势(P=0.09),未发现其他伴随基因对预后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HR=2.751,95%CI:1.169-6.472,P=0.02)、LDH水平升高(HR=2.461,95%CI:1.396-4.337,P=0.002)、Ki-67指数>80%(HR=1.875,95%CI:1.066-3.299,P=0.029)及KMT-2DmutBTG2mut(HR=4.566,95%CI:1.348-15.471,P=0.015)是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KMT2D突变的DLBCL患者常伴随多种基因突变,其中伴BTG2基因突变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二代测序 KMT2D基因 共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泽布替尼与维奈克拉联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苏于泰 雒雪萍 +5 位作者 付珊 李奕 李婧文 郑伟燕 马平 王海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8-13,共6页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泽布替尼与维奈克拉联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泽布替尼和维奈克拉联合方案治疗的7例DLBCL患者的病...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泽布替尼与维奈克拉联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泽布替尼和维奈克拉联合方案治疗的7例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追踪随访,评估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中位年龄76岁。随访9~38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在治疗2~3个疗程后的首次评估中,5例达到部分缓解(PR),2例达到完全缓解(CR);后续随访中,6例患者病情稳定,1例在治疗9个月时疾病进展,26个月时死亡。预估平均总生存期(OS)为32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3.8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4级血液学毒性。结论利妥昔单抗、泽布替尼与维奈克拉作为三靶点、免化疗靶治疗联合方案,在既往接受治疗或新发高龄DLBCL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和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维奈克拉 泽布替尼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2A拷贝数缺失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价值
16
作者 马卫媛 邵乐天 +2 位作者 田文昕 刘沙 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从中提取DNA,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靶向测序包括47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分析CDKN2A拷贝数缺失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高频突变基因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155例DLBCL患者中,有12.9%(20/155)的患者存在CDKN2A拷贝数缺失。按照CDKN2A是否存在拷贝数缺失进行分组,与未发生CDKN2A拷贝数缺失组相比,CDKN2A拷贝数缺失组IPI评分≥3分患者比例更高(80%对51.5%,P=0.015),更可能发生大包块(20%对5.2%,P=0.03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KN2A拷贝数缺失组患者5年OS显著低于非缺失组(51.3%对69.2%,P=0.047)。多因素Cox分析显示IPI评分≥3分(P=0.007)、TP53突变(P=0.009)及CDKN2A拷贝数缺失(P=0.04)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KN2A拷贝数缺失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精准识别CDKN2A拷贝数缺失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2A拷贝数缺失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TP53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T4和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17
作者 卢爱荣 赵志文 +2 位作者 苏群英 林洁 黄炳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21-02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与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分析GLUT4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阐明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潜在临床价值。研... 本研究旨在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与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分析GLUT4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阐明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潜在临床价值。研究成果可为DLBC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评估以及新型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方法 本研究收集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石蜡组织包埋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系统检测GLUT4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显示,GLUT4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0%(36/60)。经统计学分析,GLUT4高表达与患者B症状呈现显著相关性(P=0.002),但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Hans分型、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1.6%(31/60),其高表达水平不仅与患者B症状密切相关(P=0.035),还与IPI评分呈现显著相关性(P=0.017),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于结内或结外部位、Hans分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GLUT4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4,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GLUT4和Ki67的高表达与DLBCL患者的OS明显降低相关(P=0.000,P=0.001)。结论 GLUT4高表达可能与DLBCL的增殖和恶性进展有关;GLUT4蛋白高表达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GLUT4可能成为DLBCL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葡萄糖转运蛋白-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中PTEN、FOXP3和STAT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18
作者 于靖雯 李君娜 +3 位作者 王小树 马文梅 庞雪莲 崔文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瘤微环境中PTEN缺失、FOXP3和STAT3蛋白表达并阐述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20例DLBCL患者蜡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PTEN、FOXP3和STAT3蛋白的表达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瘤微环境中PTEN缺失、FOXP3和STAT3蛋白表达并阐述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20例DLBCL患者蜡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PTEN、FOXP3和STAT3蛋白的表达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性率30.8%(37/120);PTEN缺失率达69.2%(83/120),其中55%(66/120)为GCB型,14.2%(17/120)为non-GCB型;FOXP3阳性率81.7%(98/120),STAT3阳性率50%(60/120),FOXP3低表达患者比例为37.5%(45/120);高表达患者比例为44.2%(53/120),STAT3低表达患者比例为9.2%(11/120);STAT3高表达患者比例为40.8%(49/120);PTEN缺失、FOXP3和STAT3高表达均与骨髓累及、IPI评分及PS评分相关(P<0.05),STAT3高表达与肿瘤直径相关(P<0.05);PTEN缺失与FOXP3、STAT3高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PI评分高危组、PS评分和PTEN缺失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TEN在DLBCL肿瘤细胞中缺失率较高,并且在GCB型中显著缺失;PTEN缺失和STAT3高表达可作为评价DLBCL恶性程度或预后的指标之一,FOXP3是调节性T细胞(Treg)最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可为DLBCL恶性程度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PTEN FOXP3 STAT3 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力辨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经验
19
作者 苏雪雪 徐力 《国医论坛》 2025年第2期56-59,共4页
徐力教授认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毒为标。提出“三段六辨”抗癌模式。治疗上采用三段分期,即辅助治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根据疾病的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结合六辨原则,... 徐力教授认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毒为标。提出“三段六辨”抗癌模式。治疗上采用三段分期,即辅助治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根据疾病的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结合六辨原则,即识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指标水平、病机特点、证候虚实及兼夹症状,进行精确的DLBCL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三段六辨 徐力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罗丹 曲桂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发生在胰腺的c-Myc基因扩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病例1,DLBCL,非生发中心型;病例2,DLBCL,生发中心型。病例... 目的探讨发生在胰腺的c-Myc基因扩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病例1,DLBCL,非生发中心型;病例2,DLBCL,生发中心型。病例1未手术治疗,病例2行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化疗。2例患者均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龙(R-CHOP方案)化疗,病例1总生存期18 d,病例2总生存期15个月。结论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临床表现与胰腺癌相似,病情易进展,预后很差,美罗华R-CHOP方案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采取更激进的治疗方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 C-MYC基因扩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