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红姣 汪洋 +2 位作者 胡金勇 刘桂东 丁利强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期652-657,共6页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高等教育工程认证的需求,本文对《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本文从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这三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采...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高等教育工程认证的需求,本文对《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本文从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这三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以项目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探究——以集成电路工程专业为例
2
作者 张林庆 韩茜茜 +2 位作者 史水娥 朱小培 詹华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9期126-128,共3页
高校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肩负着科技创新、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思政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贯彻落实高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肩负着科技创新、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思政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贯彻落实高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集成电路工程专业为例,从该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案,探究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有效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研究生教育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集成电路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以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3
作者 邵琳 《科教导刊》 2024年第34期36-40,共5页
随着我国对高端集成电路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文章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综合改革实践,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综合改革的目标、思路、现状、路径与举措。从... 随着我国对高端集成电路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文章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综合改革实践,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综合改革的目标、思路、现状、路径与举措。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科布局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管理以及国际合作等维度,分析了学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改革路径。北航集成电路学院的综合改革为国内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促进集成电路领域的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产教融合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视域下信息化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4
作者 李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7期94-97,共4页
文章聚焦职业本科的信息化教学,并以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探索。提出并实践了一种结合在线资源、模拟软件及实时反馈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强调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突显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职业本科 信息化教学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5
作者 孙思佳 吴小文 +2 位作者 梅乐夫 房明浩 吕国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1期070-073,共4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亟需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深度融合,专业实习作为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校企合作薄弱、与其他实践培养环节联系不紧密、实习成效评价体系不全面等问题,制约实习成效。通过探索科技成果转化...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亟需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深度融合,专业实习作为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校企合作薄弱、与其他实践培养环节联系不紧密、实习成效评价体系不全面等问题,制约实习成效。通过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的专业实习新模式,创新实习内容与形式,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与即时反馈,并搭建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贯通衔接体系,可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及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产教融合 专业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萍 张波 王卓 《大学教育》 2016年第2期115-116,共2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因生源差异大、学成目标不一致等因素,存在其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好把握的现状。可以就专业性强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提出面向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教学思路,探索依托互动、类比、穿插的教学方法和摸底、引导、拔高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因生源差异大、学成目标不一致等因素,存在其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好把握的现状。可以就专业性强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提出面向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教学思路,探索依托互动、类比、穿插的教学方法和摸底、引导、拔高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达到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教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 集成电路设计 有的放矢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晓昀 刘晓为 +2 位作者 陈伟平 尹亮 张海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9期221-222,共2页
为了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规模需求,改善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国设置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的工程技术人才。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设置... 为了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规模需求,改善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国设置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的工程技术人才。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设置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近年来,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探讨了一些培养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其中关键是优选导师,确保培养质量;做到课堂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恰当,工程背景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研究,按照学生特点制订课题方向,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工程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门类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曙光 《高等理科教育》 2023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交叉学科的产生是学科发展逻辑、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首批设立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学科,是从传统半导体领域中演进产生的新兴学科。文章提出... 交叉学科的产生是学科发展逻辑、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首批设立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学科,是从传统半导体领域中演进产生的新兴学科。文章提出要以大学科观构建集成电路学科的理论体系,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以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实际问题为方向,搭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学科定位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9
作者 梅冰 孙施雨 +2 位作者 崔兆继 龙治伟 李进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001-004,共4页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给排水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给排水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这一最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满足产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又能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下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行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长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给排水科学 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业调查实习的设计与实践
10
作者 冯发强 余国图 +5 位作者 何卓羲 沈涵 周媛 齐中 王国华 王少奎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为了探讨基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业调查实习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分析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和现有实践教学大纲,发现学生与种业市场的认知和实践的教学内容不足,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提出了... 为了探讨基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业调查实习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分析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和现有实践教学大纲,发现学生与种业市场的认知和实践的教学内容不足,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提出了针对该专业的种业调查实习计划,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实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了其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专业知识理解与认知等方面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基于OBE理念设计的种业调查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促进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种业调查实习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欢 王健 李金凤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3期223-223,共1页
集成电路工艺学是沈阳化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应用广泛、内容更新速度快。文中结合当前本科教学的要求,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集成电路工艺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研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集成电路专业教育为例
12
作者 邵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1期1-4,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日益激烈,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集成电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围绕集成电路专业的人才培养,深入探讨了本研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日益激烈,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集成电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围绕集成电路专业的人才培养,深入探讨了本研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应对措施。通过展望本研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广阔前景,探讨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与方法,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本研贯通 产学融合 教育综合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集成电路专业职称评价试行办法》的通知(京人社事业发[2023]41号)
13
作者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16期27-46,共20页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属各部、委、办、局、总公司、高等院校人事(干部)处,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称工作的通知》(京人社事业发〔2023〕10号)、《北京市职称评审管理暂行...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属各部、委、办、局、总公司、高等院校人事(干部)处,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称工作的通知》(京人社事业发〔2023〕10号)、《北京市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京人社事业发〔2020〕12号)等文件规定,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集聚和培养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才,创新集成电路人才评价方式,经研究,决定在工程技术系列开设集成电路专业。现将《北京市集成电路专业职称评价试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产业 试行办法 集成电路专业 工程技术人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职称评审 暂行办法 职称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养研修路径探究
14
作者 刘英 郭洋洋 +1 位作者 王强 巫桂芬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对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涉浓高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路径,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文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探析新农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从人... 在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对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涉浓高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路径,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文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探析新农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从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校企联合培养、融入思政教育、打造创新实践型教学团队和结合竞赛契机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探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养研修路径,以期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种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素养 人才培养 研修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
15
作者 王明珊 郭秉淑 李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6期81-84,共4页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构建绿色和多元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电力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缺少成熟方案参考。总结了...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构建绿色和多元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电力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缺少成熟方案参考。总结了西南石油大学从学校学科优势出发,依托传统能源学科优势及在新能源学科的布局与能源大学的战略定位,开展的西南石油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探索,可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新工科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6
作者 马鸿翔 许如根 《大学》 2025年第5期127-131,共5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作为一门基础与入门的专业课程,对学生概括了解学习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范围、培养学习兴趣和巩固专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导论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四年学习和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三农”情怀为引领,以“...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作为一门基础与入门的专业课程,对学生概括了解学习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范围、培养学习兴趣和巩固专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导论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四年学习和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三农”情怀为引领,以“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对人才要求为目标,针对专业导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优化,着力提升学生在“种业振兴行动”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专业认知和专业认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实现种业专业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振兴 教学改革 种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萍华 李健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第9期7-10,共4页
在国家统筹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肩负着培养产业急需高端芯片人才的重大使命,并成为各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发力点和新的增长点。各高校应按照“需求牵引的新战略导向、交叉会聚的新发展定位... 在国家统筹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肩负着培养产业急需高端芯片人才的重大使命,并成为各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发力点和新的增长点。各高校应按照“需求牵引的新战略导向、交叉会聚的新发展定位、协同创新的新建设思路、产教融合的新培养模式”的总体原则,积极探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路径,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支撑和驱动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新兴交叉学科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思考
18
作者 饶中浩 郑喜颖 +3 位作者 卢晓萍 刘树达 刘新健 李孟涵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储能技术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储能行业蓬勃发展,储能技术快速迭代,当前储能领域正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培养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储能技术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储能行业蓬勃发展,储能技术快速迭代,当前储能领域正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培养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保障。目前已获批该专业建设的84所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目前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期较短,但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社会影响力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专业的优化方向。本文在分析各高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学科交叉、平台构建、资源配置和影响力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及其未来的优化方向。本研究旨在为我国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学科交叉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优化思考
19
作者 李振华 黄金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54-56,共3页
针对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课程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引入适合给排水行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提升专业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课程的智能化水平;发挥应用型本科... 针对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课程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引入适合给排水行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提升专业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课程的智能化水平;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积极与给排水行业、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给排水专业课程的融合点;根据人工智能大模型迭代发展水平,明晰其在给排水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场景和边界,构建安全、可靠、稳定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给排水”专业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
作者 卢珍兰 余森艳 +2 位作者 李致宝 何文 李志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125-128,132,共5页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学科竞赛、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协同...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学科竞赛、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等解决对策,有助于推进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促进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价值链,满足边疆民族地区对食品专业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