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集群死亡事件:火山爆发的灾变记录 被引量:28
1
作者 汪筱林 王元青 +5 位作者 徐星 王原 张江永 张福成 金帆 顾罡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58-467,共10页
辽西北票以Confuciusornis-Sinosauropteryx-Zhangheotherium为代表的四合屯脊椎动物组合发现于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中,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中期(J—K界线144 Ma)或Valanginian晚期(J—K界线136 Ma)。化石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辽西北票以Confuciusornis-Sinosauropteryx-Zhangheotherium为代表的四合屯脊椎动物组合发现于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中,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中期(J—K界线144 Ma)或Valanginian晚期(J—K界线136 Ma)。化石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及无脊椎动物和被子植物,孔子鸟类群和具"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共生。野外发掘表明,化石完整地保存骨骼硬体及羽毛、食物、胃石、卵等软体及生理组织,确认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在四合屯发掘剖面上,含化石正常沉积的湖相页岩与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的沉凝灰岩互层,中酸性火山爆发形成的环境突变效应是导致脊椎动物集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四合屯脊椎动物组合 集群死亡事件 火山爆发 义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正府 汪筱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近年来在辽西北票四合屯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鸟类及“长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层,完美的化石形态表明本区发生过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化石层与火山凝灰岩层(或火山灰)密切共生在一起。本文选择了其中四个化石数量巨大的脊椎动... 近年来在辽西北票四合屯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鸟类及“长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层,完美的化石形态表明本区发生过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化石层与火山凝灰岩层(或火山灰)密切共生在一起。本文选择了其中四个化石数量巨大的脊椎动物化石层,对其中凝灰岩(或火山灰)中的火山玻璃及斑晶矿物内原生岩浆包裹体的挥发分成分进行了电子探针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相同成分的其它火山相比,本区火山喷出气体的含量较高;火山喷出的各种气体(HCl、HF、H2S、SO2、SO3和H2O蒸汽)的组成比例不同,对应着化石层内脊椎动物化石组合也存在差异。作者认为,火山喷出的气体及火山灰(尘)的综合气候效应是造成本区生物集群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集群死亡 硫酸气溶胶 臭氧层 四合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北票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早期鸟类集群死亡原因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立军 巩恩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7-354,共8页
通过大规模系统挖掘,在对四合屯7个含鸟层进行澄清的基础上,以四合屯剖面为主,黄半吉沟剖面为辅,分别在含鸟层的底板、含鸟层、含鸟层顶板,不含鸟沉积层及含鸟层底部的火山岩系统取样,进行多项相关元素分析。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理论,根据... 通过大规模系统挖掘,在对四合屯7个含鸟层进行澄清的基础上,以四合屯剖面为主,黄半吉沟剖面为辅,分别在含鸟层的底板、含鸟层、含鸟层顶板,不含鸟沉积层及含鸟层底部的火山岩系统取样,进行多项相关元素分析。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理论,根据其环境地球化学场特征,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重点对鸟类集群死亡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包括二氧化硫(SO_2)、硫化氢(H_2S)、铅(Pb)的卤化物盐(PbBr_2、PbBrCl、Pb(OH)Br、(PbO)_2PbBr_2)及汞(Hg)蒸汽等有毒气体是导致鸟类集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含鸟化石密集的原因是由于火山口在四合屯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北票四合屯地区 早白垩世早期 鸟类 集群死亡 火山口 元素地球化学 鸟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部三叠纪海相生物群及其集群死亡事件 被引量:2
4
作者 钱迈平 马雪 +2 位作者 姜杨 彭成龙 章其华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4期519-529,共11页
中国西南部三叠纪海相生物群主要有海生爬行类、鱼类、棘皮类、菊石类、双壳类、腹足类及节肢动物等,分布范围包括贵州关岭、兴义、盘县和云南罗平一带的中—上三叠统关岭组、竹竿坡组及小凹组灰黑色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地层。这些生物... 中国西南部三叠纪海相生物群主要有海生爬行类、鱼类、棘皮类、菊石类、双壳类、腹足类及节肢动物等,分布范围包括贵州关岭、兴义、盘县和云南罗平一带的中—上三叠统关岭组、竹竿坡组及小凹组灰黑色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地层。这些生物群高度分异,数量丰富,反映了地球生命在经历了二叠纪末大绝灭以及早三叠世的相对停滞期后,在中三叠世开始进入迅速辐射演化的新阶段。这样不同类型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大量海洋动物同时集群死亡,并被迅速封埋保存成化石,反映了当时多次发生突发灾变事件。这与该生物群所处的古地理位置恰好位于华南板块、江南造山带及印度支那板块交界区构造活动带的海湾盆地环境有密切关系。推测那里滞流深水区还原环境形成硫化氢水团,在印支造山运动期间多次发生的海底地震及火山活动时,其硫化氢水团及海底富含碳酸盐的软泥泛起,混合成高密度有毒浊水团,侵入海洋生物群生存的清澈浅水区,导致大量海洋生物中毒窒息,出现突发性集群死亡,随后又被有毒浊水团携带的泥沙迅速封埋,在以后的成岩作用中保存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中的精美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海相生物 集群死亡 贵州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底火山喷发对辽西热河生物群水生爬行动物集群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正府 刘嘉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湖底火山 火山喷发 辽西地区 热河生物 水生爬行动物 集群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四合屯中生代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快速辐射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正府 刘嘉麒 汪筱林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4-614,共11页
东北辽西热河群义县组下部湖相地层中含有十余个保存完好的脊椎动物化石层,它们全部赋存在中酸性火山凝灰岩夹层中。选择其中4个化石数量大、密度高并且其赋存的凝灰岩较新鲜的层位,在对火山凝灰岩进行野外、显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 东北辽西热河群义县组下部湖相地层中含有十余个保存完好的脊椎动物化石层,它们全部赋存在中酸性火山凝灰岩夹层中。选择其中4个化石数量大、密度高并且其赋存的凝灰岩较新鲜的层位,在对火山凝灰岩进行野外、显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斑晶矿物中岩浆包裹体和基质玻璃化学成分和挥发分气体含量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火山喷出气体的含量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同成分的火山喷出气体的含量;火山喷出气体的组成与相应的化石层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认为,火山活动是导致当时辽西地区气候快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频繁的火山活动一方面造成大规模脊椎动物突发性集群死亡,另一方面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又能够促进陆地和河湖中的动植物迅速复苏、繁衍,最后进入新的鼎盛时期,辽西中生代独特的火山活动方式和喷发物成分在本区脊椎动物的发生、生长发育、繁盛、集群死亡、埋藏、化石保存和快速复苏等多次近于螺旋式演化历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甚至可能是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四合屯 中生代 脊椎动物 集群死亡 快速辐射 火山气体 火山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原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奎 蔡开基 张玉光 《大自然探索》 1997年第3期91-91,共1页
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原因研究李奎蔡开基张玉光(成都理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是一个以蜥脚类为主,并有虚骨龙、肉食龙、剑龙以及鱼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等的古脊椎动... 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原因研究李奎蔡开基张玉光(成都理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是一个以蜥脚类为主,并有虚骨龙、肉食龙、剑龙以及鱼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等的古脊椎动物群。化石保存于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动物 集群死亡 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脊椎动物 晚侏罗世 四川广元 蛇颈龙类 恐龙骨骼 蜥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北票四合屯地区鸟类集群死亡原因新解
8
作者 郑大中 郑若锋 《地质与资源》 CAS 2004年第4期251-252,共2页
通过对鸟类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考察,该地域火山孕育与喷发关系的探析,碳、砷、锑、铋、铅的氢化物、一氧化碳生成条件、理化性质及其毒性的讨论,认为鸟类在火山喷发前夜即被弥漫在空气中大量剧毒易挥发的氢化物、一氧化碳致命,集群死... 通过对鸟类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考察,该地域火山孕育与喷发关系的探析,碳、砷、锑、铋、铅的氢化物、一氧化碳生成条件、理化性质及其毒性的讨论,认为鸟类在火山喷发前夜即被弥漫在空气中大量剧毒易挥发的氢化物、一氧化碳致命,集群死亡,接着火山喷发,火山灰将它们深埋,演化成鸟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化石 集群死亡 辽宁北票 四合屯 演化 火山喷发 生活习性 火山灰 生成条件 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特征及恐龙集群死亡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博文 陈彬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4期181-181,共1页
山东诸城位于山东省的中南部,位于胶莱盆地的南部,是晚白垩世大型鸭嘴龙为主的恐龙化石产地,具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鸭嘴龙化石骨架。文章从恐龙化石埋藏的地质背景、化石的分布特征以及岩性特征等方面分析,系统阐述了山东诸城晚白垩世... 山东诸城位于山东省的中南部,位于胶莱盆地的南部,是晚白垩世大型鸭嘴龙为主的恐龙化石产地,具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鸭嘴龙化石骨架。文章从恐龙化石埋藏的地质背景、化石的分布特征以及岩性特征等方面分析,系统阐述了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生存及埋藏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特征,讨论了恐龙集群死亡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诸城 晚白垩世 恐龙化石 集群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鸟类集群死亡之谜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大中 郑若锋 《地球》 2004年第1期2-3,共2页
辽宁北票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孔子鸟类集群死亡数量众多,在四合屯西山义县组尖山沟层采出孔子鸟类完整化石个体标本1000余件。标本密度大,在16m^2范围内就采出11只孔子鸟化石标本,保存完好,化石标本精美细致,栩栩如生,有的还保存了... 辽宁北票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孔子鸟类集群死亡数量众多,在四合屯西山义县组尖山沟层采出孔子鸟类完整化石个体标本1000余件。标本密度大,在16m^2范围内就采出11只孔子鸟化石标本,保存完好,化石标本精美细致,栩栩如生,有的还保存了临死前的痛苦挣扎状态,大多数腹面朝上,羽毛印痕清晰。鸟类化石种类繁多而珍奇,有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带羽毛恐龙"原始中华龙鸟、千禧中国鸟龙、邹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杜氏孔子鸟、步氏始反鸟、张吉营锦州鸟、川州孔子鸟、"带羽毛恐龙"粗壮原始祖鸟、横道子长城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鸟 集群死亡 化石标本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城恐龙的集群死亡与埋藏
11
作者 张艳霞 《地球》 201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恐龙,中生代世界的主宰者,曾经支配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
关键词 集群死亡 恐龙 埋藏 中生代 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河生物群的集群死亡事件可能与兰细菌繁盛有关
12
作者 董明星 董为 《化石》 2002年第4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热河生物 集群死亡事件 兰细菌繁盛 死因分析 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龙为啥会集群死亡
13
作者 刘莉 《今日科苑》 2012年第16期43-47,共5页
8月底,我国山东诸城发现,“世界曝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的消息见诸报端。
关键词 恐龙化石 集群死亡 考古学 科学研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保德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中发现锯齿龙类集群埋藏化石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黎阳 伊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1-862,共2页
晚二叠末期地球生物大灭绝事件已被众多地质学家所证实。近年来,随着全球海相P-T界线层型剖面和“金钉子”(GSSP)在中国浙江煤山确立,生物地层学的研究热点又转向陆相P-T界线研究。地处华北地区的山西,陆相二叠系、三叠系齐全,是该时期... 晚二叠末期地球生物大灭绝事件已被众多地质学家所证实。近年来,随着全球海相P-T界线层型剖面和“金钉子”(GSSP)在中国浙江煤山确立,生物地层学的研究热点又转向陆相P-T界线研究。地处华北地区的山西,陆相二叠系、三叠系齐全,是该时期众多组名的命名地点,且各地层中保存有各门类动、植物化石,有望成为陆相P-T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有观点认为,晚二叠世,由于全球气温急剧升高,植物大量死亡,陆生脊椎动物由于不适应高温及缺少食物来源而集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集群死亡 孙家沟组 上二叠统 山西 生物地层学 锯齿 界线层型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辽西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构造-火山活动及生物事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树旺 金成洙 +2 位作者 张允平 张立东 郭胜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四合屯地区位于一个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之中。该区早白垩世的主要构造行迹为NE向和NW向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控制着火山沉积盆地的边界和一些火山机构的分布。野外填图表明,该盆地内的早白垩世地层仅出露有义县组。义县组可进一步划... 四合屯地区位于一个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之中。该区早白垩世的主要构造行迹为NE向和NW向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控制着火山沉积盆地的边界和一些火山机构的分布。野外填图表明,该盆地内的早白垩世地层仅出露有义县组。义县组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段:第1段为含有沉凝灰岩夹层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第2段是含有凝灰岩夹层和枕状熔岩的陆相沉积岩;第3段主要为玄武岩类。热河生物群(其中包括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植物)化石主要产于义县组一段沉凝灰岩和二段的湖相泥质页岩中。化石发掘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热河生物群经历了集群死亡和快速掩埋,火山活动的有毒气体是生物灾难事件的主要因素。根据同位素测年,义县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构造火山活动与生物事件的演化阶段:A阶段为盆地雏形的产生和早期的热河生物群;B阶段为第一次火山活动和生物灾难事件;C阶段为火山活动间歇期和热河生物群的繁衍;D阶段为火山喷汽与热河生物群的灾难事件;E阶段为火山灰沉降;F阶段为结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早白垩世 生物事件 四合屯 热河生物 辽西 中基性火山岩 灾难事件 沉积盆地 沉凝灰岩 同位素测年 义县组 断裂构造 火山机构 构造控制 枕状熔岩 泥质页岩 微量元素 集群死亡 有毒气体 演化阶段 中生代 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杀害恐龙获实证
16
作者 李华 《飞碟探索》 1999年第4期7-7,共1页
关键词 恐龙骨骼化石 植物化石 恐龙化石 中子活化分析 微量元素异常 四川盆 世界园艺博览会 集群死亡 成都理工学院 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中生代火山喷发对古气候和古脊椎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正府 刘嘉麒 汪筱林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71,共13页
在对辽西四合屯发掘剖面的中酸性火山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火山喷发物中斑晶内岩浆包裹体和基质玻璃的主要元素成分和挥发分组成,获得与喷发物对应的火山活动向当时大气圈输送的火山气体成分及其含量.依据火... 在对辽西四合屯发掘剖面的中酸性火山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火山喷发物中斑晶内岩浆包裹体和基质玻璃的主要元素成分和挥发分组成,获得与喷发物对应的火山活动向当时大气圈输送的火山气体成分及其含量.依据火山喷出气体的组成特征,将本区中生代火山喷出气体划分为三个组合:以F>C1的卤化物为主的气体组合、以C1>F的卤化物为主的气体组合和以硫化物为主的气体组合;并具体分析了它们对古气候演变和古脊椎动物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中生代火山喷发能够对当时古气候和古环境造成足以引起脊椎动物集群死亡级别的灾难性影响,同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或者多次频繁的中等规模的火山喷发造成研究区脊椎动物集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中生代 火山喷发 古气候 古脊椎动物 生存环境 集群死亡 古环境 火山喷出气体 气溶胶
原文传递
上园镇:第一只鸟从这起飞
18
《今日辽宁》 2015年第6期48-51,共4页
荐语世界上的第一只鸟在哪里飞起?世界上的第一朵花在哪里绽放?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古鸟类专家奥斯特隆曾在专著中明确指出: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四合屯。在收藏界,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比黄金、珠宝珍贵得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美国耶鲁大学 一朵花 奥斯特 西连 古生物学家 内在价值 古脊椎动物 集群死亡 锦州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