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陈礼刚 卢敏 +2 位作者 高立达 毛伯镛 曾凡俊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 ,将实验动物分为 3组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组 (A组 ) ,单纯雪旺氏细胞移植组 (B组 ) ,损伤对照组 (C组 ... 目的 :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 ,将实验动物分为 3组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组 (A组 ) ,单纯雪旺氏细胞移植组 (B组 ) ,损伤对照组 (C组 )。对脊髓切片行Nissl染色 ,酸性磷酸酶 (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染色 ,并用联合行为记分 (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B、C三组前角神经元存活率呈显著性差异(A >B >C ,P <0 0 1) ;A组ACP变化幅度明显降低 (A <B <C) ;细胞凋亡率为C >B >A。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前角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pSVPoMcat基因 雪旺氏细胞移植 运动神经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旺氏细胞移植至大鼠中脑损伤区域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万虹 孙梅珍 +1 位作者 王忠诚 张亚卓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37-638,T003,共3页
目的 探讨雪旺氏细胞移植对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生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体外培养 ,5溴 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BrdU、生长相关蛋白 43... 目的 探讨雪旺氏细胞移植对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生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体外培养 ,5溴 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BrdU、生长相关蛋白 43 (GAP 43 )的表达及髓鞘染色观察新生的髓鞘。结果 雪旺氏细胞移植后 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 ,且细胞数增加 2 3 % ,并主要向损伤侧大脑皮层迁移 ;与对照组相比 ,移植后 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 43的表达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损伤的脑干区域可见新生的髓鞘。结论 雪旺氏细胞对损伤的中脑网状结构有促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氏细胞移植 大鼠 中脑损伤 中脑网状结构 生长相关蛋白-43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雪旺氏细胞移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后脊髓内CD4、CD8表达及髓鞘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谭程方 黄思琴 +7 位作者 唐成林 张安宁 赵丹丹 吴梦佳 安荟羽 邱丽 代妮 代攀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1-39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雪旺氏细胞(SCs)移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损伤部位CD4、CD8表达的影响及髓鞘修复的程度,探讨电针联合SCs移植对CSCI后髓鞘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雪旺氏细胞组、联合组,每...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雪旺氏细胞(SCs)移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损伤部位CD4、CD8表达的影响及髓鞘修复的程度,探讨电针联合SCs移植对CSCI后髓鞘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雪旺氏细胞组、联合组,每组9只。采用自制脊髓压迫装置制备CSCI大鼠模型。电针组造模后次日予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留针10min,每日1次,治疗3周。雪旺氏细胞组造模后1周进行SCs移植治疗。联合组给予电针和SCs移植治疗。BBB评分评定各组大鼠解压后不同时间的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局部病理变化,LFB染色和免疫荧光法观察髓鞘的修复和SCs移植后的存活情况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外周髓磷脂P0蛋白(P0)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损伤脊髓局部CD4、CD8、P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BBB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第2、3周时BBB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第3周时,联合组BBB评分高于电针组(P<0.05)。LFB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损伤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髓鞘脱失,有髓神经纤维减少;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脊髓损伤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减轻,有髓神经纤维增多;联合组脊髓损伤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及髓鞘丢失改善,有髓神经纤维增多。HE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形态结构不完整,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缺损空洞,大量神经元核固缩;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脊髓结构排列紊乱和破坏减轻,损伤区域较多神经元核固缩;联合组脊髓组织结构较清晰,正常神经细胞增多,神经元核固缩减少。免疫荧光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BP显著减少(P<0.001)、P0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雪旺氏细胞组、联合组MBP、P0表达均明显增多(P<0.01,P<0.001);与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MBP、P0表达均明显增多(P<0.001)。与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Hoechst33342标记的SCs显著增多(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雪旺氏细胞组CD4、CD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CD4、CD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雪旺氏细胞组、联合组P0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P0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SCs移植治疗可减少SCs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SCs的存活率,提高SCs的成髓鞘化功能,改善CSCI神经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性损伤 电针 雪旺氏细胞移植 髓鞘 免疫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雪旺氏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广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42-45,共4页
雪旺氏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张明广综述江澄川审校脊髓损伤(SCI)作为一种致残率很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难题。近几年来应用移植雪旺氏细胞(SCs)的方法治疗SCI的实验研究日益活跃。本文就这方面的... 雪旺氏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张明广综述江澄川审校脊髓损伤(SCI)作为一种致残率很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难题。近几年来应用移植雪旺氏细胞(SCs)的方法治疗SCI的实验研究日益活跃。本文就这方面的工作做一综述,报告如下。一、历史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雪旺氏细胞移植 治疗
原文传递
组织和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勇 吕德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37-439,共3页
关键词 组织移植 细胞移植 外科治疗 脊髓损伤 实验 雪旺氏细胞移植 周围神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轴突再髓鞘化的作用及神经调节蛋白Nrg1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成 谭程方 +1 位作者 杨祝歆 黄思琴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7-995,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轴突再髓鞘化的作用以及神经调节蛋白(Nrg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SC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单纯雪旺氏细胞...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轴突再髓鞘化的作用以及神经调节蛋白(Nrg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SC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单纯雪旺氏细胞移植组(简称移植组)、电针联合雪旺氏细胞移植组(简称联合组),每组40只。采用自行研制的大鼠脊髓压迫器制备CSCI模型。电针组于造模成功次日电针"大椎""命门"及双侧"足三里""太溪",10 min/d,最多干预8周;移植组于术后1周进行SC移植治疗;联合组给予电针及SC移植治疗。各组分别于造模后0、2、4、8周评定BBB评分后取材;免疫荧光法观察SC移植后的存活、迁移及髓鞘形成情况;电镜检测脊髓损伤节段髓鞘的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Nrg1及其裂解物(Nrg1-ntf)、髓鞘蛋白(P0)、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病变,正常髓鞘、新生髓鞘数量显著降低(P<0.05),变性髓鞘数量显著增多(P<0.05),P0、GFAP表达显著升高(P<0.05),Nrg1、Nrg1-ntf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2周联合组及造模后4、8周电针组、移植组、联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P<0.01),3个治疗组脱髓鞘病变均改善,正常髓鞘、新生髓鞘数量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后2、4、8周电针组、联合组及造模后8周移植组P0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移植组造模后2周GFAP表达显著升高、造模后8周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2、4、8周电针组、联合组GFAP表达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2、4、8周电针组、联合组Nrg1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后4、8周电针组、联合组Nrg1-ntf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联合组比较,造模后8周电针组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和移植组新生髓鞘数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2、4周移植组及造模后2、4、8周电针组P0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造模后2、4、8周移植组GFAP表达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4、8周电针组、移植组Nrg1、Nrg1-ntf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提高SC移植后脊髓组织内Nrg1及Nrg1-ntf的表达,提高SC的存活、迁移能力,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加强CSCI后再髓鞘化水平,促进CSCI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性损伤 电针 雪旺氏细胞移植 再髓鞘化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文添 王玮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临床疾患.据统计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在美国每年有11000人遭此损伤[1];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6.7人/百万人/年,但每年也有1万余人遭此损伤,且以中青年胸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临床疾患.据统计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在美国每年有11000人遭此损伤[1];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6.7人/百万人/年,但每年也有1万余人遭此损伤,且以中青年胸腰段损伤最多.外伤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促进诱导神经纤维生长:如给予多种促进神经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或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为再生的轴突提供桥梁及管道、提供能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雪旺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二是消除抑制轴突生长的因素:如减少脊髓断端囊腔和瘢痕组织生成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产生等.近20多年,尤其是近10余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研究和材料、工程学等各学科的发展以及相互渗透,在脊髓损伤的研究方法、损伤机制、损伤严重评定、诊断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修复 胚胎组织移植 外周神经移植 雪旺氏细胞移植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颅脑外伤
8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3年第5期442-444,共3页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颅内血肿 重型脑伤 颅脑损伤 雪旺氏细胞移植 颅顶部硬膜外血肿 创伤性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