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镇海林蛙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继军 李仕泽 +3 位作者 吕敬才 李灿 魏刚 徐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797-9797,9820,共2页
2014年6月16日~6月22日,在贵州省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1个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Ye,Fei et Matsui,1995).标本现保存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 2014年6月16日~6月22日,在贵州省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1个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Ye,Fei et Matsui,1995).标本现保存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类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姹 张雯 杨书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5-300,共6页
为了解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昆虫资源状况,2011—2018年对保护区内的金龟总科昆虫开展了多次调查。共采获标本160号,隶属于9科38属63种,其中贵州省新记录4种。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中金龟总科... 为了解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昆虫资源状况,2011—2018年对保护区内的金龟总科昆虫开展了多次调查。共采获标本160号,隶属于9科38属63种,其中贵州省新记录4种。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中金龟总科昆虫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0.365和6.897),但均匀度指数最低(0.107),亚热带针叶林最低(0.260和2.337),但均匀度指数最高(0.125),其他生境类型差异不明显。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在5月最高(0.359和7.313),6月次之(0.347和7.048),其余月份较低;在均匀度上,3月最高(0.198),其次为9月(0.147),其余月份相差不大。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1500~1700 m最高(0.341和0.129),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在1700 m以上最低(分别为0.123和1.116),均匀度指数在1300~1500 m最低(0.080),但丰富度指数最高(8.252),其余指数的差异不明显。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与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之间相似性最高(0.429),其次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0.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龟总科 多样性 物种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继军 张旋 +2 位作者 谢镇国 陈继红 潘成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2,共6页
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保护区共有鱼类35种,隶属4目10科30属。该区的鱼类多数为适应于山区溪流生活的种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该区有一定经济... 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保护区共有鱼类35种,隶属4目10科30属。该区的鱼类多数为适应于山区溪流生活的种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该区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鱼类包括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ndat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鲤(Cyprinus carpio)、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黄鳝(Monopterus alb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刺(Spinibarbus caldwelli)、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gerlachi)、月鳢(Channa asiatica)等。通过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两条主要水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物种相似度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区系组成 资源保护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鸿雁 罗绪强 杨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4,共5页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类和高海拔高纬度冷水性种类。此外,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反映了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植物 区系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德会 谢镇国 +5 位作者 余永富 李扬 吴必锋 付梓源 彭彩丽 侯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5-7,15,共4页
[目的]明确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群落组成。[方法]调查16个20 m×20 m样地256个5 m×5 m小样方以及每个样地各边分别外延20 m范围出现的蕨类植物种类。[结果]调查样地中有蕨类植物64种,隶属于28个科39个属... [目的]明确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群落组成。[方法]调查16个20 m×20 m样地256个5 m×5 m小样方以及每个样地各边分别外延20 m范围出现的蕨类植物种类。[结果]调查样地中有蕨类植物64种,隶属于28个科39个属,物种种类丰富,种群数量极不均匀(相对多度在2以下占78.13%)。其中地生种所占比例占主导地位(96%),附生种极少(4%),表现为东南亚热带北缘植物区系的性质或特点,并有热带山地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里白、芒萁、狗脊蕨、蕨4个种是该区高密度的种类,其他绝大多数种类的密度较低。[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雷公山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的组成特征及其生态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蕨类植物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的新纪录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书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为探索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种类分布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采用定点取样调查法,于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定位点对天牛种类进行探索性调查。结果表明:在该调查区域共采集到6种天... 为探索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种类分布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采用定点取样调查法,于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定位点对天牛种类进行探索性调查。结果表明:在该调查区域共采集到6种天牛,其中,樟泥色天牛为雷公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四突坡天牛和中华棒角天牛为贵州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新纪录 多样性保护 雷公山 国家级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盖媛瑾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社区共管成为自然保护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学中"共生理论",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共生理论在案例地社区共管研究中的...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社区共管成为自然保护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学中"共生理论",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共生理论在案例地社区共管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应构建包括当地社区在内的各相关利益单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管与共生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内在逻辑,增强共生理论的解释力,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必锋 古定豪 +3 位作者 余德会 李萍 唐秀俊 王泽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掌握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6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00台红外相机野外累计正常工作18074个相机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 为掌握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6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00台红外相机野外累计正常工作18074个相机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频)2883份。调查监测记录到鸟类7目、17科、48种,其中栗苇鳽、红点颏、蓝歌鸲、斑胸钩嘴鹛、灰头绿啄木鸟、灰翅噪鹛、褐翅鸦鹃等7种为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相对多度最高为白鹇,其次为灰胸竹鸡和棕头鸦雀;鸟类网格占有率最高为白鹇(42.05%),棕头鸦雀(35.23%)和灰胸竹鸡(25.00%)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类调查 相对多度 网格占有率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春玉 李芳念 +1 位作者 余德会 梁有发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第3期79-84,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统计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12种,隶属38科88属;属环境保护部发布外来入侵物种5种;1级入侵种6种,2级11种,3级5种,4~7级90种。同时对112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及入... 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统计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12种,隶属38科88属;属环境保护部发布外来入侵物种5种;1级入侵种6种,2级11种,3级5种,4~7级90种。同时对112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及入侵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瓜红生境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萍 郑德谋 +3 位作者 李登江 余德会 李莉 谢镇国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0期87-90,共4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雷公山木瓜红种质资源,增加木瓜红种群数量,调查和分析了雷公山保护区木瓜红生境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和结构特征,测定了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地1以尾叶樱桃、野茉莉为优势种,样地2以白辛树、西南红山茶... 为了更好地保护雷公山木瓜红种质资源,增加木瓜红种群数量,调查和分析了雷公山保护区木瓜红生境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和结构特征,测定了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地1以尾叶樱桃、野茉莉为优势种,样地2以白辛树、西南红山茶为优势种,木瓜红在两个样地中重要值均处于第5位,没有发现幼苗、幼树,只是本群落的伴生种;该木瓜红生境群落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48科61属78种(不含苔藓、地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丰富;所在群落是一个不稳定的群落。建议加强对现有母树的保护,开展人工培育,增加木瓜红的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红 群落 物种多样性 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现状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芳念 杨春玉 梁有发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121-122,共2页
通过对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筛选出6种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分别是土荆芥、反枝苋、刺苋、藿香蓟、小蓬草和牛膝菊。本文论述了其入侵生境、分布、危害等现状,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现状 防控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仙琴蛙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伦贵 潘成坤 +3 位作者 陈继军 王英 李宁 吴昌鞠 《贵州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记录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两栖类新纪录:仙琴蛙Nidirana daunchina Chang,1933。标本现保存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室。
关键词 新纪录 仙琴蛙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竹生物特性
13
作者 杨胜军 余永富 +5 位作者 胡窕 余德会 王泽文 杨绍琼 张林 陆代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8-9,12,共3页
[目的]了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的生物特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出笋时间至成竹时间段的生物特性。[结果]出笋时间为4月上旬,结束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上旬开始展叶,7月底成竹;冷竹笋死亡... [目的]了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的生物特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出笋时间至成竹时间段的生物特性。[结果]出笋时间为4月上旬,结束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上旬开始展叶,7月底成竹;冷竹笋死亡率为58.8%,成竹率为41.2%;适当对竹笋进行采集可促进竹笋的新生;4月中旬至下旬为竹笋盛产期,5月上旬产笋量逐渐下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年平均冷竹笋产量达0.373 kg/m^2,全年总生长量为2 113.70 t。[结论]试验结果为合理采笋和保护野生资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竹 生物特性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鸟兽监测
14
作者 李扬 余德会 +3 位作者 宋志红 梁芬 古定豪 罗祖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4-714,共11页
为掌握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以及补充物种编目,于2018年12月—2021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持续野外监测。监测共记录到兽类22种,隶属4目10科;鸟类90种,隶属9目24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 为掌握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以及补充物种编目,于2018年12月—2021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持续野外监测。监测共记录到兽类22种,隶属4目10科;鸟类90种,隶属9目24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为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23种;记录保护区新分布物种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等28种。相对多度指数表明,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猕猴(Macaca mulatta)等物种较为常见,具有较大的种群数量;在海拔分布上,相对多度指数显示高海拔段(1600~2080 m)主要物种为白鹇、毛冠鹿和野猪(Sus scrofa),中海拔段(1200~1600 m)为白鹇、毛冠鹿和猕猴,低海拔段(790~1200 m)为白鹇、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和毛冠鹿。网格占有率排在前3位的为白鹇、野猪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本次监测掌握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可为后续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多样性 分布特征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叉尾太阳鸟
15
作者 杨宗才 吴昌鞠 +2 位作者 陈继军 唐秀俊 谢镇国 《农技服务》 2019年第3期85-85,共1页
2018年3月3日,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一只以前未见过的鸟,经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该鸟为叉尾太阳鸟(雄性),并为该保护区鸟类新纪录。介绍了叉尾太阳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关键词 叉尾太阳鸟 鸟类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白线树蛙
16
作者 王再艳 陈继军 +2 位作者 姚伦贵 李萍 张世玲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37-38,共2页
2019年6月,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丹江村(26°20′N,108°19′E,海拔690m)采集到1只树蛙标本,经鉴定为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为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
关键词 白线树蛙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4新记录种记述
17
作者 李扬 黄贵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155-5158,共4页
为了进一步调查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的种类,采用网捕和灯诱采集到14种天牛,其中,金绒锦天牛(Acalolepta permutans permutans)和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为雷公山新记录种,肿柄锦天牛(Acalolepta... 为了进一步调查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的种类,采用网捕和灯诱采集到14种天牛,其中,金绒锦天牛(Acalolepta permutans permutans)和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为雷公山新记录种,肿柄锦天牛(Acalolepta basicornis)和十二星并脊天牛(Glenea licenti Pic)为贵州省新记录种。对4新记录种进行了特征描述,并附有采集到的14种天牛的成虫图片,标本保存在西南大学昆虫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Cerambycidae) 新记录 雷公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继军 谢镇国 +3 位作者 张旋 李明晶 潘成坤 陈继红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2-95,共4页
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对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5次调查.经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保护区共录有兽类79种,隶属于8目23科59属,动物区系主要为东洋界(58种,占保护区种总数的73.4%);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3种,II级13种;列... 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对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5次调查.经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保护区共录有兽类79种,隶属于8目23科59属,动物区系主要为东洋界(58种,占保护区种总数的73.4%);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3种,II级13种;列入CITES附录和IUCN受危(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分别为15种和29种;我国特有种2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兽类调查 区系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志彪 余永富 《贵州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4-9,共6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共计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39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01科254属547种。按生活型划分,乔木类235种,灌木类83种,木质藤本类54种和草本228...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共计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39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01科254属547种。按生活型划分,乔木类235种,灌木类83种,木质藤本类54种和草本228种。本文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及特性,并就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观赏植物 雷公山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萍 谢镇国 +1 位作者 李兴春 余德会 《农技服务》 2014年第8期140-141,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贵州省级保护植物、贵州省重要的特有野生植物、雷公山特有及在雷公山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野生植物进行研究,通过历年的考察及本次专题调查的标本采集,雷公山保护区属以上珍稀植物有31种。其中,省级保护植物14种,贵州重要的... 本文主要针对贵州省级保护植物、贵州省重要的特有野生植物、雷公山特有及在雷公山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野生植物进行研究,通过历年的考察及本次专题调查的标本采集,雷公山保护区属以上珍稀植物有31种。其中,省级保护植物14种,贵州重要的特有野生植物8种,雷公山特有及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野生植物有9种。对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分布状况及保护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珍稀植物 特有植物 生态保护 雷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