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环碳刷震动大发热的分析和处理
1
作者 陈航 《大众科技》 2010年第12期109-109,106,共2页
碳刷是发电机动静接触和交换能量的设备,碳刷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电机的运行安全,然而实际运行中,碳刷与滑环发热现象极为普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或者处理不得当,将会扩大故障,造成严重发热、滑环烧坏,导致发电... 碳刷是发电机动静接触和交换能量的设备,碳刷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电机的运行安全,然而实际运行中,碳刷与滑环发热现象极为普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或者处理不得当,将会扩大故障,造成严重发热、滑环烧坏,导致发电机停机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震动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磨减速机震动大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
作者 陈志强 《中国水泥》 CAS 2019年第4期111-112,共2页
1减速机震动大及影响唐山某公司2号生料立磨是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JLM46.4立磨,磨机生产综合台时产量210t/h,生料分步电耗22kWh/h左右,配套磨盘直径4>4600mm,磨辐形式为锥型,数量4个,磨盘形式为平盘,磨盘转速26.79r/min:2016年... 1减速机震动大及影响唐山某公司2号生料立磨是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JLM46.4立磨,磨机生产综合台时产量210t/h,生料分步电耗22kWh/h左右,配套磨盘直径4>4600mm,磨辐形式为锥型,数量4个,磨盘形式为平盘,磨盘转速26.79r/min:2016年6月份减速机基础振动明显增大,在年底对立磨底板基础进行了加固,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机 立磨 震动 原因 基础振动 自主研发 台时产量 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印机滚筒震动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
作者 刘运承 《广东印刷》 2000年第4期68-68,共1页
胶印机使用四五年以后,有的会出现滚筒震动大的现象;滚筒是胶印机的心脏,滚筒震动,会导致印版的耐印力下降、掉版,印品上出现墨杠和重影,从而大大影响了印品的质量。所以对于滚筒震动要认真对待。经过解体检查发现。
关键词 胶印机 滚筒 震动 印刷质量 墙板孔 镶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效应的多点地震动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
4
作者 宋健 潘驭航 +3 位作者 陆朱汐 姬建 张飞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条赋予不同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时程,推导出一种考虑场地效应的圆弧和任意形状滑面的多点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方法。通过与有限差分软件FLAC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合理考虑地震动的场地效应。通过研究不同分布形式的多点地震动及竖向地震动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效应引起的水平地震动放大以及多点地震动不同分布模式会导致整个滑体平均地震惯性力作用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地震作用下滑动体沿滑面的永久变形量,竖向地震动对边坡地震位移影响较小。将方法应用于Lexington土石坝震后变形案例分析,计算得到的坝坡地震永久位移与实际震后观测值相吻合,证明了考虑场地效应的重要性及本文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边坡稳定性 场地效应 永久位移 极限平衡条分法 多点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强震动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解全才 马强 +3 位作者 钱亮 陶冬旺 王江 娄良琼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近年来,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加大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布设的数字强震仪和烈度仪等数量显著增加,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迅速增长。各国或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库、例如美国的NGA数据库、CEMSD数据库、欧洲的ESM数据库、法国IPGP数... 近年来,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加大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布设的数字强震仪和烈度仪等数量显著增加,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迅速增长。各国或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库、例如美国的NGA数据库、CEMSD数据库、欧洲的ESM数据库、法国IPGP数据库、意大利ITACA数据库、日本NIED数据库和新西兰GeoNet数据库等。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8WCEE)探索世界地震数据中心专题及相关文献,详细梳理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强震动数据中心的台网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共享及数据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与国外强震动数据中心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强震动数据中心发展存在的差距,指出我国未来需要重视的工作和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地震数据中心 震动数据 数据处理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6
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刁红旗 刘也 强生银 周宝峰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①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以正断层为主并带有少量的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位移超过了3 m;破裂持续了20多秒,以向北方向破裂传播为主,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破裂方向性效应;②给出了30弧秒分辨率的V_(S30)分布图和工程场地分类图,震中附近区域场地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东南方向较大区域的V_(S30)介于260~510 m/s;③给出了近场区域(27°30′N~30°00′N、86°18′E~88°36′E)内14996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三分量加速度时程,并由实际观测记录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水平向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可达1.0 g,0.4、0.2 g等值线近似与Ⅸ、Ⅷ度等震线重合,0.10、0.05 g等值线围合区域略小于Ⅶ、Ⅵ度区范围。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为震中区域各类承灾体的损伤判别、灾害评估和韧性评估等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时程 定日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 区域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
7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1 位作者 吴永昂 朱红兵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建立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位移延性比u的关系,得到易损性曲线。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5g、0.78g、0.98g,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9g、0.91g、1.20g。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双层框架式桥墩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区间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大;9度(0.40 g)罕遇地震时,长、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分别为25.57%、8.61%和16.98%、4.79%,说明当PGA较大时,双层框架式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持时 框架式桥墩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简支梁桥地震响应与损伤分析
8
作者 韩建平 柴文阳 +1 位作者 石岩 刘云帅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62,280,共13页
为探究简支梁桥在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损伤情况,采用单一函数解析模型模拟近断层地震动中的低频脉冲成分,并与实测地震动滤波后得到的高频成分相叠加,合成得到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为输入;以一座4跨简支梁桥为原型,... 为探究简支梁桥在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损伤情况,采用单一函数解析模型模拟近断层地震动中的低频脉冲成分,并与实测地震动滤波后得到的高频成分相叠加,合成得到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为输入;以一座4跨简支梁桥为原型,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系统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断层距、矩震级、脉冲次数和合成地震动的高频成分等对简支梁桥桥墩的墩顶位移和损伤状态、主梁的位移和碰撞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动低频成分是脉冲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简支梁桥的地震响应强烈程度主要由地震动中的低频脉冲成分决定;(2)在地震动的矩震级较小时,由于单次脉冲的峰值大于多次反复脉冲,简支梁桥的地震响应更加明显;反之,桥梁在多次反复的脉冲作用下地震响应更大;(3)地震动中高频成分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但会影响桥梁的峰值和残余位移,其影响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脉冲效应 人工合成地震动 双柱式排架墩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岭地震的洛杉矶盆地的地震动盆地效应研究
9
作者 张旭 闫佳琦 +2 位作者 韩春鹏 马春龙 李明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4,共14页
盆地场地对于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十分显著,盆地效应的研究对于估测地震动、工程选址及抗震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定量探究盆地对于不同地震动参数及震害的影响,利用洛杉矶盆地区域布设的30个岩土台站获取的北岭地震加速度记录,以盆地外... 盆地场地对于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十分显著,盆地效应的研究对于估测地震动、工程选址及抗震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定量探究盆地对于不同地震动参数及震害的影响,利用洛杉矶盆地区域布设的30个岩土台站获取的北岭地震加速度记录,以盆地外西北侧基岩场地为参考场地研究盆地地形对于幅值、持时、仪器烈度及阿里亚斯烈度等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并基于考虑路径几何衰减效应的传统谱比法分析盆地不同区域的场地放大作用。结果表明:(1)地震动幅值与阿里亚斯烈度均随震中距增加而减小,但在盆地东南侧边缘又呈小幅回升趋势;(2)盆地东南侧边缘对于持时及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最为显著,呈明显地震动异常区;(3)盆地西北侧边缘的仪器烈度及调查烈度均高于其他区域,呈明显烈度异常区;(4)盆地中部区域各场地的地震动参数不存在明显异常,此区域震害也并未被盆地场地放大;(5)造成盆地两侧边缘地震动参数及震害异常区的主要原因为体波与次生面波相长干涉造成的盆地边缘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部分盆地场地对地震动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为我国防灾减灾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岭地震 洛杉矶盆地 震动参数 盆地效应 放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记录Flatfile研究综述
10
作者 郭文轩 姚鑫鑫 +3 位作者 刘也 王宏伟 任叶飞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强震动记录Flatfile为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高灵敏度地震仪器的发明和全球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强震动记录数据累增,推动了其Flatfile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展现的研究成... 强震动记录Flatfile为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高灵敏度地震仪器的发明和全球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强震动记录数据累增,推动了其Flatfile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展现的研究成果,调研了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简述了强震动记录Flatfile的定义与特点;根据Flatfile的建设目的和数据范围,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强震动记录Flatfile;并综合各类广泛应用的Flatfile,详细探讨了其常见内容及标准化处理方法。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我国在强震动记录Flatfile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动记录 Flatfile 震动信息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IBIEM的河谷坝址地震动输入方法及地震动场模拟研究
11
作者 王飞 刘云贺 +3 位作者 李虎 薛炳 牟猷 宋志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253,共10页
地震动输入是大坝抗震安全分析的基础,然而目前地震动输入尚未合理考虑河谷散射效应对大坝动力响应的影响。将河谷场地总运动场分解为平坦半空间自由场和河谷散射场分别求解,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河谷场地散射场,将其与平坦半空... 地震动输入是大坝抗震安全分析的基础,然而目前地震动输入尚未合理考虑河谷散射效应对大坝动力响应的影响。将河谷场地总运动场分解为平坦半空间自由场和河谷散射场分别求解,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河谷场地散射场,将其与平坦半空间自由场叠加获得河谷场地总运动场(地震动场),通过封闭解验证了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的精度。进而,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河谷场地内部,同时将河谷地基截断边界处总运动场转换为等效地震输入荷载,建立了总运动场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波动输入方法。应用基于有限元法-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建立地震波动输入方法,数值求解了梯形河谷场地地震动场,分析了自由场波动输入和总运动场波动输入下河谷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由场波动输入下河谷关键位置位移峰值、波形与精确解存在较大偏差,水平和竖向位移最大误差分别达15.6%、29.3%;总运动场波动输入下位移峰值、波形与精确解拟合良好。该研究建立的波动输入方法计算精度高,合理考虑了河谷散射效应,为更准确地预测河谷上大坝动力响应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 散射效应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震动输入 总运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特性对加固后单跨框架抗倒塌性能影响分析
12
作者 沈一鹏 孙勇 +2 位作者 陈鑫 刘涛 还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138,共8页
我国早期中小学校舍一般采用单跨框架外带悬挑走廊的结构形式,此类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水平位移大且极易倒塌,有必要从提升抗震倒塌性能的角度对既有单跨框架进行加固。设计了混合加固方案,对加固前后结构动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了远... 我国早期中小学校舍一般采用单跨框架外带悬挑走廊的结构形式,此类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水平位移大且极易倒塌,有必要从提升抗震倒塌性能的角度对既有单跨框架进行加固。设计了混合加固方案,对加固前后结构动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了远场、近场无脉冲和近场有脉冲地震动记录,对比分析了该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了不同地震动特性下单跨框架加固前后的倒塌概率。结果表明:远场、近场无脉冲和近场有脉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倒塌概率分别为7.09%、57.19%和74.32%,加固后可分别降至2.81、6.01%和35.70%,近断层区域的单跨框架具有较高的倒塌概率,速度脉冲效应又会放大这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特性 单跨RC框架 抗震加固 近场地震 易损性分析 抗倒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主轴方法的地震动三分量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王元杰 赵晓芬 +1 位作者 王君杰 温增平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8,共15页
基于国内外11次中、强地震的近场和远场强震动记录,采用方差主轴方法对地震动三个平动分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将地震动划分为上升段、强震段和下降段,进行最小主轴的时变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强震段和下降段的最小方差主轴几乎沿竖向,... 基于国内外11次中、强地震的近场和远场强震动记录,采用方差主轴方法对地震动三个平动分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将地震动划分为上升段、强震段和下降段,进行最小主轴的时变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强震段和下降段的最小方差主轴几乎沿竖向,而上升段的主轴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认为该时段的主轴同样也位于竖向。按照断层距和场地条件进行参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方差主轴在水平面上近似服从均匀分布。对汶川M_(W)7.9、集集M_(W)7.6和花莲M_(W)6.4三次典型地震事件的方差主轴进行了精细化分析,结果显示:在近断层区域,一小部分观测位置的方差主轴存在近似时不变特性,最大方差主轴指向可能与震源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抗震设计 震动相关性 震动主轴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数据同一性的强震动记录去噪滤波后处理输出方法
14
作者 姚鑫鑫 任叶飞 +3 位作者 岸田忠大 温瑞智 王宏伟 冀昆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强震动记录的工程应用需求十分广泛,国内外关于其去噪滤波完成后的去补零后处理输出方法的相关研究开展较少,我国在这方面则鲜见文献报道。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以典型强震动记录示例阐明了直接积分去补零加速度时程导致位移时程基线漂移... 强震动记录的工程应用需求十分广泛,国内外关于其去噪滤波完成后的去补零后处理输出方法的相关研究开展较少,我国在这方面则鲜见文献报道。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以典型强震动记录示例阐明了直接积分去补零加速度时程导致位移时程基线漂移的物理原因;提出了一种既能解决此基线偏移现象又可以满足输出数据同一性的去补零后处理输出方法,给出了完整的处理流程;针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位移时程基线校正,通过比较2阶~8阶多项式函数拟合基线与线性函数拟合基线之间的决定系数,建议使用6阶多项式作为位移时程基线拟合的优选函数;针对流程中的另一关键环节——时程尾端渐变趋零处理,推导给出了一种隐式处理方法,并验证了其可仅对加速度时程进行处理即可自动实现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时程尾端渐变趋零效果;选用芦山地震中的112个强震动记录作为数据集,通过比较位移时程以及与其相关的PGD和drms值与去补零直接输出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新流程的有效性;同时也比较了多个常用的IM参数值的一致性,验证了新流程可确保常用IM参数计算的准确性。此项工作将有助于指导和规范强震动记录经滤波处理后的合理输出和使用,为记录使用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记录 去补零后处理输出流程 基线校正 渐变趋零处理 数据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强度分布特征对混凝土面板破坏影响机制研究
15
作者 冯业林 王芳 +1 位作者 黄青富 李国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目前,面板堆石坝动力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极少考虑地震动强度特征对面板动力安全性态的影响。对于土石坝来说,地震动位移及地震引起的塑性永久变形会对大坝防渗体系应力变形产生重要影响,这两者均与地震动强度分布特征密切相关。以拟建240 ... 目前,面板堆石坝动力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极少考虑地震动强度特征对面板动力安全性态的影响。对于土石坝来说,地震动位移及地震引起的塑性永久变形会对大坝防渗体系应力变形产生重要影响,这两者均与地震动强度分布特征密切相关。以拟建240 m高面板坝为例,研究了地震动强度分布特征对面板堆石坝坝体及面板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了坝体塑性变形与面板动应力变化过程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不同地震动强度分布对面板拉、压应力极值发生时刻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建议面板堆石坝抗震设计中除考虑频谱特性、峰值加速度、地震持时等因素外,还应根据地震场地条件提出合理的地震动强度分布特性,提升面板坝动力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强度 抗震分析 面板堆石坝 面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参数的地震动放大系数数值分析与预测方法
16
作者 罗麒锐 赵仕兴 +5 位作者 吴启红 熊峰 周巧玲 钟紫勤 杨姝姮 张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35,共9页
为复现真实地形,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山脊地形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场地位置、高度、坡度和地形形状的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相同高度和宽度的不同地形会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表明地形局部特征会影响地震动地形效应;在某些条件下,《建... 为复现真实地形,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山脊地形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场地位置、高度、坡度和地形形状的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相同高度和宽度的不同地形会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表明地形局部特征会影响地震动地形效应;在某些条件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中最大地震动放大系数(GMAF)建议值1.6不足以使结构安全可靠。最后,基于大量仿真数据,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GMAF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显示,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仅为0.02和0.06,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GMAF预测模型可用于结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放大系数 地形效应 数值分析 图像识别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沟S-net台网水平向海域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预测模型
17
作者 谭景阳 颜仕龙 +1 位作者 陈灯红 张齐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651,共16页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地震灾害研究和评估建筑结构可能遭受地震作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基于日本大型海底观测台网S-net的海域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记录,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回归分析构建了日本海沟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预测模型...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地震灾害研究和评估建筑结构可能遭受地震作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基于日本大型海底观测台网S-net的海域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记录,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回归分析构建了日本海沟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预测模型,对比了海域和陆地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预测模型在反应谱和衰减率上的差异.由于海底台站的埋设方式不同,在模型中将台站按埋设和未埋设进行区分,通过回归分析和参数平滑建立了考虑矩震级、断层距、震源深度、震源类型、水深、沉积层厚度和埋设方式的水平向海域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预测模型.通过与日本陆地预测模型的比较发现,海域地震动的长周期分量非常丰富,远大于陆域的预测值;在衰减率方面,短周期段低于陆地模型的衰减率.本文建立的海域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动预测模型可为考虑震源分类的海域区划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震动模型 S-net 地震反应谱 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地震动模型相关研究综述
18
作者 刘名吉 胡进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成功举行,本文综述了此交会议关于地震动模型的相关研究。地震动模型是评估地震危险性和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工具。文中重点介绍了地震动数据库的更新、非遍历地震动模型...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成功举行,本文综述了此交会议关于地震动模型的相关研究。地震动模型是评估地震危险性和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工具。文中重点介绍了地震动数据库的更新、非遍历地震动模型的发展、地震动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竖向地震动模型的重要性。这些研究不仅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也为地震工程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震动模型 新进展 震动数据库 模型的不确定性 竖向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比法的近海地震动S-net台站场地分类研究
19
作者 王时 王想 +1 位作者 胡磊 周旭彤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1,共12页
近海台站往往难以获得台站场地资料,并且海域场地工程特性是海洋重大工程设计、建造和运维的基础,也是研究海域地震动场地放大的重要参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日本海沟区域的S-net台网的150个台站的强地震动数据,得到了埋置和未埋台... 近海台站往往难以获得台站场地资料,并且海域场地工程特性是海洋重大工程设计、建造和运维的基础,也是研究海域地震动场地放大的重要参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日本海沟区域的S-net台网的150个台站的强地震动数据,得到了埋置和未埋台站的H/V谱比曲线并进行了场地分类。结果表明:海域的H/V谱比曲线有较大谱比值;各个场地类别的埋置和未埋台站的H/V谱比曲线在谱比值和谱比形状存在着巨大差异;震级和震中距对长周期的H/V谱比曲线有较大影响,震源深度对H/V谱比曲线几乎没有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海域地震动模拟、海域场地效应研究和海洋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地震动 谱比法 海域场地 场地分类 S-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M_(S)4.5地震不对称高陡谷坡地震动响应
20
作者 宋华英 王运生 +3 位作者 贺建先 杜勇江 唐涛 吴昊宸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5,71,共7页
基于2023年四川泸定M_(S)4.5地震实测地震动数据,开展不对称斜坡时频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位于右岸1^(#)监测点的PGA放大系数最大,水平向和竖直向分别为3.16~15.08、4.37;2)Arias强度右岸最大值为2.24 cm/s,左岸最大值为0.79 cm/s,... 基于2023年四川泸定M_(S)4.5地震实测地震动数据,开展不对称斜坡时频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位于右岸1^(#)监测点的PGA放大系数最大,水平向和竖直向分别为3.16~15.08、4.37;2)Arias强度右岸最大值为2.24 cm/s,左岸最大值为0.79 cm/s,说明右岸地震动响应能量更强;3)斜坡右岸监测点的卓越频率为2~9 Hz,左岸卓越频率为2~17 Hz,地震幅值所呈现出来的能量在水平向比竖直向更为集中。地震动响应在不对称高陡谷坡右岸凸出半岛状斜坡地形比直线形斜坡更为强烈,高位覆盖层的存在会增强地震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4.5地震 地形放大效应 希尔伯特-黄变换 斜坡地震动 高陡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